《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4572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三、教师详细给学生讲解登革热的源头、症状以及如何预防登革热。

教会学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让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滋生的机会

临床表现

潜伏期2~15d,平均6日左右,潜伏期长短与侵入病毒的量有关。

我国近年来所见的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

登革热常见的症状

1、发热所有患者均发热。

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

一般持续2~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

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

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颜面及眼结膜出血,颈和上胸部皮肤潮红。

脉搏早期加快,可出现相对缓脉,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2、皮疹于病程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延及颈部及四肢。

可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

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稍有痒感,皮疹持续3--4日,一般与发热同时消退,但也有热退皮疹明显者,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25~50%病例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及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及触痛。

5、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

重型登革热于病程3-5日出现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死亡。

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

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

登革出血热

登革出血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

在热退前后的1-2日突然病情加重,出现:

1、休克在病程2-5日,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躁不安、昏睡、昏迷等。

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10小时内死亡。

2、出血出血倾向严重,有皮肤大片瘀斑、鼻出血、呕血、便血、咯血、血尿,甚至颅内出血。

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

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多发群体

此病在新疫区普遍易感。

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

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疾病危害

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

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

1978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首先发生登革热,迅速波及几个市、县,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

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

1980年3月海南省开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岛。

此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多发生在交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

病死率0.016%~0.13%,但有报告,严重且致命的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症,其病死率可达12%至44%,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传染病。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在登革热流行季节中,凡是疫区或有外地传入可能的港口和旅游地区,发生大量高热病例时,应想到本病。

2、典型症状凡遇发热、皮疹、骨及关节剧痛和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本病;

有明显出血倾向,如出血点,紫斑、鼻衄、便血等,束臂试验阳性,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者,或退热后,病情加重,明显出血倾向,同时伴周围循环衰竭者应考虑登革出血热。

疾病预后

登革热为一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病死率低于1%,老年人有动脉硬化者及严重出血者,预后差。

登革出血热有较高的病死率,可达10-40%,如出血和休克处理得当,病死率可降至5-10%。

疾病预防

应做好疫情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

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

应动员群众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

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

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有机磷杀虫剂,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把蚊虫的密度降到最低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污染性,也可以考虑使用物理性的防蚊工具,如防蚊纱窗,防蚊纱门,防蚊纱网等,效果也很不错。

患者应隔离在有纱窗沙门的病室内,隔离时间不少于5天,应防止其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

疫苗接种是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措施,但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供临床使用。

单价疫苗可产生增强性抗体,有增加登革出血热的可能,故目前研制的疫苗多为多价混合型疫苗,四型混合的减毒活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显示出令人满意的免疫保护作用。

四、总结

五、作业

布置学生回家和家长聊聊关于登革热的预防,把老师今天说的话告诉爸爸妈妈。

并且和父母一起动手做好防蚊灭蚊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