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690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docx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学法守法解析版

2016年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

学法守法

1、(2016•湖北)“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这句话提示我们(  )

A.爱护河流,保护河流B.自尊自信,学会坚强

C.依法律己,依法做事D.调控情绪,品味生活

【考点】他律和自律的含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他律和自律的含义,要明确应依法律己,依法做事.

【解答】题干中的这句谚语告诉我们要自觉尊重法律,用法律严格规范自己,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也就是依法律己,依法做事,所以C符合要求,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

2、(2016•南京)关于道德或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规范人们行为

B.法律的适用范围要比道德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C.法律规范的强制力决定了其作用大于道德规范

D.只有法律这一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考点】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分析】该题考查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我国法律和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

【解答】分析四个选项,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规范人们行为;道德比法律具有更广泛的调节作用;故A正确;BCD都不正确;故选A

3、(2016•威海)十八大以来,反腐成为新常态,“老虎”“苍蝇”一起打,“天网”行动追回外逃腐败分子800多名,周永康、徐才厚等高级领导干部纷纷落马,这主要体现了(  )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考点】法律的特征.

【分析】本题属于“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法律的涵义,我国法律重要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由题干描述得知,十八大以来,反腐成为新常态,“老虎”“苍蝇”一起打,“天网”行动追回外逃腐败分子800多名,周永康、徐才厚等高级领导干部纷纷落马,这主要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所以C是正确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BD.

故选C.

4、(2016•齐齐哈尔)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这体现了(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D.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考点】法律的特征.

【分析】本题属于“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法律的涵义,我国法律重要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法律的特征有三个: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题干描述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所以C是正确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BD.

故选C.

5、(2016•徐州)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法律(  )

A.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考点】法律的特征.

【分析】本题考察了有关法律特征的内容,在我国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解答】本题材料说明在我国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选项AC都属于法律的特征,但与题目考察的意图不相符,不能选;选项D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也不能选.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6、(2016•邵阳)与道德相比,法律最为显著的特征是(  )

A.只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D.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考点】法律的特征.

【分析】本题考察了有关法律特征的内容,法律的最基本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解答】本题材料说明法律最为显著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选项A观点明显错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选项C观点错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选项D观点错误,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7、(2016•玉林)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5部法律,修订刑法修正案(九)、广告法等37部法律,这说明我国法律(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体现了广大公民的意志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考点】法律的特征.

【分析】本题考察了有关法律特征的内容,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解答】本题材料说明在我国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选项BD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不能选;选项C体现了广大公民的意志,明显观点错误,我国法律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而不是公民的意志.

故选A

8、(2016•眉山)截止2015年5月14日,“猎狐2015”专项行动启动仅一个半月,公安机关已从32个国家和地区抓获150名外逃人员,其中包括多名涉案官员。

这主要说明(  )

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特征

②法律是惩治违法犯罪的最强有力武器

③法律是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点】法律的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了有关法律特征的内容,法律是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解答】本题材料材料表明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选项①②不符合题目考查的意图,不能选;选项③④观点正确,体现了法律的特征,符合题意.

故选D

9、(2016•贵港)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

“网络造谣”、“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要负刑事责任。

这说明了(  )

①网民要提高判断能力,拒绝从众

②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违法同样受到处罚

③制造传播虚假信息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④网民要珍惜信息时代的话语权,不信谣不传谣。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考点】明辨是非;违法行为及种类.

【分析】本题考查明辨是非.法律和道德是公民判断是非的基本标准.

【解答】分析材料,《刑法修正案(九)》规定:

“网络造谣”、“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要负刑事责任说明法律禁止此类行为,网络违法也会受法律制裁.公民要明辨是非,不能盲目从众,要遵守网络规则,不信谣不传谣.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从众有积极和消极影响,应该是拒绝盲目从众;③错误,制造传播虚假信息属于违法行为,有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排除①③,故选C.

10、(2016•福州)刑法修正案(九)规定,明知是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等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要受到刑事处罚。

面对网络谣言,公民要(  )

①维护言论自由②依法行使权利③自觉履行义务④自觉明辨是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明辨是非;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忠实履行公民义务.

【分析】本题属于“看社会,辨是非”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社会中有是非善恶,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正确对待是非善恶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由题干描述得知,.面对网络谣言,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自觉明辨是非,所以②③④是正确的选项,排除错误的观点①.

故选D.

11、(2016•永州)看如图所示漫画《牵着鼻子走》,告诫我们中学生(  )

①要增强自控能力,抵制不良诱惑

②勇敢追求时尚,否则就会落伍

③要拒绝手机,远离网络

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增强辨别能力。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考点】明辨是非;抵制不良诱惑.

【分析】本题属于“看社会,辨是非”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社会中有是非善恶,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正确对待是非善恶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由漫画描述得知,让手机、电脑《牵着鼻子走》,告诫我们中学生,要增强自控能力,抵制不良诱惑,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增强辨别能力,所以①④是正确的选项,排除错误的观点②③.

