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811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保障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问题。

另外,也正是因为人大代表锲而不舍的追问,才使

政府承诺继续追讨基金,当年放款投资的责任人也纷纷落

入法网。

——《新快报》

4

陕西汉中查处社保大案

2200万公款被转存

三秦都市报2007年07月05日

本报日前独家报道的“汉中一社保干部贪污140余万

元失业保险基金”一案有了新进展:

昨日汉中市纪委召开

新闻通气会,对媒体记者说,因汉中市社会保险业务经办

中心(以下简称汉中社保中心)存在私分国有资产、财务

管理混乱、擅自开设银行账户转存失业保险基金、公款私

存等问题。

7月3日,汉中市委做出决定,对负有重要领

导责任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前任局长郭舍林(现为调研

员)给予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

对负有主要领导责

任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前任副局长、市社保中心前任主

任吴某(现为调研员)和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该中心副主

任强丹(聘任)分别给予留党察看两年、行政撤职处分;

对擅自设立账户、公款私存的该中心综合科副科长张小华

行政记大过处分,调离会计岗位,并对社保中心私分的国

有资产予以追缴。

国有资产补贴职工购房、装修

5

今年3月,汉中市纪委、监察局接到反映市社保中心

违纪违法问题的群众举报后,迅速抽调人员组成专门调查

组,对该中心管理的社保资金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

现已查明:

2004年9月至2007年1月,市社保中心在建

职工住宅楼时,集体研究决定将原市公疗办结余公疗资金

172.84万元用于补贴职工购房款,将修建社保中心办公大

楼基建结余资金29.70万元用于支付职工购房装修材料

款,私分国有资产共计202.54万元。

2003年1月至2006

年12月,该中心副主任强丹和综合科副科长张小华违反社

保资金银行专户管理有关规定,动用失业保险收入户资金

和支出户资金,为多家银行揽储,擅自开设银行账户转存

失业保险基金20笔共2279.82万元,并存在公款私存行为。

同时还意外发现,2004年5月至2007年3月,该中心失

业保险科出纳张志鹏采取向会计提供假银行对账单提取现

金、收缴失业金不记账、填写假电汇单等手段,伙同其堂

弟张志远(同案处理)从银行盗取社保资金,共作案22次,

侵吞失业保险金140余万元(其中,与张志远共同作案12

万元),大部分用于挥霍。

出纳员心理失衡铤而走险

6

据了解,2003年,张志鹏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汉中社保

中心失业保险科任出纳员。

每月不到千元的工资怎么也使

张志鹏潇酒不起来,尤其是与在广州和深圳工作的同学一

比,张心理严重失衡了,别人一月工资近万元,而自己才

不到千元,看别人多让人羡慕啊!

不行,要超过南方的同

学。

于是,张志鹏想到自己经手的上百万元的失业保险基

金,一时茅塞顿开。

2004年,张开始铤而走险,先后两次

填写转账支票,又偷偷盖上单位的相关印章将30余万元转

到勉县一亲戚处后全部提走,心虚的他紧张了好长时间,

但此事无人发觉。

风平浪静后,张便一发不可收。

人再疯

狂总有冷静的时候,“事发了咋办?

”用了这么多钱还不

上就不还了。

于是,张为自己想好了后路,悄悄办理了护

照,一旦有风吹草动就逃往国外。

张志鹏把140余万元主

要用于三方面的开支:

一是张常年在汉中邮政大酒店包套

房高消费,预计花费高达10多万元;

二是张先后用16万

购买两块“劳力士”手表,张还持有“殴米茄”手表一块,

他使用的名牌打火机每个价值4000元。

另外查明他个人持

有9部手机,还花8万元购买进口名牌香水供他使用;

是张特别爱外出旅游,经常坐飞机到各地游览名胜古迹。

7

据悉,汉中市在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的同时,针对该

中心暴露出的监督缺失缺位、干部职工责任和法制意识淡

薄、内部管理混乱、社保资金运行不公开不透明、职能部

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

步加强了对社保资金的有效监管。

本报记者李杰

8

百万医保金轻松骗进

应卫东昨日获刑12年

杭州网2005年9月13日

20多名离休干部的医保卡被他盗用,一百多万医保金

不翼而飞。

昨天下午,58岁的应卫东站在被告人席上,后

悔地低下了头。

上城法院对这起少见的医保基金诈骗案作

出了一审宣判,应诈骗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12年。

“药耗子”这样露出马脚

应卫东,大专文化程度,1964年参加工作,1986年入

党,1970年起在省民政厅工作。

案发前是省民政厅人事教

育处调研员,主要从事联系省民政厅厅机关离退休干部和

厅直属单位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2004年8月,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在对医疗费用的

