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4728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docx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以规模化养猪场为对象,包括选址与设计、饲料与日粮配制、饲养管理、选育与繁殖、防疫、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七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生猪养殖生产方式提供技术性指导。

1养猪场的选址与设计

1.1选址

1.1.1土地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

应选择地形整齐、开阔,地势高燥、平坦、向阳,土质坚实、未被污染,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设猪场。

应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或其它公共场所1km以上,并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距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旅游区2000m以上。

占地面积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m2以上。

1.1.2场区总体布局参照GB/T17824.1—8《规模猪场建设》,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生产区内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

1.1.3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猪舍的种类和布局,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育舍、断乳仔猪舍、生长猪舍、肥育猪舍和装猪台进行排列。

1.1.4应根据当地的主风向和地理位置确定猪舍朝向,黑龙江省猪舍的理想朝向是座北朝南偏东15~20°。

1.1.5每相邻两栋猪舍的间距不应小于一栋猪舍的宽度,一般应为12~15m。

1.1.6猪舍布局分设净道和污道。

净道一般位于场区中部靠近每栋猪舍管理间一端,用于饲养人员出入和饲料的运送,进口与场区大门相通;污道一般位于猪舍的另一端,用于运送粪污,出口与堆粪场相通。

设有污水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

1.1.7场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绿化带。

1.1.8应设有污水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

1.2猪舍及其附属设施

1.2.1生猪标准化示范场要求能繁母猪年存栏300头以上(含300头),年出栏肥猪5000头以上,至少应配备72个产床。

猪舍的设计与建造应综合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要求设计科学、技术先进、经济适用。

分娩舍、保育舍应采用高床式栏舍设计,种猪舍与保育舍应配备必要的通风换气、温度调节等设备,并有自动饮水系统。

1.2.2猪舍建筑宜采用单层矩形平面,不宜采用丁字型、工字型平面。

猪舍长度和跨度可根据生产工艺和场区规划要求设置,一般长度以45~75m为宜,跨度以9~12m为宜,舍内净高以2.4~2.6m为宜。

1.2.3猪舍屋顶可根据跨度大小采用单坡、双坡等形式,要求屋面轻便、防水、耐火。

屋内要设置天棚,要求天棚保温隔热、不透水、不透气、防潮、耐火、表面光滑平整。

1.2.4猪舍墙体要保温隔热、坚固、防潮、防火,内墙面要平整光滑,距地面1m高要做水泥砂浆墙裙。

1.2.5窗应自地面1.0~1.1m起,窗顶距屋檐40~50cm,两窗间距为窗宽度的2倍,多设南窗,少设北窗,以能保证夏季通风为宜。

门能保证人、猪的顺利出入和运料、除粪的需要,一般要求猪舍外门宽1.2~1.5m,高1.8~2.2m。

外门的设置最好避开冬季的主风向,必要时加设门斗。

1.2.6猪舍地面要坚实、平整、不光滑、不渗漏、耐消毒液或水冲洗。

如为实体地面饲养时,要求猪只趴卧区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宜将此部分做成保温地面;地面自猪床向排水沟(或集尿沟)要有1~2%的坡度。

1.2.7公猪栏长2.8~3.0m,宽2.4~2.6m,高1.2m。

如为栅栏式猪栏则隔条间距为12~15cm。

1.2.8空怀母猪栏和妊娠母猪栏按每头能繁母猪配套建设8m2(销售猪苗)、12m2(销售活大猪)的栏舍面积进行核算,其中母猪区每头能繁母猪配套建设5.5m2栏舍,并建有后备猪隔离舍。

1.2.9实体地面分娩哺育栏长2.8~3.0m,宽2.8~3.0m,高1.0m,饲养1头分娩哺乳母猪及其所哺育的仔猪,如隔栏为栅栏则应使栏高50cm以下部分隔条间距为5cm,栏高50cm以上部分隔条间距为10~12cm,在猪栏内靠近母猪睡床的一角设置护仔栏,内可设保温箱、悬挂红外线灯或铺设电热板、放置补料槽等;高床网上分娩哺育栏长2.2~2.3m,宽1.7~1.8m,四周设50cm高仔猪实体或栅栏围栏,如为栅栏围栏,隔条间距为5cm,中间设母猪限位架。

