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5369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决问题的策略11.docx

解决问题的策略11

《解决问题的策略1》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者:

张菊施教日期:

2012年月日

教学内容

书p/71~72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仪式,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得问题;

2.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难点:

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

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此策略已经了解,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用转化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预习设计

回忆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举例说说,并画图解决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预习交流,揭示课题(预设6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

2揭示课题

 

二、自主研究,提炼建模。

(预设7分钟)

1教学例1

(1)自主研究第1题

(2)小组交流自主研究的结果

交流要求:

◆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说说转化的策略在解答例1过程的作用

(3)集体交流

(4)教师总结

三、分层练习,巩固建模。

(预设17分钟)

1.基础练习

试一试与练一练

2.提高练习

练习十四第1、2、3题。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0分钟)

《补充习题》p/46页第1、2、3题。

【板块一】

1小组交流预习作业

2集体交流预习作业

(1)让一小组说说通过组内交流整理后的预习作业答案;

(2)说说转化这一策略在我们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3述: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要研究的就是合理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块二】

1学生独立解答例1

2小组围绕交流要求合作讨论

3集体交流:

(1)让学生借助于实物投影说说解题的思路;(学生的方法可能会有数方格和运用转化的策略两种)

(2)让学生谈谈转化的策略在解答本题时的作用。

4小结:

运用转化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可以简约解题过程。

【板块三】

1每组题均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解题,在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2基础练习

试一试:

(1)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

(3)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结合右边的图形思考,题目就可以简单解答为“1-1/16”.

练一练:

让学生重点交流如何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3提高练习

第1题:

让学生说说对单场淘汰制的理解。

通过讨论结合图示归结出“16—1=15”这个方法。

第2题:

重点交流第3题。

让学生说转化的过程,多媒体再次演示转化的过程。

第3题:

(1)让学生交流转化的思路

(2)问:

这样转化后,周长没有变,那面积呢?

课堂作业:

选做题:

《补充习题》p/46页第4题。

家庭作业:

必做题:

《一课一练》P/55第1、2、3、4、5题。

选做题:

《一课一练》P/55的“智力冲浪”。

《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者:

张菊施教日期:

2012年月日

教学内容

书p/73页的例2、“练一练”,练习十四第4~6题、思考题。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三维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运用转化策略解决一些分数应用,会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一些分数应用题。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为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

3.在练习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应用题,

难点:

正确灵活的运用转化的问题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进一步的认识了转化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知道了转化策略所具有的“将繁转简、将难转易、将陌生知识转化为熟悉知识”这一优越性,对转化这一策略有了积极的情感。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预习设计

1.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2.用不同的方法自主解答例2。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预习交流,揭示课题

(预设6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1

2.揭示课题。

 

二、合作研究,提炼建模。

(预设7分钟)

1例1教学

交流预习作业2

(1)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2)集体交流

2“练一练”教学

(1)学生独立练习

(2)集体交流

三、分层练习,巩固建模。

(预设17分钟)

1.基本练习

练习十四第5题

2.专项练习

练习十四第4、6两题。

3.提高练习

书p/75页的思考题。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0分钟)

《补充习题》p/47页第1、2、3题。

【板块一】

1.小组交流预习作业

2.集体交流预习作业

让学生汇报自己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知道些什么?

3.述:

运用转化的思想,我们可以把透过“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这个条件,知道许多不同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就可以很好的为我们的解题服务。

4.述: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要研究的就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一些分数应用题。

(揭示课题)

【板块二】

(一)例1

1.让同学小组交流预习作业2;

2.集体交流。

(1)让学生说说不同的解题方法

(用方程解答、转化成男女生和总人数的分数关系解答、转化成份数关系解答、转化成分数关系解答)

(二)练一练

1.学生独立解题,要求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转化方法。

2.集体交流,让学生重点说清楚运用转化策略解题的思路。

【板块三】

(一)学生独立解题后集体交流。

(二)1.学生独立解题

2.集体交流

(1)第4题,要让学生理解第一堆和第二堆一共有60枚白子;

(2)第6题,要让学生能知道须按照题目的具体要求来解题。

(三)1.让学生说说可以将条件中的燃去4/5和燃去2/3分别转化成什么?