审核中发现,省民政厅的一名离休干部在省中医院住院治

疗期间,其医保卡竟在几家省级医院同时多次使用,费用

高达6万余元。

此案露出冰山一角。

此后,工作人员在对离休干部500多万元医疗费用进

行逐项审核后,发现违规费用达100多万元。

顺藤摸瓜,

最后怀疑焦点落在了应卫东身上。

9

2004年12月9日,省直机关纪工委和省民政厅纪检

组联合立案,应卫东被“双规”。

12月21日,应因涉嫌诈骗罪,被市公安局下城分局

刑拘。

2005年1月25日,应被逮捕。

8月2日,应卫东医保诈骗一案,在上城法院开庭审

理。

检察机关指控,应利用职务便利,诈骗国有财产共计

人民币99.5万元。

近百万医保金纳入囊中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3年1月到2004年12月期间,

应利用工作便利,借为离休干部的医疗证、医保卡年检、

换证的机会,或以为医保卡充值、借用为借口,先后多次

骗取21名离休干部的医疗证和医保卡,采取插入空白页等

手段,一天或连续几天内在各大医院疯狂大额配药。

累计

门诊费用高达100多万元。

为掩饰罪行,他还肆意修改离

休干部医疗费用支出清单。

扣除为离休干部代配药物部分,应卫东实际骗得国有

财产99.5万余元。

而此前,据省直机关纪工委办案人员统计,在应卫东

作案次数最多的一个月中,配药的价值达到20万元。

就在

应卫东被“双规”的前一天,他还以年检的名义,“借”

10

到了离休干部安某的医保卡。

法院认为,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

相,骗取公共钱财,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最终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此外,对其

犯罪所得赃款,予以追缴。

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按“普通诈骗罪”

定罪量刑,实际上轻纵了侵犯社会保险基金的犯罪。

既然

对于商业保险的规制可以单列保险诈骗罪,那么增设社会

保险诈骗罪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陈信勇、

程敏:

《论社会保险欺诈的刑法规制》,《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1

警方捣毁案值4500多万元非法经营药品窝点

800名医保参保人员涉案

李锋2007-12-08

□记者祝洁炜见习记者申屠文婕

本报讯昨天,杭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经侦

支队支队长金耀耿向媒体通报,杭州警方捣毁了一个由70

多名团伙成员组成的特大非法经营药品团伙。

两年多时间

里,他们在杭城各地大肆收购药品,贩卖到全国10多个城

市,非法经营额达4500多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卖药

给该团伙,杭州有800名医保参保人员涉案。

常用药成为收购重点对象

今年7月,有市民举报杭海路有人进行药品非法回收、

销售。

9月28日,警方冲入杭海路的仓库里,当场查获各

类药品500多种,市价100多万元。

警方随后赶赴福州,将购货的嫌犯陈某抓获。

“这个

团伙成员总共有70多人,他们分工明确,上层有头目,中

层有派工员,低层有收药员,他们把收来的药贩卖到全国

10多个城市。

从2005年3月开始活动至今,非法经营额

达4500多万元。

”金耀耿说。

12

在查获的药品中,警方发现,大部分都是常用药,比

如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胃病之类的药物。

“就需要这些

常见药,那些很少听说的药,我们不要的。

”被抓获的药

贩子说。

药品大多来自医保购配

在案件侦办中,警方发现,这个团伙收购的药品都是

医保参保人员从相关医疗机构购买的,其中有些是医保参

保人员出于利益驱使,采用欺骗等手段违规购配药品卖给

非法收药人员,从中牟利。

“违规购配药品的参保人员当中,不乏离退休人员和

公务员。

”金耀耿介绍,犯罪团伙先与外地下家联系,了

解所需药品种类、数量,然后通知收药人员走街串巷收药,

接着把收来的药送到指定仓库整理打包,通过物流公司销

往全国各地。

发展到后来,一些参保人员甚至和收药人员形成了“良

好”的合作关系。

收药人员会定期上门,将需要的药品种

类、数量开出清单,交给这些人去医疗机构购配。

多的累

积下来配了好几万元的药品。

据了解,杭州有800名医保参保人员涉案。

杭州市劳

动和社会保障局医保中心副主任徐玮证实,目前已查处违

13

规人员50人,改变结算方式47人次,追回违规资金13.98

万元。

年底前出台违规处罚办法

杭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童天云说,药贩子收购

的药品很多来自参保人员。

他们从医院里把药配出来,有

些配来的药有多余的,有些则是恶意的,恶意骗保,然后

去销售。

一个药贩子当时回收药品的收入,每个月大概在

五千元左右,利润很高。

对于如此明目张胆骗取医保医疗经费的行为和医疗保

险体系中存在的漏洞,目前,杭州市医保中心已经采取了

措施。

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处处长陈正祥说,

今年年底前,要出台医疗保险违规行为的处罚办法。

这个

处罚办法涉及到要收回违规的医疗保险基金,要给予罚款,

严重的还要提交司法机关,进行法律的处理。

14

余姚一镇医管办工作人员6年骗68万余元医保金

作者:

张全录

来源:

中国宁波网

发布日期:

2011-08-3008:

46:

39

浙江新闻频道:

余姚一名镇医管办工作人员,6年间,

借职务便利,钻监管漏洞,伪造住院单据,以代人报销为

名,87次非法套取医保金,共计68万余元。

8月24日,

他被余姚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罪诉至余姚法院。

余姚一名镇医管办工作人员,6年间,借职务便利,

钻监管漏洞,伪造住院单据,以代人报销为名,87次非法

套取医保金,共计68万余元。

8月24日,他被余姚检察

院以涉嫌贪污罪诉至余姚法院。

伪造住院单据复印件骗医保金

53岁的施某,从2005年4月至今,行骗6年87次后

才被发现,是什么让他屡屡得逞呢?

这要从“新农合”(编

者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

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

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采取

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的报销流

15

程谈起。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参保“新农合”的人员须凭住

院单据原件报销,但如果同时参加了商业保险,就可以凭

保险公司出具的“原件已在我处报销”证明、住院单据复

印件在医管中心进行报销。

施某从中耍起了骗钱把戏。

首先,施某利用职务便利,将没有投保商业险但参保

了“新农合”的住院病人的报销资料复印下来。

然后,将

没有参保“新农合”的人的姓名等资料,按照复印件上的

字体大小,先在自己电脑上打出字样,然后再粘贴到复印

件上,重新复印,复制成另一份住院单据及资料。

有了住院单据复印件,施某又通过刻假章的伪造商业

保险公司印章,盖在假的住院发票和资料上,证明自己伪

造的住院结算凭证原件是在保险公司报销时被保险公司留

存了,实现凭复印件报销的目的。

自掏保费轻松“帮”人参保

暗地里,施某自掏每年几十元的医保费,将那些没有

参保“新农合”的人成为参保人,用这些人的名头套取医

保金。

为何能轻而易举地“帮”人参保“新农合”?

一位专

门负责村里“新农合”工作的同志介绍,“新农合”制度

16

以农民自愿参与为原则,只要在系统中有登记并缴纳了医

疗保险金,不论是否有真实的参保资格,都可享受新农村

合作医疗保险。

而相应的行政村和街道(乡镇)医管工作人

员都有权限登录该系统修改、增减参保人员信息。

施某为没有参加“新农合”的人暗中交了保费,便可

将其录入系统,轻松地“帮”人参保。

检察机关调查发现,施某还利用两种人进行骗保,一

种是那些已经参保,但身体康健并未生病,不需报销的。

另一种是那些非本镇人员,由施某随意编造身份并缴费参

保。

“可代签”制度“助”骗保成功

办了报销手续后,如何把这些钱揣进自己腰包呢?

