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5001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每课时教案汇编含四课时

教案序号:

课题:

6.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2.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

教学难点:

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全班学生歌唱《大中国》

2.师:

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都可以溯本求源。

世界多个地区古代遗迹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

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

而我们的大中国也是文明古国之一,让我们一起去探访人类早期文明。

3.揭示课题:

探访古代文明

二、探究新知。

(一)看图发现规律

1.出示:

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

2.说一说:

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汇报发现:

(1)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2)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多数都在中国。

……

4.小结: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

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二)做小小考古学家

1.师:

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距今约七千年)和位于黄河流城的半坡人(距今约六千年),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

他们的房屋是如何建造的。

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1)半地穴式房屋示意图

(2)河姆渡房屋示意图

(3)半坡出土的小口尖底瓶

(4)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5)半坡出土的碳化粟(小米)

(6)河姆渡出土的碳化稻种

2.考古发现:

收集更多的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去做个小小“考古学家”吧。

3.师小结:

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查资料,比一比

1.收集资料:

为了更好的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

(1)古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北部。

尼罗河自南向北从这里流过,留下一条狭长的河谷,并在出海口形成一片广阔的三角洲,这是古埃及人的家乡。

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河水灌溉沿岸和三角洲平原的农田。

他们栽种大麦、小麦和亚麻等作物,把尼罗河流城建成了“粮仓”。

(2)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之间的地方被称为“两河流城”。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和洪水的斗争中,学会了修堤坝、引渠灌溉、发展农业。

(3)古印度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驯养动物、种植谷物和棉花。

2.比一比:

你还有哪些发现?

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它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如:

中国的甲骨文、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等。

3.师小结:

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文学、艺术……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早期文明的发祥地,我们要认识到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些早期文明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史做出了重大贡献;都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板书设计

早期文明的发祥地

1.早期文明的地理位置、发展

2.早期文明的重要意义

当堂检测

早期文明发祥地: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

()和()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流域和()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建筑、文学、()……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史作出了(),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判断。

1.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

()

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

3.古埃及文明发源于欧洲北部。

()

4.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之间的地方被称为“两河流城”。

()

5.古印度人在印度河种植大豆。

()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

(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文学、(艺术)……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判断。

1.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

(√)

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

3.古埃及文明发源于欧洲北部。

(X)

4.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之间的地方被称为“两河流城”。

(√)

5.古印度人在印度河种植大豆。

(X)

通过歌曲和谈话的形式,使同学们对古代文化有一个概念认识,从而导入新课。

 

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

使学生知道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

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而增强爱国情感。

使同学们了解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

让学生认识到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帮助学生了解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

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

 

让学生认识早期文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认识这些早期文明的重要意义。

 

总结语中既有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也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准备。

 

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教案序号:

课题:

6.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以及对世界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学习并掌握中国五大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3.感知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宝藏,勇于探索未知奥妙。

教学重点:

明确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社会而产生的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

古代文明、文化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投身于科学探索。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假期随同爸爸妈妈去旅游时会选择什么地方呢?

老师也特别喜欢旅游,而且老师旅游多半都会选择去游览我国的名胜古迹,感叹先人的劳动智慧。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访古代文明,了解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

二、探究新知。

中国文化遗产的世界地位

活动一:

历史文化百科讲堂

1.观看视频《一分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

2.出示数据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世界第一!

3.小组探究:

为什么中国世界遗产总数会居于世界第一?

如果仅仅因为我们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话,那么为什么其他三个文明古国为什么没有这么大成就呢?

(中国大河文明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自然遗产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活动二:

探秘《三千年前的帝都——殷墟》

1.课件展示殷墟遗址的世界地位和考古价值。

师:

下面我们通过一视频深入了解——殷墟遗址

2.观看视频再次解读——殷墟遗址

3.深入学习殷墟“甲骨文”“青铜器”两大宝藏

(1)课件展示甲骨文图片并解释甲骨文的含义。

(2)欣赏甲骨文字,说一说对甲骨文的认识。

(3)出示甲骨文字“免除罪过”让学生猜一猜。

(4)课件展示甲骨文发现的历史意义。

(5)课件展示青铜器图片并进行讲述。

师小结: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对殷墟的评价。

可见殷墟遗址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那么我国还有哪些震惊世界的文化遗产呢?

