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58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分析教案Word格式.docx

“广”,是指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但地域分布广。

全国154个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其中新疆占1/6,内蒙古占1/8,西藏占1/8.。

“边”,指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偏远地区和边境地区,我们通常称边疆。

我国2.1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有1.9万在少数民族地区。

全国135个边境县有107个在民族地区。

边境2100多万人口中,近一半是少数民族。

“低”,指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少数民族在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社会发育程度低(如:

独龙族、怒族),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比较落后,目前我国3000多万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绝大多数在少数民族地区。

所以,政策上不能一刀切,要关心支持少数民族的发展,要给予必要的优惠。

2、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当前我国的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其性质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同繁荣。

(二)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1、民族问题的内涵及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

(1)什么是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是基于民族差别、民族矛盾所产生的与民族关系 、民族发展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

(理论认识的起点)

民族差别:

文化差异、发展差距。

(2)我国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东西”的问题东部—西部问题:

实质是发展问题。

发展差距大。

东突—西藏问题(疆独与藏独问题):

实质是反分裂问题。

由此看出,我国的民族问题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可以用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方法加以解决。

但是,由于国际上还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在国内的一定范围也还存在阶级斗争,国内外的阶级敌人总要千方百计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所以在民族问题上也还有敌我矛盾存在。

2、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胡锦涛同志在2005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民族问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这对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做了高度的概括。

在新世纪新阶段,正确认识当代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对于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不断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交织。

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相互

影响、相辅相成。

如1:

政治平等与经济平等。

例2:

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集中地体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

发展上。

在这个时期,在经济权益上,各个民族还可能产生矛盾和纠纷,而这些矛盾纠纷也往往会以政治问题体现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从政治上努力解决随时出现的经济问题。

(2)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交织。

民族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各个民族的历史以及现实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

同时,各个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历史和现状都对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交织在民族问题中的体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现实问题是历史问题的延续。

例1:

西藏问题产生于20

世纪初期,英国出于分裂西藏的目的,策划煽动,制造“西藏独立”,其后,在英美共同的支持下,地方少数上层人士偶或有倡言“独立”的,但是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西藏尚没有出现公开的分裂政权。

但是,由于达赖周围少数上层封建势力依靠国外势力的干涉,继续进行民族分裂活动,才使得西藏问题成为我国民族问题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新疆问题的形成,主要源于20世纪初期,在境外“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渗透和影响下,新疆开始出现民族分离的思潮。

1933年,英国插手在新疆南部制造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44年,苏联支持三区革命初期曾一度在伊宁建立了“东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国”。

可见,在新中国建立前,新疆问题和西藏问题都是有一定的社会历

史背景的。

西藏和新疆的分裂活动和思潮,都是有着直接的历史延续性和继承性的。

其次,历史因素在现实问题中有重要的影响。

在民族问题的产生

和发展过程中,除了现实对于历史有继承和延续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历史因素在现实问题中重新被发掘出来,以至于在社会现实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西方分析家在评价世界民族问题时指出:

“历史实际上并不重要,利用历史才是重要的。

由此可见,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交织,不仅使民族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也给民族问题的解决带来巨大的难度。

所以,解决我国当代民族问题时,不仅要看民族问题的现实表现,也还要看到其中蕴含的历史因素和引发其产生的历史根源。

(3)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交织

江泽民同志曾针对我国的国情而强调指出:

“民族宗教无小事。

”民族与宗教问题确实事关重大,因为它关系到亿万群众的精神生活,关系到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关系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关系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关系到国际交流与合作。

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有着特殊的关系,虽然两者分属不同的范畴,但是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

在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通常是民族问题中难以剥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范围内,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成为全球的

热点和难点。

一些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冲突往往以宗教冲突的形式表

现出来,而宗教之间的差异也加剧了民族之间的隔阂和纠纷。

民族与宗教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宗教的民族性。

其次,民族是宗教的载体,宗教是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

民族是宗教的载体,在大多数群众信仰统一宗教的民族群体中,宗教礼仪往往与该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文学艺术、道德规范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宗教在民族问题中有重要影响。

当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时,如果对宗教问题处理不慎或不当,也会影响民族关系。

宗教的介入加剧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增强民族问题的敏感性,使原本就是复杂多端的民族问题难以解决。

当民族问题被宗教情绪所煽动,那就不得了!

