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5674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8.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周围情况。

2、注意道路交通安全。

3、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不要外出。

4、要结伴而行,不单独行动。

5、注意饮食卫生,不要采摘、食用野果等,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

四、实践与体验

上学路上行人和车辆越来越多了,考察一下学校附近不同时间段的车流量情况,提出改进上学、放学时间的建议。

考察主题

考察结果

一组

7:

00---7:

30机动车通行情况……

二组

30非机动车通行情况……

三组

……

五、总结与交流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不少收获。

大家一起交流一下,然后写一份考察报告。

提示:

可以参考课本第4页知识窗写一份“我的考察报告”。

主题:

月圆中秋情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2、学会设计调查问卷。

3、掌握月饼的制作方法。

4、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传统精神,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5、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及独立组织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3、掌握月饼制作的步骤和技术要领。

教学难点:

1、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了解调查问卷设计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通过不同方式,查阅有关中秋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习俗的资料、搜集月饼图片。

2、一份调查问卷。

4、准备制作月饼所需要的材料、工具。

学生准备:

1、通过不同方式收集我国关于中秋节的民间传说、风俗习惯。

2、完成“走进中秋”活动方案。

四、活动课时:

二课时

五、活动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内容:

1、中秋节的习俗

2、设计中秋节问卷

二、活动目标:

3、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所蕴涵的传统精神,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及独立组织活动的组织能力。

2、了解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

1、通过不同方式,查阅有关中秋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习俗的资料,搜集月饼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诗句导入新课

师出示诗句:

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

生齐读。

这是描写什么节日的?

(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什么节?

(团圆节)

师:

中秋之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似盘的朗朗明月,期盼着家人的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那么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二)资源共享

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丰富多彩,你都搜集了有关中秋节的那些故事?

1、小组合作讨论自己小组制作的“走进中秋”活动方案。

2、各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

我国历史悠久,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不断的发展,节日文化形式也不断的变化着。

那么,你都知道我们当地中秋节的习俗吗?

3、小组合作讨论,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4各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

(让学生知道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很多)

师小结:

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很全面,从中可看出,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所以,这些形式不仅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同时也寄托了整个民族的憧憬,可以说是一颗千百年来、岁月长河中璀璨的明珠。

(三)补充资料

过渡: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秋节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秋节的习俗。

出示课件1、有关香港过中秋节最富特色的习俗—舞火龙。

2、台湾高山族的托球舞游戏。

3、侗族在中秋节青年男女参加芦笙表演和对歌比赛。

(四)设计中秋节问卷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了解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庆祝节日的形式也丰富多彩,那人们对中秋节有哪些了解?

我们通过什么形式去了解人们对中秋节的认识?

学生讨论汇报。

师引出作调查问卷。

师介绍(调查问卷是管理咨询中一个获取信息的常用方法。

调查问卷从短小的表格到详细的说明可以有不同的规格和多种样式。

由于这种方式功能齐全,应用广泛,如何设计问卷使其能够恰当、高效地满足多种目标,就显得极其重要。

它是市场调查的方法之一)

1、师展示制作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从形式、内容上分析)

2、引领学生分析课本中的调查问卷。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对中秋节的了解,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敢不敢试一试?

3、小组合作,设计调查问卷。

4、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

(引导学生对问卷内容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改。

(五)全文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秋节习俗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了中秋文化的魅力。

这也充分体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悠久。

(六)拓展创新

1、课下搜集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中秋节的习俗。

2、课下完成自己设计的中秋节的调查问卷。

七、板书设计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丰富多彩

中秋节的习俗形式多样

附“走进中秋”活动方案

研究的问题:

中秋节的由来;

调查当地中秋节的习俗……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方式:

参加人数:

小组分工:

活动步骤:

第二课时

月饼的制作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月饼的制作步骤及技术要领。

2、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制作,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合作意识。

3、了解月饼蕴涵的节日文化,加深对中秋节文化的理解。

4、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活动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月饼的制作步骤及技术要领。

教学难点:

制作月饼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不同造型的月饼图。

2、通过多种方式,掌握月饼的制作方法、工具、材料等。

3、准备制作月饼的材料、工具。

学生准备:

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月饼的制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导入:

 放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生谈话: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曲,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一个习俗。

八月十五刚过,那你们吃的月饼是什么形状的?