活动三:

《我是小导游》

环节:

以“我是小导游”展开活动,通过小组自学向同学们简述中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1.将学生分为四组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分别向它们发放《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王陵》《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学习资料。

2.由小组代表以导游身份结合课件进行展示和讲述。

3.同学们:

想一想除了老师跟大家准备的学习资料外,你还知道哪些闻明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

师:

在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中,中国的文化遗产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世界历史文化的研究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过渡:

在距今6000年前的尼罗河畔也出现一个文明古国,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个国家?

那么你知道这个国家最著名历史标志吗?

(金字塔)

活动四:

聆听金字塔的神秘传说

1.课件展示金字塔图片并欣赏

2.介绍“金字塔”“法老”“胡夫”

金字塔:

古埃及国王的坟墓。

法老:

古埃及国王的尊称也是一个神秘的名字,意为“大房屋”

胡夫:

全名胡尼胡夫,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希腊人称他为奇阿普斯,是埃及历史上最残暴的一位法老,埃及最著名的胡夫金字塔便是他用10万奴隶花了20年时间建造的。

3.视频学习——埃及金字塔

4.展示关于金字塔的各种神秘传说。

(不给于解答,只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秘欲望)

师: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四大文明古国的存在,然而这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自己代表性建筑,分别是什么呢?

活动五:

探索与发现

1.课件展示并介绍——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瑰宝

(1)中国——故宫

(2)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3)古印度——石窟

(4)古埃及——金字塔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人类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四、板书设计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金字塔——古代埃及的象征

埃及——尼罗河的赠与

古代巴比伦——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

古代希腊——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更是人类文明的()。

它们见证着()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

2.人类古代文明成就(),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存在的,而是()和()的。

3.我知道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等。

(答案不唯一)

二、判断。

1.许多历史文化遗产都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

2.小明到峨眉山浏览,临走时,他在金顶留下了“小明到此一游”的字样。

()

3.在公共场合,我们不能乱扔垃圾,但在僻静处,可以随处乱扔。

()

4.中国的古代文明对外国没有影响。

()

5.不同文明之间是孤立存在的。

()

6.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

()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2.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3.我知道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北京故宫)、(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等。

(答案不唯一)

二、判断。

1.许多历史文化遗产都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

2.小明到峨眉山浏览,临走时,他在金顶留下了“小明到此一游”的字样。

(X)

3.在公共场合,我们不能乱扔垃圾,但在僻静处,可以随处乱扔。

(X)

4.中国的古代文明对外国没有影响。

(X)

5.不同文明之间是孤立存在的。

(X)

6.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

(√)

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强大民族自豪感。

无论是视频还是文字无一不展示我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从问题中找到答案。

 

借助视频全面解读殷墟遗址,更生动直观。

甲骨文作为世界最早出现的文字有必要让学生彻底了解和掌握。

猜字活动的设计就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殷墟遗址的学习有老师主导,后面的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自己,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不追究完美的效果注重培养一种行为和意识。

 

系统规范的简述常识性知识便于学生积累对今后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生动的视频展示胜于枯燥的讲述和苍白的图片堆积。

用神秘传说调动学生探知奥秘的学习欲望。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明确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

总结语中既有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也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准备。

 

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教案序号:

课题:

7.多元文化_多样魅力(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人类生活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以及特点。

2.认识多彩的世界文化,深入了解各具特色的舞蹈文化和区域性的礼仪文化。

3.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存家园接纳并包容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

掌握人类生活的环境多样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尊重热爱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都去过哪些地方?

