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637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docx

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

2021年中考地理模拟卷3套及答案

中考地理真题试卷

第一套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 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12月26日,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铁——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图1为西成高铁经过的某地形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4题。

1.铁路桥 AB 和李村的相对高度最大约为

A.800 米        B.900 米        C.100 米       D.200 米

2. 隧道 BC 的长度大约是

A.2 千米        B.3 千米        C.4 千米       D.5 千米

3. 图中代表鞍部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铁路开通时,游客乘坐高铁从西安到成都观察和体验到的现象可信的是

①西安河流结冰,成都河荡碧波 ②西安品尝羊肉泡馍,成都体验麻辣火锅

③一路上高铁经过了很多桥梁和隧道 ④成都平原上农民正在收割小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不仅注重防灾教育,进行灾害应急演练,日本家庭还备有地震应急包。

据此完成5-7题。

5. 日本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A.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B. 日本山地多

C. 日本地处喜马拉雅地震带           D. 日本是个岛国

6. 下列物品不可能出现在地震应急包中的是

A. 简易急救包                 B. 化妆品

C. 瓶装水和食品                D. 求救哨和手电筒

7. 日本人下列生活习惯与地震灾害频发相关的是

A. 住轻质木板房                B. 穿和服

C. 吃寿司                   D. 优先乘坐公交出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下表为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前十位主要来源国。

据此完成8-10 题。

8. 中国原油进口前十位主要来源国多数分布在

A. 欧洲西部                B. 非洲

C. 中东                  D. 拉丁美洲

9. 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运往中国,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A. 铁路运输                B. 海洋运输

C. 公路运输                D. 管道运输

10.2017年开始,沙特阿拉伯为减少对原油收入的依赖,进行经济转型。

从因地制宜的角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①对原油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②发展水稻种植业,提高农业产值

③发展沙漠特色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 ④发展玩具制造,促进就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特点都有重要影响。

读图2北美洲地形

对气候的影响和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 北美洲西部地形区高大崎岖,受其影响,形成了

A. 地中海气候               B. 高原山地气候

C. 寒带气候                D. 亚热带湿润气候

12. 受地形、地势影响,北美洲中部地区

A. 降水自东向西减少            B. 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降低

C.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D. 气温变化剧烈

13. 假如北美洲东、西部山地位置调换,则分布范围明显变大的气候类型是

A. 高原山地气候     B. 寒带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湿润气候

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大型多媒体演出中,来自中国的主创团队不仅综合运用了冰屏、地面投影、AI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还首次使用24个隐形机器人参与表演,完美地诠释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精神。

据此完成14-16题。

14. 下列在演出中出现的中国元素最能体现“科技奥运”精神的是

①高铁 ②中国结 ③移动支付 ④网购物流机器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 我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 科技进步                  B. 市场需求量大

C. 原料充足                  D. 劳动力丰富

16. 我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最适宜分布在

①环渤海地区 ②长江三角洲 ③珠江三角洲 ④雅鲁藏布江谷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8亿吨,已连续5年超过6亿吨。

图4为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

读图完成17-19题。

17. 据图 4 可以推断东北三省

①粮食商品率高 ②粮食亩产量高 ③粮食质量好 ④粮食总产量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8. 东北三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A. 气候雨热同期,作物生长期长       B.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 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阔         D. 农业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19.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垦湿地和草原,增加粮食产量 ②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③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品种 ④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据此完成20-22题。

20. 诗词所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1. “春风”不度,是因为玉门关

A. 纬度高 ,春天开始晚              B.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C. 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夏季风难以到达      D. 地处干旱区,降水稀少

22. 与青藏地区相比,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 降水丰沛,水源充足

C. 地形平坦,沃野千里              D. 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旅游日”,据此完成23-25题。

23.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的地貌作了总结:

“峭峰离立,分行竟颖”。

说明当地地形特点是

A. 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B. 地形破碎,山道崎岖

C.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D.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4.腾冲一带“架竹为巢,下畜牛豕,而上托爨(cuan)卧(上方是架锅烧火和睡觉的地方)”。

这种建筑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

A. 降水较多     B. 干燥少雨      C. 四季分明       D. 长冬无夏

25.云南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民族众多,风俗各异,《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了当地少数民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和生活场景。

下列属于该地区少数民族风俗的是

A. 雪顿节      B. 那达慕大会     C. 泼水节        D. 元宵节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0 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6.我国南极地区第34次科学考察中,中国科考队在罗斯海区域的“难言岛”(图5)完成了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的优化选址作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0 分)

科考日记一 

3月21日是南极冬天开始的日子……4月和5月上旬,南极虽然不完全黑暗,但几乎没有足够的光线看清附近的冰山,直到8月,光线再次蒙蒙出现。

(1)难言岛位于昆仑站的___________方向,濒临 ___________洋。

材料说明南极地区此时出现了___________现象。

(3分)

科考日记二

这里夏季平均气温只有-33℃,如果有一丝微风,你会听到自己呼吸飘走时被冻住的声音,就像爆竹的噼啪声;七级大风真是平平常常,早上施放的探空气球,还没灌满气,就被吹爆了;暴风雪里的雪根本不是天上来的,而是地上卷起来的,南极年平均降水量55毫米,南极点附近只有5毫米。

(2)根据日记,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3分)

科考日记三 南极地区真是个天然实验室!

在地球这个大系统内的一切要素变化的迹象,如气候变化、火山喷发、人类活动甚至太阳活动等,都可以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记录”在南极冰盖的积雪和冰川里。

全球已有许多国家在此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极地区被称为“天然实验室”的地理原因。

(2分)

科考日记四

虽然气候条件恶劣,但南极风光美丽迷人。

资料统计,中国游客登陆南极大陆的人数从2008年的不足100 人次到2017年的超过5000 人次,十年时间里增长了50 倍。

(4)假如你去南极旅行,结合南极环境请说明应携带的物品及旅行中保护环境的做法。

(2分)

 

第二套

第三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