1.2.10高床网上保育仔猪栏长1.8~2.0m,宽1.6~1.8m,实体或栅栏围栏高0.7m,如为栅栏围栏,隔条间距为7cm,饲养9~11头断乳仔猪。

也可建成长2.5~3.5m,宽2.4~3.0m,高0.7m的保育仔猪栏,饲养20~25头断乳仔猪。

如为实体地面饲养则应适当增加每头猪的占地面积。

1.2.11生长猪栏长2.5~3.0m,宽1.9~2.1m,高0.8m,饲养9~11头生长猪;也可建成长3.2~4.8m,宽3.0~3.5m,高0.8m的生长猪栏,饲养20~25头生长猪。

如隔栏为栅栏则隔条间距为8~10cm。

1.2.12肥育猪栏长3.0~3.2m,宽2.6~2.8m,高0.9m,饲养9~11头肥育猪;也可建成长3.0~3.2m,宽5.5~6.0m,高0.9m的肥育猪栏,饲养20~25头肥育猪。

如隔栏为栅栏则隔条间距为10~12cm。

1.2.13养猪场有防疫隔离带,防疫标志明显,场区入口应设有车辆、人员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对外销售的出猪台与生产区保持严格隔离状态。

2饲料与日粮配制

2.1饲料分类

生猪生产常用饲料可分四类:

添加剂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和配合料等。

 

    2.1.1添加剂预混料:

按猪需要的多种营养添加剂与载体混合后配成,其中主要成分有微量元素约11种,氨基酸约3~4种,维生素类13~l4种,以及抗菌素、促生长素、调味剂、酶制剂、抗氧化剂等。

 2.1.2浓缩料:

浓缩料就是把预混料加上蛋白饲料,如豆粕、鱼粉混合而成。

 

2.1.3全价料:

把浓缩料加上能量饲料混合就成全价料。

浓缩料一般在料中占l0~25%,其余75~90%为谷类,如玉米、麸皮、糠及其他可利用料。

 

    2.1.4配合料:

由于各地饲料来源不一样,可以因地制宜把预混料、蛋白料、谷类料加上当地的原料如酒糟、豆渣、树叶、菜瓜及土豆、地瓜等青绿料、混合成料喂猪。

这种料适合山区、草原等地区。

2.2日粮的配制

2.2.1配制原则应按猪品种和性别配制多阶段日粮,满足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提高饲料效率。

注重日粮中能量和氨基酸的平衡,在满足能量需要的基础上,配以合适比例的氨基酸。

根据日粮类型,按照猪的营养需求添加适当数量的人工合成氨基酸,满足猪对氨基酸的需要。

2.2.2日粮配制应注意的问题

2.2.2.1注意灵活应用饲养标准,科学确定饲料配方的营养标准。

不同品种(基因型)、生产阶段、性别、季节应选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

2.2.2.2注意饲料原料的质量和可利用性。

配制高质量的配合饲料,饲料原料是前提。

饲料的适口性要好、营养成分间的配比要适宜。

2.2.2.3配方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产品质量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卫生标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等有关饲料生产的法律法规,不违禁违规使用药物添加剂,不超量使用微量元素,正确使用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确保饲料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3饲养管理

