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师德培训讲义、教案、学习笔记全册Word格式.doc
《‘十二五’师德培训讲义、教案、学习笔记全册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师德培训讲义、教案、学习笔记全册Word格式.doc(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历史时代下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的课程需要新型的教师。
教师教育要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证。
一、新历史时代下的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是实施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角色的转变,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师对新的评价方式的认同都直接影响着新教育理念的实施,而这一切又都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紧密联系。
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实施新课改的程度和认识深度。
新教育理念的实施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师德上的表现就是在发扬传统师德的基础上更新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树立高深的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努力发展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
(一)教师不仅要教书,理会要育人
教师的天职是传递知识,但这不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全部,传道、授业的目的是解惑,也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新时期的新型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而要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就是教师的责任了,同时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指标。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首先是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均势。
(2)培养学习的能力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和智商有关,而且与情商密不可分。
21世纪的公民需要获得以下技能:
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信息处理技能、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
(3)教会学生做人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要塑造深造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
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教师在关注每个学生进步和发展,关注每个个体的成长,引导学生对理想社会、理想人生进行追求。
(4)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3讲
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
(二)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具进。
在新课改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而不断探索,为此教师自身冼应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政治理论修养。
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课程,走进课程,用新课改中所要求的方法去教育学生。
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关注党的新政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把《规范》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还要学习江总书记的社会荣辱观,要带头遵守和实践“八荣八耻”,用科学的言行教育孩子,用积极的学懈感染孩子,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使自己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教师要想以德正其身,还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提升自身一政治素养,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第4讲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师应以身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单一地向学生教授知识,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感觉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很多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和学生启迪智慧、培养能力就是很好的例子。
参与活动的双方始终保持平等、尊重的原则,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来与孩子对话,这不能不说是教师良好形象的表现。
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一些地区的学校中,很多教师以加强学生学习成绩或拓展课外知识为由,变相强迫学生购买教学辅导材料或课外书籍,学校或老师从中捞取回扣,更有甚者向学生索要财物,利用职权为个人牟利。
作为教师要严守“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原则,正确施教,维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为“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增光添彩。
第5讲
学习教科研方法,做研究型教师
教师要发挥其主人翁的地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彼此分离的局面。
教师的任务不能只是教学,研究也不能是专家们的“专利”。
所以,我们的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新的教育手段和技术,钻研新方法,成为有科研精神的教师,这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体现。
学习化社会要求每个人既要不断学习,又要有创新思想。
创新是发展的保证。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每位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所以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教师只有发挥创新作用,才能带动学生创新。
第6讲
现阶段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在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在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数
(二)课程观念的转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突出特点是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所以教育活动始终贯穿着教书育人的要求,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技能,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是实施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基础
新教育理念的实施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作用。
教师是新教育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课程实施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构成实施课程改革的深层矛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保障实施新教育理念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第7讲
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在日常教学中:
a、教师在岗位上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仅把教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在教学中应付了事,得过且过。
b、缺乏责任心,学生成绩如何、表现怎样都与自己无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主动纠正与改过。
c、不能很好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安心本质工作,在校外从事商业活动,办各种补习班,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影响校内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
d、缺乏现代教育观念。
不善于学习,不认真备课,不专研新教材,上课空洞,教学方法落后。
2、在品德问题上:
a、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让学生参加期中或期末考试。
b、无教师伦理道德,使得校园性侵害案频发。
c、不能公平对待学生,压抑学生个性成长,厚此薄彼,致使学生和家长很不满意。
第8讲
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下不良社会因素的消极影响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发不断深入,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这种环境下,人们自主、平等、竞争、创新和开拓进取的意识不断地被激发。
一些自制力不强、缺乏职业道德意识的教师,个人利益逐渐加强,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在头脑中滋生。
2、教师自身因素影响
有些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不该去的地方钻进去,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点淡薄敬业精神,讲实惠,将索取,不愿多做一点贡献。
有点之追求高分,忽视了育人。
3、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不健全
有些学校只重视教学质量,轻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有些学校不落实师德管理制度;
姑息迁就违纪教师;
师德规范不明确,可操作性差。
第9讲
7.17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加强领导,从上至下高度重视。
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成立从校长到处室主任,从年级组长到班主任,从家长到学生这种系统的师德监控体系,将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行为纳入有效监控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2、加强宣传,树立先进典范。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教师。
要把学校以往尤其是新世纪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模范教师筛选出来,总结他们的工作成绩,提炼出他们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使广大的教师学习榜样的同时不盲目、不追风、不夸大,切实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3、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和监督评估制度。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建立机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制。
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要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从教行为,对师德不合格教授教师实行“教师聘任一票否决制”。
教师师德是一项永久性工程,必须常抓不懈。
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每位教师的师德状况、师德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结果要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和奖金挂钩,把职业道德规范的落实与教师的利益联系起来,让教师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第10讲
构建科学的职业理想
建构科学的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主要反映与一定社会文化相融合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它通过个人职业活动的行为方式来体现。
新时期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构成应该包括:
(一)、为师者,德高
作为教师,第一位的素质就是具备较高的思想品质,树立德高为师的职业理想。
德高为师,首先要求教师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同时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
为人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尊重、认可及依赖,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形成良好首先品质和行为的楷模,并凭借教师高尚的品德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而这些做人的道理,不仅仅依靠知识的传授,更要靠教师的言行表率。
教师的首先品质及人格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第11讲
为师者,学高
教师既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人类文化的工程师,而学校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