故选D.

12、(2016•湖州)下列属于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有(  )

①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了犯罪嫌疑人的照片

②小立长的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

③未经小张同意,小军就将小张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公布在网络上

④牛正收养8岁的张扬为养子,将其名字改为牛顺,并到派出所作了姓名的变更登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考点】违法行为及种类.

【分析】该题考查违法行为及其种类;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

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

【解答】分析选项,小立长的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侵犯了小立的人格尊严;经小张同意,小军就将小张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公布在网络上;侵犯了小张的隐私权;故②③属于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①④不属于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故选C

13、(2016•云南)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④小将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违法行为及种类.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及种类.回答本题需要结合违法的含义等知识.

【解答】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小将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献爱心属于公益活动,不是法定义务.ACD被排除;故选B

14、(2016•定西)自2016年4月1日开始至5月10日,甘肃省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40天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严惩“酒驾”等11种行为,以下对“酒驾”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驾”是犯罪行为

B.“酒驾”只要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就不应追究责任

C.“酒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酒驾”只是一种不良行为

【考点】犯罪行为.

【分析】本题考查犯罪行为.违法分为一般为违法与严重违法,严重违法才是犯罪.

【解答】酒驾”说法正确的是C,“酒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BD错误,酒驾是一般违法,也要应追究责任,后果严重则是犯罪;故选C

15、(2016•福州)如图,有1处错误,错误的是(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考点】犯罪行为.

【分析】本题属于“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不良诱惑的内容,危害以及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遵纪守法,防微杜渐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由图画描述得知,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以③是错误的观点,正确的选项,排除正确的观点①②④.

故选C

16、(2016•山西)你的“法律知识”有多少?

下列有关法律知识的说法与理解,你认为哪一组正确?

(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中的“国家”是指司法机关。

②盗版、山寨行为直接侵犯荣誉权;商城保安搜查顾客随身物品侵犯了其知情权。

③贩毒、拦路抢劫、国家考试作弊都是犯罪;犯罪比一般违法的社会危害性更大。

④当建筑工地噪音大影响正常休息时,可以向当地环保局投诉。

⑤“判处拘役3个月”与“罚款8000元”中,拘役属刑罚的主刑,罚款属行政处罚

⑥如果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环节需20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

A.①②④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⑤⑥

【考点】犯罪行为.

【分析】本题考查犯罪行为.所谓犯罪指危害性大、触犯刑法、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解答】关法律知识的说法与理解,正确:

贩毒、拦路抢劫、国家考试作弊都是犯罪;犯罪比一般违法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当建筑工地噪音大影响正常休息时,可以向当地环保局投诉.;“判处拘役3个月”与“罚款8000元”中,拘役属刑罚的主刑,罚款属行政处罚.所以③④⑤符合题意.①②⑥错误,法律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或认可,盗版、山寨行为直接侵犯智力成果权,如果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环节需30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ABD被排除;故选C

17、(2016•武汉)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罚款;瞿某因醉驾被处拘役,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考点】犯罪行为.

【分析】本题考查犯罪行为.行政违法指得是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法法律规定的行为;

【解答】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罚款;属于行政违法;瞿某因醉驾被处拘役属于犯罪,严重违法属于犯罪,因此C正确,ABD判断错误,被排除;故选C

18、(2016•武汉)《刑法修正案(九)》将校车严重超员超速、违法运输危化品等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从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来看,这些行为都具有(  )

A.刑事违法性B.刑罚当罚性C.严重危害性D.法律强制性

【考点】犯罪行为.

【分析】本题考查犯罪行为.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严重危害性.

【解答】从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来看,这些行为都具有严重危害性.所以C符合题意;AB是普通的特征,D是法律的特征,ABD被排除;故选C

19、(2016•广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

“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一条款表明(  )

A.学校对考试作弊的学生要依法严厉惩处

B.平时考试作弊都要受到刑法的严厉制裁

C.只有在国家组织的考试中才不能作弊

D.在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是犯罪行为

【考点】犯罪行为.

【分析】该题考查违法行为及其种类等相关知识;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

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条款表明在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是犯罪行为;故选项D符合题意;A与题干无关;BC说法错误,故选D

20、(2016•绥化)高三学生阳阳沉迷网络游戏。

为了能经常去网吧,他多次手持凶器抢劫同学财物。

人民法院认定阳阳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

根据违反的法律,阳阳的行为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D.违纪行为

【考点】犯罪行为.

【分析】本题考查犯罪行为.犯罪也叫刑事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解答】分析材料,人民法院认定阳阳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说明阳阳的行为构成犯罪.犯罪也叫刑事违法行为.C符合题意;AB属于一般违法行为;D不属于违法行为.故选C

21、(2016•河南)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11%,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12.3%,这警示我们(  )

A.社会戾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

B.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执法重处罚

C.问题少年有问题,家校合力全解决

D.道德法律进课堂,防微杜渐助成长

【考点】预防违法犯罪;树立法治观念.