3.1后备公猪的饲养管理

3.1.1应按照NY/T65—2004配制后备公猪的饲粮。

3.1.2应控制饲粮的体积,饲粮的体积不宜过大。

3.1.3后备公猪应采取前敞后限的饲养方式。

育成期日喂料量应占体重的2.5~3.0%,体重到85~90kg以后,日喂料量应占体重的2.0~2.5%。

3.1.4应保持猪舍温度为17~25℃,相对湿度为50~75%,并保持猪舍清洁、空气清新。

3.1.5后备公猪在性成熟前可合群饲养,性成熟后宜单圈饲养。

3.1.6后备公猪宜保持适度的运动。

3.1.7饲养员要经常接触猪只,利用饲喂、称重等之便抚摩猪只的耳根、腹部等,进行人猪亲和训练,建立人与猪的和睦关系,严禁粗暴地对待猪只。

3.1.8应定期称量体重和测量体尺。

3.1.9后备公猪在正式利用前应进行配种调教或采精训练。

配种调教或采精训练宜在早晚凉爽时间、空腹进行。

新购入的后备公猪应在购入半个月、适应新的环境后进行调教或训练。

调教时可将体格大小适宜、接受爬跨的母猪赶至配种场,然后将后备公猪赶至配种场,进行配种。

对不懂爬跨的后备公猪,在配种前先进行运动并隔栏观看成公猪的配种,然后将成公猪赶走,令小公猪爬跨。

3.1.10后备公猪在正式利用前应检查精液品质。

3.2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与利用

3.2.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3.2.1.1根据NY/T65—2004配制种公猪的饲粮。

3.2.1.2应注意减少饲粮体积,以精饲料为主配制饲粮,严格控制青粗饲料给量,饲喂时以潮拌料或生干料为好,不要过多地加水,防止公猪腹大下垂,降低配种能力。

3.2.1.3体重150kg以下的种公猪,日饲喂2.3~2.5kg标准饲粮,150kg以上的日饲喂2.5~3.0kg标准饲粮。

日饲喂量还应根据种公猪的年龄、体况和配种任务的轻重进行适当调整。

3.2.1.4应保持猪舍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50~75%,并保持猪舍清洁、空气清新。

如遇高温时应特别注意采取加强通风、喷雾降温等防暑降温措施。

3.2.1.5种公猪宜单栏饲养,应特别注意避免不同栏的公猪相遇。

3.2.1.6种公猪应适当运动,每天的运动量不少于1000m。

种公猪可单独运动或合群运动,合群运动时应从小进行,并将犬牙打掉。

种公猪配种后不能立即回群,待1~2h气味消失后再回群运动。

3.2.1.7应经常刷拭种公猪的皮肤,夏天可进行淋浴冲洗。

对不良的蹄形要进行修整。

3.2.1.8应定期称重。

正在生长的青年公猪,体重应逐渐增加,但不能过肥;成年公猪应保持体重稳定,保持种用体况。

3.2.1.9应定期检查种公猪的精液品质。

人工授精用种公猪每次采精后都要检查精液品质,实行本交的种公猪,每10d要检查1次精液品质。

后备公猪开始利用前或成年公猪长期不配种重新开始配种前,必须检查精液品质。

3.2.1.10应设有专门的配种区。

配种区最好是八角形,直径3~4m,墙壁结实,地面平坦、不光滑。

3.2.1.11必要时需对公猪的配种实行人工辅助,如公、母猪体重差异较大时应设配种架;将母猪的尾巴拉向一侧,帮助公猪的阴茎插入母猪的阴道等。

3.2.2种公猪的合理利用

3.2.2.1适时利用后备公猪。

应综合考虑种性、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后备公猪的初配年龄,早熟的地方猪种6~7月龄、体重60~70kg可配种利用,晚熟的引入猪种8~10月龄、体重110~130kg可配种利用。

3.2.2.2种公猪配种强度应以适度为原则。

成年公猪每天可配种或采精1次,必要时可日配2次,但每周应休息1~2d。

青年公猪每天配种1次,配种1~2d后应休息1~2d。

日配2次时,应早晚各1次,间隔8~12h。

3.2.2.3种公猪利用年限为2~3年。

3.2.3种公猪的淘汰

3.2.3.1为适应育种或生产需要、更新血统时,可淘汰原有的种公猪。

3.2.3.2老龄公猪性机能下降,同时往往体重过大、膘情过肥,配种能力不强,应予淘汰。

3.2.3.3性欲缺乏、精子活力差、患病而丧失配种能力、有恶癖的公猪应予淘汰。

3.3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3.3.1应根据NY/T65—2004配制后备母猪的饲粮。

