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671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

1、监测目的

1.使参建各方能够完全客观真实地把握工程质量,掌握工程各部分的关键性指标,确保工程安全;

2.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测数据检验工程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及时改进施工技术或调整设计参数以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

3.对可能发生危机基坑工程本体和周边环境安全的隐患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确保基坑结构和相邻环境的安全;

4.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整体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监测原则

(1)基坑工程监测基本原则

1.监测数据必须是可靠真实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

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必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任何人不得篡改、删除原始记录;

2.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发生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做到当天测、当天反馈;

3.对所有检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预警体系包括变形或内力累积值及其变化速率;

4.监测应整理完整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

3、监测基点的布设及仪器配备

(1)变形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要求

1.至少有3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

2.工作基准点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

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

3.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

(2)监测仪器与使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以下简称《规范GB50026-2007》)中的有关规定,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以下简称《规程JGJ/T8-2007》)中的有关内容,选择安全监测仪器及施测方法。

1.基坑侧壁的水平位移采用测斜仪监测;

2.建筑物及地面(路面)的沉降监测采用DS05级水准仪、测微器,配合铟钢尺,按测微法施测;

3.地下水水位应经过检定的长度量具施测,执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8.3.9条有关规定;观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

4、监测项目、限值及频率

(1)基坑监测项目

本工程监测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1)地面沉降、基坑顶部水平位移;

(2)基坑侧壁的水平位移;

(3)周边道路沉降。

(2)基坑边坡及地面变形监测限值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基坑变形监测限值为:

(1)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小于30mm,并小于4mm/d;

(2)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小于50mm,并小于5mm/d;

(3)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小于30mm,并小于2mm/d

(3)基坑观测频率

基坑工程监测频率的确定应满足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的要求。

监测工作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

本工程基坑监测频率与报警条件执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基坑工程等级、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的确定可参照下表。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

基坑

类别

施工进程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

≤5m

5~10m

10~15m

>15m

一级

开挖深度

(m)

≤5

1次/1d

1次/2d

1次2d

1次/2d

5~10

1次/1d

1次/1d

1次/1d

>10

2次/1d

2次/1d

底板浇筑后时间

(d)

≤7

1次/1d

1次/1d

2次/1d

2次/1d

7~14

1次/3d

1次/2d

1次/1d

1次/1d

14~28

1次/5d

1次/3d

1次/2d

1次/1d

>28

1次/7d

1次/5d

1次/3d

1次/3d

注:

基坑工程施工至开挖前的监测频率视具体情况确定;

宜测、可测项目的仪器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要求适当降低;

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1次/1d。

当基坑工程等级为三级时,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要求适当降低。

1.水位观测

水位观测每天上、下午各一次

2.位移观测

开始时每天应进行一次,每层土方开挖后每天可分上、下午两次进行。

当基坑开挖结束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观测次数,并继续观测至地下室基础施工结束回填土方时为止。

5、基坑巡视方案

为确保基坑的安全,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1)基坑巡视内容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基坑支护结构巡视检查内容包括:

①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②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

③基坑内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2、施工情况

①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②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③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④基坑周边超载是否大于设计限定值。

3、基坑周边环境

①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

②基坑周边超载是否大于设计限定值;

③周边道路(地面)有无新增裂缝、沉陷;

④周边围墙、线杆是否有倾斜现象;

⑤基坑坡内水管是否有倾斜、渗漏现象。

4、监测设施

①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②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③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2)巡视的方案

由于本基坑变形控制等级为二级基坑,基坑施工会对周围基坑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周围环境巡检。

每天专职的监测人员对本基坑工程及相邻基坑、建筑物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并及时整理,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监理人员及业主。

监测检查的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巡视检查应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

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1、巡视目的

为确保基坑的安全,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2、巡视的方法

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巡视检查应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

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1)现场踏勘和调研

在基坑施工前,应对各工点进行现场踏勘、拍照、初值获取,了解工点周边的实际工况,并记录在案,相关照片存档备案。

(2)方案交底和器具配备

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配备现场安全巡检员,对担任巡检工作的人员进行方案交底,并配备巡检所需的器具设备。

需配备的器具设备包括:

游标卡尺、裂缝读数显微镜、钢卷尺、锤、钎、放大镜、手电筒、照相机等。

(3)巡检频次

首次巡视工作在基坑开挖施工前进行,基坑周边道路、地面巡视的重点是调查地面有无裂缝、地面隆陷、周边堆载、地表积水等。

有裂缝的地方做好标识,记录裂缝的位置、形态,用游标卡尺或裂缝读数显微镜测量并记录裂缝的宽度,并采用拍照的方式对既有裂缝、地面隆陷、地表积水等情况进行影像资料记录存档。

巡视监测根据监测频率进行,特殊情况加密巡检频率,其中一次需要和现场业主代表及总监等单位、施工单位等单位一起进行;当现场发现地表及周边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或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工地监理、业主代表及监测项目部负责人,并通过监理方。

6、变形控制与应急技术措施

1.局部土体剥落时,可及时采用土袋填充,随后喷射混凝土封闭,在混凝土终凝后注浆压密。

2.基坑变形超过警戒限值时应调整分层、分段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加大预留土墩,坑内堆沙袋、回填土、临时支撑等。

3.土方开挖与支护结构施工期间,基坑周边严禁超载。

4.基坑侧壁渗水处理:

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若微渗不影响施工,在渗水部位设导流管。

若水量较大,应减缓和停止土方开挖。

查找水源,及时进行处理。

(二)施工准备

1、施工前准备

(1)熟悉设计文件

设计文件是施工最重要的依据。

施工前相关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应熟悉施工图,核对结构设计和基坑设计是否存在矛盾,是否有明显差错,是否与勘察资料相符。

(2)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的目的是正确贯彻设计意图,加深对设计文件的理解,掌握关键设计内容,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的过程。

施工开始前,除应对基坑支护设计图纸会审外,还应进行结构设计会审,以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

(3)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在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设计文件、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结合现场实际,向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作业交底的过程。

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为了使相关人员熟悉作业内容,明确作业标准,避免工程隐患或事故的发生。

(4)原材的进场及送检

对混凝土、钢筋原材及水泥的供货商选择,依据合同要求及厂家的地理位置、供货能力等项目优势进行选择,并对生产厂家的生产原材进行考察,确认进场的原材均使用优质原材。

施工过程中进场的混凝土,在使用前进行塌落度试验,并取样制作试块。

试块成型后,放于标养室养护28天并送检。

进场的钢筋,水泥等主材均需监理见证取样,取样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批次取样,送检的材料包括钢筋原材、焊接及水泥3天、28天强度等。

(三)降水施工及技术措施

1、降水井施工

(1)降水井成井工艺

本工程基坑降水中管井成井采用回转钻机施工,工序较多,在施工中均实施流水作业,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施工,施工程序的每一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成井质量,所以严格控制各施工程序的质量是控制成井质量的关键。

(2)降水井施工

(1)管井定位:

测量人员根据降水井的设计位置测放实际井位。

查清井位周围地下环境,确认井位下无管线等各种障碍物。

根据基础筏板图,避开桩基、承台、地梁、后浇带等基础结构。

降水井位置可适当调整,降水井间距可作局部调整。

(2)钻机成孔:

采用回转钻机成孔,一径到底,井孔要求圆、直,垂直度偏差<1%。

钻机就位必须准确,钻杆必须垂直,钻机底座必须牢固。

在钻至设计深度以后停钻。

钻井施工时本区域应以清水或稀浆钻进,严禁使用稠泥浆。

下井管前,必须刮泥皮换稀浆。

下井管前换浆标准:

孔内泥浆漏斗粘度达16S,比重1.05左右,并测定孔深,满足孔深要求之后,再下井管。

成孔后,经验收后应及时下置井管、填砾、洗井,要避免因时间过长发生孔内坍塌和孔壁泥皮固化影响出水量。

(3)下井管:

井管采用无砂砾石混凝土滤水管,井管外包裹2-3层60目滤网,缓缓下放。

当井管与井口相差200mm时,接上节井管。

接头处用编织袋和尼龙网裹严,以免挤入泥砂淤塞井管。

竖向用竹条和铁丝固定井管。

为防止上下节错位,在下管时,吊放井管要垂直,并在井孔中心。

为防止雨、污水、泥砂或异物落入井中,井管要高出地面不小于200mm,并加盖或捆绑防水雨布临时保护。

下井管采用直接提吊法,连接必须牢固、接缝严密。

下管时,注意使井管居于孔正中,保证与井孔同轴,井管安装必须准确到位,切忌井管“悬挂”于孔内。

(4)填滤料:

井管下部2m为沉渣段,可下入2节井壁管;上部井管为滤管,滤管与孔壁之间用滤料填充。

填砾料时,滤料沿井管外四周均匀填入,避免偏投填料将井管接头挤出裂缝造成抽水时涌砂。

投砾石要保持连续。

要避免填料速度过快滤料在孔内“架桥”现象。

洗井后滤料下沉及时补充滤料,要求实际填料量不小于95%理论计算量,填料至自然地面。

经洗井滤料密实后再及时填补滤料。

降水井运行时,随水位下降,滤料会产生一定沉陷,及时采用粘土封闭。

填料要求:

含水层段砾料最好具有一定的磨圆度,砾料含泥量(含石粉)≤3%,粒径3~7mm;对含水层以上部分的砾料,在磨圆度和粒径方面可适当降低要求,但严禁使用片状、针状的石屑;含石粉量超过要求的应在现场筛洗后方可下入井内。

(5)洗井:

下管、填料完成后立即进行洗井。

采用潜水泵或空压机反复进行抽洗,直至水清砂净。

洗井要求:

1.洗井要求达到“水清砂净”;洗井后应丈量井深,井内沉渣过多超过20cm时,应用小径捞砂筒在井管内小心捞取,防止将井管打破,直至井深达到要求。

2.下管、填料回填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洗井,成井-洗井间隔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洗井水按项目部要求排放,严禁任意排放。

3.当常规洗井效果不好时,可加洗井剂浸泡后再洗井。

4.洗井后,抽出的水浑浊砂多,且洗不干净,按涌砂不合格处理,处理后仍涌砂,按报废处理。

该井应停止使用,并应封填,以免抽水引起地层扰动和坍孔。

5.洗井时,一抽水井就“干”的,按不合格处理;处理后,出水量达不到10m³/h以上的按废井处理。

(6)抽水要求

1.开挖至地下水位标高前的超前抽水,尽量增加抽水时间以提高坑内土体强度。

2.抽水含砂量控制:

为防止因降水带出地层细颗粒物质造成地面沉降,塌孔、井管歪斜、埋泵、坑壁垮塌、桩侧摩阻力减小等危害。

故该地必须十分注意,下管质量,缠尼龙网质量、填砾石质量、洗井质量。

避砂措施要严细得当。

每眼井抽出的水含砂量必须保证:

粗砂含量<1/5万;中砂含量<1/2万;细砂含量<1/1万。

否则,不能保证降水井连续8-10个月的使用寿命。

配备好降水配电系统,进行试抽水,如有问题,及时检修。

2、降排水管网布置

排水管网铺设:

基坑边距基坑顶开挖线1.2米埋设直径为500的波纹管,所有管道下浇筑100mC15垫层,宽700。

沿基坑周边每隔20米砌筑600x800x1500沉砂池,沉砂池采用实心砖砌筑,内采用成品防水砂浆抹面。

开始降水时降水井抽水通过橡皮管和PVC管排至基坑顶排水管里,通过沉砂池沉淀后汇入门口集水池,通过水泵抽入临时便道路面降水管道,降水管道采用直径500的波纹管,降水管道基座采用实心砖砌筑宽370、高700米、长750,每隔20米砌筑600*800*1500的沉沙井,沉砂池采用实心砖砌筑,内采用成品防水砂浆抹面。

