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7530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x

通信研发基地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与概论

1.1.1项目名称

×××××通信研发基地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为本项目的建设单位,下设立××部、××部、××部、××部、××部等职能部门,其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行业规划

2、地方政策

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

4、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写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第一版,2002年)

5、委托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技术咨询合同

……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

1.1.5项目拟建地点

1.1.6项目预期目标

1.1.7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通信研发基地项目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

市场条件、技术条件、资金条件、环境条件、社会条件、施工条件、法律条件等对拟建项目支持和满足的程度。

1、市场条件

2、技术条件

3、资金条件

4、环境条件

5、社会条件

6、施工条件

7、法律条件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1项目建设规模

(例)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技术支持中心、产品中心、战略中心、客服中心、培训中心及其他辅助用房等,总建筑面积20000㎡。

其中,研发中心×××㎡,产品中心×××㎡,技术支持中心×××㎡,战略中心×××㎡,客服中心、培训中心、其他辅助用房×××㎡。

1.2.2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通信研发基地项目建设总投资为×××万元。

其中:

土建工程×××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预备费×××万元,建设用地费×××万元,银行贷款利息×××万元。

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由××××××解决。

1.3问题与建议

1.3.1存在问题

1.3.2建议

第二章项目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2通信行业发展现状

2.3项目建设的主要意义和必要性

2.3.1国家、地方关于通信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3.2项目的性质与作用

2.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例)

1、本项目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2、本项目建设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需要

3、本项目建设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预测

3.1预测依据

3.2预测思路和方法

3.3市场现状分析

3.3市场需求预测

第四章功能定位与建设规模

4.1项目概况

4.1.1企业发展战略

(例)

1、提高产品技术水平

2、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

3、重视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提升人力资源优势

4.1.2企业研发现状

4.1.3企业研发方向

4.1.4项目功能定位

(例)

1、信息采集

2、新品开发计划编制

3、新品研发

4、新品试生产

5、新品检验、测试

6、培养核心技术人员,增强企业人才力量

4.2项目建设规模

(例)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技术支持中心、产品中心、战略中心、客服中心、培训中心及其他辅助用房等,总建筑面积20000㎡。

其中,研发中心×××㎡,产品中心×××㎡,技术支持中心×××㎡,战略中心×××㎡,客服中心、培训中心、其他辅助用房×××㎡。

第五章项目建设条件

5.1建址现状

5.1.1项目地点与地理位置

5.1.2土地权属类别与占地面积

5.1.3项目现有场地利用情况

5.2建址条件

5.2.1地形、地貌条件

5.2.1地形、地貌条件

5.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5.2.3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5.2.4城市规划或区域性规划要求 

5.2.5交通条件

5.2.6社会环境条件 

5.2.7法律支持条件

5.2.8公共设施条件

5.2.9征地拆迁条件

5.2.10施工条件

5.3建址条件比选

第六章技术方案与总图布置

6.1技术方案

(例)

6.1.1研发技术流程

本项目研发流程总体上分为选题、可行性评估、产品规划设计、产品试制及投产几个过程。

根据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不同的研发课题,先进行可行性评估,经评估不具可行性的研发课题立即终止,具有可行性的研发课题则继续开展产品规划、设计工作及产品试生产,新产品经过测试,如达到预期要求则投产,达不到预期要求则进行调整,重新规划设计,直至通过测试。

研发技术流程如图4-1-1所示:

图4-1-1研发技术流程图

1、选题

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刊,提出研发课题,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2、可行性评估

论证该类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论证发展该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及外购外协件配套等)。

对可行的产品编制出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然后进行产品规划,不可行的进行终止。

3、产品规划

研发中心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企业产品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和技术改造方向,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赶超目标,为提高研发产品质量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结合企业现有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制定企业产品发展规划。

4、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指从确定产品发展规划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产品研发过程的开始,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即:

技术任务书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工作图设计阶段。

完成后进行试生产。

5、试生产

新产品试生产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生产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样品试制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生产室试制出一件或数十件样品。

小批试制是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

此阶段由研发中心负责在试生产室进行,部分分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6、产品测试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有研发中心相关实验及检测科技人员对新产品从技术上做细致的检测,经济上作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是否可进入正式投产或进行调整。