(4)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交织

民族问题一般是指一国内部的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纯属一国内部事务。

原本不属于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

然而冷战结束后,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使一些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突破了国家边界限制,登上了世界政治的舞台。

特别是近年来,西方霸权主义大国借口少数民族人权的国际保护,鼓吹人权高于主权,出于自身利益而在世界各地实施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这不仅加剧了地区局势的动荡和民族问题的国际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主权不可侵犯,内政不容干涉”等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例:

达赖。

有关大国和国际组织借口肆意干涉他国内政,严重影响国际关系。

科索沃战争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3、现阶段民族问题的新变化。

(1)共同发展与民族之间发展拉大的趋势并存。

一方面是共同发展,但同时民族之间发展差距也在拉大,这两方面是并存的。

改革开放初期东西部差距不大,甚至西北各省人均GDP还高于广东、福建,但现在差距很大,西部各省人均GDP还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并存。

每个民族随着发展,民族意识也会增强。

民族的权利意识、利益意识都会发展,都会增强。

这样一种权利意识和利益意识往往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

在政治上往往是参与意识,自治自主的意识在增强。

在经济上要求加快发展本民族地区的经济,要求有平等发展的机遇,要求有更多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在文化上要求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多元一体。

怎么样在多元发展的情况下,又能凝聚为一体呢?

把多元发展这样的动力变成一个中华民族凝聚的力量,也是我们国家在民族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

发展是一个好事,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对这个新的问题也要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

(3)民族之间的联系、交往增多和摩擦矛盾增多并存。

一方面是联系、交往增多,另一方面是摩擦和矛盾也在增多。

民族之间联系交往增多和摩擦矛盾增多并存。

改革开放以后,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交往是前所未有的增加。

最早的时候是汉族地

区的老百姓到少数民族地区去做生意、经商、寻求发展;

后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走出了村寨、走出了山区、走到城市中来经商、求发展。

过去的祖祖辈辈生活在一个地方安土重迁,轻易不移动的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专家认为我们国家的流动人口有两亿人,也包括五十五个少数民族。

人口流动起来以后,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就会增加,这样必然伴随着摩擦和矛盾也会增加。

比如汉族,在同一个民族交往当中也会有摩擦,也会有矛盾。

这种摩擦和矛盾可能只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如果是不同的民族之间,主体成员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演化为民族问题,演化为两个民族之间的摩擦和矛盾。

在人员流动、民族联系、交往增加的过程中,也要意识到摩擦和矛盾也在增加,也要意识到这是一个新出现的问题,也需要面对,也需要很好的处理。

例:

7.5事件,广东韶关有一家港资的企业,雇佣了一批来自新疆的工人,与汉族工人间摩擦,而被世维会利用。

(4)民族地区开放开发与生态环境恶化并存。

一是工业经济项目开发中环境污染问题;

二是资源开发中的资源毁坏事件对自然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

(5)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任重道远。

(6)边境地区的发展问题

我国2.3万多公里路堤边界线中1.9万公里在民族自治地方,

135个边境县中107个是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地区约2200万人口中近一半是少数民族。

此外,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来个民族与历史

上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其中有8个在境外建有独立的民族国家,有4个在邻国建有以该民族为主体的行政区。

(7)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分布在10个省区的86个县、640个行政村,总计63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万分之五,统称人口较少民族。

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这22个民族发育程度比较低,在国家整体发展中,文化适应力较弱。

(三)我国的宗教信仰现状

1、我国的宗教信仰具有多元化、多层次性。

我国是多宗教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

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

信仰宗教多,第一层次: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还有天主教,第二层次:

国教道教。

第三层次:

各民族的民间宗教和信仰崇拜,例:

纳西族的东巴教,白族的本主崇拜,彝族的毕摩教。

2、我国的宗教信仰具有区域性和民族性。

怒江福贡、贡山信基督教。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佛教的世俗化倾向也很突出。

3、我国的宗教信仰具有极强的世俗化倾向。

当代宗教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发展变化,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

