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5606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美好。

(二)行为与习惯:

1、关注和同伴的公共事件,关注祖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

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2、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3、逐步养成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

培养冷静、正确应对自然灾害侵袭的能力。

4、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弟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外交往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而得不断提升。

了解奥运会历史及我国申办、筹办奥运会的历程. 

2、了解历史上各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知道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及维护和平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责任.提高冷静观察、客观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能力。

3、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

知道由于人类的种种不良行为,地球正遭到破环;

知道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发生的异常现象,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

4、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

能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好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准备。

三、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整体素质一般,部分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

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

学生们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学生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进度安排 

周别 

内 

容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 

飘扬的五星红旗 

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和平来之不易 

放飞和平鸽 

人类唯一的家园 

伤心的地球母亲 

10-11 

在自然灾害面前 

12-13 

课程伴我成长 

14-15 

依依不舍情 

16 

向往明天

第一单元中国在世界舞台上

1.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能从各种媒体深刻感受当今中外交流的频繁,大致了解中国目前在国际舞台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瓷器、丝绸、青铜器、四大发明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历史上的中外交流了解有一些,如从图书中了解到郑和下西洋一类的故事,从网络和图书中能够查阅到相关资料来丰富这方面的认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如何走向世界,实现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知之甚少,只了解故事内容,没有深入思考这种交流的对于世界的意义,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历程没有形成清晰的线条,也就难以形成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的认同感。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

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是:

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1.从“丝路驼铃”到“海上交流”,地域范围的拓宽源于当时科技得到进一步发展;

2.不仅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国在推进世界文明上的作用,也应看到世界文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感受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交融,相互交流源远流长。

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

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

因此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

多媒体教学,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

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

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

第二课时:

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代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为古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的独特魅力而骄傲。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标明丝绸之路线路;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P5页内容,话题为“丝路驼铃”。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P7页内容,话题为“海上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

1.(课件:

出示教材P2《考古发现带来的惊喜》)师:

同学们,老师带来两则关于考古发现的报道,大家读一读,看看从这两则报道中,你有什么惊喜的发现?

又有怎样的思考?

2.教师从以下方面相机点评:

(中外交往时间久远、传播距离远、中国古代文化灿烂,优秀的纺织工艺得到世人的珍爱)

3.师:

是啊,精美的蚕丝纺织制品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让我们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而骄傲。

同时也不禁思考:

中国的丝绸为什么会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

它们是怎样到国外去的呢?

4.学生猜测,教师把握学生认知起点,对了解张骞出使西域或丝绸之路的学生给予肯定。

5.小结: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

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有一个人开辟了这样一条路,沟通了中国与欧亚的交往。

这就是——中国古丝绸之路。

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探访丝绸之路,去看看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

(出示课题: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丝路驼铃。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通过考古的报道,知道中外交往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感受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探究:

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古代,中华文明是通过什么渠道与世界进行交往、传播。

活动二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1.(课件:

出示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师:

看,这2000多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对照地图找一找,它贯穿了哪些国家、地区?

2.(课件:

出示照片“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队,正缓缓西行”。

)师:

大家看,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队,正缓缓西行。

你们可知道,这个雕塑群是为了纪念谁的吗?

就是纪念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

对于这个名字,你们有什么了解?

3.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1)阅读教材P2-3页中外交流资料

(2)阅读自己搜集的“丝绸之路”上中外人物交流学习考察资料。

(3)学生反馈:

在这条沟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上,中国与外国有哪些方面的交流?

(4)(课件:

播放视频《丝绸之路》)全班讨论: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给世界各国和人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教师相机点评:

经济发展 物质丰富 增进友谊 文化传播……)

4.小结: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之路。

丝绸之路更大贡献就在于它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

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航海技术无法实现海上往来时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世界的共同发展。

(板书: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教师素材、学生收集以及文本的三方对话,点面结合,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历程,学生的合作探讨感受“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上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

1.师: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2.出示《古丝绸之路线图》与现代《亚欧大陆桥图》学生读课文,思考:

两者有什么异同有哪些异同?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小结:

是啊,古老的丝绸之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了新的发展与飞跃,她展示着现代的中国以开放的胸怀,加强对外交流,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

正如世人所说:

世界上有无数条路,却没有一条像“丝绸之路”一样,承载者着千年古史,编织着四方文明,他让中国汉唐盛世焕发出丝绸般耀眼的光彩,并延续至今,她是一根纽带,让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在这里汇合。

【设计意图:

了解古丝绸之路与亚欧大陆桥的异同,使学生感受到,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沟通作用,并领会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对比能力。

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

——丝路驼铃

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课时

活动一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

出示日本和韩国的文字、服饰、插花艺术、茶艺、建筑等方面的图片)师:

你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2.学生展示在课前已经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一衣带水的邻邦为什么在这么多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4.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日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资料,教师补充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有关资料。

组内进行交流研讨。

4.全班深入探究:

隋唐时期,日本为什么要派使者到中国来,还盛情邀请鉴真东渡?

历经五次东渡失败的鉴真晚年双目失明,还要执着东渡日本?

6.师:

当时隋朝的进步发展,唐帝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声名远扬,对亚洲各国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日本朝野对中国文化充满仰慕向往,出现模仿中华文化的热潮。

中日间的交流,为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国对外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不过,当时中日的交流和先前中国通过“丝绸之路”陆上通道联系世界,有了不同,大家看地图,发现什么?