被否决的新产品进行调整,从新进入产品规划阶段。

7、投产

每一项新产品都要力求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经过研发中心科技人员的严格的检测、评估并得到可正式投产的意见后,新产品将移交生产线组织正式投产。

6.1.2研发内容

6.1.3研发目标主要技术指标

6.2总图布置

6.2.1指导思想

1、设计依据

(1)《民用建设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2、设计原则

(1)环境宽松原则

(2)对原始地形的充分尊重原则

6.2.2总平布置

6.2.3交通设计

6.2.4消防设计

6.2.5绿化景观系统

第七章工程建设方案

7.1建筑工程

7.2公用工程

7.2.1给排水(例)

1、给水

(1)用水量预测

本项目用水主要是研发试验用水和员工生活用水,预测研发及生活用水量约为×××立方米/日,年用水量约为×××立方米。

(2)消防给水

(3)给水水源

本项目用水可直接由厂区现有给水管网接入,引入厂区的现有给水总管管径DN150,水压0.4兆帕,可以满足本项目的给水需求。

本项目应从现有给水管网就近接入,需由两处同时接入,形成完整的给水管网。

2、排水

本项目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生活污水经收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当地市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研发废水直接排入厂区污水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雨水经过收集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7.2.2供电工程

本项目用电主要为设备用电和照明用电,年总耗电量约为×××万千瓦时。

电源从厂区配电房接入,与厂区技改项目一并考虑增容。

配电采用放射式配电,照明由变配电间专用照明配电柜提供,供电电压为380伏/220伏,三相四线制。

本项目配电及照明均设置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以电缆或穿管线引支线至各机台。

7.2.3暖通工程

本项目研发中心考虑空调系统,其采暖、制冷、净化、通风方案将按建筑的阳光辐射与传热强度、照明、耗电量和使用人数及国家有关采暖、制冷、通风的设计规范制订。

不同使用空间的空调系统均利用原厂房系统。

检验、测试、试验区设置通风系统,兼作消防排烟系统。

设备用房根据内置设备的工艺要求及发热量设置排风系统。

更衣室等设置全室通风并设有排烟系统。

第八章环境保护、安全卫生与消防

8.1环境保护

8.1.1环境保护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在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本项目环境保护按以下条例和标准执行。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98)253号令)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7、《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90)

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8.1.2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1、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管理,砂石料统一堆放,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中的扬尘;运输车辆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2、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按城管要求定时运送到指定地点或加以利用。

3、对产生噪声、振动的施工机械,采取限时施工等有效措施,减轻危害;尽可能采用低噪音的施工工具和施工方法。

4、建设过程中,注重对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教育,在施工场地内竖立醒目的环保标志、环保教育栏等。

8.1.3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污水

本项目严格执行实行雨污分流制。

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厂区管网收集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当地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实验、检测及试生产产生的废水经收集排入厂区现有污水站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区域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2、废气

本项目产品实验、检测及试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废气,主要为酸性废气、有机废气等。

拟采用喷气式布袋集尘机收集粉尘;对于酸性废气通过管道收集后汇总,经厂区内酸性废气洗涤塔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排放;有机废气将通过集气罩、风管导入隔套降温管,降低有机废气的温度,然后进入固定床式吸附设备中,废气中的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经过吸附处理后,净化后的废气通过引风机、排气筒直接排入大气。

3、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报废物料、原材料包装物品及生活垃圾。

报废物料、原材料包装物品拟考虑外售再利用;生活垃圾有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因此,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不会对环境影响产生二次污染。

4、噪音

本项目设备均用于产品开发、实验的仪器、仪表等,工作过程中噪声较小,对环境影响不明显。

8.2安全卫生

8.2.1安全卫生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3、《江苏省建设管理条例》

4、《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8.2.2安全措施

1、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行企业安全资格审查制度,在建筑工程开工前应当到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申办安全条件认证。

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电器产品、安全设施、架设器具及机械设备等,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指标,达到安全性能要求。

