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708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光电缆工程施工建设规范和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光缆宜采用的最佳使用波长在1310NM区域,并能在1550NM区域使用的单模光纤。

光缆结构宜优先选用松套充膏结构。

光缆宜采用无金属线对光缆。

根据工程需求,在雷害严重地段光缆中心加强芯应采用非金属构件。

3)光缆护层结构应根据敷设地段环境、敷设方式以及保护措施确定。

光缆护层结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架空和管道光缆:

铝—聚乙烯粘接护套(LAP护套)+PE外护层或钢—聚乙烯粘接护套(LAP护套)+PE外护层。

2、埋式光缆:

PE内护套+钢—铝—聚乙烯粘接护套+PE外护套层,或LAP护套+PE内护套+轧纹纵包钢带铠装护层+PE外护层。

3、水底光缆:

LAP护套+PE内护套+钢丝铠装护层+PE或油麻沥青外护套。

4、局(室)内光缆:

应采用阻燃型光缆。

5、防蚁光缆:

直埋光缆结构+防蚁外护套

4)光缆敷设安装方式,可根据敷设地段的环境条件,在保证光缆不收损伤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机械敷设。

5)施工中应保护光缆PE外护层的完整性。

6)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敷设过程应不小于光缆外经的20倍;

2、安装固定后应不小于光缆外经的10倍。

7)光缆的预留长度可按以下情况确定:

1、光缆接头处的预留长度应包括光缆接续长度、光纤在接头盒内的盘留长度以及光缆施工接续时所需要的长度等。

光缆接头处每侧预留长度如下表所示:

光缆接头处每侧预留长度

敷设方式

预留长度(M)

管道式

6~10

埋式

7~10

架空式

2、管道光缆每个人(手)孔中弯曲的预留长度为0.5!

1.0M;

架空光缆可在杆路适当距离的电杆上预留长度。

3、局内光缆可在进线室内预留长度不大于20M或按实际需要确定。

8)非填充复合物的地下光缆线路应充气维护。

9)光缆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光缆接头盒应采用密封防水结构,并具有防腐蚀和一定的抗压力、张力和冲击力的能力。

2、光纤接续应采用熔接法。

3、光纤固定接头平均衰减应根据光钎质量、中继段长度及扩容规划从严控制。

4、光缆加强件在接头处应具有强度上的可靠固连。

10)光缆穿放在钢管、塑料管内时,各类管材的内经不宜小于光缆外经的1.5倍。

光缆敷设安装后管口应封堵严密。

三、管道光缆线路

1)管道光缆线路两接头间的管道累计段长,应根据施工时光缆在管道中的牵引条件(如,人孔中两侧管群的高差,经过转弯人孔的数量等)和光缆允许的牵引张力并结合光缆的标称制造长度确定。

管道光缆接头人孔的确定应便于施工维护。

2)管道光缆占用管孔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缆占用的管孔,应靠近管孔群两侧优先选用。

2、同一光缆占用各段管道的管孔位置应保持不变。

当管孔空余孔不具备上述条件时,亦应占用管孔群中同一侧的管孔。

3)在人孔中,光缆应采用有效的防损伤保护措施。

4)采用子管道建筑方式时,子管道的敷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子管宜采用半硬塑料管材;

2、子管数量应按管孔直径大小及工程需要确定,但数根子管的等效外经应不大于管孔内经的85%;

3、一个管道管孔内安装的数根子管应一次穿放且颜色不同。

子管在两人(手)孔间的管道段内不应有接头;

4、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宜在200~400MM;

5、本期工程不用的子管,管口应堵塞;

6、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孔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水位以上的位置,并采用保护托架或其他方法承托。

7、人(手)孔内的光缆应有醒目的识别标志并采用塑料软管保护。

四、埋式光缆线路

1)埋式光缆线路不宜敷设在地下水位高、常年积水的地方,也避免敷设在今后可能建筑房屋、车行道的地方以及常有挖掘可能的地方。

2)埋式光缆埋深及与其他地下设施的距离应符合《维规》要求。

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埔100MM的细土或沙土。

3)埋式光缆穿越电车轨道或铁路轨道时,应设于水泥管道或钢管保护管内,保护管埋设要求可参照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4)埋式光缆接头应安排在地势平坦和地质稳固的地方,应避开水塘、河渠、沟坎、快慢车道等施工和维护不便的地方,光缆接头盒可采用水泥盖板或其他适宜的防机械损伤的保护措施。

