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5165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5.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docx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

第1讲 走近细胞 

考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

①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增殖。

②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可以完成代谢、分裂(繁殖)、生长发育、应激性、遗传变异、运动等各项生命活动。

③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种群与群落的区别:

群落强调的是某一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构成的群体。

我们容易忽视的是其中的微生物,如“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就是典型的错误表述,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及各种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或直接说成“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2)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因为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细胞这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所以病毒又称为分子生物。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也不能单独划入生命系统层次。

(3)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虽然字面上常常只带有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某些生物,但它真正的含义包括该地区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如一片草原、一片森林、一个湖泊等,均应理解为是对生态系统的描述。

考点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不含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膜

都含磷脂和蛋白质,都是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和染色质,DNA裸露

有核膜、核仁,DNA和蛋白质形成染色质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常见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种类及从属关系

巧学助记 

(1)可用“一支细线找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细菌、放线菌、蓝藻)的谐音来记忆高考常考的原核生物。

(2)可用“一团酵母发霉了”(衣藻、团藻、酵母菌、霉菌)记忆高考常考的真核生物。

(提醒:

草履虫、变形虫和疟原虫等原生生物均属于真核生物。

检索法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考点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细胞的多样性

(1)表现:

细胞的形态、大小、种类、结构等各不相同。

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同一个体的不同类型的细胞。

(2)直接原因:

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3)根本原因:

DNA的多样性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1)结构方面: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

(2)组成方面: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

(3)能量方面:

一般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4)遗传方面:

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5)增殖方面:

都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增殖。

3.细胞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相统一的“七个”实例

(1)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只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没有线粒体。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也没有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所以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质,呼吸作用方式是无氧呼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因而寿命较短。

(3)神经细胞具有突起,有利于提高兴奋传导的效率,且已高度分化,不具有分裂能力。

(4)卵细胞大,有利于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精子小,含细胞质很少,尾部含丰富线粒体,有利于精子的运动。

(5)具分泌功能的细胞往往形成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积,提高分泌效率,且细胞中高尔基体含量较多。

(6)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间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和转移。

(7)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含量多,核仁较大,核孔数量多。

记住一些常见细胞的形态结构,如细菌、蓝藻、红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等。

考点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2.必须关注的三个易错点

(1)有细胞壁的细胞可包括原核细胞,植物细胞及真菌细胞,但其细胞壁成分各不相同。

(2)并非所有的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如支原体无细胞壁)

(3)正因为有好氧型细菌、光合细菌及蓝藻的存在,才有“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有叶绿体”之说。

一、显微镜操作技能及相关知识总结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目镜与物镜的结构、长短与放大倍数及成像之间的关系

(1)放大倍数计算: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指的是放大的物体长或宽的倍数。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如H2。

(3)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

(4)物镜上端有螺纹,而目镜无。

3.注意事项

(1)换用高倍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的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若物像在视野中偏左上方,想移到视野中央观察,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移动规律:

物像在哪个方向就往哪移。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若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高考警示 使用高倍显微镜的基本原则

(1)不管物像多么好找,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且标本应透光。

(2)换用高倍镜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二、实验结果和结论

1.视野中细胞数目的相关计算

(1)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

(2)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视野,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

2.判断污物存在的位置

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

物镜、目镜或装片。

判断方法如下:

●本讲归纳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从两个方面分析: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的生命活动是在宿主细胞内完成的;细胞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均依赖细胞才能完成。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开始。

3.细胞学说有三句话:

第一句表明生物体结构的统一,第二句说明细胞的相对独立,第三句说明新细胞的来源。

4.转换高倍镜的步骤是:

找、移、转、调。

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常见原核类型:

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

考点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生物体内的元素组成

(1)种类:

20多种

(2)分类

项目

包含元素

判断依据

最基本

元素

C

在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高达55.99%,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基本

