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2012年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530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2012年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2012年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2012年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2012年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2012年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2012年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2012年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2012年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2012年Word文档格式.doc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2012年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2012年Word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2012年Word文档格式.doc

(课本P6)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5、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课本P7)

能。

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

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

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排开量变大了】

★7、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

(课本P8)

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

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

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8、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

(课本P9)

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

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

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心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

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9、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课本P14)

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0、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

(P16)

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石块放主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11、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P14)

(浮在水面上时,泡沫浮力等于重力)(压在水中时,泡沫浮力大于重力,

若一松手,马上就会上浮)

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12、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3、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P19)

用同一个马铃薯做实验,此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

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

在浓盐水(糖水)中浮。

怎样让它从沉变浮起来,加一定量的盐;

怎样让它从浮变沉,加一定量的水。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P20)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相反要上浮;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要下沉;

相反要上浮。

★15、据说,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身要下沉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身要上浮些,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因为海水的浓度大于河水,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会比河水中的大一些,所以船身要上浮些。

 

第二单元 

o填空:

1、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2、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3、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给冷水袋子加热后为什么会浮起来,原因是体积变大了,重量不变。

4、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

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

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8、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9、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10、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

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12、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14、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5、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像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称为热的良导体。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16、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

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利用热传递:

【烫斗前面部分用金属制成,很多机器的散热器,锅具的加热部分用金属制成】

防止热传递:

【锅柄用塑料制成,夏天停电可用棉被包裹冰箱,羽绒衣等】

16、我们用冰块冷藏食物的时候,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效果好。

17、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18、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

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

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

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

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

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3、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

早上醒来时,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

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还热吗?

为什么?

(P27)

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

当早上醒来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

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

这说明了被子不能产生热,如果被子能产生热,那被窝应该一直是热的。

4、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

(P28)

可以用酒精灯加热;

放在火炉上加热;

放在热水中。

5、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怎样解释呢?

(P28)(P29)

装有热水的塑料袋会浮在水面上。

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会上浮。

★【同体积,冷水重。

同重量,热水大。

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

(P32)

瓶里的啤酒、饮料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时把瓶子胀裂。

7、中午妈妈刚盛好一碗汤,可过了一会儿,大家还没有开始吃,汤却少了一点儿,这是为什么?

这是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汤冷后体积变小,所以感觉汤少了。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P34)

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

(P35)(同填空7)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

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P36)

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

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

③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

④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

⑤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

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

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1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P39)

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

(P40)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14、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序?

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

(P44)

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15、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

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

锅用铁或铝制作是因为铁和铝是热的良导体,这样可以很快把饭煮好;

水杯和保温瓶用塑料和玻璃制作是因为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便于保温和不烫手。

★★16、卖冰糕的阿姨为什么总用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得严严的?

棉被、羽绒服为什么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

因为棉被中有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把外界的热传进去,这样可使冰糕融化得慢些。

棉被、羽绒服中有棉絮、羽毛,它们蓬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棉被、羽绒服可以用来保暖。

17、明明家买了一只木桶,为了耐用,爸爸将木桶拿到铁铺去请师傅用铁环箍木桶,方法是先把铁环加热后再箍在木桶上。

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利用固体的热胀热缩,铁环加热后胀大,箍在木桶上,冷却后收缩,很结实耐用。

18、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做成一块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缝隙?

因为水泥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水泥路面会因热胀冷缩被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会损坏。

1★9、冬天里水管被冻裂是怎么回事呀?

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是水受冷体积膨胀把水管胀裂了。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一昼夜定为12个小时。

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4、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5、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6、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7、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最精确——原子钟】

1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

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5、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

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16、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

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年轮,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17、最先发现了摆的秘密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伽利略。

1、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

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

(P51)

不太准确;

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2、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

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

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滴漏流出水的快慢有关。

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与孔的大小和水的多少有关。

孔大,水滴漏出得快;

孔小,水滴漏出得慢;

水多,水滴漏出得快;

水少,水滴漏出得慢。

3、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P57)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4、取两根长度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做成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

(P62)

不一样。

短摆锤的摆摆动的速度快。

(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5、利用木条、金属圆片,我们能做成下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吗?

金属圆片的位置如何调整?

(P63)

我们可以调整摆长和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来实现。

6、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

有影响。

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度越快。

7、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研究问题

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

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有关吗?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吗?

控制不变因素

摆幅大小摆绳长短

摆绳长短摆锤轻重

摆幅大小,摆锤轻重

要改变因素

摆锤轻重

摆幅大小

摆绳长短

实验方法

做一摆,不改变摆幅大小,摆绳长短,改变摆锤轻重,分别测出一倍摆锤重量,两倍摆锤重量,三倍摆锤重量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做一摆,不改摆绳长短摆锤轻重,改变摆幅大小,分别测出大小幅度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做一摆,不改摆幅大小,摆锤轻重,改变摆绳长短,分别测出一倍摆绳,两倍摆锤重量,三倍摆锤重量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实验结论

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运动方式

自转

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自西向东

周期

24小时

一年

特点

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地轴倾斜】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开始学说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

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

数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天体运行论》。

证明人

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了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带来的现象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4、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5、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 

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6、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7、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

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围绕北极星在【顺时针】旋转。

8、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9、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

10、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

公转一周是一年。

1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12、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

13、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14、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

15、在地球的同一地点,夏至时的太阳高度比冬至时大。

16、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

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

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

17、在北半球对着太阳时,南极附近会出现极夜现象。

赤道地区不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18、现在人们已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

19、毛泽东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20、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21、地球是一个自转的球体,不同纬度的地方,自转的线速度快慢不一样,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最大,两极自转的线速度最小,两个极点上线速度为零。

1、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几种观点?

哪一种是正确的?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地球不自转);

③地球自转(但不公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也自转。

第④种解释是真实的。

2、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

是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形成的。

3、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哪些异同?

这两种学说能否合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

(P76)

两种学说的相同点是,地球是球形。

不同点:

“地心说”认为地球不运动,处于宇宙中心,太阳围着地球运动。

“日心说”认为地球在运动,并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宇宙中心。

这两种学说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哪些证据能说明地球在自转?

(P78)

①“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

②太阳、月亮和星星每天都东升西落的现象;

③地球上南北方向水平直线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西的现象。

这些现象都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5、北京、乌鲁木齐、东京、伦敦哪个最先看到黎明?

最先迎来黎明的是东京,其次是北京、乌鲁木齐,最后是伦敦。

6、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

不会。

因为地球的自转使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根据世界时区图的时间差,各国新年钟声不会同一时刻敲响。

7、对于北极星“不动”,我们如何解释?

(P82)

这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假想的地轴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所以看上去北极星好像“不动”。

8、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

(P87)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性的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造成了气温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9、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样呢?

(P89)

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那么极昼现象发生的范围会更大了。

10、如图所示(见教材86页):

当地球公转到A、B、C、D4个方位时,太阳的照射情况季节是

怎样的?

当转到位置A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春季;

南半球阳光斜射,是秋季;

当转到位置B时,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季;

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

当转到位置C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秋季;

南半球阳光斜射,是春季。

当转到位置D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

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季。

1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因为地球在自转而且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2、本册中的星体转动方向小结:

地球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

地球公转方向是由西向东;

其他星星绕北极星也是自西向东(顺时针方向)旋转。

8

请家长一定对这份复习提供引起重视,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整理出来的,祝愿大家期末都能取得好成绩!

并过个愉快暑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