5)埋式光缆线路通过村镇等动土可能性较大地段,可采用大长度半硬塑料管保护,穿越地段不长时,可采用铺砖或水泥盖板保护,必要时可加铺塑料标志带。

6)埋式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20度、坡长大于30M的斜坡地段宜采用“S”形敷设。

7)光缆在桥上敷设时应考虑机械损伤、震动和环境温度的影响,避免在桥上做接头,并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8)水底光缆线路位置的选择、终端固定方式以及保护措施等应符合相关的规定。

9)水底光缆应避免在水中设置接头。

10)埋式光缆在转弯、直线和接头的适当位置应埋设标石。

五、架空光缆线路

1、架空光缆线路不宜选择在地质松软地区和以后可能引起线路迁移的地方。

2、架空光缆可用于轻、中负荷区和地形起伏不很大的地区,超重负荷区、气温低于-30摄氏度,大跨度数量较多、沙暴严重、经常遭受台风袭击的地区不宜采用。

3、利用现有杆路架空光缆,应对电杆强度进行核算。

新建杆路的电杆强度和杆高配置应适当兼顾加挂其他光缆或电缆的需要。

4、架空光缆宜采用吊线架挂方式。

光缆在吊挂上应采用电缆挂钩安装,也可采用螺旋线绑扎。

5、埋式光缆局部架空时,可不改变光缆外护层结构。

6、架空光缆接头盒视具体情况可安装在吊线上或电杆上,但应固定牢靠。

7、架空光缆在可能遭到撞击的局部地段或位置,应采用纵剖半硬、硬塑料或竹管保护。

8、除上述原则外,架空光缆的安装应符合《维规》的相关规定。

第二部分电缆线路

一、用户电缆线路网

1)用户电缆线路网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

1、线路网设计,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应考虑相应满足年限的需要,与下期工程相结合,根据今后相关地区的用户需求量和发展特点,确定本工程的电缆容量和路由,使本期及以后的扩建工程技术、经济、合理。

2、用户电缆线路设计应考虑线路网的整体性,具有一定的通融性,安全灵活、节省投资,适应用户的发展和变化,并注意环境美化,逐步实现用户线路网的隐蔽化、地下化。

3、在同一路由上,电缆对数应综合考虑,不宜分散设置多条小对数电缆,也不宜在原有不合理的基础上再增加新的小对数电缆。

4、用户电缆线路建设应保持相对稳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降低成本,满足各种新业务的要求。

2)用户主干电缆设计,应在上一条款原则的基础上对用户发展需要的数量、地点和时间进行分析,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如配线方式、路由、对数、芯线递减点、建筑方式等)使主干电缆构成一个可以灵活调度,芯线使用率高,投资节省、便于发展、利于营运维护的网络。

管道主干电缆应尽量采用大对数电缆,以提高管道管孔的含线率。

对用户出现地点不具体和暂时不需要新设电缆的个别地区,可不纳入本期工程范围。

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再进行延伸。

3)用户电缆线路网的配线方式应以交接配线为主,辅以直通配线和自由配线,不宜采用复接配线。

交接配线宜采用一级交接配线,固定交接区。

在局所周围临局0.5KM范围内的直接服务区,可采用直通配线或自由配线。

4)缆线经应向统一环路设计发展,基本线经应采用0.4MM,特殊情况下采用0.6MM的线经。

5)确定电缆线路的路由,应符合下列要求:

1、考虑网路系统的整体性。

2、电缆路由短捷、安全,并考虑施工及维护方便。

3、充分而全面的利用原有设施。

4、电缆路由应避开有化学和电气腐蚀的地区,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不宜采用金属外护套电缆。

5、电缆路由不应与高压输电线路、电气化铁道长距离平行接近。

6、用户主干电缆路由,应结合中继线路路由一并考虑,以使线路建设经济合理。

7、扩建电缆时,应优先考虑在不同街道上扩增新的路由,使网路系统逐步完备,以提高线路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二、用户电缆线路设计

1)设计选用的电缆,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工程设计中采用的电缆品种型号不宜过多,以利于工程施工和维护管理。

3)架空电缆不宜超过400对。

容量在400对及以上的大对数电缆和性质特别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电缆应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