比较一下你所去过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服饰装扮、节日礼仪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导入:

不同地区上生活的人们由于地理位置、祖先传统、历史背景的不同孕育了各不相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之间文化差异就会更大。

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新课《多元文化多样魅力》,去感悟多姿多彩的文化。

二、探究新知。

过渡:

人类居住的地球,约71%的面积是海洋。

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的29%,但却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

然而这29%的陆地环境又各不相同,那么人类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活动一:

探究生活环境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1.出示世界海陆分布图

让学生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

人类所居住陆地就在这地理位置各不相同的七大洲上,正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造成气候引起的自认环境的不同,为了适应自然环境人类生活方式必然不同。

活动二:

浏览世界风光

1.出示图片——世界自然风光欣赏

非洲沙漠地区、亚马逊平原、北极地区、东非草原……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环境特点。

活动三:

我是小导游

1.出示图片——中国具有特色的风土人情

漠河地区、蒙古草原、江南水乡、绚丽海南、朴素的东北、山西窑洞……

2.老师以导游的口吻进行介绍给学生首先做个示范

3.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

4.介绍你旅游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5.话题讨论:

你喜欢哪个地区的生活环境?

说说理由。

师过渡: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万里不同情”。

在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中,人类创造出了绚丽多姿的文化,首先我们来学习舞蹈文化和礼仪文化。

活动四:

魅力舞者

提问: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舞吗?

谁能给大家展示一段舞蹈?

其他同学猜一猜他跳的是什么风格特点的舞蹈?

1.学生展示舞蹈

师: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

有拉丁舞、民族舞、还爵士舞等等,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个舞蹈画面

2.展示世界著名的舞蹈画面

俄罗斯踢踏舞、非洲草裙屋、西班牙斗牛舞、中国傣族舞…

师:

各地舞蹈各具特色,同学们想不想学一学?

3.播放《草裙舞》视频,观看。

师:

谁能到前面来大胆的秀一秀你的舞姿?

模仿表演草裙舞?

或者小组集体也可以。

 

师:

同学们,如果你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妈妈刚跟客人见面时,会做出什么动作欢迎客人?

面对客人来访所有国家都一样的接待方式吗?

活动五:

学做文明礼仪小使者

任务一:

了解奇特的见面礼仪

1.出示图片常见几种见面礼仪,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个国家或者地区?

(泰国的双手合十、欧美的贴面礼和拥抱礼、躬躬作揖、吻手礼)

2.请学生模仿表演下各种礼仪。

师:

学习这么多见面礼仪,我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活动六:

听故事——《日本间谍是如何暴露的?

老师给学生讲述一个抗战时期,有一个日本间谍混进了我军内部,却因为一个鞠躬礼而暴露身份,特务行动因此失败的小故事。

师:

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礼仪也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礼仪是约定俗成的,相互尊重各自礼仪是尊重他人的重要表现。

三、课堂小结。

我们大中国有许多风景名胜、壮美山河,全世界也有许多名胜古迹、自然景观。

这些景观都需要我们去保护,让我们为保护环境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板书设计

第7课多元文化多样魅力

四大洋:

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七大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东非高原、撒哈拉沙漠、亚马孙平原、北极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人类居住的地球,约()%的面积被海洋覆盖。

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但却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

2.四大洋分别是()()()()。

3.七大洲分别是()()()()()()()。

4.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有()的高山,有()的盆地;有()的高原,有()的平原。

5.在地球上,我们可以欣赏到()的原始森林、()的山脉峰蓝、寂寥的沙漠戈壁、()的冲积平原、幽深的峡谷海湾、()的海洋瀑布、()的河流泉水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是不同自然环境的显著标记。

二、判断。

1.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

2.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

3.人类居住的地球约79%的面积被海洋覆盖。

()

4.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

()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人类居住的地球,约(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

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但却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

2.四大洋分别是(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3.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4.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有(连绵起伏)的高山,有(低洼)的盆地;有(宽广)的高原,有(低平)的平原。

