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7251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认识梯形教学内容p.4649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梯形,包括认识梯形的基本特征,梯形的底和高以及等腰梯形等。

教材的编排与认识平行四边形相似,也是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安排认识梯形的活动。

教学重点认识梯形的基本特点,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及梯形个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三角板、学具盒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行四边形1、用手笔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说说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分别有什么特点板书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2、取一长方形纸昨天作业中有一题是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现在我请大家把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你会吗说说怎么变撕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把它拼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二、认识梯形1、把刚才拼的那个三角形旋转后拼上去,问这个图形你认识吗取下该三角形,问这个图形你认识吗板书课题梯形指出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梯形与刚才复习的平行四边形相比,梯形的边和角有哪些特点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口述这组对边只要平行,不要求相等,另一组对边则不平行;四个角对角都不相等。

指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因为都是四边形,所以它们的内角和都是360度。

2、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一个梯形。

老师巡视指导。

三、认识梯形的高1、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梯形,学生自己读p.47上的一段话。

交流板书这四条边的名称上底、下底、腰、腰旋转手中的梯形,再让学生分别指一指这4条边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2、请学生上黑板用三角板比画高的位置。

结合画高指出从上底到下底的垂直线段是梯形的高。

这样的高可以画多少条(无数条)3、交流几种较特殊的梯形从学生中收集几种较特殊的梯形展示

(1)直角梯形这个梯形中有2个直角,这样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找一找,它的高在那里(就是其中的一条腰)

(2)等腰梯形举刚才做的等腰梯形,其中这个梯形的腰有什么特点(相等)指出这样的梯形叫等腰梯形4、学生继续在点子图上画梯形,要求画出三种梯形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并分别标出它们的高。

四、完成练习试一试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完成想想做做1、先说出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再分别指出这些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是梯形的标出其中平行的一对边,不是梯形的也说明一下理由。

2、在下面的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

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方法一从交点处画高,分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方法二不从交点处画高,分成了两个直角梯形3、下面是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后的展开图。

理解以展开图上的10个交点为顶点,画出不同的梯形,并和同桌分别说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交流后总结只添一条线得到的是直角梯形;添两条线的是一般梯形或是等腰梯形。

大家画出的梯形各不相同,但高长度是相等的。

4、折纸作业布置

(1)用两个完全一样大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说说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呢

(2)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开并拼成一个长方形。

(3)用一个梯形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

(4)用一个三角形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

5、用七巧板拼一拼,拼成大小不同的梯形,边拼边分别指出它的上底、下底和高。

教学反思找规律教学内容p.50、51教学重点探索用乘法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找规律,想想以前学过的找规律都说了些什么呢(间隔问题,举例锯木头、上楼梯、种数等周期问题,举例算星期几、第几个的颜色等)这节课我们学习找规律中的“搭配问题”

二、认识并解决“搭配问题”1、穿衣服的搭配问题有的女孩子特别爱漂亮,每天总想穿出新花样,总觉得自己的衣服不够多。

找一个学生问一问你这个季节的上衣有几件裤子呢大家一起帮她算一算,每天的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

(1)画图(图略),用连线的方法来表达。

(2)根据图帮助理解比如5件上衣,6条裤子每件上衣有6种搭配的可能性,5件上衣就是5个6。

或先考虑裤子,每条裤子有5种搭配方法,6条裤子就有6个5种小结不管是从上衣开始考虑还是从裤子开始考虑,其结果都是一样的5630(种)“5件上衣和6条裤子”裤子竟然会有30种不同的搭配,看来衣服是不少了,只要我们合理搭配就行。

2、语文、数学老师的搭配问题每年新学期开始,校长都会考虑语文数学老师的搭配问题,每个年级安排6个语文老师,3个数学老师,那具体的一个班级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是怎么想的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每个语文老师都会有3种不同的搭配,那6个语文老师就有6318(种)(或从数学老师开始考虑)3、男、女同桌的搭配如果不考虑身高、视力等因素,就单纯的考虑这张桌子上安排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你说有多少种不同的人选呢(本班25个男生,25个女生)估计学生会选择算的方法2525625(简单介绍这道题的简便算法)问这题有没有学生也会选择用画图的方法呢为什么(数据多了,还是用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4、生活中的搭配问题还有很多,大家来交流,并把它编成数学问题再解决。

(略)5、刚才大家列举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系的两个物品的搭配,其实像这样的走路问题也用到了今天学的知识。

画图(图略)

(1)分两段,每段都有2条路;让学生或者可以从图上数一数,或者可以列式算一算

(2)再添上一段,其中也有2条路;让学生继续解决。

还可以在某一段再添上一条路或几条路,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方法的优越性。

三、学生阅读书学生阅读书上的第50、51页,把例题中的问题和同桌议一议。

讨论画图方法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利弊

四、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第1题)学生读题后自己完成2、(第2题)提醒学生注意一共有三个问题,要一个一个地表达清楚,包括算式和“答”3、布置课后思考生活中的搭配问题还有很多,除了课上讲的这些,每位学生最好再能找一两样准备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找规律

