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构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624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构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构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构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构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构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构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构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构想.docx

《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构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构想.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构想.docx

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构想

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构想

  摘要:

通过以“主题式图史模式”构建小学>新课程课堂研究性教学活动“文本设计”的尝试,创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背景简介:

  

(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为核心。

提倡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的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亦强调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以“主题式?

图史模式”构建新课程课堂研究性教学活动及“文本设计”鉴于新课程理念和对现代教育方式要求的理解,尝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积极实施新课标提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以“主题式?

图史模式”构建新课标课堂研究性教学的整体知识结构,实践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过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方面,特别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以及运用知识、促进知识转化的能力。

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具有适应新时代必备的素质,并能在当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社会中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具体在课堂教学中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主题式?

图史模式”构建以主题下的各图史资料有机整合概念。

让学生具有初步阅读、理解、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客观、科学分析、综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2、学生通过课堂研究性教学活动平台达到强化学生协作意识,获得积极主动地科学的学习方法,从中学会创新思维,构建初步的学习思路获得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2、学生亲身实践收集、自主分析课程资料,并以自身的认识能力和理解水平,相互交流合作。

在探究性的活动中,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让学生在语言表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激发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学生主动地获得学习经验,亲身体验真正学习价值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案例探究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课前准备与课程目标:

  1、以“主题式?

图史模式”构建小学>新课程课堂研究性教学活动,选用广西版教材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社会》第五册2002年版为教学内容。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有图史资料:

(1)遵义会议

(2)飞夺泸定桥(3)爬雪山(4)过草地

  3、本教学案例以“遵义会议”为主题图史资料,所要达到的基本:

  1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以“遵义会议”和“长征示意图”(由教师或学生备图)、毛泽东《长征》诗等,“主题”图史资料引出,掌握红军长征的时间、经过的主要地点、结果、长征的意义等。

  

(2)通过图史资料“遵义会议”有效信息的挖掘、分析并掌握“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得的转折点的深层内涵。

感悟到正确的“决策”对学习、工作以至国家命运的重要性,明白中国工农红军必需长征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北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直到胜利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将学生从书籍、影视、互联网、听别人说、自己参观等各种各样的渠道得到的有关资料,并通过对搜集的资料,用于课堂学习。

从中获得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交流合作、自主创新的过程,从而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来源与学生的生活、知识、经验,更贴近学生,留给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空间。

  

(2)模拟红军爬雪山等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培养

  

(1)通过本案例的教学,让学生懂得“遵义会议”正确的决策更加表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2)通过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过程,明白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壮丽史诗,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扬先进性的光辉篇章。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大无畏的精神;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牺牲一切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结合的精神。

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党魂、军魂的集中反映。

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明白自己是祖国的下一代,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义务,要好好学习为将来的祖国建设打好基础。

  课堂演示

  第一幕

  屏幕显示出示“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示意图”图史资料

  效果及有效信息

(1)了解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结束了党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

是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使中国有了希望。

  

(2)从遵义会议场面,引出“红军长征示意图”,在明确长征途中重要的一次会议,同时了解长征经过的重要地点。

  (将学生搜索的资料用于学习,造就学生“体验性学习”平台。

)  生:

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地位。

  生:

在秋收起义后党中央建立井冈山中央根据地,但蒋介石调兵来对根据地进行“围巢”。

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军事路线指导下,前四次反“围巢”成功了,但第五次反“围巢”因为党内“左”倾错误,损失惨重,致使红军被迫长征。

  生:

“左”倾是什么?

  生:

“左”倾就是分不清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在革命斗争中表现急躁盲目的。

  生:

1935年10月,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红军没有成功粉碎第五次“围巢”被迫开始长征。

  生:

当时的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红军北上长征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抗日。

  生:

红军采用毛泽东的正确建议,主张向蒋介石统治薄弱的贵州省进军,攻占遵义城,并在那里召开了我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生:

从“遵义会议”图片,知道我党的主要领导人都出席了会议。

  生:

我在网上查找资料,知道会上对问题争论非常激烈,当时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博古强调了客观的困难,不承认自己和李德在指挥中犯的严重错误。

  生:

我在图书馆查找的资料是毛泽东在会议上发言,指出由于在军事上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的主张,造成红军长征中的重大牺牲,批评李德只知道纸上谈兵。

  生:

周恩来是毛泽东军事路线的拥护者。

  生:

在“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决定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

  生: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生:

遵义会议以后有了正确的领导红军终于摆脱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

  生:

红军终于走出被动挨打的局面,遵义会议它结束了党的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

  生:

遵义会议后的长征队伍,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路北上。

它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师:

这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可是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还是有敌人的围追,困难重重。

  [设计理念]

  1、确定“主题图史资料”及其过程性学习构建与“主题”整和的思维方法和教师主导的作用。

  2、通过学生的对遵义会议再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分析的能力,语言方面也得到发展,从而为学生提供“自主性与合作性学习”的平台。

  第二幕

  屏幕显示出示“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图史资料

  效果及有效信息

(1)从图史资料,明白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夺泸定桥的事,遇到的重重困难,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从成功夺的泸定桥的画面,引出“爬雪山”这一幅度图片让学生明白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又一个重大的困难――过雪山。