3.3.2后备母猪应采取前敞后限的饲养方式,后期的限饲极为关键,适当的限饲即可保证后备母猪良好的生长发育,又可控制后备母猪体重的高速增长。

一般育成期日喂料量应占体重的2.5~3.0%,体重到85~90kg以后,日喂料量应占体重的2.0~2.5%;限饲的较好办法是饲喂适量的优质青粗饲料。

3.3.3应保持猪舍温度为17~25℃,相对湿度为50~75%,并保持猪舍清洁、空气清新。

3.3.4后备母猪多为群养,群体大小以4~6头为宜,每头占栏面积为0.8~1.0m2。

3.3.5后备母猪应适当的运动。

3.3.6后备母猪生长到一定年龄以后,要进行人猪亲和训练。

饲养员通过接触猪只,抚摩猪只的腹部、乳房、颈部等,建立人与猪的和谐关系,严禁粗暴地对待猪只。

3.3.7后备母猪达6月龄后,应定期称量体重和测量体尺、活体测定背膘厚。

3.3.8利用混群、公猪诱情等办法,促进后备母猪的发情

3.4待配母猪的饲养管理

3.4.1应保持猪舍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为50~75%,清洁,空气清新。

3.4.2后备母猪应在配种前10~14d进行短期优饲。

3.4.3经产母猪在断乳后应适当增加饲喂量。

3.4.4待配母猪可单栏饲养,也可小群(4~6头)饲养,合群饲养时应注意防止争斗造成的损伤。

3.4.5应使待配母猪与公猪同舍,使其互相间能闻到气味,或每天将试情公猪赶入待配母猪舍1~2次,使公猪与母猪能够隔栏接触,每次15~20min,促进母猪的发情排卵。

3.5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3.5.1妊娠母猪的饲养

3.5.1.1按NY/T65—2004配制妊娠母猪的饲粮。

3.5.1.2应根据母猪体格大小、体况、圈舍温度等确定饲喂量。

严格控制妊娠初期(从配种到21d)的饲喂量,以减少胚胎的早期死亡,但应保证饲粮中的蛋白质品质和氨基酸平衡,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充足;妊娠21~80d可根据母猪的体况适当调整饲喂量,有条件时可适当补充青绿饲料;妊娠后期应增加饲喂量。

3.5.1.3应使妊娠母猪在妊娠期内保持适度的体增重,初产母猪以35~45kg为宜,二产以上的母猪以30~40kg为宜。

3.5.1.4保证饲料卫生,严禁饲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有毒和有刺激性的饲料。

3.5.2妊娠母猪的管理

3.5.2.1应保持猪舍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为50~75%,清洁、安静、空气清新。

夏季应特别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防止高温引起胚胎死亡;冬季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3.5.2.2妊娠母猪可采用单体限位栏进行单栏饲养或小群饲养。

小群饲养时,妊娠前期应将配

种期相近、体重大小和性情强弱相似的4~6头母猪饲养在同一圈栏内,妊娠后期则一圈饲养2~3头。

3.5.2.3应建立人猪之间的和睦关系,对妊娠母猪要温和,严禁对妊娠母猪粗暴、鞭打、强度驱赶、跨沟等。

3.6待产母猪的饲养管理

3.6.1应在母猪预产期前5~7d准备好分娩舍,并在猪只转入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要求分娩舍温度为16~25℃,相对湿度为50~75%,安静,空气清新。