4)管道式电缆建设时,在一个管孔中宜穿放一条电缆。

5)埋式电缆的埋深,一般情况下为0.7~0.9M。

埋式电缆上方应加覆盖物保护,并设立标志。

埋式电缆穿越铁路轨道、沟渠、公路时,应设于保护管内。

6)局内应采用阻燃型电缆。

三、架空电缆线路

1)用户线路杆路的杆间距离,应根据用户下线需要、地形情况、线路负荷、气象条件以及发展改造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情况下,市区杆距为35~40M,郊区杆距为45~50M。

2)计算钢绞线及电杆强度时,采用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钢绞线用作普通吊线及双吊线中的正吊线时,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0,当钢绞线用作双吊线中的辅助吊线时,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0。

2、架空电缆线路,各种程式的拉线,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0.

3、钢筋混凝土电杆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0。

4、经过注油防腐的木杆,当采用普通杆距时,其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2,在长杆距中使用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5。

3)新设杆路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电杆,杆路应设立在较为定型的道路一侧,以减少立杆后的变动迁移,

4)杆路上架挂的电缆吊线不宜超过两条.一条吊线上只宜挂设一条电缆.如距离短,电缆对数小,可允许一条吊线上挂设两条电缆.

5)架空电缆线路的拉线,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线路偏转角小于30°

时,拉线与电缆吊线的规格相同。

2、线路偏转角在30°

~60°

时,拉线采用比电缆吊线规格大一级的钢绞线。

3、线路偏转角大于60°

时,应设顶头拉线。

4、架空电缆长杆档应设立顶头拉线。

5、顶头拉线采用比电缆吊线的规格大一级的钢绞线。

6、城市道路上的拉线应装设醒目的拉线保护管。

6)凡装设30对及以上的分线箱或架空交接箱的电杆,应装设杆上工作站台。

7)架空电缆线路的其他技术指标要求,按《维规》要求处理。

四、交接配线

1)交接区是用户电缆线路网的基础。

划定的交接区要保持相对稳定。

交接区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照自然地理条件,结合用户密度与最佳容量,原有线路设备的合理利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就近的用户划在一个交接区里。

2、交接区的边界应以河流、湖泊、铁路、干线公路、城区主要街道、高压走廊及其他防碍线路穿行的大型障碍物为界,交接区的地理界线力求整齐。

3、城市统建住宅小区的交接区,应结合区间道路、绿地、小区边界划分,视用户密度可以一个小区划一个交接区,也可一个小区划几个交接区,或几个小区合成一个交接区。

4、对于已建成的街道,交接区应满足远期需要划分,对未来建成的街区和待发展的交接区的划分应远近期结合。

2)交接区容量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1、交接区的容量应按最终进入交接箱(间)的主干电缆所服务的范围确定,一般主干电缆对数分为400P、600P、800P、1000P、1200P等几档。

2、交接区容量的确定要因地制宜,不得拼凑用户数,以保持交接区的相对稳定。

3)交接箱的容量应结合中、远期进入交接箱的电缆总对数(包括主干电缆、配线电缆、箱间联络电缆)来确定。

4)交接设备的安装方式应根据线路状况和环境条件来确定。

1、具备下列条件时可设落地式交接箱

(1)进入交接箱主干电缆在600P,交接容量在1200P以上;

(2)地理条件安全平整,环境相对稳定;

(3)有建手孔和交接箱机座的条件并能与人孔沟通;

(4)接入交接箱的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为管道式或直埋式。

2、具备下列条件时可设立架空式交接箱:

(1)交接箱的配线电缆为架空方式;

(2)郊区、工矿区等建筑稀少的地区;

(3)不具备安装落地式交接箱的条件。

(4)交接设备可安装在建筑物内。

5)室外落地交换箱应采用混凝土底座,底座与人(手)孔间采用管道连通,但不得建成通道式。

底座与管道、箱体间应有密封防潮措施。

6)600P对及600P以上的交接箱,架空安装时应安装在H杆上或建筑物的外墙上。

7)交接箱(间)必须设置地线,交接箱(间)地线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8)交接箱位置的选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1、交接箱的最佳位置宜设在交接区线路网中心略偏电话局的一侧,靠近交接区入口处的第一个分支路口(配线电缆的交汇处)。