5.在地球上,我们可以欣赏到(神秘)的原始森林、(壮美)的山脉峰蓝、寂寥的沙漠戈壁、(坦荡)的冲积平原、幽深的峡谷海湾、(汹涌)的海洋瀑布、(柔美)的河流泉水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是不同自然环境的显著标记。

二、判断。

1.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

2.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

3.人类居住的地球约79%的面积被海洋覆盖。

(X)

4.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

(√)

 

出于孩子们好奇心、利用他们愿意表现的心里,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

 

积累地理知识,同时也让学发现地理位置的不同直接关系到气候进而影响自然环境才导致人类生活方式的差异。

用图片直观展示:

地理环境决定了气候环境也就决定了人类生活。

中国自然环境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有发言权,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同时体现道法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有效整合。

切身体会不同风格舞蹈的特点,活跃课堂气氛。

 

从身边事入手渗透礼仪学习。

衔接自然。

根据图片猜地区简单考察下学生的基本常识。

活跃课堂气氛,也为她们将来生活积淀。

虽然是个小故事却蕴含着大道理,礼仪代表形象甚至代表国家。

 

总结语中既有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也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准备。

 

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教案序号:

课题:

7.多元文化_多样魅力(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世界多元文化,了解更多的文化特色。

2.明确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学会尊重各地区、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

3.培养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为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教学难点:

从日常生活行为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尊重文化、尊重他人。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的搜集作业:

除了舞蹈、礼仪还有哪些事情属于文化范畴?

有谁听话的完成了?

请展示给大家……

导入:

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都属于文化范畴,因为不同的居住环境、地理条件就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文化氛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继续完善我们对文化的认知。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调查研究——各具风格的居民建筑

环节:

老师设计问题:

(1)不同地区的人们居住环境是不是一样的?

你见过或者听说过哪些不同的居住环境?

(2)为什么当地的人们会选择那样的居民建筑?

跟哪些因素有关?

2.小组交流讨论并整理完成调查派代表展示结果

师: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适应各地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的反映。

3.图片展示了解积累(中国的、其他国家,中西方对比)

活动二:

小组合作竞赛——“衣、食、行”找不同

1.我了解了“住”这一文化,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那么“衣、食、行”呢?

请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抽签完成这三个文化方面的探究竞赛。

2.小组以列表的形式进行展示并探寻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小结:

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世界各地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文化的交融,増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理解。

同时,文化交融使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特色有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不同文化取长补短,共存共荣。

活动三:

感知文化交流与沟通

1.图片展示——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2.探究:

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够走向世界?

外国人喜欢这些中国文化吗?

你还知道哪些文化深受外国朋友喜欢?

3.想一想我们国家或者我们身边有哪些外来文化?

它们分别来源于哪个国家?

为什么能在我们国家存留下来?

(吃西餐、爵士舞、肯德基、西洋乐器)

师过渡: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间的接触与交往日益频繁。

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常常会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而出现尴尬,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

面对这样问题,我们需要怎么解决呢?

活动四:

校园情景剧

案例:

《外国男孩的拥抱》

1.让事先准备的学生表演情景剧(鼓励创新加台词)

课件材料:

一名美国男孩来到5.2班借读,第一天报道时,做完自我介绍,为了表示友好他热情地打开双手想拥抱班长小红,让小红觉得非常难堪……搞得新来的外国男孩也不知所措。

2.讨论:

如果你是小红的同学,请帮助她走出尴尬的困境。

对外来的男孩你有什么话要说?

活动五:

辩论赛——“小费该不该给?

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材料进行现场辩论。

2.甲方:

该给,因为他为我们提供了服务

乙方:

不该给,因为我们已经消费了就应该提供服务。

(鼓励学生自由展开辩论)

师引导:

同学们我觉得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么老师想请乙方同学想一想,从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来看,要学会尊重、包容不同于我们的文化的角度,这个小费该不该给呢?

3.小结:

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

我们在认同自己文化的同时,应以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