什么味道的?

什么颜色的?

里面都有些什么?

生回答:

(冰糖、红绿丝、花生米)等。

2,出示课件月饼图。

师生谈话:

同学们看到这美丽的月饼想不想吃?

那你们愿意自己动手做一个香甜的月饼送给你最喜欢的人吗?

现在老师就来教你们做月饼。

(二)学习方法,掌握要领(资源共享)

1、小组交流,自己了解的制作月饼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

(1)工具:

月饼模子、蒸笼、面板等。

(2)材料:

面粉、豆油、碱水、豆沙馅、鸡蛋、转化糖浆等。

4、学习制作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月饼的做法:

(1)、先将面揉好,用手团、压、然后包馅,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边缘包上、捏紧。

(2)、将包好的面团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后磕出来。

(3)、将做好的月饼放入厨房内的蒸笼里蒸熟。

(三)制作月饼,快乐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月饼。

(2)、师提出活动要求:

注意安全、友好合作、讲究卫生、大胆创新。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学生团、压、捏、刻、印等技能,引导学生做出各种各样的不同形状、不同花纹、不同颜色的月饼来。

(3)、带领学生边唱(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曲,边把自己制作的月饼放入厨房的蒸笼里。

(四)、交流体验、分享收获

(1)、师生一起交流等着欣赏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组织交流:

制作月饼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是怎样解决的?

你有什么想法?

有哪些体验和收获?

谈一谈。

(五)、品尝月饼,送出祝福

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月饼,谈一谈感受,说一句祝福的话。

(六)、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七)课外延伸

回到家和家人一起做月饼,并把月饼送给你的家人、好友表达你对他们的美好祝福。

 七、板书设计

月饼的制作

制作方法

工具

材料

主题名称:

我是小小发明家

第一课走近发明家

【主题背景】

本次活动从科学家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故事入手,引导学生提炼并效法名家不迷信权威、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通过收集古往今来一些发明创造方面的资料并记录下来,铭记发明家的名字,分享发明成果,走近发明家活动,讨论发明家的共同品质。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养成探究知识的好习惯。

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寻找发明家的故事,总结发明家的品质,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归纳总结的基本方法,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于生活实践,为本主题的创新发明活动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学习发明家发明创造的事例,开展走近发明家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以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和汇报交流资料的能力,铭记发明家的共同的品质,学会归纳总结的基本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

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提炼并效法名家不迷信权威、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活动准备】

1、教师上网收集有关发明创造方面的资料图片。

2、学生课下搜集发明家故事、科技前沿的信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并记录以备课上交流。

发明家的名字

【活动过程】

一、从发明家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发明家?

他们都发明了哪些事物?

(学生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发明家的各项发明。

2.过渡:

“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

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设计意图】:

从科学家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故事入手,学习科学家优秀的发明品质。

3、你从科学家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不成功!

袁隆平就用这个信念终于成功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4、小结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铭记发明家

交流古往今来的发明家

毕升蔡伦黄帝(不确定)——

张衡贝尔诺贝尔爱迪生----

富尔顿制成本茨诺贝尔……

三、分享发明成果

1、交流成果:

活字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地动仪电话炸药电灯蒸汽汽船无线电通信安全炸药

2、这些成果带给我们哪些用途?

3、学生交流。

你从科学家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1)你认为科学家的成功发明是哪些因素?

(学生自己总结:

认真观察、钻研、不怕挫折等等)对你有什么启发?

(2)学生畅说欲言

四、走近发明家

1、开展学习发明家的优秀品质,并撰写心得体会。

2观看网络上科学家的故事,内心感受科学的价值。

3、观看科学家发明创作的视频。

五、小结

科学家的发明多奇妙呀!