(剩下1/5和剩下1/3);

2.问:

根据剩下的一样长,你可以知道什么?

(第一枝原长的1/5和第二枝原长的1/3相等)

3.从而让学生明白第一根原来有这样的5份,第二根原来有这样的3份,所以结果是5:

3.

课堂作业:

必做题:

《一课一练》P/56第1、2、3、4题。

D

A

选做题:

下图中,三角形ABC和DEF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AB=10cm,DH=6cm,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H

F

E

C

B

 

《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者:

张菊施教日期:

2012年月日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六年级(下)补充

共几课时

3

课型

练习

第几课时

3

三维目标

1、进一步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断累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

进一步理解转化的策略。

教学资源

把复杂的应用题转化成简单问题。

预习设计

数学书本上的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二天一起交流。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

谈话交流

认定目标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根据下面给出的信息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1)、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

4

(2)、黑兔只数是白兔的1/5

2、只列式,不计算

(1)、在校园艺术节展示活动中,参加合唱队的男生有20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为4:

5,合唱队有女生多少人?

(至少两种方法)

(2)、超市里有白糖和红塘480千克,红塘重量是白糖的3/5,红塘有多少千克?

(至少两种方法)

学生练习(让学生把不同的方法全板书在黑板上)

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补充条件,口头列式

在“绿色环保行动”中,三、四年级回收旧电池节数的比是3:

4,---------------------------,三年级回收了多少节电池?

2、下面错误的算式是()

学校象棋兴趣小组有42人,围棋组的人数与象棋组人数比是5:

6,两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A、42÷6×(5+6)

B、解:

设一共有x人。

42:

x=6:

(5+6)

C、42×6/5+42

D、42×5/6+42

【板块一】

师:

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比与分数互化的练习,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进一步提高大家解决问题能力。

板书课题

【板块二】

1、你能用倍数和分数来表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还可以得到哪些量之间的关系。

[以学生的训练为主,注重口述解题思路的训练,让学生理清关系。

教师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以的视点与感悟对数学方法和解题策略进行提炼、加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

2、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用多种方法列式,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师:

这么多的解题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是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

【板块三】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式解答,前4题必做,第5题选做。

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

2、校对作业。

3、总结全课。

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补充练习: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长是宽的4/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加工一批零件,第一次完成的个数与零件的总个数比为1:

4,如果再加工15个,就可以完成这批零件地2/3,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3、把35厘米长的圆柱体按3:

1截成了一长一短的两个小圆柱体,表面积增加了30平方厘米。

截成的较长的小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认识扇形统计图》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者:

张菊施教日期:

2012年月日

教学内容

第76-77页例题,“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五的1—3题。

共几课时

1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使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品尝学生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资源

学生已经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够利用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态势。

对于观察收集信息学生已有较丰富的经验。

预习设计

你能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吗?

2、能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教师引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说说两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统计图,从中了解到一些什么?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说?

2、教师说明:

像上面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清楚的表达出各个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出示信息:

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请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填入表中。

地形种类

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平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

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可以让学生说说从统计图中能知道什么?

然后独立解答?

学生解答后集体评价。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可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说说从统计图获得了哪些信息?

接着再让学生交流有什么想法?

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板块一】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对于扇形统计图,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

【板块二】

集体交流:

在学生交流信息时,教师相机进行说明或引导?

主要让学生明确这张统计图是用一个圆表示我国陆地的总面积,用五个扇形分别表示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各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由于五种地形所占百分比不同,所以五个扇形大小不同,让学生知道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相比,不仅形状不同,而且表达的数据内容也不相同。

【板块三】

教师提问:

从这张统计图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板块四】

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要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至于“那一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可让学生结合饮食习惯自由发表意见。

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结合其他几种干果在拼盘中所占的面积,估计他们各占拼盘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1、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P49第1、2题 

拓展题:

《一课一练》P57智力冲浪

家作。

《一课一练》P57。

《认识众数》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者:

张菊施教日期:

2012年月日

教学内容

六下第79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题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求众数,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解释其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预合作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会求众数,能结合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

学生已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统计能力,并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乐于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来获取新知。

教学准备:

PPT

预习设计

自学课本第79页。

1、什么是众数?