【分析】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要防微杜渐,提高道德修养,及时改正过错,增强法律意识.

【解答】分析材料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明显.要预防犯罪,要防微杜渐,提高道德修养,及时改正过错,增强法律意识.D符合题意;A错误,可以全社会形成合力,有效预防犯罪;B错误,公民没有执法权;C错误,家校联合还不能全解决问题少年的问题,还需要社会创设有利环境,未成年人自身增强自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故选D.

22、(2016•南京)某男子为了解国际马拉松赛事的精彩花絮,擅自在实行空域管制的赛道上空进行航拍。

一辆摩托车主未戴头盔驾驶,被处罚时十分激动,辩称“不戴头盔的人多呢”.这两件事共同标明他们(  )

①应做到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②要认识到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③应该学会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④没有能够克制盲目的从众心理

⑤珍爱生命,延伸了生命的价值。

A.①④⑤B.③④⑤C.①②D.②③

【考点】预防违法犯罪.

【分析】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解答】某男子为了解国际马拉松赛事的精彩花絮,擅自在实行空域管制的赛道上空进行航拍.一辆摩托车主未戴头盔驾驶,被处罚时十分激动,.这两件事共同标明他们:

应做到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要认识到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④⑤与题干要求不符,ABD被排除;故选C

23、(2016•张家界)近几年来,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对于这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来说,由不良行为到违法犯罪仅一步之遥,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①防微杜渐,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②远离社会,不与他人来往,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③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④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考点】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及危害;预防违法犯罪.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及危害,预防违法犯罪.

【解答】由不良行为到违法犯罪仅一步之遥,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①防微杜渐,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③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④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所以①③④正确;②说法错误,要学会交往,并不是要远离社会才能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故选A

24、(2016•泰安)“带顶儿”的地方不能吸,“露天人密”也不能吸。

2015年6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在北京正式实施。

世界卫生组织评价:

北京控烟条例在无烟环境方面,是“最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精神的立法”.以下对吸烟认识不正确的是(  )

①吸烟能够减轻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加生活乐趣

②吸烟会导致青少年自身免疫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杀手”

③吸烟是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会吸烟才叫酷

④在别人给烟时,立即找借口暂时走开。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考点】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及危害.

【分析】本题考查不良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不良与严重不良行为若不及时改正就会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解答】以下对吸烟认识不正确的是:

吸烟能够减轻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加生活乐趣;吸烟是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会吸烟才叫酷.所以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观点正确,吸烟有害学会拒绝.ABD被排除;故选C

25、(2016•贺州)“上网-厌学-逃学-辍学-赌博-偷窃、抢劫”,中学生小林的这一堕落过程警示我们(  )

①可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②要学会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

④自觉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行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考点】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及危害;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本题考查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联系.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要防微杜渐.

【解答】分析小林堕落的过程,有不良行为发展到严重不良行为,没有及时改正,发展到偷窃、抢劫是违法犯罪行为.这警示我们要防微杜渐,要及时改正过错,勿以恶小而为之,要自觉抵制不良行为.②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不能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大错都是有小错积累而来的.排除①,故选D

26、(2016•广安)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我们的周围还存在不良诱惑

②青少年要学会自律和“慎独”,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③要提高警惕性和分辨能力,预防违法犯罪

④中学生吸毒属于犯罪行为,抽烟酗酒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考点】不良诱惑的危害.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不良诱惑的危害,不良诱惑伤害我们的身体,损坏我们的心灵,有损我们的身心健康;消磨人的意志,使人不思进取;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使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解答】漫画的主旨在于说明我们的周围还存在不良诱惑,不良诱惑伤害我们的身体,损坏我们的心灵,有损我们的身心健康,青少年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选项④错误,中学生吸毒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抽烟酗酒属于不良行为.故选A

27、(2016•烟台)据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录像制品的占

31.9%.这警示我们(  )

①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

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考点】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分析】本题考查抵制不良诱惑.不良与严重不良行为,都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因此,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抵制不良诱惑做起.

【解答】据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这警示:

我们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所以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观点错误,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不良行为虽然是小节,但对个人成长关系极大.ABD被排除,故选C

28、(2016•泉州)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反思是(  )

①效仿时髦绝不落伍

②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③培养高雅生活情趣

④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抵制不良诱惑.

【分析】本题属于“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不良诱惑的内容,危害以及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遵纪守法,防微杜渐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考查了不良诱惑.由漫画描述得知,漫画给我们的反思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培养高雅生活情趣,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所以②③④是正确的选项,排除错误的观点①.

故选D

29、(2016•十堰)小明放学回家路上,遇到过去“哥们儿”邀他去KTV,并送他一粒摇头丸,小明的正确做法(  )

A.接受,尝尝无所谓

B.拒绝,劝对方也不要食用

C.接受,只此一次,以后不再食用就行了

D.接受,藏起来卖给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