元素

C、O、H、N

在细胞鲜重与干重中,这四种元素的含量都是最多的

主要

元素

C、H、O、N、P、S

其含量占细胞鲜重的97%以上

大量

元素

C、H、O、N、P、S、K、Ca、Mg等

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微量

元素

Fe、Mn、Zn、Cu、B、Mo等

生物体生活所必需的,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但需要量却很少的元素

图解

模型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2)差异性:

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其存在形式也有显著差异。

3.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

不同种生物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2)差异性:

不同种生物的元素含量相差很大。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

水和无机盐。

2.有机化合物: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有关生物体内元素的错误认识

(1)易混淆元素与化合物的干重与鲜重。

①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

O>C>H>N;占干重百分比:

C>O>N>H。

②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但在占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2)误以为生物体内大量元素重要,微量元素不重要。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的含量划分的。

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误以为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而不是C,组成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考点

 水和无机盐

1.细胞中的水

(1)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较

(2)水与代谢的关系

①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

②细胞衰老与水含量:

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含量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减小,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③水的含量规律:

水在各种细胞中含量都是最多的。

a.幼嫩部位细胞>衰老部位细胞。

b.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

c.水生生物>陆生生物。

④水的存在形式与器官形态的关系:

心肌和血液总的含水量差不多,但心肌呈固态,血液呈液态,原因是二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不同。

(3)自由水与结合水的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如适当升温结合水可转化成自由水。

2.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

主要是离子形式,如Na+、K+、Ca2+、Fe2+、Fe3+、Cl-、HCO

、SO

(2)生理功能

①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如下表:

无机盐

参与形成的化合物

N

蛋白质、ATP(ADP)、叶绿素、核酸(DNA和RNA)

P

ATP(ADP)、磷脂、核酸(DNA和RNA)

Mg2+

叶绿素

S

某些蛋白质

Fe2+

动物血红蛋白

I-

甲状腺激素

②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如哺乳动物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钙离子的含量过低就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③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体内平衡使细胞有稳定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a.渗透压的平衡:

Na+、Cl-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起重要作用,K+则对细胞内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b.酸碱平衡(即pH平衡):

pH调节着细胞的生命活动,pH的改变影响着生物体组成物质的特性以及在细胞内发生的反应,如人血浆中的HCO

、HPO

等。

(1)种子的含水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在一定范围内,种子的萌发率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升高,超过该范围,种子的萌发率又会随着水分的增加而降低。

(2)生物体内的水≠细胞内的水。

生物体内的水除了存在于细胞内,细胞与细胞之间也有。

(3)不是所有的无机盐都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考点

 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肪+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二、实验流程

1.还原糖的检测与观察

结论:

组织样液与斐林试剂在加热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组织样液中含有还原糖

2.脂肪的检测与观察

3.蛋白质的检测与观察

4.淀粉的检测与观察

三、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材料的选择

(1)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量较高的生物材料,而且材料的颜色越浅越易于观察。

可选用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但不能选用甜菜、甘蔗,因为它们所含的蔗糖是非还原糖;马铃薯因含淀粉较多也不能作实验材料;不能选西瓜、血液(含葡萄糖)、含还原糖的绿色叶片等作实验材料,以避免颜色的干扰。

(2)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富含脂肪的种子。

(3)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材料,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动物材料常用的是鸡蛋的蛋清。

2.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时样液的颜色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3.蛋白质要稀释主要是为了防止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黏固在试管壁上,使反应不彻底,也使试管难以洗刷。

1.警示

(1)甘蔗、甜菜块根等组织中含有的糖是蔗糖,无还原性,不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2)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差异

①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

②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检测。

③混合后加入(现配现用)——斐林试剂;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

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原理的应用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与特定试剂会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因此可以利用这三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应来确定待测有机物的化学本质或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成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待测物质+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

待测物质是或含有还原糖

待测物质+苏丹Ⅲ染液→出现橘黄色

待测物质是或含有脂肪

待测物质+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

待测物质是或含有蛋白质

易错警示 区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是突破出错的关键,可从浓度、使用方法、反应条件等方面区分。

