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6601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少年科普信息化调研报告(2014.7.28)文档格式.docx

远郊山区校、农村校

4202

19.91%

表1学生来源城郊统计表

由表1可见,本次调研,城区与远近郊区学生参与人数大体相当,郊区城镇学校学生参与人数比远郊山区及农村校学生参与人数略多。

2.学生年龄

一年级

234

1.11%

二年级

308

1.46%

三年级

2284

10.82%

四年级

3513

16.64%

五年级

3328

15.77%

六年级

377

1.79%

七年级(初一)

5418

25.67%

八年级(初二)

2352

11.14%

九年级(初三)

10

0.05%

高一年级

2979

14.11%

高二年级

275

1.3%

高三年级

30

0.14%

表2学生年级统计表

由表2可知,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以七年级、四年级、五年级、高一和三年级为主。

年级分布主要原因是学校在这些年级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3.学生性别

10650

50.45%

10458

49.55%

表3学生性别统计表

由表3可知,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4.学生户籍

14317

67.83%

没有

6791

32.17%

表4学生是否具有北京户口统计表

由表4可知,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约7成为北京户籍学生。

5.学生寄宿情况

3400

16.11%

17708

83.89%

表5学生在校寄宿情况统计表

由表5可知,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约16%在校寄宿,约84%为走读学生。

(二)上网条件

台式电脑

14424

68.33%

笔记本电脑

11957

56.65%

手机

16062

76.09%

平板电脑

9999

47.37%

表6学生庭可用上网设备统计表

由表6可知,北京市中小学生在家里可以使用的上网设备最多的是手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数量相对较少,接近一半。

图1不同地区学生可用设备统计图

由图1可知,学生在家可用的上网设备数量,台式机和手机,在城、郊农村地区之间无明显差距;

笔记本和平板电脑在不同地区的拥有率上差距较为明显,城区高于郊区城镇,郊区城镇高于农村(包括山区)地区。

图2不同户籍学生可用设备统计图

由图2可知,在家可用的各种上网设备数量,北京户籍学生均高于非北京户籍学生,平板电脑、台式机数量差距比较明显,手机、笔记本数量差距不明显。

图3不同地区学生可用设备种类数统计图

由图3可知,统计台式机、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四种学生在家可用的上网设备种类,全市平均达到2.48种;

城区最高,达到2.66种;

农村(包括山区)平均超过2种。

图4不同户籍学生可用设备种类数统计图

由图4可知,统计台式机、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四种学生在家可用的上网设备种类,北京户籍学生平均拥有2.57种,非北京户籍学生平均拥有2.31种,二者差距比较明显。

图5不同地区学生手机拥有率统计图

由图5可知,全市学生手机平均拥有率达到75%,城区和郊区城镇地区达到77%,农村(包括山区)达到66%。

图6不同户籍学生手机拥有率统计图

由图6可知,北京户籍学生手机拥有率为78.02%,明显高于非北京户籍学生68.72%的拥有率。

图7不同年龄段学生手机拥有率统计图

由图7可知,全市学生手机平均拥有率与学生年龄具有正相关关系,小学低年级学生手机拥有率接近一半,高中学生手机拥有率接近95%。

(三)网络应用

图8不同年龄段学生初次数码应用经历统计图

由图8可知,大多数学生初次使用电脑、手机、网络、平板电脑均发生在小学阶段,初中以后才开始使用电脑、网络(除平板电脑)的学生人数不足10%。

图9学生每周网络应用耗时统计图

图9显示学生每周在不同网络应用方面所用时间统计图,由图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在每种网络应用方面所用时间在约2.5小时以内。

超过10%的学生每周用在下载观看娱乐信息、玩游戏上超过3小时。

图10不同网络通信工具使用频度排序统计图

图10是学生使用“QQ”、“微信”、“微博”、“邮件”、“论坛”这几种网络工具频度排序统计图。

被学生排在首位的记5分,次位记4分,依次类推,末位记1分。

综合平均得分最高的为“QQ”,达到4.32分,其次为“微信”3.56分,“微博”2.83分。

由此可见,QQ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很高。

(三)在校学习

图11课堂教学应用电脑及网络活动频率统计图

图11显现了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电脑及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情况。

由图可知,课堂上教师通常使用电脑及网络呈现图片或音频、视频、PPT,即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而用于评价学生学习结果、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等方面则相对较少。

图12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内容排序统计图

图12呈现的是学生对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内容按频率排序的统计结果。

问卷原题为“请给以下学习内容排序,把你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最多的排在上面”。

在“课堂上的重点知识”、“与课上相关的扩展性知识”、“完成课上老师留下的作业”、“与课上学习无关的个人兴趣爱好”四项内容中,按排序高低分别计4分、3分、2分、1分。

各项之间平均综合得差距并不十分巨大,说明学生利用电脑进行学习的内容比较宽泛。

其中,“课堂上的重点知识”平均综合得分2.75位于首位,说明将课业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对课上重点知识的重视程度较高,这与学校、社会的普遍认识相一致。

“与课上学习无关的个人兴趣爱好”平均综合得分2.14最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网络学习”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对于个人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社会体验也是网络学习的重要内容认识不深。