2、符合城市规划,不防碍交通并不影响市容观瞻的地方。

3、靠近人(手)孔便于出线的地方或利旧电缆的汇集点上。

4、安全、通风、隐蔽、便于施工维护、不宜受到外界损伤及自然灾害的地方。

5、下列场所不得设置交接箱:

A、高压走廊和电磁干扰严重的地方;

B、高温、腐蚀严重和易燃易爆工厂、仓库附近及其他严重影响交接箱安全的地方;

C、易于淹没的洼地及其他不适宜安装交接箱的地方。

9)落地式交接箱直接上列的电缆应加气塞。

架空交接箱直接上列的电缆中,凡采用充气维护方式的应做气塞。

10)交接箱内的主干电缆与配线电缆应先使用相同的线序,配线电缆的编号应按交接箱的列号,配线方向统一安排。

11)交接箱编号应与出局主干电缆编号相对应或与本地线路资源管理系统统一。

五、小区配线

1)小区配线应根据小区或小区范围、用户分布密度,设立一个或多个交接区。

配线电缆宜按基本满足饱和的用户发展考虑,进入住宅楼内的配线电缆可按单元户数,一次按终期需要配线到位。

2)小区配线电缆的建筑方式宜采用配线管道敷设方式,局部亦可采用沿墙架设、立杆架设和埋式敷设等方式。

3)配线管道敷设方式与路由选择可参照通信管道与通信工程设计规范。

4)采用墙壁敷设方式时,其路由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1、沿建筑物敷设应横平竖直不影响房屋建筑美观。

路由选择不应防碍建筑物的门窗启闭,电缆接头的位置不应选择在门窗部位。

2、安装电缆位置的高度应尽量一致,住宅楼与办公室以2.5M~3.5M为宜,厂房、车间外墙以3.5M~5.5M为宜。

3、应避免高压、高温、潮湿、易腐蚀和有强烈震动的地区。

如无法避免,应采取保护措施。

4、应避免选择在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或生产使用的地方。

5、应避免选择在陈旧的、非永久性的、经常需要修理的墙壁。

6、墙壁电缆应尽量避免与电力线、避雷线、暖气管、锅炉及油机的排气管等容易使电缆受损害的管线设备交叉与附近。

(墙壁电缆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参照《维规》指标)

六、进局电缆

2)电缆进局应从不同的方向引入,对于大型局(万门局以上)应至少有两个进局方向。

为了提高管线管孔的含线率,进局电缆应采用大容量电缆。

3)新建大型电话局总配线架应采用大容量的总配线架,其每直列容量800~1200回线。

4)总配线架保安单元必须具有过压、过电流保护功能。

保安单元的电气性能参数应符合部颁发的有关规定。

5)成端电缆应采用阻燃型电缆。

6)每直列成端电缆不宜超过两条。

七、电缆接续

2)电缆芯线接续应保证在电缆使用年限内和正常工作条件下,保持接头电阻稳定接续牢固,其接线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根据电缆结构、电缆容量、敷设方式、接续质量和效率、接续器材、价格等综合考虑,择优选用。

2、电缆芯线接续采用接续模块或接线子卡接方式。

接线子的型号及技术指标应符合标准,接线子的规格应能满足芯线接续形式的要求。

3、填充型全塑电缆的接续应采用有填充物的接续器材。

序号

名称

型号

适用线经

适用场所

1

扣型

HJKHJKT

0.4~0.8

填充型或非填充型架空电缆、填充型直埋式电缆、填充型管道配线电缆、交接箱成端接续

2

销套型

HJK

0.32~0.8

非填充型管道电缆、非填充型直埋式电缆、局内成端接续

3

齿型

HJC

0.32~0.6

同销套型

4

模块型

HJMHJMT

填充型或非填充型管道电缆和直埋式、架空式电缆局内成端接续

3)电缆芯线接续器材的选择可参照下表:

备注:

H—市内通信电缆J—接线子K—扣型X—销套型

C—齿型M—模块型T—含防潮填充型

4)电缆护套接续的套管有热套管、可启式套管、铅套管、辅助铅套管、热可塑和可启式套管可用于全塑电缆护套接续,铅套管可用于铅护套电缆接续,辅助铅套管用于铅护套电缆与塑料护套电缆的接续。

5)全塑电缆接头套管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1、根据电缆结构、电缆容量、敷设方式、人孔规格、环境条件以及套管价格等综合考虑择优选用。