2、在46、38、38、48、56、57、60、48中,众数是()。

3、计算17、13、17、9、17、17、3、16、17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说说它所表示的意义。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交流预习作业,揭示课题。

1、小组交流预习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2、揭示课题。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1、全班交流。

2、出示例2.

3、做试验的9人中,发芽()粒的人数最多,有()人。

4、谁是众数?

什么是众数?

5、算一算: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

想一想:

平均数和众数的意义相同吗?

它们各表示什么意义?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方法

观察法、数的方法、统计的方法,等等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找出一组学生的年龄的众数,巩固众数概念和掌握求众数的方法:

在一组数据中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观察表格

思考:

表中上面一行反映的是什么?

下面一行反映的是什么?

明确:

这里要把1个尺码看作需要研究的1个数据,把售出的每种尺码的“鞋的双数”看作相应数据的个数。

3、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女生身高的众数更能反映这组学生的身高情况,更具有代表性。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谈收获。

2、完成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50页。

【板块一】

1、小组交流预习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2、揭示课题:

众数

【板块二】

1、全班交流。

2、平均数和众数的意义相同吗?

它们各表示什么意义?

教师指出:

平均数和众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平均数在这组数据中所处的位置明显偏离中心,因而用众数代表生物组同学发芽试验的整体情况相对更加合适。

【板块三】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提问:

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众数的呢?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提问:

表中反映出哪一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

强调: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通常不大关心所销售的鞋的平均尺码,而是关心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情况,特别是关心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

这对掌握市场需求情况和确定今后进货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师:

众数是一种统计量。

【板块四】

1、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吗?

2、布置作业:

(1)、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对学困生及时给予指导。

(2)、针对作业中错误率高的题,师生一起分析、补救。

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50页。

课后作业:

《一课一练》第58页。

《认识中位数》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者:

张菊施教日期:

2012年月日

教学内容

第80——81页例3、例4,“练一练”,

练习十六第2、3题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三维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2、让学生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中位数

难点:

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教学资源

学生已经认识了众数,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预习设计

1、看书本80——82页的知识,理解什么是中位数?

2、想一想,中位数与我们学过的众数、平均数有什么不同?

3、尝试着做一做“练一练”。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谈话引入,确定目标

1.运用预习资源,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中位数的理解。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出示例3,根据提供的学习菜单

(一)探究中位数的求法

学习菜单:

1读题,看懂题目中的信息。

2.试着求求这组数的中位数,小组交流求法。

3.如果在这组数据中再添上10号男生88下,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又是什么?

小组交流你的解法。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1.围绕学习菜单进行全班交流。

2.归纳整理出中位数的求法。

3、集体探究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书81页的“练一练”;

2.练习十六第2题;

3.练习十六第3题。

五、课堂作业

《补充练习》P51

【板块一】

师:

通过昨天的预习,谈谈你对中位数的理解。

结合出示板书。

【板块二】

学习菜单一:

1、学生自主探究奇数个数据与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求法

2.学生自主探索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板块三】

1、全班交流例3及数据后两列数据的中位数求法。

2、总结归纳出奇数个数据的中位数与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求法(先排列,寻找中间位置的数,或者求中间两数的平均数)。

3、看例3数据中的7要男生,你能说说他的成绩处在这组同学中的什么位置?

(与平均数比较、排名、与中位数比较)体会成绩比平均数少,但是高于中位数,所以排名第3.

4、师:

你觉得中位数与平均数用哪个统计量表示这组男生的跳水水平更合适?

5比较中位数与平均数,想一想为什么中位数要比平均数高许多?

【板块四】

1.学生独立解题,集体校对交流自己的想法。

重点体会中位数与众数、平均数的区别。

【板块五】

1.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体校对。

家庭作业:

《一课一练》中59页练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