  (3)红军勇于克服爬雪山的困难,引出“过草地”的画面,长征路上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与艰险。

  (通过图史资料上红军环境的恶劣,感受当时的情况,激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发言的欲望使他们积极参加到这一次的学习过程中来。

  生:

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的途中的飞夺泸定桥的事情。

  生:

铁索上原来是有木板的,但在红军到来之前都让敌人给拿走了,上面除了铁索外什么都没有。

  生:

我从看过的电影里面还知道,在桥的对面还有敌人在那里筑了碉堡守在那里,而且还在桥头上烧起一堆堆熊熊大火。

  生:

我有一次去旅游,从那短短的有木板的铁索桥上走过,就像踩在棉花上面一样,脚下一点都不踏实,红军敢从那没有木板的铁索桥走过真的很勇敢。

  生:

不仅如此,他们还是在敌人的炮火的集中的攻击下通过桥的,非常的不容易,可见他们的勇敢,不怕牺牲。

  师:

这之上红军在长征的途中所遇到的困难中的一个,他们还遇到了别的许许多多的困难。

  (引出“爬雪山”这一幅度图片)

  生:

这是红军正在茫茫的雪山上艰难地前进,这是红军正在过雪山的图片。

  生:

上面的天气太恶劣了,风雪很大,行走非常困难,我们现在南方的冬天不是很冷,我们没有办法知道那里的气候的恶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与我们在以往的冬天的时候的感觉进行比较。

  生:

在冬天我们这里还不是很冷,但到冬天我们经常会喊“冷死我了!

”,而红军他们在那样的恶劣的天气里相互搀扶着鼓励着,一步一步向前进。

  生:

我曾经去北方的亲戚家,那里的冬天家里面有暖气,但走出外面还是很冷,我一直都在那里发抖。

  生:

在冬天的时候,有一个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走到草地去玩,草地的草上还有水珠,我脚上的鞋湿了,非常的冷。

  生:

我早上不碰到路边的小树上的霜,那冷的感觉好像刀割一样。

  生:

他们不畏寒冷、坚强不屈,不畏困难与恶劣的天气斗争到底。

最后终于走出了茫茫的雪山。

  师:

他们与恶劣的雪山上的天气斗争到底翻越了雪山,但还会许许多多的困难与艰险等着他们。

  (引出“过草地”的画面)

  生:

红军再过草地的时候,他们什么吃的东西几乎都没有了。

  生:

我听我的爷爷、奶奶他们说他们有些人吃他们的皮鞋、带来充饥的,那皮鞋、皮带是用牛皮做的。

  生:

我们在平时放学一回好家里面肚子饿了就找东西吃,可是红军在草地里面什么吃的东西都没有。

  生:

我们平时吃到难吃的东西都抱怨,有时候我们甚至丢掉,我们这样做太不应该了。

  生:

我们应该爱惜食物。

  生:

他们还说有很多的战士当时的很多的战士陷进死水潭里面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战友陷进泥潭里面。

  生:

他们最后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走出草地,胜利到达甘肃省会宁,长征胜利结束了,中国终于有了希望了,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有救了。

  生:

我们今天的美好的生活是红军他们用血汗、不断牺牲换来的,我们需要发扬他们坚持到底、不畏困难的精神。

  生: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像他一样为祖国的将来做贡献。

  生:

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设计理念]

  1、学生把亲身收集的资料,通过语言的叙述,把红军在长征中“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历史画面以“主题式?

图史模式”教学活动绘声绘色地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使得学生对许多的问题认识更加的深刻。

  2、通过红军长征和克服重重困难到革命的成功不容易,要珍惜和努力学习。

  3、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真正的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第三幕

  屏幕显示出示“学习红军精神与现代我的长征”图史资料

  效果及有效信息

  

(1)通过学习红军精神,认识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的长征精神,锻炼队员们的坚强意志、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情操。

  

(2)从伟大的长征精神,引出“我的长征”图史资料,让学生知道重走长征路,除了是向个人的极限进行挑战,更是用真实体验的方式回顾重温这段特殊的历史,真切地感受到先辈们的艰苦而伟大的革命历程。

  教师说课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新课程倡导课程改革的核心的内容。

教师的设计必须要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必须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特进学生的心弦。

以学生乐于学习,以学生能够积极、感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从埃勒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真正的乐趣以及成功所在。

本“史图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与过程上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特别是对有效的信息的提取方面,培养了他们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提取运用的能力,为他们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角色扮演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当一定的角色,即学生可以扮演或把自己想象成教师、演员、导游、记者、演讲者、设计者等角色,运用小品、短剧或实现模拟等形式,与科技教育于表演过程中,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生活化、艺术化。

从而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活跃课堂气氛,能起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点评

  1、选用的图史资料开展参与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来设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探究能力。

  2、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有效信息与效果,是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以板块的形式展开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意识.

  3、一改以往教师说学生只是被动听而没有自己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学会学习》郑克进主编海南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2.《社会》第五册广西版教材六年制小学教科书2002版

  3.《当代教育论坛》和学新2005年第二期

  4.《教育发展研究》张正江2005年第三期

  5.《走进新课程》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4月版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文献

  作者简介

  黄添军(1985-),男,广西恭城,大专,瑶族,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北洞源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