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464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

教师提问:

毛主席进京的第一个考试就是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为什么要召开此次会议?

此时,政协有何作用?

提示:

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筹建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二)政协会议的会议内容

  

1.引导学生回答:

展示图片,读课本,说说政协会议通过的几项主要内容。

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采用公元纪年;

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展示史料:

材料: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3.教师提问:

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内容体现了《共同纲领》中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的哪些内容?

我国是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4.史料展示: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5.教师提问:

通过这则材料,请同学们分清楚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几个时间概念代表的时间段。

碑文中的“三年”是指解放战争,“三十年”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三十年,“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阶段。

(三)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师讲述:

分清历史阶段后,我们接着学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目标导学二:

开国大典

(一)过程

1.史料展示(或者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毛主席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并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2.教师提问:

你们知道此时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为什么要鸣28响吗?

54代表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共领导革命的28个春秋。

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得很好,不过,54门炮,代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54个民族——当时确定的只有54个民族,后来才确定,中国有56个民族;

28响代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走过的28年历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令无数的国人感到民族终于有了希望,有了前途,人们彻夜狂欢。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目标导学三:

西藏和平解放

1.多媒体展示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请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一下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过程。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做简要的回答。

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用语“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因为我国还有港澳台在当时还没有实现统一,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三、课堂总结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

但是,坚强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在教学中注重使用多媒体资源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材料使用得比较广阔,增强了学生对整体历史的感知,对把握和学习好历史大有帮助;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自己总结问题,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符合新课标要求。

2.不足之处:

各个教学片段在细节的衔接上,老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发挥好,以至于有些环节的衔接显得有些牵强。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培养学生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

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教师:

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这两样东西是什么呀?

学生:

毛主席语录、红包。

这两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老师为什么会把它们放在一起呢?

因为都是红色的。

红色代表喜庆。

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的年代充当过新人的礼物。

这两样东西的变化说明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日常生活的变化

1.教师讲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播放:

巩俐主演的电影《活着》片段。

3.教师讲述:

时代背景是改革开放以前,确切地说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时期;

新娘穿的是军装,其他人穿的也是军装;

婚礼中,迎亲队伍向人们派发的是糖;

婚礼结束后,接走新娘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4.读教材,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比较一下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在衣、食、住、行、用方面有哪些变化。

(1)衣:

从买衣凭布票,色彩、样式单一到衣着丰富多彩。

(2)食:

从食物比较单一到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

(3)住:

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改革开放后,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装修和居住环境改善。

(4)行:

改革开放前是自行车,改革开放后,接亲使用轿车。

(5)用:

改革开放以前是四大件——三转一响,改革开放后是新四件。

5.教师总结: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物质供应严重匮乏,限制了人们提高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物质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一)交通

1.图片展示:

材料一:

中国高铁

材料二:

到2016年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12.4万公里,特别是高铁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高铁的运营里程已经达到2.2万公里,运营里程占到全世界高铁总量的65%左右。

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哪一领域的辉煌成果。

铁路。

3.教师简要介绍:

回忆新中国为发展交通事业所做的努力。

4.提出问题:

读教材第95页内容和材料二的内容,说说改革开放后,我国在交通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

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016年,中国的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

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

5.教师指出: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6.引导学生思考:

交通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通信

卫星通信

2.教师鼓励学生讲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迅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3.引导学生思考:

通信事业发展的影响?

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交通、通信体系完善了。

而这些巨大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实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拼搏,是老一代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伟大梦想的实现,也是我们继续阔步前进的起点和基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中国梦是文化强国梦,经济富民梦,也是民族复兴梦,中国梦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精神追求!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也正在经历、感受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学习起来会有较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变”字,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由于是非重点课文,在素材上准备得不是很充足,但课文的基本内容得到了基本呈现。

第2课 抗美援朝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

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

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

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毛主席说: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请学生回答:

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

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教师过渡:

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老总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

在整个战争中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战斗英雄黄继光

战斗英雄邱少云

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分别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略。

(要求生动、情节感人)

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

朋友!

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4.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同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抗美援朝的结果。

正是由于这些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终于在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史料解读: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

《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3.提出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议一议,朝鲜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国内人民的踊跃参军,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善战,党的英明决策,彭德怀的正确指挥,中朝人民的并肩战斗,抗美援朝是正义性反侵略战争。

4.请学生说说:

胜利的结局对新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活动。

为了保家卫国,年轻的共和国以落后的武器、简陋的条件与世界一流强国美国对抗,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赞美!

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资料丰富,鉴于此,学生课前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对抗美援朝战争作一定的了解。

同时,用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同时,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面有所突破,后面的教学需要继续努力,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能力激发出来。

第3课 土地改革

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数据,训练学生使用对比、分析、归纳等学习历史的方法;

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从而体会到党和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英明决策,体会党的伟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

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

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

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

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一)土改的背景

1.展示图表: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农村人口

不足10%

90%

占有土地

70%~80%

20%~30%

2.教师提问: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

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

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

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5.教师归纳:

结合材料和课本,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生活困苦;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二)土改的进行和结果

   斗地主游戏的界面      历史上的斗地主

2.教师过渡:

前图是大众比较熟悉的游戏,而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斗地主这一幕,如后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运动中,对一些恶霸地主展开了批斗。

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教师讲述:

土改的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的意义

1.史料展示: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引导学生思考:

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教师展示图表:

不同点

土地

占有者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产品

分配

相同点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地主

阶级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地主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土地

农民

地主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4.教师提问:

分组讨论地主阶级的去向。

提示1:

地主阶级被消灭了。

提示2:

他们中除了恶霸外,其他人都变成了农民。

仔细观察表格,土改主要是将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注意区分二者的异同点,土地虽然由地主阶级手中转移到了农民阶级手中,但仍然属于土地私有制。

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关怀。

在党中央新的农村工作方向指导下,农民的梦想一定会飞扬得更高、更远。

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城市化、农业机械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三农”艳阳天,离我们不再遥远。

学习《土地改革》,首先要分析土地改革背景(背景篇),让学生明确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制作人口比例和土地占有比例图表,以此表现土地占有不均衡的强烈反差,进而分析出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改革篇)一目是本课重点,在教学时结合图片、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地改革的时间、目的、方法、结果,加深记忆。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意义篇)是难点。

由于理论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把握,需要进一步细化课堂,让学生易于接受这个知识点。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