●本讲归纳

1.化学元素的分类和举例,反复阅读课本分类依据及插图,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2.水和无机盐均从分布、存在形式、作用三方面掌握。

3.用实验的思路掌握实验,从原理、目的、选材、步骤、结果、结论等几方面着手,用比较的方法突破易混点,如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和联系。

考点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1.结构通式特点

(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2.结构通式应用

(1)判断结构式是否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依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两种计算

①依据: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以简写为R—C2H4O2N,氨基酸分子式中各原子数等于R基中各原子数分别加上结构通式中C、H、O、N原子数。

②两种计算类型。

a.已知氨基酸分子式,推测R基的组成:

如某氨基酸分子式为C6H14O2N2,则R基为—C4H10N。

b.已知R基,写出氨基酸的分子式:

丙氨酸的R基为—CH3,则丙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O2N。

(1)氨基、羧基书写误区:

不要将氨基错写为NH2或—NH3;不要将羧基误写为

或COOH,其中的一个短线代表一个化学键,不能省略。

(2)氨基酸数目≠氨基酸种类:

蛋白质分子含有多个氨基酸,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考点

 蛋白质合成过程及相关计算

1.蛋白质形成过程分析

(1)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其余的氨基和羧基在R基上。

(2)H2O中的H来自于—COOH和—NH2,而O则只来自于—COOH。

(3)参与脱水缩合的分别是两个氨基酸中与中心碳原子相连的氨基和羧基,而不是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

2.相关计算

(1)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

①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

(2)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的计算

①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②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3)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由n个氨基酸分别形成1条肽链或m条肽链

3.环状肽分析

环状多肽主链中无氨基和羧基,环状肽中氨基或羧基数目取决于构成环状肽氨基酸R基团中的氨基和羧基的数目,如图所示。

由图示可知:

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环状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m(a-18)。

4.多肽种类的计算

如有A、B、C三种氨基酸,由这三种氨基酸组成多肽的情况可分析如下:

(1)多肽≠蛋白质: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多肽,而不是蛋白质,多肽必须经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2)在计算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时,还要考虑是否存在特殊的变化,如二硫键(—S—S—)的形成,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H,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

(3)如果没有特殊指明是环状肽,题目中出现的多肽都认为是非环状的。

考点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1.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2.几种常考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

名称

分布或来源

功能

大多数酶

细胞内或细胞外

催化作用

载体蛋白

细胞膜

运输某些物质

(如离子、

氨基酸等)

某些激素(如生

长激素、胰岛素)

由内分泌腺细胞

合成分泌至内环境

调节生命活动

抗体

由浆细胞合成并

分泌至内环境中

免疫作用

淋巴因子

由T细胞合成并

分泌至内环境中

促进B细胞分

裂、分化为浆细

胞或记忆B细胞

血红蛋白

红细胞内

主要运输O2和

部分CO2

糖蛋白

细胞膜表面

保护、润滑、识别

等作用

结构蛋白

细胞膜、肌细胞等

构成细胞和生物

体的成分

易错警示 这类题目首先找到肽键,然后再做其他问题。

●本讲归纳

1.氨基酸通式的要点在于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蛋白质计算可归纳为以下几项

(1)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脱水数)的关系(注意环状肽)

(2)游离的氨基、羧基数(高频)

(3)蛋白质分子质量(注意—S—S—)

(4)多肽水解掉某氨基酸后原子个数变化(实质是加上几个水与脱掉几个氨基酸的变化,注意氨基酸的位置以及问题对象)

(5)多肽种类计算(分清氨基酸个数有限还是无限)

3.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

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决定。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多样性。

4.蛋白质的功能有两大方向,结构蛋白(如载体)、功能蛋白(如催化、调节、免疫、运输)。

考点

 核酸的结构功能及与蛋白质的关系

1.核酸的结构层次

2.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碱基及遗传物质的情况

3.DNA、RNA、ATP及核苷酸中“A”的含义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注意问题

(1)几种液体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②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

