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7285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2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docx

小学部五年级教案模板

 

第1单元 简易方程

第1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1、复习引入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

图中画的是什么?

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

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

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

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

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4.完成练习一第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5、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学反思】

 

第1单元 简易方程

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1)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引入

1.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

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

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

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

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

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

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

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6、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                           解方程

      50=50           50+10=50+10         解:

X+10=50 

    x+a=50+a    50+a-a=50+a-a         X-10=50-10

                                                     X=40

   检验:

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40+10=50,x=40是正确的。

【教学反思】

 

第1单元 简易方程

第3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2)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引入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           2x=20×2

3x              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

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

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

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

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

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

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

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三、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 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 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   50+X-40

X÷9×9 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7、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           2x=20×2            40X=960

           3x              3x÷3=60÷3     解:

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  检验:

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教学反思】

 

第1单元 简易方程

第4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2)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引入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           2x=20×2

3x              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

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

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

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

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

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

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

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三、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 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 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   50+X-40

X÷9×9 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8、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           2x=20×2            40X=960

           3x              3x÷3=60÷3     解:

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  检验:

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教学反思】

 

第1单元 简易方程

第5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7、P9练一练,P11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引入

1.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

2.课件出示例7: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①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

②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

解:

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

X+2.5=36    36-X=2.5

你是怎样检验的?

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

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4.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5.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点:

写上“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x的值,最后要检验。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9、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           2x=20×2            40X=960

           3x              3x÷3=60÷3     解:

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  检验:

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教学反思】

 

第1单元 简易方程

第6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9例8、P10练一练,P11-12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引入

1. 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

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

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

2. 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

4x=56     x+15=30     x÷9=23   

x-98=100    5x–6= 9

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例8:

   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么解题方法?

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

(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

(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

解:

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

2x-22=64(数量关系:

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的高度)

   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

        2x=86

          x=86÷2 

          x=43

这样就做完了吗?

(还要检验)

如何检验?

(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

注意:

要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

答:

小雁塔高43米。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有没有其它想法?

(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2,这样做行不行?

为什么?

)引导同学们理解这里将2x看作一个整体的未知数来解。

先求出2x的值是多少,再求出x的值是多少,要两步解。

揭题:

两步解的方程

3.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得哪里很关键,哪里还有些困难?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

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

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

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

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

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

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

2.练习二第6题

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3.练习二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练习二第8题

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10、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           2x=20×2            40X=960

           3x              3x÷3=60÷3     解:

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  检验:

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教学反思】

第2单元 统计图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引入

1. 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

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

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

2. 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

4x=56     x+15=30     x÷9=23   

x-98=100    5x–6= 9

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例8:

   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么解题方法?

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

(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

(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

解:

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

2x-22=64(数量关系:

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的高度)

   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

        2x=86

          x=86÷2 

          x=43

这样就做完了吗?

(还要检验)

如何检验?

(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

注意:

要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

答:

小雁塔高43米。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有没有其它想法?

(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2,这样做行不行?

为什么?

)引导同学们理解这里将2x看作一个整体的未知数来解。

先求出2x的值是多少,再求出x的值是多少,要两步解。

揭题:

两步解的方程

3.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得哪里很关键,哪里还有些困难?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

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

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

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

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

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

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

2.练习二第6题

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3.练习二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练习二第8题

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11、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