它启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们感受到了发明的乐趣,体会到发明不是高深莫测的事情;

要增强自信心。

第二课找找发明小技巧

本活动是在总结学习了发明家创新发明的基本品质后,从学生关注的创造发明的具体事例出发,列举出不同的发明方法,是学生认识到许多发明方法都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发明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消除对发明创造的神秘感。

引导学生平时注意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发现问题的灵感,找到解决的方法。

使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1、知道发明及发明的特点;

知道什么是1+1=2的发明方法。

分析发明项目,总结发明方法。

2、学会对现有的发明项目进行分析;

根据1+1=2的发明方法构想出一个或多个发明。

3、了解发明的重要意义;

感受到发明的乐趣;

体会到发明不是高深莫测的事情;

增强自信心。

铅笔、橡皮、带橡皮的铅笔

教师:

双头螺丝刀和普通螺丝刀各一只;

细芯和粗芯中性笔各一只;

酒壶状打火机和普通打火机各一支;

瓶口朝下的洁面乳包装一只;

固体胶水和液体胶水各一只。

【教学重点】

发明案例的分析

【教学难点】

根据发明案例总结发明方法

一、引入:

1、 

出示带橡皮铅笔,普通铅笔 

2、 

提问:

这是什么?

有什么不同?

3、 

你们知道这小小的变化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吗?

二、1、师:

(谈话)美国的画家李浦曼为了节约时间,接省开支,发明了橡皮头铅笔的事。

2、师讲故事:

《贫困里诞生的橡皮头铅笔》

在自动铅笔出现之前,小朋友使用得最多的是橡皮头铅笔。

世,要归功于美国画家李浦曼。

橡皮头铅笔李浦曼虽是个画家,却穷得连画布、画纸都买不起,手头的画具都是用了谱久的……这样铅笔长了一些,用皮来也方便了许多。

可是没用几下,橡皮又掉了下来。

画家的牛脾气又上来他发了狠心,一定要把这淘气的橡皮牢牢地固定在铅笔上。

…….

3、你从这个故事得到什么启示?

生:

这是一种1+1的发明方法。

铅笔+橡皮=橡皮头铅笔

4、寻找产品情况

A、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不便的情况

B、让部分学生讲解他所发现的产品

三、分析发明项目,总结发明方法:

1、加一加

铅笔+橡皮=带橡皮头的铅笔,

电视+电话=可视电话,

功放+电视=卡拉OK机。

部件相加

(1)即甲物体上的某一部件与乙物体上的某一部件相加而成为一个崭新的物体。

如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就是狮子的一部分(狮身)与人的一部分(人头)相加在一起。

(2)在一个物体上加上别的物体的某一部件。

如同学们使用的圆珠笔,在笔杆顶上加上一个小动物的头像,这种商品能引起同学们的购买欲望。

(3)两种相同的物体相加。

如音响的喇叭,可以由好几个喇叭组成。

(4)两种不同物体相加。

如铅笔加上橡皮就成了橡皮头铅笔。

2、主体附加法

主体附加法的原理就是在一个主体上附加一个东西,产生一个新的发明。

( 

)+( 

)=( 

附加 

主体 

新产品

笔为主体:

+鹅毛=鹅毛笔 

+电脑=电脑笔

+音乐=音乐笔 

+香味=香味笔

+彩色=彩色笔 

+磁性=磁性笔

+照明=照明笔 

+翻译=翻译笔

+验钞=验钞笔

+玩具=玩具笔

+录音=录音笔

(1)师出示双头螺丝刀,让学生对比普通螺丝刀分析其特点

主要分析:

新吗?

改变了什么?

这样改有好处吗?

好处是什么?

类似发明如双头荧光笔(数量)

(2)师出示粗芯中性笔,让学生对比细芯中性笔分析其特点

类似发明如桶装水和瓶装水(容量)

(3)师出示酒壶状打火机,让学生对比普通打火机分析其特点

类似发明如方形西瓜(形状)

(4)师出示瓶口朝下的洁面乳包装,让学生对比普通包装分析其特点

类似发明如吊扇和台扇;

向上喷水的水龙头(方向)

(5)师出示固体胶水,让学生对比液体胶水分析其特点

类似发明如豆浆和豆腐;

果汁和果冻(状态)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是怎样的一种发明方法

总结:

这种发明方法使用主体附加创造法进行发明构想——创新改变创造法

3、减一减

电子管改成集成块,体积减少了,

信件直接印上邮票,就不须再贴邮票了,

隐形眼镜就让镜片减薄,减小,再减去镜架,

一个乐队用唱片代替既减少了开支,又方便点歌。

4、扩一扩

吹风机扩大变成了烘被褥的烘干机,

望远镜扩成又长又大的天文望远镜,

单人伞扩成了双人伞、“情侣”伞。

5、缩一缩

袖珍词曲,袖珍收音机,袖珍电筒,袖珍雨衣,折叠伞,折叠椅。

6、联一联

剃须与刮须联在一起的多功能剃须刀,

多功能的车床,

电动车既可以电动也可以脚动。

7、学一学

模仿升降功能就有了可升降篮球架,

研究蝙蝠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雷达,

研究了鱼在水中的游动,发明了潜艇。

8、变一变

圆珠笔单色变双色或三色,

瓜子向奶油味、酱油味、怪味、辣味的多品种变化,

闹钟变为无声的振动.

9、改一改

雨伞过去多为黑色,太单调,现在改成花色繁多,

伞柄也一改过去,有了折伞,便于收藏,

伞布遮住视线,改成了透明塑料做伞布。

收录机单卡改成双卡,单功能改变成多功能。

10、代一代

曹冲是用石头等量替代大象,

餐巾纸代替手帕等。

11、搬一搬

利用振动原理,可产生振动,振动输送,

利用激光,制成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防伪。

12、反一反

正反可穿的衣服,

汽车的反光镜,

电动机反过来用就成了发电机。

13、定一定

药水瓶已印上刻度,贴上标签,注明每天服用几次,什么时间服用,服用几格;

交通路口的红绿灯。

A、你从以上这些发明方法得到什么启示?

B、小组说一说议一议。

四、布置活动作业

运用一种发明方法,进行小发明的创造。

第三课小小发明我也行

本活动是在学习了“走近发明家”“找找发明小技巧”两项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的创新发明的实践活动。

活动设计的“我的发明小创意”,是让学生通过寻找身边那些感觉到用起来不称心、不方便的物品的缺点和问题,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或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创新设计、改造或制造出使用时更称心、更方便的新物品。

“我的设想”通过小组合作开发自己的新产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创新活动体验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从中体验发明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通过学习发明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造发明的实践活动,学习发明创造的方法。

3、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和必备的精神与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能发现身边事物的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课前阅读搜集科学家和学生身边发明创造的故事以及有关创新发明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展示发明家小故事,创新发明作品数件。

(一)实例激趣,引出课题——小小发明我也行

1、出示没有拉环的罐头和有拉环的罐头,让生寻找差异(拉环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的拉开罐头盖子,教师现场演示)

2、学生交流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及身边发明的事例。

教师讲授精彩的发明故事,如美国画家李浦曼发明带橡皮的铅笔……

(二)展示学生创新作品。

1、小组讨论,学生谈感受结合学生发明创造的实例,引出“缺点改进法”和“希望列举法”

师说明:

创新改变不是随意地去改,而是为了解决现有产品的某方面缺陷去改

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产品,思考其不足,并进行创新改变

产品1不足之处是改变为

产品2不足之处是改变为

产品3不足之处是改变为

2、分小组对同学们所使用的雨伞展开讨论,看看雨伞哪些方面使用比较方便,还有哪些方面有问题,并提出改进性意见(小组交流)

针对“雨伞”的某些不足,进行系列改进

1、用“可折叠”对各类雨伞进行改进

2、用“带音乐”对各类雨伞进行改进

3、为方便盲人使用对各雨伞品进行改进

4、针对“风吹”进行各种雨伞创新改进

名称

雨伞

我的初步设想

“可折叠”

折叠小巧伞

“带音乐”

能听广播的伞音乐欣赏伞

方便盲人

自动报音导航伞

防止“风吹”

刮不跑的新型防风雨伞

全班交流发现的缺点以及初步的改造设想。

(三)小结

从刚才的体验中,你知道了什么?

(发明创造很有乐趣,也并不神秘,小小发明我也行)

(四)利用创新改变创造法对我们使用的笔进行创新设计。

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