传统宗教越来越走向世俗化,宗教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世俗化就是在当代社会中,宗教一味强调神灵世界,漠是人的世界不行了,宗教要想存在发展必须要贴近社会,必须参与社会,甚至必须为社会服务。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宗教的理论观念都发生了适应社会的变化,尤其是信仰宗教的人、各种宗教组织表现出来在弘扬宗教所宣扬的“爱”和“慈善”的思想,那种提升人们道德的东西。

当然,世俗化当中也要有个度,也就是涉及到宗教形象的维护,也就是过度的世俗化,过度的追逐世俗的物质化的利益,经不住世俗的物欲的引诱,就会败坏宗教的神圣性。

例,佛教寺庙里功德。

4、我国的信教群众有不断增加的态势。

随着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深入贯彻;

人们思想的日益多元化;

再加上现在人们的压力增大,寻求一种精神寄托。

信教群众越来越多,特别是天主教、基督教的信教人员增长最快。

5、我国的信教群众绝大部分是劳动人民。

(四)云南宗教基本情况

1、云南是全国宗教类型最多的省份

云南是多种宗教和多元宗教文化并存的边疆省份。

五大宗教云南都有,尤其是佛教,佛教的三大部派只有云南独有:

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

各宗教教派在我省都有分布,如:

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噶举派、萨迦派、宁玛派,藏传佛教教派在我们云南比较俱全。

2、信教群众较多。

截至2009年3月31日,全省有428.5万余人信仰五大宗教,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0%。

其中佛教是288.6万余人,汉传佛教是173万人,藏传佛教是19.9万人,南传上座部佛教是95.7万人,道教是

28.2万余人,伊斯兰教是66.1万余人,基督教是40.5万余人,天主教是5万多人。

3、宗教活动场所数量较大

全省有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6658处,其中寺观教堂是5717处,固定活动场所是941处,其中佛教寺院是2552处,佛教固定处所是580处,汉传佛教寺院是812处,汉传佛教固定处所是14处,藏传佛教寺院是39处,藏传佛教的固定处所是561处,南传佛教寺院是1701处,所以数量比较多。

还有道教公观184处,伊斯兰教清真寺是845处,基督教教堂是2071处,天主教堂是65处。

4、有一定数量的宗教教职人员

全省有宗教教职人员12210人,其中佛教是6238人,佛教当中汉传佛教就有1518人,藏传佛教是2834人,南传上座部佛教是

1889人;

道教是629人;

伊斯兰教是2259人;

基督教是3061人;

天主教23人。

5、宗教界人士参政议政不断加强

近年来,一大批宗教界人士分别安排到各级人大、政协担任代表委员进行参政议政。

全省共安排1188名宗教界人士参政议政。

其中全国人大代表是1人,全国政协常委是2人,全国政协委员是5人,省人大代表是3人,省政协常委是5人,省政协委员是17人,

州市人大代表是18人,州市政协委员是198人,县人大代表是77人,县政协委员是655人,乡镇人大代表是209人,这是宗教界人士参政议政的情况。

(五)我国宗教问题的特点

我国宗教问题的特点体现为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二、党和国家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政策体系

(一)民族政策体系

1.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观。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80年的光辉历程,她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是在这种结合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同样,正是在这种结合中,我们党对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一系列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可以概括为:

(1)各民族不论大小、历史长短、发展水平高低,都应该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歧视,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创造能力、优点和特点。

发育阶段的差别,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上的差别,是历史形成的。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努力为少数民族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动员社会

各方面的力量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和文化。

(3)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阶段,各民族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是民族特点、民族差异、民族问题将存在很长时间。

民族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民族消亡之前,忽视民族差别和民族特点是错误的。

我们坚决反对人为地去消除民族差别,同时欢迎和提倡民族间的相互亲近和学习。

(4)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革命时期是这样,建设时期仍然是这样,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在消除了阶级压迫、民族压迫之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进步。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

必须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既要注意数量上提高,也要注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6)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7)国际敌对势力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作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西化”和“分化”的突破口,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分裂主义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敌人。