2、接头套管与电缆结合部位的材质必须与塑料电缆护套的材料相容,以保证封闭质量。

3、接头套管的型号及技术指标应符合部颁发相关标准,接头套管的规格应满足电缆接续形式的要求。

4、填充型电缆必须选用可充入填充物的套管。

5、采用充气维护的非填充型电缆必须选用耐气压的套管。

6、自承式架空电缆接头套管应能包容吊线与电缆。

7、具有重复使用性能的接头套管,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应优先选用。

八、用户电缆线路防护

1)本地电话网用户电缆线路路由应避免选择在可能引起腐蚀电缆的地段(如污水沟、化粪池、林区含有有机质的土壤等)。

2)本地电话网用户电缆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含电气化铁路供电网)电磁耦合影响的规定:

1、危险影响指标

(1)当强电线路正常运行时,电缆线路遭受的电池耦合影响值不得大于人身安全电压60V的规定;

(2)当强电线路发生单相对地短路时,电缆线路遭受的电磁感性耦合及阻性耦合的叠加值(平方根值)不应大于300V;

2、干扰影响指标

(1)当强电线路正常运行时电缆线路遭受电磁耦合影响值不得大于1MV(在电话机端测量)。

3)电缆金属屏蔽层的线路两端必须接地,架空全塑电缆线路的金属屏蔽层及吊线均应接地,接地点可在引上杆、终端杆或其附近。

电缆线路进入交接箱时,可与交接箱共用一条地线,接地电阻应满足交接箱接地电阻的要求,单独做金属屏蔽层接地时,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规定。

本地电话用户电缆线路,在郊区或空旷地区,应根据电缆敷设地段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土壤电阻率、地理环境等因素以及历年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三部分标准化机房建设

(一)有人值守机房环境标准:

1、通信机房温度、湿度的要求

1)一类、二类机房

温度要求为:

23℃±

5℃;

相对湿度范围为:

30%--70%

2)三类机房

25℃±

30%--80%

3)各类机房必须配备温、湿度表,以随时监测机房的温、湿度状况。

2、通信机房防尘、防静电的要求

1)一类机房在进入通信机房前应设有防尘缓冲带,以便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工作鞋等。

2)通信机房内的门、窗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应保障机房内防尘。

3)机房内的通信设备应保持清洁干净,无灰尘。

4)通信机房要具备防静电的各种设施,如防静电地板、防静电腕带等,避免静电将电路板等击坏。

3、通信机房照明

通信机房应采光良好,灯光照明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进行维护操作的照明度。

设备须避免阳光直射,窗户应有阻燃的挡光窗帘,整齐美观。

4、机房防尘及防有害气体要求(如SO2、H2S等):

机房内要求不得有爆炸性、导电性、导磁性及带腐蚀的尘埃,更不能有有害全局的腐蚀性气体和损害绝缘性的气体。

5、通信机房防火的要求

通信机房必须按消防规范和《信息产业部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固定灭火装置:

1)通信机房防火要按照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及要求,组织加装通信机房火灾自动灭火、报警系统,并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纳入监控系统中。

2)对于不具备自动火灾灭火、报警系统的机房,要按规定配备足够、有效和适合通信机房灭火的手动灭火器材;

火灾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疏散指示标志均应保证齐全有效。

3)机房内涂料及装饰材料应具备防火性能,防火等级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过墙的电缆孔填充阻燃材料,同时在必要部位配备消防器材和自动火警系统。

4)机房内不同电压的电源插座应有明显的标志;

5)机房的高度应符合信息产业部有关的标准(无架空地板时不低于3M,有架空地板时不低于2.7M),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6、机房平面设计要求

在设备安装之前,应首先进行机房的平面设计。

在进行机房平面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机架排列合理并使机架之间的连线最短;

2、机架列间的空间,包括机架与空调设备、墙壁以及门窗之间的空间设计合理便于维护和空气流通;

3、机架接地线设计合理,电缆至总配线架MDF走线合理;

4、充分考虑引入光、电缆走线的合理性;

5、机房采用下走线时,应设有专用走线槽,条件许可时,交直流应分别设置;

如采用上走线时,交直流线保持一定距离,同时所有走线扎实整齐。

7、电源与接地要求

1、直流电源要求

1.1、整流器的安装需要固定在地面上,并与其他设备间留有一定的间距,机架接地良好;

上走线方式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