2、企业需设专门的机构负责研发中心安全运作,制订安全规程,分级管理,各负其责,责任到人;按国家规范要求制订安全技术手册,定期组织安全技术学习和应急措施训练,纳入考核;制订安全教育制度,对新招的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对在岗工人的安全教育做到经常化,加强全员安全意识;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加强预防性检测,防患未然。

3、设备机械传动部位设防护罩,作业平台设置必要的护拦,以免机械伤人。

4、实验、检测及试生产设备电气线路须绝缘良好,保护接地或接零要可靠。

5、根据各岗位所接触物料的特性,配备必要的安全劳动保护用品,如工作服、个人防护用品等。

6、实施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劳动生产环境。

8.3消防

消防工作是日常经济活动的保证,各施工企业和生产开发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切实做好项目的消防工作。

8.3.1火灾危险性分析

根据项目性质,本项目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8.3.2消防措施

1、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施工企业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消防意识,尤其在机械化施工中,加强对油料的使用、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工作,重点防火区域(点)要按照要求配备防火消防设施或器材,并定期维护保养,使消防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2、本项目消防设施按国家消防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的规定执行,总平面布置符合防火规范,周边留有足够的消防通道,道路满足消防要求。

3、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50140-2005)的要求,在工作场所设置手提式灭火器,以及时扑救初期火灾。

手提式灭火器悬挂在进出口处墙上、消火栓附近的墙上或置于消火栓箱内。

4、研发中心所属楼内按消防安全规范设置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并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

重要部位设有感烟、感温探测器和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5、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每半年启动和检查一次消防设施,确保设备时刻处于正常状态。

6、设置专门人员负责企业消防工作,并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强化消防意识,定期组织消防演习。

第九章节能方案分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精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耗分析工作,本报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产业和技术政策、标准和设计规范对项目能源消耗和节能措施进行分析论述。

(一)分析原则

1、贯彻“科学发展观,节约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做好工程分析,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消耗,根据国家对能源管理要求的相关规定,贯彻能耗指标及控制要求的原则。

2、根据项目建设采用的设备特性和充分利用已有的和相关的资料数据,对其进行认真筛选分析,尽可能保证资料的时效性、代表性和分析结论的准确性。

3、实用性原则。

通过能源评价为项目的能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项目实施节能措施提供指导性意见。

(二)分析重点

本项目是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其能耗点主要是设备和仪器能耗,能耗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研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流程和设备和仪器配置情况,先进的技术、流畅的研发流程和高自动化水平及高效率的设备是节能降耗的关键。

结合项目特征确定本次节能点分析以研发流程和设备配置为重点,并通过能耗折算进行能耗指标分析。

9.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9.1.1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

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9.1.2相关政策与准入标准

1、《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

2、《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5年第17号)

3、《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04年12月)

4、《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委发布,2006年4月)

9.1.3节能管理与设计的标准与规范

1、《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7号)

2、《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国经贸资源[2000]1256号)

3、《设备及管道保温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1995)

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9.1.4节能分析评价标准和规范

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2、《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

5、《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

6、《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

7、《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1991)

8、《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1993)

9.2能源供应状况

根据研发过程中需消耗的能源种类进行统计,本项目所需要能源种类主要有电、水。

9.2.1供电

用电来自××××电网,电力供应充足,区域建有××变电站××座。

9.2.2供水

×××××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万立方米。

水源取自××××,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项目所在区域能源供应充足,项目内部供配电、给水设施完备,项目能源消耗供应稳定可靠。

9.3能源消耗状况

9.3.1能耗种类及数量

项目所需的能源种类包括:

水、电。

1、电量消耗

本项目电量消耗计算过程详见表7-3-1。

表7-3-1

项目

单位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设备负荷

千瓦

最大负荷同时系数

考虑同时系数后负荷

千瓦

调功率因数至0.92后

千瓦

年平均有功、无功负荷系数

年平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千瓦

本项目以年工作时间×××天、每天工作××小时计算,本项目年耗电量约为×××××万千瓦时。

2、水量消耗

本项目年需消耗水量×××××立方米。

9.3.2能源消耗平衡分析

1、用电平衡分析

项目年耗电量×××万千瓦时,其中试验、检测及试生产设备耗电量为×××万千瓦时;空调、动力及照明系统耗电量为×××万千瓦时。

2、用水平衡分析

9.3.3能源换算及能源平衡

1、能耗换算

本项目生产主要能源消耗为水、电,各种能源都有一种共同的属性,即含有能量,且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热。

