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6290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

“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

”对曰:

“死罪,实病。

”上赐之剑。

绾曰:

“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

”上曰:

“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

“具在”。

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

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

有功,常让他将。

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

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

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

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

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久之,迁为御史大夫。

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

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

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

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酬金失侯。

(节选自《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

注:

①噍呵:

申斥。

噍,通“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功次迁为中郎将次:

依次

B.属孝景曰:

”属:

通“嘱”

C.常让他将让:

责备

D.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相:

辅佐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绾称病不行B.文帝且崩时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吾攻赵旦暮且下

C.上赐之剑D.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执其手而与之谋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敦厚”的一组是()(3分)

①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②有功,常让他将③将河间兵击楚,有功④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⑤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⑥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

9.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绾历任文、景、武三朝,为人醇厚谨慎。

文帝时,有一次太子孝景召请文帝左右近臣饮,卫绾借口生病推辞

B.景帝即位后,一年多的时间对卫绾不闻不问,卫绾却一天比一天谨慎。

景帝曾想赐给卫绾一把剑,被卫绾回绝,卫绾不与人争功。

景帝认为他廉洁忠诚,后因平叛有功而得以提升,后来因为军功而被封为建陵侯

C.卫绾曾做太子太傅,后业代替挑侯舍做了丞相,他在朝迁上奏事,但举职分内例行的事上奏,不别有所议论,自从他开始做官以至于位居丞相,终究无所建树,亦无过错。

D.武帝即位后,丞相卫绾在景帝卧病时曾滥杀无辜而免去了官职

(二)

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

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

各言己子,并有邻证。

郡县不能断。

崇①曰:

“此易知耳。

”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告知之曰:

“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

”苟泰闻既号啕,悲不自胜;

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

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

奉伯乃款引云:

“先亡一子,故妄认之。

又定州流人解庆宾兄弟坐事俱徙扬州。

弟思安背役亡归,庆宾惧后役追责,规绝名贯,乃认城外死尸,诈称其弟为人所杀,迎归殡葬。

颇类思安,见者莫辨。

又有女巫阳氏自云见鬼,说思安被害之苦,饥渴之意。

庆宾又诬疑同军兵苏显甫、李盖所杀,经州讼之,二人不胜楚毒,各自款引。

狱将决竟,崇疑而停之。

密遣二人非州内所识者,为从外来,诣庆宾告曰:

“仆住此州,去此三百,比有一人见过寄宿,夜中共语,疑其有异,即便诘问迹其由绪,乃云是流兵背役逃走,姓解字思安。

时欲送官,若见求及,称‘有兄庆宾,今住扬州相国城内,嫂姓徐;

君脱矜愍②,为往报告见申委曲;

家兄闻此必重相报,所有资财当不爱惜。

今但见质,若往不获,送官何晚?

’是故相造指申此意。

君欲见雇几何当放贤弟。

若其不信,可见随看之。

”庆宾怅然失色,求其少停,当备财物。

此人具以报,崇摄庆宾问曰:

“尔弟逃亡,何故妄认它尸?

”庆宾伏引。

更问盖等,乃云自诬。

数日之间,思安亦为人缚送。

崇召女巫视之,鞭笞一百。

[注]①崇:

李崇(公元455—525年),北魏中后期名臣,曾任扬州(今安徽寿县)刺史。

②君脱矜愍:

脱,如果;

愍,同“悯”。

1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解庆宾兄弟坐事俱徙扬州。

徙:

发配充军

B.狱将决竟,崇疑而停之。

狱:

收入监牢

C.比有一人见过寄宿。

比:

近期,前不久

D.今但见质,若往不获,送官何晚?