(相机板题:

海上交流)

7.我国与日本仅一海相隔,较早的海上交流是从中日交流开始的。

中国通过海路与世界的交流还有哪些?

(1)(课件:

出示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中外海上交流涉及的范围。

(2)师生相机补充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理清中外海上交流的历史。

通过中日韩文字、服饰等比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相似文化背后的成因,感受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同时,由点及面,了解中外海上交流涉及的范围,理清中外海上交流的历史。

活动二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

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而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则让中外海上交流达到顶峰。

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意义。

(1)课本上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结合课文和《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说说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壮举”?

(2)师:

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流传了许多故事。

哪位同学来讲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小故事?

教师点评意义: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并且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探讨交流:

郑和为什么能完成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处于郑和同时代,要想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需要具有哪些条件?

教师点评归纳条件:

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3.忆古思今,放眼未来

(1)师:

2005年,我国纪念郑和下西洋活动主题为“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主题?

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既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也是全人类的自豪。

今天我们纪念郑和,就是要大力继承和发扬郑和敬业献身、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伟大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增强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凝聚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为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就是要继续发扬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巩固扩大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为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网上查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料,谈谈对交流促进发展的理解。

4.小结:

“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代名词,陆路通道沟通我国和亚洲、欧洲各国,海上通道则沟通我国和日本、韩国、东南来各国、非洲各国。

古代的陆路和海上交流为交流各方面都带来了经济利益与文化发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设计意图:

抓住郑和下西洋这一典型海路对外交流历史事件,感受中外海上交流历史对亚、非经济文化的影响。

通过忆古思今,明白对外交流开放才能让国家走向的新的繁荣,才能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海上交流

海上丝路:

架起东亚、南亚、非洲、欧洲交流的桥梁

航海史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和平的桥梁

民族昌盛的结晶

2.飘扬的五星红旗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城市中的小学生对联合国这一称呼有所耳闻,大致能够了解到这是一个国际性组织,但对联合国组织的历史及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知道得并不多。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六年级的学生也容易知道我国参与到一些国际事务中,如承办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界博览会,从而初步感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一定角色,占有一席之地。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孩子会从不同渠道获得一些信息,但受年龄的限制、视野不够开阔,对中国外交及参与国际事务的大事件的关注较少,对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更少。

孩子们很少会去思考:

参与国际事务对中国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不容易感受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较难从此方面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了解中国走入联合国的历程,知道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中国加入世界各种组织的情况和意义,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由衷地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力求选择一些让学生能感受、能理解、能进行比较的事、物,从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切入,让学生感受祖国的进步和发展。

注重教师补充相关信息的同时,让学生运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图表等信息资源,学会分析和判断,展开深入的思考,获得感悟和认识。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学生情感体验。

首先我让交流资料,梳理我国的外交发展史,由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谈起,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恶劣的国际环境。

其次集体讨论,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其在中国外交史上的意义。

接着师生进行国事交流,整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了解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程与意义,进一步认识“弱国无外交”。

再次用照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已经是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员,不仅完全有能力组织好大型的国际会议,而且能够在国际事务中与各国平等协商、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最后进行新闻发布,了解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的事例,深刻认识中国逐步为世界接受,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我国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

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新闻发布会、国事论坛。

感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而自豪。

能力目标:

关注中国外交史中的公共事件,培养收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能依据史实阐明自己观念和看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的历史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和平外交,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最终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程。

了解中国走入联合国的历程,了解中国加入世界各种组织的情况和意义,知道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感受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由衷地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师准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资料,联合国这一国际性组织的历史及作用资料,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

了解新中国第一份国书的大致内容,搜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各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信息资料,一年内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的事件报道。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8-P10页内容,话题为“从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谈起”。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1-P13页内容,话题为“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活动一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出示图片“新中国第一份国书”)师: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吗?

2.师:

这是6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国家元首在接受的前苏联递交的申请建立外交关系国书后所签署的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其中写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政府成立伊始,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首先愿与我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对此极感欣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热忱欢迎与其建立友好邦交。

”(板书课题)

3.(课件:

播放视频“新中国与前苏联建交始末”)师:

新中国建国初期恶劣的国际环境中,这份国书的递交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

新中国第一份国书的递交,与前苏联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新中国新政府得以立足于世界。

中国————)

了解新中国建国初期处于恶劣的国际环境中,有了第一个建交国家,才初步立足于世界。

活动二我国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与苏联建交后,我国还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友好邦交呢?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及越南民主共和国等一批人民民主国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到1950年初,我国同邻近的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先后达成建交协议。

随后又先后与英国、挪威、丹麦、芬兰、瑞典、瑞士和荷兰等国进行了建交谈判。

其中,英国基于利益权衡,在西方国家中最早承认新中国一。

世界各国建交)

3.学生读教材中介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说周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

思考: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放在五项原则首位意味着我国对外交工作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4.师:

几十年来,新中国外交在五项原则的指导下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团结和友谊,在一切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该原则历经四十多年国际政治风云考验,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课件:

出示图片“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图片内容说明:

(1)1971年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

(2)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

(3)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治、经济领域向军事领域延伸。

(4)2005年8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边关系向战略高度发展。

(5)2009年美国信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新任国务卿希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