为了便于对各种能源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需要选定某种标准燃料作为计算依据,然后用各种能源实际含热值与标准燃料热值之比,即能源折算系数,计算出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的数量。

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的规定,本次能耗折算采用标准煤作综合换算指标。

能耗折算详见表7-3-2。

能源消耗折算统计表

表7-3-2

序号

能源名称

单位

正常年消耗

折算系数

(吨标煤)

折合标准煤(吨/年)

比例

(%)

1

自来水

万立方米

 

2

万千瓦时

合计

2、能源平衡

项目总能耗×××吨标煤/年,其中试生产设备耗能××××吨标煤/年,试验、检测设备耗能×××××吨标煤/年,公用系统耗能××××吨标煤/年,包括空调、动力、照明等,其他能耗为××××吨标煤/年。

项目能耗以试验、检测及试生产设备和公用系统耗能为主。

9.4能源消耗指标分析

本项目消耗的各种类能源统一折算为标准煤后进行综合能耗分析,经综合能耗指标分析得出项目综合能耗水平,其中综合能耗分为六种,即:

企业综合能耗、企业单位产值(净产值)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产品产量直接综合能耗、产品产量间接综合能耗和产品可比单位综合能耗。

根据项目特征,本次采用企业综合能耗分析。

通过以上能源消耗折算,可知本项目新增综合能耗为×××吨标准煤/年。

由于本项目主要从事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和人员培训,行业内尚没有对应能耗指标统计数据,难以数据化本项目综合能耗指标水平。

考虑本项目采用的研发工艺和设备在行业内处于较先进水平,在严格实施节能措施的情况下,企业界定本项目综合能耗指标处于行业的较好水平。

9.5节能措施和效果分析

9.5.1节能措施

节能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采用新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能源利用率,克服生产中耗能过多的弊病,是每个企业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的能源供应仍处于不足状态,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节约能源是缓和当今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必要措施。

本项目将认真贯彻国家的能源政策,主要采取以下节能降耗措施:

(一)主要设备节能

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

合理布置各设备,理顺研发流程、区别研发区域,使物流便捷,减少物流周转量,降低物流成本,有效降低研发过程中不必要的能耗和费用。

保持实验均衡和正常的设备维修,使设备处在最佳工作状态下,不仅节约直接能耗,也减少间接能耗。

(二)节水

在水的使用方面,最大限度降低研发过程对水的绝对消耗。

1、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合理配置水资源。

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

2、加强用水计量管理,安装用水计量装置和排放口废水计量装置;加强供水、用水设施、设备、器具的维护保养,严防跑冒滴漏。

提高用水效率,节约水资源。

3、生活用水方面,大力采用节水技术,推行节水用水器,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安装使用节水型设施或器具。

(三)节能管理制度

本项目投资建成后,将坚持以节能降耗、减排少污的概念,秉承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节约的原则,不断追求经济发展和节能环保有机协调发展,切实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1、健全能源管理机构。

建议健全原有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能源领导小组和管理网络,根据项目情况完善能源科,配备专职能源管理干部,负责本项目的能源管理工作,实时监督检查能源设施的运行情况和能源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收集掌握行业节能的先进技术并予以推广应用,不断提高项目的能源管理水平。

2、完善能源监控机制。

能源领导小组及成员应明确其职责和工作程序,应制定项目的能源管理章程,定期听取能源科的工作汇报,对重大能源问题进行研究决策,对各能耗设备进行实时计量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善能源监控机制。

3、本项目建立节能管理制度,水、电计量器具要配齐,项目建成后正式投入使用时,按流程对研发工作进行能耗(水、电)标定,制定出合理的能耗指标,建立消耗台帐,有专人负责,建立奖惩制度,加强能源核算,强化节能意识,减少能源消耗。

4、对员工开展节能知识教育,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