3、降水质量控制

(1)管井的施工质量控制

1.管井施工成孔直径不小于650mm,井管内径不小于300mm。

对砂层要求在井管外包裹80~100目滤网。

井管外滤料要求采用2~4mm级配石英砂;滤料层厚100mm,保证井壁的涌水量。

2.施工管井采用回转钻成孔,安装钻机底盘要平整,保证管井垂直。

3.钻孔时采用清水或比重为1.05左右的稀泥浆,尽量降低泥浆粘度和比重,以避免将涌水通道堵塞。

4.成孔后下井管前要进行换浆,使泥浆比重保持在1.05左右。

泥浆粘度大的孔在换浆后,方可下井管。

钻孔要做好施工记录。

5.井管之间的连接,采用快干水泥或粘土接缝,接头处用塑料布条缠住,并且用40~60目的尼龙滤网缠绕井管,井管四周用长竹片绑扎牢固。

6.下井管时要将井管下至钻孔的中央。

下井管前孔底沉渣不大于5cm。

7.回填滤料要保证滤料干净、无泥块、无杂质,粒径合乎要求。

下滤料前,要先用清水冲洗干净。

8.投滤料时,所投滤料要保证井管四周填的高度一致,要经常测量滤料回填高度。

滤料投放不可过快,防止滤料“架桥”事故发生。

滤料投放量不应低于计算值的95%。

滤料填至地面下1.0~1.5m处,用粘土回填至地表。

9.排水泵管管材采用3-4寸尼龙橡胶软水管,水泵为潜水泵。

排水管直接排入现场的排水渠管道中。

10.井口潜水泵应用棕绳悬挂于井口,排水管要拉直,防止软管绞扭损坏。

11.降水中防止软管下坠造成憋水或损坏。

(2)管井降水运行状况控制

1.抽水前观测自然水位一次。

2.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和水量。

3.当水位已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每天观测一次。

4.当受地表水体补给影响或在雨天时,每天观测2~3次。

5.水位、水量观测精度要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6.及时整理水位、水量监测记录,绘制水量Q与时间t和水位降深S与时间t过程曲线图,分析水位下降趋势,预测设计降水深度要求所需时间。

7.对降水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状况,查明原因,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确保达到降水深度。

8.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基坑侧壁和底部的渗水现象,并应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工程措施。

(3)降水设施维护控制

1.降水期间应对抽水设备和运行情况进行维护检查,每天检查不小于3次,并应观测记录、电压、电流、出水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抽水设备和排水系统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工地应备有足够抽水设备和器材,以满足降水需要。

2.抽水设备应进行定期保养,降水期不得随意停抽。

3.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管、沟、池,防止渗漏。

4.更换水泵时,防止将水泥井管打破,同时应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合理的安装深度,防止埋泵。

5.经常检查井中胶管磨损情况,防止漏水水柱冲蚀水泥井壁管造成井管破损。

6.降水井使用时,泵量要与井的涌水量相匹配,防止地下水流过大,带出地层中的砂粒和粘土粒,造成井壁坍垮,井管错位。

7.发现基坑出水、涌砂,应立即查明原因,组织处理。

8.发生停电时,应及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更新电源,保持正常降水。

根据施工现场经常停电情况,工地必需设应急发电设备。

9.未接到正式停止降水通知,不得停止抽水。

10.排水渠中泥砂要及时清理。

11.加强治安保卫工作,防止降水设备设施丢损,影响基坑开挖和主体施工。

4、降水运行应急措施

(1)防电源不足措施

基坑开挖和基础在施工过程中,所有降水管井均需连续作业,为防止在抽水过程中出现电源不足造成部分降水井不能工作所造成的影响,可在现场备用发电机机组作为补充电源来进行发电抽水,而不影响施工正常进行。

(2)防停电措施

基坑开挖和基础在施工过程中,严防水位出现回抬,为防止在抽水过程中出现停电所造成的影响,拟在现场准备能够满足总功率需要的发电机机组备用,发电机的输出线路与抽水设备的电源线进行并联,当出现动力电停断时,立刻用发电机作为电源来进行发电抽水,而不影响施工。

(3)防设备故障措施

为保证抽水工作的连续不中断,防止泵在长时间抽水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而影响抽水正常进行,除要加强平时在使用前养护保养外,再准备满足要求的备用泵(如需要也可多备)以做不时之需,防患于未然。

(4)防涌水量较大措施

当基础施工出现水位又有较大上升或涌水量突然增加较大等情况,可采用加大水泵流量,或采取明排进行排水,同时观察井和抽水试验井也可作为备用井进行抽水。

(四)土方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土方开挖准备

1)基坑开挖前应做好技术交底,使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对施工要求和步骤都心中有数。

由于基坑较深,对施工人员还要进行安全教育。

2)提前办理好车辆通行证等有关事宜,并对所有司机进行安全行车教育,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应提前办理市容环卫的一切相应手续。

同时与当地的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及时沟通,避免施工扰民问题。

4)开挖基坑前,应先熟悉弃运土路线,找出捷径,以加快施工进度。

5)认真熟悉图纸,做好图纸会审。

6)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7)做好测量放线及定位工作。

8)在三通一平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场地规划。

9)平整场地,作好施工准备。

10)作好防雨防冻准备。

11)物资准备:

施工编制材料需用量计划及机械设备的进场计划。

(1)技术要求

(1)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水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3)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施工,应按要求保留一定土层土层由人工挖出至总包方土方施工作业面;

(4)土方开挖应随支护结构的施工分层开挖,严禁超挖;

(5)合理安排土方开挖顺序,土方开挖由四周向中间推进;

(6)土方开挖时,严禁在基坑边缘堆放土方;

(7)土方外运时,应做到文明施工,运输车辆出场地前应对车身、轮胎等进行清扫(洗),并进行覆盖,以免运输车辆出现遗撒。

(2)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交叉施工协调

(1)土方施工与护坡桩施工配合:

土方开挖为护坡桩创造施工工作面,土方开挖应预留出机械转动半径、材料堆场等位置。

挖掘机开挖时,先进行工作面的开挖,开挖面宽度距离桩中心线不少于8m,且8m内部能行车和动荷载。

开挖完成工作面后,再进行大面积土方的开挖。

(3)中间部分的土方:

中部土方为了充分利用挖土机械的效率,挖孔桩施工时,可采用盆式开挖。

(3)现场土方运输道路

土方施工分步分段开挖,其施工进度与支护交叉进行,现场设置临时行走车道、马道和停车等相关临时设施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及进度,并根据现场条件及有关方面的要求,合理安排,统一规划,协调布置。

现场道路及相关场地设专人进行清扫。

为了避免雨天车辆轮胎夹泥、晴天车辆行走引起扬尘,设置洗车池。

(4)坡道设计及收尾

土方作业期间在基坑大门位置设置出土马道,马道口位于基坑西侧位置,从场地西门出土,马道宽度约为8.0~10.0m,纵向最大坡度不超过15°,坡道侧向边坡最大坡度不超过1:

0.4,一般为1:

0.5~1:

0.7。

坡道形成坡度后用挖掘机来回碾压,并分层铺设500mm厚以碎粘土砖和碎混凝土块为主的建筑垃圾,碾压密实。

最后收坡道时,先在坡道口向下取土,留出挖掘机工作面,然后采取两台挖掘机接力挖土,为保证快速收坡道,也可考虑坡顶长臂挖掘机结合在槽底放置一小型挖掘机配合土方挖运。

2、土方开挖的实施原则

深基坑挖土是基坑工程的重要部分,对于土方数量大的基坑,基坑工程工期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挖土的速度。

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土方开挖时应派专人指挥。

另外,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变形控制是否满足要求,降水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靠挖土阶段来进行检验,因此,基坑工程成败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基坑挖土。

在基坑土方开挖之前,要详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形和周围环境;土层种类及其特性;地下设施情况;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土方运输的出口。

要优化选择挖土机械和运输设备;要确定堆土场地或弃土处;要确定挖土方案和施工组织;要对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及周围环境进行必要的监测和保护。

3、土方开挖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土方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土方开挖施工主要为基坑支护、主体施工提供条件。

根据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开挖前先确定基坑开挖边线,了解基坑内地下管线、管网分布情况,边线范围内需要处理的树木、绿化、停车场等清障前准备工作。

清障后按设计或施工要求范围和标高平整场地,采集及计算开挖范围内平均高程等原始信息。

确定土方开挖总体思路,弃土场区位置及拉土车行车路线。

(2)对定位放线的控制

控制内容主要为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轴线、方位和几何尺寸。

根据规划红线或建筑物方格网,按设计总平面图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

可采用经纬仪及标准钢卷尺进行检查校对。

按设计基础平面图对基坑、槽的灰线进行轴线和几何尺寸的复核,并检查方向是否符合图纸的朝向。

工程轴线控制桩设置离建筑物的距离一般应大于两倍的挖土深度;水准点标高可引测在已建成的沉降已稳定的建(构)筑物上,或在建筑物稍远的地方设置水准点并妥加保护。

挖土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复测,校验控制桩的位置和水准点标高。

(3)对土方开挖的控制

控制内容主要为检查挖土边线、挖土标高、截面尺寸、放坡和排水。

土方开挖应按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按设计坡度做放坡处理。

如用机械挖土,深5m以内的浅基坑可一次开挖。

在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时应预留200~3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整,边挖边修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