记者了解到,医管中心审核所提交的报销资料后,制

作报销结算单,经报销人签字后去中心财务处领取相应保

险金。

在现行做法中,报销人的签名不是非要参保人本人签

名,其亲属、所属行政村的村干部或者医管办工作人员都

可以代签。

而施某除了是医管办的工作人员外,还是该镇两个村

里的驻村干部。

在报销结算单上代签名,难以引起他人怀

17

疑。

如此,施某顺理成章地将钱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多次代签后,施某为避免他人怀疑,还要求时任某村

妇女主任的夏某在假结算单上签字代领10次,分赃款5万

余元。

今年,反贪部门察觉到施某的异常后,约其谈话,施

某察觉不妙,随后向公安机关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昨天,检察官向记者表示,制度的缺陷是施某顺利进

行不法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致使本属于农民的实惠装进

了蛀虫的口袋。

18

“开胸验肺”农民工张海超被确诊患尘肺病

新华网郑州2009年7月27日专电(记者单纯刚)

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开胸验肺”事件有了最新进展,郑

州市“张海超事件”协调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27日

告诉新华社记者:

经职业病防治专家就张海超职业史、现

有能够收集到的影像学资料和追踪到的多家医疗机构诊疗

内容进行了缜密科学的诊断复诊,诊断为“尘肺病”。

28岁的张海超,从事破碎、开压力机等工种工作3年

多后,他感觉身体不适,还有咳嗽、胸闷症状,一直以感

冒治疗,后来经医院检查告知他得了“尘肺”,他就怀疑

是在工厂得了“尘肺病”。

从2007年8月开始,为了弄清

病情,他长年奔波于郑州、北京多家医院反复求证,而职

业病法定诊断机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给出的专业诊

断结果,引起他的强烈质疑。

在多方求助无门后,被逼无

奈的张海超不顾医生劝阻,执著地要求“开胸验肺”。

2009年7月1日,张海超因为支付不了医疗费不得不

出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具的出院记录上写着“尘

肺合并感染”的诊断。

“张海超事件”引起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

19

视,省、市要求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善后工

作,并组织联合调查组,认真调查、严肃处理。

新密市委

主要领导于5月8日、7月8日两次接待张海超,要求相

关部门抓紧治疗救助。

郑州市卫生局责成郑州市职业病防

治所组织人员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职业病防治所等单位收集张

海超诊断、检查、治疗及病理学等能够收集到的新的相关

资料,并详细了解张海超职业史,邀请河南省职业卫生专

家进行全面系统地讨论、分析、会诊,经咨询卫生部专家

后,26日对张海超做出尘肺病诊断。

诊断当日送达张海超

本人,其签收了诊断证明,同意诊断结论。

20

吴远碧“剖腹自医”事件

吴远碧,女,53岁,家住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五一

新村,是农村进城打工的当地人。

1998年8月,西南医院

消化科诊断为“布查氏综合症”。

在好心人的资助下,医

院也减免了部分费用,肚子里的50多斤腹水被抽出。

2010

年,肚子又突然鼓了起来,而且速度比上一次更快,医生

说,如果再不及时治疗,腹水将越来越多,最终会危及生

命。

但由于家庭实在凑不起手术需要的5万元,只能一拖

再拖。

2011年5月8日的凌晨,31号屋里发出的惨烈叫声,

吴远碧拿刀划开了自己的肚子放腹水,“剖腹自医”,结

果肠子都掉出来了。

吴远碧被送到了重庆市中医院肝胆外科救治。

院方一

方面对吴远碧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测,一方面倡议捐款。

悉,重庆市急救医疗救助中心已按救援标准最高上限为吴

远碧送去了1万元救援基金。

“爱心账号”上已有4万元

的捐款,手术费终于有了着落。

2011年6月2日,广为社会关注的“剖腹自救”患者

吴远碧经抢救无效死亡。

21

22

老汉为进监狱养老抢劫入狱3个月胖10斤

核心提示:

73岁的付达信老人在2008年曾为入狱养

老故意抢劫被抓。

法院经审理判处其2年徒刑,老人终于

如愿入狱养老,但他在宣判时抱怨法院判得太轻。

老人因

家穷一辈子没娶亲,年纪大后又干不了活,入狱前已两年

没吃上肉。

在监狱里,老人什么都吃,3个月胖了10斤。

入狱养老记

四年前,湖南农村老人付达信为了养老,故意抢劫被

捕。

在如愿度过一年半“牢”有所养的美好时光后,养老

问题,再次现实地摆在他面前。

73岁的付达信坐在只铺了一张席子的硬床板上,弯曲

23

起一条腿。

眼睛微闭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监狱里的生活。

“有馒头和稀饭,不用劳动,生病了有人看。

”如果还能

让他一天抽上几支烟,这就是他对“好生活”的全部想象。

2008年9月,付达信在北京站广场抢劫未遂,被判处

2年有期徒刑。

宣判的时候,付达信恳求法官:

“判得太

轻了,你再好好审审。

”他的想法只有一个,进了监狱,

就不必再为吃饱饭而四处奔波。

一年半后,付达信提前出狱,住进了湖南省衡阳市祁

东县灵官镇敬老院。

“这里的生活赶不上监狱。

”付达信光着脚走到柜子

前,他想找一件相对体面的衣服。

在两个干瘪的行李包里

摸索了一会儿,付达信无功而返地坐回床边。

面对《中国

周刊》记者,付达信说:

“我不想减刑。

抢劫

在灵官镇敬老院,付达信是个“见过世面”的老人。

他去过北京,还在年三十儿的晚上吃过甜酒冲鸡蛋。

这样

的待遇其他老人想都不敢想。

尽管村里人告诉他不要讲抢

劫入狱的事,付达信还是经常讲给敬老院的老人听。

这一次,付达信站起身,和身边的一个老人模拟起当

初抢劫的场景。

“她背着包,我从旁边扯她的包,包还挂

24

在她胳膊上,我就拿出了刀,让她喊抢劫。

“刀多长?

”敬老院的老人明知故问。

“不长嘞。

”付达信用双手比划着刀的大小。

“我削

苹果的嘛。

”每次说到这里,都会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没有办法,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

”这句

话让整个房间安静了下来。

2008年9月8日下午,北京站广场人流熙攘。

身无分

文的付达信又感觉到胃里饿得一阵阵痉挛。

用手擦了把汗,

他终于下定决心——抢劫。

摸了摸兜里的水果刀,付达信焦灼地寻找着抢劫目标。

远处,一个警察在买矿泉水。

“去抢警察,他就可以把我

直接带进监狱。

”可他的如意算盘没打成,年纪大腿脚慢,

付达信还没走到跟前,警察已经转身离开了。

售票处,二十多个人在排队买票。

其中一个四五十岁

的中年妇女手里举着300块钱,眼睛盯着售票窗口一步步

往前移动着。

付达信觉得机会来了。

他凑过去,用力一抻,

扯下了100元钱。

妇女回头一看,只见瘦小枯干的付达信

站在她的身后,手里攥着缺了一个角的百元钞票。

付达信

拿出一把小水果刀,笑着对她说:

“你喊抢劫。

“神经病!

”中年妇女认为碰上了病人,自认倒霉嘟囔

25

着转身继续排队。

“我当时这个气啊,想她怎么不喊啊,如果一喊,警

察来了不就行了嘛。

”付达信说。

付达信决定要抢个拿包的。

在北京站广场西侧的花坛

边,一个背双肩包的女大学生引起了付达信的注意。

“把

包给我。

”付达信跟在女大学生身后喊了几声,对方都没

有理睬。

付达信只能小跑几步赶到跟前,拉扯女大学生的

背包。

背在后边的双肩背包被拉得滑落在手臂上。

女学生

抓着自己的包不放,付达信也使劲往怀里拉。

争抢了一会

儿,付达信体力不支渐渐落了下风。

他再次拿出小水果刀,让女孩儿喊抢劫。

这次,女大

学生喊来了警察。

付达信心满意足地笑了。

经鉴定,仅被抢的一个挎包就价值几千元,包里还有

其他物品,被抢物品共价值9000多元。

付达信不管包里是

现金还是卫生纸,他只希望办案民警把自己的罪行写得严

重些,“希望能够多判几年”。

2008年11月24日,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审理后认定,

付达信的抢劫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属犯罪

未遂。

鉴于其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判处其2年有期徒刑、

处6000元罚金。

付达信没交那笔罚金,“我哪有钱”。

26

“一块六,你说能吃啥?

不止一次有人问付达信,为什么要抢劫?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付达信说,自己的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付达信是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灵官村的农民。

在村里

同龄人中算是个“秀才”。

1957年高小毕业后,他考上了

县里的林业中学,当时这个学校是免费的,上午读书,下

午劳动。

但是只上了一年,学校停办了,付达信回到了村

里。

当时正好赶上招工,付达信的户口还在学校没有转回

来,于是错过了招工,最后只好在家务农。

因为家里穷,付达信一辈子都没有娶过亲。

年轻的时

候,在云南放过6年的鸭子,鸭子被人毒死了,他开始常

年在广西、广东打工。

年纪大了,付达信再也干不动活,只能回到村里。

十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