③蒸馏水:

a.配制染色剂;b.冲洗载玻片。

(2)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是一种混合染色剂,需现配现用。

(3)该实验不宜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其他本身有颜色的细胞,避免原有颜色对实验产生干扰。

5.蛋白质与核酸的比较

比较项目

蛋白质

核酸

组成元素

C、H、O、N等

C、H、O、N、P等

分子结构

(1)“两看”法判断DNA和RNA

(2)碱基相同的核苷酸不一定相同。

如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与腺嘌呤(A)核糖核苷酸是不同的。

考点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1.糖类和脂质的分类

2.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3.细胞内的能源物质种类及其分解放能情况

(1)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

(2)主要储能物质:

脂肪。

除此之外,动物细胞中的糖原和植物细胞中的淀粉也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3)直接能源物质:

ATP。

糖类、脂肪、蛋白质中的能量只有转移到ATP中,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

(4)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为糖类、脂肪、蛋白质,三者供能顺序是:

糖类→脂肪→蛋白质。

(5)能源物质为生命活动供能的过程

走出糖类和脂质的理解误区

(1)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纤维素不提供能量。

(2)并非所有的糖都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如蔗糖、淀粉均为非还原糖。

(3)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而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本讲归纳

1.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P,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水解产物为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

2.DNA与RNA的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空间结构上DNA为双螺旋结构,RNA为单链。

3.形成DNA、RNA时,两个核苷酸分子之间脱去一分子水。

4.不能再水解的糖是单糖,二糖的基本单位不都是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5.并不是所有的糖类都供能,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不能供能。

6.脂肪属于脂质,脂肪、固醇的组成元素是C、H、O,磷脂的化学组成是C、H、O、N、P。

7.脂肪为贮存脂质,磷脂为结构脂质,固醇属于功能脂质,同等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比糖类耗氧多,放能多,产水多。

8.胆固醇过多会阻碍血液流动,但是胆固醇在参与膜结构和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作用不容忽视。

 单元能力提升

[技法集中营]

表示生物类群的概念图解读

说明:

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类群的归属;

图2表示依据不同结构或功能对生物类群的划分。

信息解读 

(1)图1中d分别包含于a、c中,e分别包含于b、c中,a、b中有部分属于c。

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则a可表示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原核生物,d是蓝藻,e是腐生细菌。

(2)图2是集合图的变式,是按照某一结构或功能进行分类,如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3)此类图还可以表示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如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及血浆之间的关系。

解题技法 

(1)分析此类问题要借助数学中集合的思想,明确各成分之间的包含关系。

(2)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各生物类群的归属、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结构的异同及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元素—化合物—结构

(1)通过关系图记忆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2)通过比较记忆特殊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3)推测某一结构(或物质)的元素组成

首先分析该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再推测其元素组成如:

细胞膜→蛋白质+糖类+磷脂→C、H、O、N、P

染色体→蛋白质+DNA→C、H、O、N、P

核糖体→蛋白质+RNA→C、H、O、N、P

病毒→蛋白质+核酸→C、H、O、N、P

(1)特定物质(或结构)、特定试剂及其特定的颜色反应

(2)注意事项

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三个实验中都不宜选取有颜色的材料,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的颜色变化。

②脂肪鉴定的过程中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目的是洗去浮色,原因是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易溶于酒精。

③蛋白质鉴定中,若用大豆作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黏在试管上不易刷洗;且该实验应预留部分组织样液作对比。

④物质鉴定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3)易误提醒

①易忽略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

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②易混淆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使用。

关于蛋白质计算

1.蛋白质中氨基酸、氨基、羧基、肽链、肽键、脱水数及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方法依据 可将肽链看作“C”与“—CO—NH—”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在“C”上连接着R基和H,在肽链的两端分别是游离的“—NH2”和“—COOH”,如下图所示:

妙法指津 结合上面的示意图,可以得出如下规律:

(1)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蛋白质中氨(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羧)基数=各氨基酸中氨(羧)基的总数-肽键数。

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