3.6.2产仔栏应舒适,并根据母、仔猪不同的温度需求设置护仔栏和仔猪保温区。

冬季使用垫草时应提前将垫草放入舍内,使其温度与舍温相同,垫草应干燥、柔软、清洁、长短适中(10~15cm)。

3.6.3应在预产期前5~7d将母猪转入相应的产栏。

母猪进入产栏前应进行淋浴清洗,至少应对母猪的乳区、外阴部、腹部、肢蹄进行清洗。

3.6.4妊娠母猪预产期前2~3d开始每天逐渐减少饲喂量的10~20%,但对体况瘦弱的母猪,不但不能减料,还应适当加喂一些富含蛋白质的催乳饲料。

3.6.5产前一周应停止驱赶运动或大群放牧。

3.6.6伤乳头应在产前治好,对不能利用的乳头应在产前封好。

3.6.7应准备毛巾、碘酒、0.1%高锰酸钾溶液、剪刀等接产用具。

3.6.8应注意观察母猪临产前的征兆,尤其是做好夜间的看护工作。

3.7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3.7.1哺乳母猪的饲养

3.7.1.1应根据NY/T65—2004配制哺乳母猪的饲粮。

哺乳母猪的饲粮配方应保持稳定,切忌突然改变。

要注意饲粮的适口性,饲粮的体积不能太大。

3.7.1.2应根据母猪的体重、泌乳力和带仔数确定喂料量。

产后2~3d,饲喂量不宜过多,但要求饲粮营养丰富、容易消化,3d后根据母猪的膘情、消化能力逐渐增加饲喂量,7d后按饲养标准饲喂或充分饲喂。

3.7.1.3哺乳母猪应日喂4~6次,如饲粮中有青绿饲料,应适当增加饲喂次数。

饲喂时间应定时且尽量间隔均匀,应特别注意晚饲不能过早。

3.7.1.4母猪泌乳量低时应进行催乳。

催乳应在全面分析导致泌乳量低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如增喂一些利于泌乳的青绿饲料、鱼粉、豆饼(粕)等;喂给煮熟的胎衣汤、小鱼小虾汤、有催乳作用的中草药方剂等;按摩乳房。

如因产后便秘、食欲差而致泌乳量少,应喂些麸皮汤或在饲粮中加适量的泻剂。

3.7.1.5应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3.7.2哺乳母猪的管理

3.7.2.1应保持哺育舍温度为16~25℃,相对湿度为50~75%,清洁、安静、空气清新。

3.7.2.2圈栏内的粪污应及时清除,圈栏、工作道、用具等进行定期消毒。

3.7.2.3严禁鞭打或强行驱赶母猪,保护母猪乳头不受伤害,如有损伤及时治疗。

3.7.2.4要注意观察母猪采食、排泄、精神状态及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8仔猪的饲养管理

3.8.1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3.8.1.1应保持分娩哺育舍温度适宜、干燥、清洁、安静、空气清新,同时为仔猪提供温度适宜的保温区。

仔猪的适宜温度因日龄和体重而异,生后1~3d为32~35℃,4~7d为30~32℃,15~30d为25~30℃。

3.8.1.2应保证仔猪吃足初乳,在给仔猪哺乳前应挤掉几滴初乳。

3.8.1.3应采用人工辅助的方法,在仔猪生后2~3d内固定乳头吸乳。

3.8.1.4应避免母猪踩、压死仔猪。

3.8.1.5应及时进行寄养或并窝。

实行寄养或并窝时,仔猪的出生日期应尽量接近,不要超过3d;被寄养的仔猪一定要吃到初乳,否则不易成活;养母必须是泌乳量高、哺育能力强、性情温顺的母猪。

3.8.1.6应在仔猪生后3~4d、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补铁150~200mg。

3.8.1.7在缺硒地区,应在仔猪生后3~5d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溶液0.5mL,14~21d时再注射1mL。

3.8.1.8从生后3d起为仔猪提供清洁的饮水。

补水的最好方式是设置自动饮水碗,且应注意水压适宜;也可用水槽补水,但应保持水槽卫生,冬季可供给温水。

3.8.1.9应在仔猪生后7d左右开始训练仔猪吃料。

开食料(教槽料)应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容易消化。

3.8.1.10用作肥育的公仔猪应在7~15d去势。

仔猪去势后应予特殊护理,防止仔猪互相拱咬引起失血过多,并应注意保持圈舍卫生,防止创口感染。

3.8.2断乳(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3.8.2.1仔猪断乳后2周内的饲粮配方应与哺乳期补料配方相同,2周后逐渐过度到断乳仔猪饲粮,应根据NY/T65—2004配制断乳仔猪饲粮。

3.8.2.2仔猪断乳后应继续饲喂教槽料1~2周,并设法提高仔猪的采食量。

3.8.2.3要保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3.8.2.4断乳1~2周后逐渐过渡到饲喂保育仔猪料。

3.9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肥育猪生产水平要求:

体重达100kg时,日龄在170天以内(含170天)。

3.9.1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3.9.1.1选择正确的杂交组合,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可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选用大×长、长×大、杜×大长、杜×长大、长×淮、大×长淮等杂交组合,也可利用配套系生产杂优猪。

3.9.1.2肥育用仔猪的种猪,必须是来自相应繁育体系中的种猪场或繁殖场、达到种用标准的个体。

3.9.1.3为保证猪只的健康,避免疾病的发生,应在猪只转入前对猪舍及饲养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