(2)教学内容p.52、53教学简析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探索简单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例题先通过3个小朋友照相的情境,提出“3人排成一拍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拍法”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愿望;接这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交流,对问题隐含的规律获得初步认识;然后引导学生用字母分别表示3位小朋友,把每一种排法列举出来,进一步明确认识其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哟内数学方法解决这类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对几个事物进行排列的所有方案,探索排列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归纳,并主动与他人开展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探索策略。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1、请3名学生排成一排,站在讲台前。

问观察他们排的位置,说说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先和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1)可能会有学生受上一节的影响,用算式339(种)指名分析该算式的意思某个学生分别可以排在第

一、第

二、第三三个位置,每个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三种位置,那就是有9种。

质疑这样想对吗为什么(重复了)把第2个同学排在第一,发现了重复。

指出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要避免重复和遗漏。

(2)、排一排每一个学生都有2次排在第一的可能,3个同学就有236种或者可以想第一的位置上有3种可能性,一个同学确定后,剩下的位置还有2个同学可选择,到第三个位置的时候,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同学了。

所以总的排法有3216(种)(3)刚才我们请三位同学排一排,发现了有6种不同的排法。

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忙,你能用别的办法帮助理解吗可能会有同学想到用3个小物品,或者是字母A、B、C分别用字母来表示刚才的6种不同排法(注意有序)ABC、ACB、BAC、BCA、CAB、CBA(4)观察两个算式,你觉得哪个算式更方便计算。

继续举例,如6个同学站一排、10个同学站一排、全班站一排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我们站成一排的总人数是n个,说说怎么算多少种n(n-1)(n-2)12、完成想一想讲清题目要求如果在这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补充举例两人交换位置的算2种同学讨论,并指名交流想法或算法

(1)2人2人地选,有3种,每种又有2种,所以有236种

(2)用字母表示AB、BA、AC、CA、BC、CB

二、拓展指名一个学生,请他请出班内所有的好朋友(可能有6个)1、问如果好朋友们见面了,要互相握手,会有多少次怎么想的生1有5次握手机会,生2有4次5+4+3+2+115(次)还可以怎么想(每人都需要握5次,但都算了两份,所以算式56÷215(次)如果是打电话呢(一样的,也是15次)2、问如果好朋友过节互相送礼物,一共会送掉多少份礼物呢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一样吗不同在哪里指出每个学生都会送掉5份礼物,6个学生就有6530份3、像这样的提问题,你会提吗会解决吗试一试。

三、读书,并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用8、2、5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注意问题的要求的是“几个”,那就是3+2+16(个)如果要说清楚具体是哪6个那就是825、852提醒学生要正确审题。

2、四个球队踢足球,每两个球对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先在书上连线,再想自己会用算式来表示吗指出这类问题和刚才的“握手”、“打电话”是一样的。

3、他们3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如果他们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寄了多少张让学生先说说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再解答。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找规律,说说你的收获。

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p.54、55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题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事你想到了什么(买东西,单价数量总价)读一读信息短袖衫32元,裤子45元,夹克衫65元。

这三个信息分别说明了什么(单价)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

这信息说明了什么(买的数量)问一共要付多少元指出这里有一个多余条件,是哪个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列综合算式,并算出结果。

2、交流

(1)(65+45)5

(2)655+4551105325+225550(元)550(元)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加上“”)比较左右这两个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呢(相同三个数是一样的,都有乘法和加法;不同前面的算式中出现了1个5,后面的算式中出现了2个5;一个是两步算式后面一个是三步算式)用语言来表示它们的联系两个数合起来乘5等于两个数分别乘5再合起来。

(只要学生能大概说出类似的意思就行。

)3、学生写类似的算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请你写出符合这样特点的等式。

交流你写了几个读一读。

问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继续写吗写得完吗那有什么好办法表示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用字母表示的乘法分配律(a+b)cac+bc指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4、比较回忆以前学过哪些运算律,今天学的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以前只有加或乘,这个既有加又有乘)猜学习运算律有什么用呢(使计算简便)

二、完成想想做做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

发现问题要多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思考的。

指出第2、3题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2、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题略)先学生独立判断,交流的时候,重点说第3题和第4题。

第3题74就是741,所以结果是一样的第4题找到分别乘的数是50,那么合起来乘的数也应该是50,正确的相等的算式应该是“50(40+90)”

三、学生作业(边说边写)1、第3题,要求学生分别用两个算式解答,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2、第4题,先请学生观察算式特点,知道上下两题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再算一算,体会哪个算式计算的时候更简便。

说一说当两个数合起来是整十数的时候,先合再乘比较简便。

3、第5题先指名说说表格的意思,再分别解答下面的3个问题。

教学反思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内容p.56、57教材简析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讲解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1、9937+3737(□○□)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

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1158+49111277+877(12+8)773625+425(58+12)142721+272927(21+29)11(58+49)(364)255814+12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

(1)(58+12)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

二、学习例题1、出示例题图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板书3210232(100+2)32100+3223200+643264(元)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