要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最大限度地孤立和依法打击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防范和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

2.民族政策的制度安排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我国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19个自治县。

民族政策规范化的法律保障;

设置民族工作的管理机关和机构。

3.民族政策的方针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发展少数民族科教卫生等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4.民族政策的实践目标

国家层面: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民族层面:

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社会层面:

确保政治的有效参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5.民族政策的战略举措

(1)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全面推进“兴边富民”工程

(3)落实22个民族共同发展帮扶计划

(4)完成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

(二)宗教政策体系

1、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

2、党和国家关于宗教信仰的基本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为什么?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对规律的尊重(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

是对人权的尊重(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

说到底,一句话,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自由、更愉快,这就是我们共产党所要努力,我们真正的目标也在这里。

我们就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既然还有一部分群众要信仰宗教,我们就要尊重,不要强行制止。

当然这里将宗教信仰自由,后面还有依法管理。

没有精神追求,没有精神价值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是对群众的尊重(毛泽东早年在讲宗教问题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湖南运动考察报告》,这个报告当中讲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我觉得讲农民和菩萨的关系问题,讲得是非常到位。

他说菩萨是农民树起来的,你去把菩萨砸了,但搬不掉、砸不烂农民心中的菩萨。

而且农民还会疏远你,什么时候农民觉得用不着菩萨保佑,自己会搬掉的。

这个道理我觉得非常深刻);

内容:

(1)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都有自由。

所以中国政府一贯主张提倡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之间,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之间,

都要彼此尊重、和睦相处,不允许利用信仰上的差异来挑起纷争和冲突。

当今世界上因宗教差异引起的冲突非常多,但我们国家是非常稳定的。

这跟我国的文化、政策都有很大的关系。

在美国宣扬宗教自由,但只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你不信基督教,就会被排挤、受歧视。

(2)实行政教分离。

政教分离是实现宗教信仰自由的一种前提和基础,为什么这样讲?

因为如果一个国家跟某一个宗教相结合的话,就不可能有宗教信仰自由,只能是有某一个宗教的自由,对其他宗教或者不信教都没有自由。

所以我们讲,政教分离是实现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和基础,政教分离也是现代国家在处理政教关系上的一个价值取向。

现在大部分国家是采取政教分离的道路。

当然,有些难分,例如美国,美国在宪法上标明政教分离,但基督教和美国的政治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总统宣誓是要手扶圣经的,而且宣誓词当中最后都要落“上帝保佑美国”,美国政治生活最重大的莫过于总统选举,美国总统从华盛顿到奥巴马已是44任总统,除了肯尼迪外,是清一色的基督徒,而且是基督教的新教的教徒,肯尼迪是天主教徒,因而成了短命总统。

可见你在美国要当总统首先要是基督徒,而且是新教基督徒。

美国国会两院重大活动之前都要有牧师引领做祈祷。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应该说是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政教关系,也就是具有中国自身特点的政教分离的关系,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政教分离关系,概括起来,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的

内容。

a、国家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得干涉行政、司法、教育这样一些国家职能的实施。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因为我国不是一个宗教国家,所以在我国,法律至上。

就是说,国家是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是宗教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超越法律,不能去干预国家职能的实施。

b、国家对待各个宗教一视同仁、一律平等,不能利用国家政权去扶持某一种宗教,也不允许利用国家政权去压制某一种宗教,不允许有某种宗教在国家生活当中占特殊地位。

这就是政教分离很重要的一个标准。

当国家要扶持某个宗教,跟这个宗教相结合的时候,就不存在分离的问题了。

c、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但是不能去干涉宗教团体的内部事务,宗教组织也不能借口政教分离不服从政府的管理,这是一条,在管理和被管理的问题上。

d、我们讲谁来讲政教分离,但是也不是说完全隔离的。

宗教界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参与政治生活,如宗教界的代表人士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等途径来表达自己的社会主张,参与社会事务、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特别是宗教事务的管理监督,提出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实行民主监督。

(4)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从来就没有绝对的自由。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自由当然没有绝对的,包括宗教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