3.9.1.4应保持猪舍内温度适宜、干燥、清洁、空气清新。

生长肥育猪的适宜温度因体重不同而不同,20~60kg体重阶段适宜温度为20~25℃,60~100kg体重阶段适宜温度为15~20℃。

3.9.1.5生长肥育猪适宜群体大小为10~20头。

3.9.1.6应保证每头猪只有足够的圈舍面积,在实体地面饲养时,20~35kg体重阶段每头猪的圈舍面积为0.3~0.5m2,35~60kg体重阶段为0.5~0.7m2,60~100kg体重阶段为0.8~1.0m2。

3.9.1.7应做好调教工作,使猪只养成在固定地点排泄、趴卧、采食的习惯。

3.9.1.8应根据NY/T65—2004配制生长肥育猪的饲粮。

3.9.1.9配制好的饲粮可以调制成干粉料、潮拌料或颗粒料饲喂。

3.9.1.10可采用直线肥育或前敞后限的肥育方式。

3.9.1.11可采用自由采食或顿喂的饲喂方式。

顿喂时日喂次数因猪只的体重不同而不同,20~45kg体重阶段宜日喂4次,45~70kg体重阶段宜日喂3次,70~100kg体重阶段宜日喂2次。

3.9.1.12要保证供给猪只充足清洁的饮水。

可利用自动饮水器或水槽供给饮水,在利用水槽供水时要注意保持水的卫生。

3.9.2提高猪肉产品质量

3.9.2.1应根据猪只的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屠宰率、胴体品质和猪肉市场的供求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适宜的出栏体重,一般应为90~120kg。

3.9.2.2严格执行休药期,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兽药,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饲喂生长肥育猪。

3.9.2.3肉猪上市前应经兽医卫生检验部门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严禁病猪、疫区的猪只出栏上市。

4选育与繁殖

母猪生产水平要求:

每头母猪年提供上市猪数18头以上(含18头),母猪配种受胎率80%以上(含80%)。

4.1选育

4.1.1后备公猪的选育

4.1.1.1应根据繁育体系或杂交方案的要求对后备公猪进行选择,繁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后备公猪应来源于上一级场。

4.1.1.2应选择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等性能优异的个体作后备公猪,具体应根据后备公猪的育种值进行选择。

4.1.1.3应选择肩胸结合紧凑、背腰平直、腹大小适中、肢蹄端正、行动敏捷的个体作后备公猪。

4.1.1.4后备公猪的睾丸应发育良好,大小相同,整齐对称,摸起来感到结实但不坚硬。

4.1.1.5后备公猪不应有隐睾症、阴囊疝、脐疝、乳头缺陷等遗传缺陷。

4.1.1.6后备公猪应健康状况良好,如需引进种猪,至少应在配种前60d购入,经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并适应新的环境后方可使用。

4.1.2后备母猪的选育

4.1.2.1应根据繁育体系或杂交方案的要求对后备母猪进行选择,繁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后备母猪应来源于上一级场。

4.1.2.2后备母猪应发情征候明显、易受胎。

4.1.2.3后备母猪应具有优良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品质。

4.1.2.4后备母猪至少应有分布均匀且发育正常的12个乳头。

4.1.2.5后备母猪不应有脐疝、瞎乳头、内翻乳头等遗传缺陷。

4.1.2.6后备母猪应体躯结构合理,特别是肢蹄结构理想,体质健壮。

4.1.2.7后备母猪应健康状况良好,如需引进种猪,至少应在配种前60d购入,经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并适应新的环境后方可使用。

4.2繁殖

4.2.1配种技术

4.2.1.1应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并执行配种计划(见附录A.3)。

4.2.1.2利用猪人工授精配种应符合NY/T636—2002要求。

4.2.1.3适时利用后备母猪。

应综合考虑种性、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早熟的地方猪种6~8月龄、体重60~70kg、经过2个正常的发情周期可配种利用,晚熟的引入猪种7.5~8.5月龄、体重120~140kg、经过1个正常的发情周期可配种利用。

4.2.1.4待配母猪一个发情期内应配种2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