交流(46+54)12100121200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

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

三、完成想想做做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

四、探索思考题9999+199○100100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9999+1999999+991+10099(99+1)+10099100+1001100(99+1)100100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五、布置作业p.57第2、4、5、6题教学反思练习五

(1)教学内容p.58第1、2、5题教学目标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着重让学生通过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乘法分配律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补充练习说说乘法分配律的基本特点分别乘转换成合起来乘或是合起来乘可转换成分别乘。

板书3965+问上可以填多少(39或65)1、如果先填了39,那么后面的数可以填几怎么想的(先填39,说明分别乘的数是39,为了计算的简便,合起来的数最好是整百数,比如为了合起来是100,那另一个数就可以填35)指名说说该题完整的计算过程。

2、那如果是先填了65呢请你把这个算式填写完整,并算出结果。

指出分别乘的时候,肯定要有一个乘数数是相等的,然后把另两个乘数加起来。

3、如果算式是3965+65,这个算式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吗怎么写可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板书完整的过程3965+653965+65165(39+1)65402600指出有的时候,需要把题目进行适当的“改装”,才能完全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4、分别乘是不是只能有2次呢板书3965+3039+539这题分别乘的是多少该如何简便计算随学生回答板书39(65+30+391003900指出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自己也可以编,但要注意分别乘的数是一个相同的数;乘的次数可以不限2次。

二、完成书上的部分练习1、用两种方法计算下图中小正方体的个数,并能够来说明乘法分配律。

先学生独立写,再交流,分别说说算式先算的是什么。

2、辨析第2题的第4题两种做法10323

(1)10023+32300+32303

(2)10023+3232300+692369讲评时强调1、“分别乘”,也就是说要乘2次;2、为了看得更清楚,第2种解法还要加一步“(100+3)23”,等很熟练的之后才能适当地减去一些步骤。

三、布置作业第2、5题教学反思练习五

(2)教学内容p.58、59第3、4、6、7、8、9题教学目标1、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着重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乘法分配律可以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2、进行有关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的整理与练习,加深对各运算律的联系和区别的认识,引导学生灵活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各运算律指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时候,我们统一按照书上的格式来写。

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指出交换律只要2个数交换位置,所以只要用到字母a和b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结合律(ab)ca(bc)指出结合律有三个数,但顺序是不变的,只是先算前面的变成了先算后面的。

乘法分配律(a+b)cac+bc指出分配律有乘有加。

二、简便算法的多样性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125241、125831000330002、(100+25)2410024+25462400+6003000比较两种方法,说说各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更简便指出有的时候一道题有多种简便算法,我们应该选择更简便的算法。

像这类题目更适宜用乘法拆数那就尽量不要用加法。

三、乘法分配律的延伸运用1、先计算每组的两道算式,再比较它们的结果,并填空32(30-2)○3230-322(40-4)25○4025-425学生算、比较后,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只要说出大概就可以)老师也可适当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a-b)cac-bc指出我们可以把这个规律也看成是乘法分配律的一种应用。

利用它,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更简便。

2、学生练习8841-889876学生练习完后再交流,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

3、学生作业p.58第4题

四、继续完成其他练习1、p.59第6题,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并说说各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其中第1题,可能会有学生分别“49+(25+8)”和“49+(8+25)”,可引导学生辨析哪种更好为什么2、第7题,要求学生上下两题对照着练习,说说各有什么联系(第1组题,要让学生明白三个数连乘只是改变了先算和后算的顺序,还是分两步乘,而下面的题是有乘有加,要利用乘法分配律做,两步就要变成了三步;第2组题通过对比,进一步认识下面的题在简便计算的时候,可以想上面是100个45,下题只要从4500里去掉1个45就可以了;)3、继续把第8、9题做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我们去春游教学内容p.60、61教材简析这好似一次综合应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教材分两段安排。

第一段创设了向阳小学的学生到“水上乐园”游玩的情境,让学生收集情境中提供的信息并解决一些问题,初步体会出游时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第二段要求学生根据本校实际组织春游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简单的计划,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节以解决。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计算知识解决春游活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发展应用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算算老师的出差费用老师经常要出差,比如说这次要到南京参加一个活动,时间是3天。

你们说,这3天老师会花哪些钱随学生的回答板书交通费用、住宿费用、伙食费、如果要游玩的话还要有门票费和游玩的具体项目的费用依次在每个项目下写出具体的金额,一起算出老师3天的总共费用。

指出出门在外,带太多的钱不安全,所以一般都要有一个预算,让自己带的钱够用。

二、算算学生游玩水上乐园的费用1、出示图,说说从图上你知道的信息,以及联想到了哪些问题(88个学生,45人坐一辆车,可以联想到需要2辆车;各游玩项目的定价表)2、回答书上的提问

(1)如果包车的价格是每辆车220元,每人乘车要交多少元学生独立列式并交流。

(2)东东用10元最多可以玩哪几个项目,最少可以玩哪几个项目问玩的项目多,那要选怎么的项目(价钱便宜的)说说你是怎么选的(3)如果你到水上乐园去,准备带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同桌想互相说一说,再交流。

三、模拟春游如果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你知道春游前要做哪些准备吗(让学生自由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