(四)数字科普

图13学生熟悉的科普网站排序统计图

图13呈现了学生对部分科普网站熟悉程度的排序,由图可以看出,在学生熟悉程度上,与成功运作的互联网企业相比,国内其他专业的科普网站还存在一定差距。

广告

7064

33.47%

视频

10271

48.66%

课件

6193

29.34%

导览

3519

16.67%

微信

13422

63.59%

生活服务

6946

32.91%

表7学生二维使用经验统计表

表7呈现的是学生曾经使用二维码获取过的不同种类信息统计数据。

由表可知,学生通过二维码读取微信、视频的机会较多,其他旅游资讯、生活服务、课业学习方面相对较少。

触摸屏

14224

67.39%

手机扫描

9202

43.59%

导览机

5310

25.16%

指示牌

9363

44.36%

表8学生喜欢的旅游展览信息获取方式统计表

表8显示学生喜爱的获取旅游或参观展览信息方式,相比而言学生更喜欢触摸屏这种更加方便、直观、互动性强的方式。

图14学生获取科普信息的常用方式统计表

图14呈现学生获取科普信息的常用方式统计数据。

由图可见,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仍是当前学生最主要的科普信息来源渠道。

微博微信这种网络科普方式虽然是近两三年才刚刚出现的,但其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科普场馆、科普网站

五、调查结论

(一)北京市青少年科普信息化基本现状

1.青少年科普信息化基础条件总体良好

调查问卷统计数据中学生电脑、手机等数码设备拥有率、上网时间、网络通讯工具使用等统计数据反映出北京市作为全国首善之区,社会经济、科技发达,学生生活、学习所处的信息技术环境优越。

因参与调研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均以低年龄为主,故部分统计数据如全市学生手机平均拥有率达到75%,虽已超过调研者主观预期,但其仍应属保守数据。

学校课堂教学已经基本实现随时可上网,超过75%的学生在家里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上网。

可以说无论在学校、家庭,北京中小学生总体上都拥有相对良好的上网条件。

当前时代,青少年作为信息社会“原住民”的属性在调研中从多角度得到充分体现。

2.不同地区、户籍学生科普信息化基础条件差异显著

调查问卷中学生电脑、手机等数码设备拥有率、家庭上网条件等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城区、郊区城镇与农村地区之间,北京户籍学生与非北京户籍学生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从学生获取科普信息的渠道上看,在阅读报刊书籍、参观科普场馆方面,农村地区学生与城区和郊区城镇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二)北京市青少年科普信息化问题

1.现有青少年科普资源利用率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科普网站、科普场馆获取科普信息的比率偏低,农村地区学生参观科普场馆的机会更少。

中小学生对科普机构设立的专门面向青少年服务的科普网站的熟悉程度不高,网站访问量有限。

2.现有科普资源尚不能满足青少年需求

当然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兴趣爱好广泛。

现有科普场馆、科普网站等资源虽然在题材选取、内容组织等方面经过精心策划,科学性、权威性较强,但往往内容来源渠道较窄,更新速度缓慢,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把握不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强。

科普场馆静态展示较多,互动性不强。

科普网站信息检索、访问不方便,对移动用户支持不足,与“QQ”、“微信”、“微博”等在青少年人群中普及较广的网络应用对接不畅。

(三)北京市青少年科普信息化影响因素分析

1.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科普需求被抑制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网络学生的主要内容往往局限在“课堂上的重点知识”、“与课上相关的扩展性知识”、“完成课上老师留下的作业”等方面,表明学生课业负担较生,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愿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课余时间多被与升学有关的所谓“特长班”、“兴趣班”、“补习班”所占据,投入科普学习的时间精力有限。

学校教育信息化手段发展迅速,硬件条件较好,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学校中的电脑、网络等信息资源对学生开放不足,用于呈现课堂教学内容较多,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不足。

学校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教学任务单调重复,对学生从网络以及其他多种传媒获得科普信息,支持个性化创造性学习的要求不高,学生数字化学习动力不足。

2.资源配置不均衡,科普活动成本较高

学校缺乏责任认定、风险防控机制,组织学生校内外科普活动风险高、责任重,安全压力巨大;

行政部门缺乏全方位多元化评价机制;

相应组织、支撑、服务、保证措施不全,学校组织科普活动人力、财力、时间等投入成本高。

诸多因素影响学校科普积极性。

3.负面影响较多,学生家长顾虑重重

由于近年网上不良信息泛滥,再加上学生自制力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学生家长顾虑深重,对学生利用电脑、网络进行学习往往限制较多。

六、建议

(一)对学校的建议

新形势下,学校应该转变办学理念,认识到网络的应用和发展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数字科普知识的利用能力,信息的搜集、筛选、处理加工的能力是学生终力发展所必备的基础性能力。

学校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拓展教学领域,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创设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学习课程,开发学生智力,启迪他们的智慧。

应鼓励教师多向学生推荐好的科普学习网站,配合各学科的教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有目的使用网络学习科普知识。

学校应借助课程改革契机,提高对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重要程度,利用北京“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等社会科普及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融入社会,提高他们观察事物、了解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教育行政部门首先应该从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等多方面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建立全方位多元化学校办学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机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扭转因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造成的不利局面。

研究制定学校责任事故认定、赔偿办法,有效防控各种风险,减小学校压力;

配套科普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支撑、服务、保证措施,提高学校组织科普活动成效与人力、财力、时间等投入比率,提高学校组织科普活动积极性。

(三)对科普机构的建议

针对目前北京青少年科普工作中的问题,建议相关科普机构整合、集成校内外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将课程教学、互联网络、大众传媒、科技场馆等教育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师、家长、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普合力。

依据城市、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科普对象的独特性、情境性、丰富性和社会性特点,制定多元化、多样性的科普信息化的新模式。

其次,正确引导青少年,引导孩子将兴趣转移到科普信息上来,比如鼓励孩子参加科普游戏大赛,组建校内外科普兴趣团体,创设网上科普社区等。

另外,加强现有科普网站升级改造,完善信息检索、用户认证、信息推送等功能,引进富媒体、虚拟现实以及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加强网络应用整合,建立科普信息微平台,提升用户体验。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