质:

(作为)人质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为往报告,见申委曲。

B.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C.求其少停,当备财物。

D.狱将决竟,崇疑而停之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比有一人见过寄宿。

B.君脱矜愍,为往报告见申委曲。

C.所有资财当不爱惜。

D.庆宾怅然失色

13.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李崇所断案件“证据确凿“的一组是()(3分)

①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

②奉伯乃款引云:

③更问盖等,乃云自诬。

④崇摄庆宾问曰:

⑤数日之间,思安亦为人缚送。

A.①②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款引”,从实认罪的意思。

“二人不胜楚毒,各自款引”,则是酷刑造成的屈打成招。

B.李崇妙断苟泰失子一案:

他在设计好“情境”中体察原、被告的感情差别而明辨真伪。

C.李崇密遣的差役为取得解庆宾信任而获取真实情况,甘愿作人质,此举果然见效。

D.女巫为解思安假死提供伪证,受到鞭笞,这说明李崇办案毫不苟且,有罪必究

(三)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⑤。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⑥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

“我与吴人战,必败。

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

”不复于王而循。

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

“臣请死,”王曰:

“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今诚利,将军何死?

”子囊曰:

“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

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②。

”遂伏剑而死。

王曰:

“请成将军之义。

”乃为之桐棺三寸③,加斧锧其上。

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

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

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④。

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

“杀人者,仆之父也。

以父行法,不忍;

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

“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

子复事矣。

”石渚辞曰:

“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

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君令赦之,上之惠也。

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

正法枉必死⑦,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注]①诚:

同“成”②桡:

弱③桐棺三寸:

《墨子·

节葬下》云:

“(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

”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

④政廷:

执法官。

⑤官在鲁司寇:

在,古义同“才”;

司寇,管粮秣的小吏。

⑥三王:

夏禹、商汤、周文武,亦谓禹、汤、文王。

⑦正法枉必死:

正,指“君”或“主”;

石渚为廷理,故为主法者

1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养:

供养之地B.遁者无罪无罪:

不加惩处

C.还车而返还:

退回D.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阿:

私,偏袒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令弟子超驾,辞而行B.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石渚辞曰……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

C.不复于王而遁D.败王师,辱王名

子复事矣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17.下列语句添加被省略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万乘难与比行——万乘难与(之)比行

B.不复于王而遁——(荆师)不复于王而遁

C.荆之为四十二世矣——荆之为(国)四十二世矣

D.正法枉必死——正法(者)枉(法)必死

18.以下四组中,全都体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的行为的是()(3分)

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③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

“臣请死。

”④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⑤正法枉必死。

⑥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

“举动一定要依据道义,实行道义”

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锧其上”

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D.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仁爱”与“忠孝”。

 

第二卷(主观题,共106分)

三、(共26分)。

20.把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分)

(1)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

(3分)

译文:

(2)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酬金失侯。

(3)若其不信,可见随看之。

(2分)

(4)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译文:

(5)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21.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另,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

“君,长者,何自陷朋党?

”王曰:

“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

”闻者为之缩颈。

  [注]朋党:

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6)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2分)

(7)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3分)

22.填空(8分,每小题1分)

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报仁安书》)

②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

③今两虎共斗,。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

(《屈原列传》)

⑤推此志也,。

⑥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诗经·

采微》)

⑦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⑧,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四、(16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3~26题。

二月兰季羡林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

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也许正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我蓦地发现,从我住的楼旁小土山开始,走遍了全园,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

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

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

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

现在想到了;

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自己也有点吃惊了。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兰。

这种野花开花大概也有大年小年之别的。

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

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

二月兰仿佛发了狂。

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的奇妙。

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但是花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

应该开时,它们就开;

应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

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

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

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

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

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

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的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莱。

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

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

我曾套用宋词写过三句话:

“午静携侣寻野菜,黄昏抱猫向夕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他们:

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

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了燕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

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

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

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

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侯。

在十年浩劫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坐“喷气式”,还要挨上顿揍,打得鼻青脸肿。

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怡然自得,笑对春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

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他们。

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希望给我增加一点营养。

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希望能给我增添点生趣。

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

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

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

我感觉到悲,又感觉欢。

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

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词,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

然而,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在。

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

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

还有我的虎子和咪咪到哪里去了呢?