1、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某门学科教学所特有的业务知识技能。
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科架构、发展脉络、学科信念的学科特色。
对教师节而言,职业性的素质就是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
2、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
3、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育这项复杂而又有规律的科学面前,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对于教师来讲,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教育科学知识是操作教学内容的工具,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增强预见性的科学实验性,克服盲目性。
第12讲
为师者,技高
教育技能,即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能力。
也是一名教师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的专业本领。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创新能力。
(四)为师者,表率为先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核心是教师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培养灵魂,以人促进人的发展。
只有提高教师的首先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才能,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教师要执教,必须“为人师表”,必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并要先于、高于、优于一般社会成员,坦诚接受学生、社会与自我的监督、评价。
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纯洁灵魂、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新一代。
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在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人格楷模。
第13讲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归结为:
以学生为本,教学相长,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一)以学生为本
1、“以学生为本”是当代教育的取向
在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社会生活中有生命的主体,教师培养学生与工程师制造产品在本质上有根本的区别。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
真正的做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角色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
2、“以学生为本”旨在促进学生发展
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重点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学生为本”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在:
教育要在传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教育在使学生接受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参与实践的行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审视教师的教育角色
以学生为体的教育理念,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第14讲
教学相长,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学相长,体现在师生关系、教学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相长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更进一步明确学生的角色定位,明确工作的性质和自身的作用。
师生平等合作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1、师生平等是前提和基础。
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再是教师为权威主怀,而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支持者,需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必须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有偏爱,要树立“生生平等”的观念,喜优厌差是教师必须克服的“劣根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工共同发过程。
2、主动向学生学习是关键。
在教学相长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要向教师学习并主动接受教师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并且是主动地学习。
向学生学习,并不是学习学生的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好学精神。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指导者,但更多的是与学生一样,是研究学习活动中的共同学习者和研究者。
这更要提倡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师生互动是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由简单变为双向的关键。
第15讲
完善合理的师德内容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
教师把自身的各种特性作为手段去影响和感染劳动对象,从而使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
(一)热爱学生和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意识
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是热爱学生,这是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
案例P30-32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成为合格的教师的前提,同时是教育的过程与内容。
其中最为本质的就是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爱岗敬业的职业规范
敬业是一种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工作尽职尽责的崇高境界和行为。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岗位,这是教师道德的前提和基础。
一保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案例:
P32-34
第16讲
严谨治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职业品质
(三)严谨治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职业品质
严谨治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特有的要求,教育者只有严谨治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才可以为人师。
案例:
P34-35
可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潮流此起彼伏的新时期,诲人不倦同样要求教师有爱护学生之心,有报效祖国之情。
为了祖国的明天,对学生应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地忘我工作。
(四)教师要终身学习,由教书匠成为研究型教师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加速陈旧,新的知识不断涌现,那种“一朝学成而终身受用”的观点已过期,教师再也不能奢望十几年的学校学习能给人终身享用的知识和能力。
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更加强调教师要由单纯的工匠转变成研究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进行科研探索,注重课题研究。
P36-38
第17讲
7.18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是实施新教育理念的关键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是实施新教育理念的关键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是实施新教育理念理论的必要条件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素质是教育转型的重要一步,也是新教育理念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
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对青少年身心发影响,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感受的不只有教师教授的知识,还包括教师的个性、为人、价值观等等。
在学校里,教师的一言一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是学生的模仿者。
学生的自主性是随着不同成长阶段变化的,而教师也应该在不同的阶段适时地对学生施以不同的影响和培养。
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人创造发挥的过程,就像一件艺术品的创造,是独特的,带有创造者的色彩的。
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只有以充分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才能真正充分地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从而真正做到促进学生发展。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师德的培养和也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期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有:
第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带有光环。
第二、由于学生还处在成长发展的阶段,学生们对于很多事情都要不会客观地去判断分析,而是盲目接受。
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旨在将旧的教育模式转型,提倡以人为本的新的育人观念,即将过去的被动接受模式转变成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第18讲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是新教育理念实施的核心
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转变育人的观念,也就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除了应该具备崇高的师德,还要具备正确的、符合苛求的育人观念。
一名教师教育观念正确与否决定了他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实践和最终结果。
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完全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而每一名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也就面了新教育理念顺利实施的核心。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来颂扬教师。
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当你选择教师这一“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你就要用你智慧的金钥匙去开户学生的心灵之锁。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传递人类的精神文化和帮助人类继承与发展知识。
育人活动就是教师实践活动的中心,教师全部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围绕育人展开的。
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学生如何做人。
总而言之,老师品格高尚,才能教出好的学生,同时在教导好学生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升,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
P43-46
第19讲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树立发展的学生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树立发展的学生观
(一)树立发展的学生观,形成“以人为本”的育人观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首先就是要树立学生的发展中的人的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且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极强的可塑性。
其次,要树立学生是独特的人的观念。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树立新的学生观,就要看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信第一名学生都要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做得出色,并获得成功。
要能够真正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树立新的学生观,就要看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要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做得出色,并获得成功。
树立新的育人观,教师对学生就会少一些指责和挑剔,多一份鼓励。
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关注,很可能在他以后的成长中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P47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