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我感觉到欢,又感觉悲。

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

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

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

什么又叫“欢”?

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

我想得到答复,我走上了每天必登临几次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无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节选自《季羡林散文精选》)

23.“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二月兰牵连起了作者哪些回忆?

试作简要归纳。

(4分)

答:

24.根据上下文,分别解释文中两个画线句子里“悲”与“欢”的含义。

(4分)

(1)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2)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25.文中多次写到二月兰的形象,请简要谈谈第八段与最后一段中两处描写二月兰的形象各有什么意图。

(1)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怡然自得笑对春风。

(2)她却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26.文章为什么以“二月兰”为题?

试作简要分析。

五、(4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

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

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

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从这段文字看,网络对青少年的主危害是什么?

(2分,不超过15字)

(2)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不超过10字)

六、作文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灾难。

在人类来说,对手是生活中的盐,少了它,生活会淡而无味。

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碰上对手。

如何寻找对手,如何对待对手,常常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请以“对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

①题目自拟;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B。

(A、山清水秀,味同嚼蜡,B、完璧归赵,剑拔弩张,旁征博引,C、脸色憔悴,名门望族,D、满腹经纶,无计于事。

2.A。

(A句“天马行空”——天马:

神马。

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

比喻诗文气势豪放。

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B句“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不能用于“大自然”,应改“鬼斧神工”。

C句是说摊前人很多,产品供不应求,说明人们均争着购买鲜花,而“车水马龙”是说车多得像流水,马多得像游龙,常用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

这同购买物品没有任何联系。

因此用“车水马龙”显然是不合对象。

D句“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应改为“鱼目混珠”)

3.C。

(A.“公布了”改为“公布的”B.“秩序”不能用“承诺”。

可改为“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中法两国承诺加强在相关领域的磋商与合作,共同致力于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国际贸易秩序”。

D.改为“……虽然江苏教育部门……”)

4.A。

5.C。

(①③⑤名词作状语,②形容词意动用法,④⑧⑨使动用法,⑥形容词用作动词,⑦名词作动词。

6.C(让:

推让)

7.D(A而:

转折连词;

B且:

将,副词;

C之:

第三人称代词D①以:

因为,介词;

②以:

用,介词)

8.A(③有战功;

⑤因功而升迁;

⑥被免官的原因)

9.D(“滥杀无辜”错,见译文)

10.B(狱,官司)

11.D(两句中的“竟”字均为“结束”之意。

A项“见申委曲”的“见”在动词前,表示替我怎么样;

后一句的“见”表被动。

B项,“以”字,在前一句是介词,介进行为的凭据,在后一句是连词,同“而”。

C项,“少”字在,在前一句作“稍微”讲,在后一句作“少数”讲。

12.C(“爱”这里作“吝”讲,现代汉语中无此义项。

13.D(①句与④句,只是办案中的作法,不能视为确凿的结案证据。

14.C(“甘愿作人质”的不是差役,而是差役说解思安愿作人质。

15.C(还,这里应读“xuá

n”,作“掉转”讲。

16.D(两个“辱”字,均为使动用法。

A项,上句“辞”字作“辞别”讲,下句“辞”字作“拒绝”讲。

B项,上句“则”字是用于条件与结果之间的连词,可译为“那么”;

下句“则”字是副词,加强判断。

C项,上句“复”字是动词,作“告白”讲;

下句“复”字,有“仍旧”的意思。

17.B(省略的主语应是“子囊”)

18.A(②④⑤都不是对“行为”的描述,或是评价语,或是表述观念。

19.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与“荆王追悔莫及”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

参看“译文”。

20.

(1)皇上派人去取那六把剑,剑都还在剑鞘之中,不曾佩带过。

(2)后来卫绾去世,他的儿子卫信继承侯爵,因犯酬金(不足)的罪失去侯位。

(3)如果你不信,可随我们察看实情。

(4)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5)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21.(6)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都都门(为范仲俺)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