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8773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

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

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

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

“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奈》),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

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

(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

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

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

C.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D.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弦、望、晦、朔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到的不同形态,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定的基准,如中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

B.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但形成较晚。

唐代文人已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尚,到宋代,中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C.沂南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后演变为月神嫦娥。

晋代郭璞《<

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

D.唐朝的一般民众将月亮视为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这跟天文知识的丰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皇家丧失对祭月的独占权大有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为天地大神,在宗教祭祀中地位重要,上古时期统治者独占祭月权之后,直至隋唐以前,一般民众无权祭月,中国民间也没有祭月的风俗。

B.尽管唐宋文人赏月的情趣大异,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在宋代,中秋已是团圆佳节,到明清时期,理学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社会的乡族观念和人们对家庭的依恋,于是中秋节更成为共享天伦与联系亲族的良机。

D.中秋节俗形态丰富,从文人雅士赏玩明月,到民间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再到以月饼相赠加强亲族联系,这些习俗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老树画画:

求之不得,不求自得

老树不是画画的,他是个教书匠。

1983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至今。

老树本来不叫老树,叫刘树勇。

也许像他说的,因为很小就长成了很苍茫的样子,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学生们就“树哥”“树叔”地叫他,要叫到“树爷”的时候成了“老树”,既然自己的本名叫起来有点不大顺口,他就找个大家都叫得顺的名字用起来。

“我的长相太凄凉了,上下五千年提前都长好了。

”他自嘲地呵呵一笑,大家跟着乐了,初见的拘谨和陌生就渐淡渐散了。

老树书教得好,学生知道。

学生描画他教授公文写作课的状态:

“铃声响过,晃着进门,低头看一眼课本,抬眼扫一下我们,然后滔滔江水般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

他讲西南联大里中国文化界的翘楚、讲风华绝代的林徽因,讲钱钟书的《围城》,讲张艺谋的《红高粱》,讲卢梭的《忏悔录》,讲诗经,讲高更、塞尚,讲波普艺术、解构主义,还有好些我们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这些完全无法用‘公文写作’涵盖的东西听得大家如痴如醉。

要下课的五到十分钟,他才会懊恼地讲一会儿课本,期间还夹杂‘公文写作,神马东西’之类的抱怨,直到下课铃响,仿佛扔掉了课本的郁闷,说声‘去也’,踹门而出……”

老树的画中人,悠闲简静明朗。

却并不是那些所谓的隐士形象,是街头巷尾市井喧哗滋味饱满的世俗常人,他们性情、生动、自然,关切现实又洞明人生。

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而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只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女子温婉良顺,男子温文尔雅,世俗活泼生动,自由自在,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

人们的脸上看不到急切的欲望,一切都是无可无不可的那么一种意思。

”画中那个长衫男子一会儿树下独坐,一会儿花旁独立,一会儿山间独行,一会儿屋中独酌,独来又独往,却怡然自得。

“他是我,又不是我”。

老树说。

画中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肆无忌惮。

一如过去的老树,会戏谑地表达情绪。

有读者提出,画中的闲适与现实的忙碌嘈杂完全不一样,你能接近画中的生活状态吗?

老树回答说:

“画里那么悠闲,生活却忙忙碌碌,怎么可能达到?

因为没达到,所以才缺什么补什么。

焦虑是常态,谁都一样,我也一样。

我不可能像画里那么悠闲,但身体做不到,心境或者能做到。

于是他画,画一种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空间情境,他的画成了另一个老树在无人知晓的世界里的梦呓。

对他,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

他那些别人一掷千金想求的画,在地上桌上椅子上箱子里随意堆放着。

“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解决这个具体问题就可以了,最终东西拿出去别人说好,不重要。

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你要相信这一切东西都是解决你自己的问题,让你自己通达、精细,对自己日常生活起居坐卧有要求,你这个人慢慢才像个样子了。

作家杨葵曾著文评说老树:

“如果纯凭个人喜好,我甚至想说,老树文字第一,书法第二,画排其三。

”又说:

“老树文字有股特殊的稳,并非四平八稳那种寡淡之稳,亦非精巧设计那种做作之稳,更非所谓风轻云淡的鸡汤之稳;

他是左冲右突,纵横捭阖,却又胸中有丘壑,可点百万兵的动态之稳。

快人快语,口无遮拦,得意处长篇大论,愤怒时脱口骂娘,论人事也常有论据不足便下大结论之嫌……按说这么个写法非常危险,容易跌入莽撞汉子夸夸其谈的恶境,但是没有,得力于几点——力量、心智、修养。

老树的微博,粉丝近百万。

他也曾开过博客,其思想其语言其风格吸引了大批簇拥者,2006年,他以一篇《走了》叫停了自己的博客。

有粉丝留言,用“阿甘不跑了,我们怎么办”来形容心中的迷茫和困惑。

其实阿甘跑或者不跑都不为什么,老树也是,博客想开的时候就开了,想停就停下,没有,也不想为什么。

(选自《北京日报》2015年09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他拥有山东大汉与生俱来的粗犷,内心却敏感细腻,情感也十分丰富”,老树的研究生曾泽鲲说。

与课堂上诙谐豪放的树老师不同,私下里的老树很期待享受这个属于自己的孤独空间。

②老树博闻强记,他的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转而关注当代中国摄影发展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大量批评文章行世,著作数十种,策划诸多影像展览,摄影圈里,提到刘树勇,是响当当的名字。

只是,他不把自己的博学当个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些不过是“看过些杂书,想过些事,码过些字”罢了。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生喜欢老树的课,老树教授公文写作内容时滔滔不绝,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所以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B.作者认为对于老树而言,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

C.老树画作中的身穿民国长衫、戴着斗笠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就是现实中的老树的真实写照。

D.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因为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

5.文章在介绍老树的同时,多处引用了老树的学生、作家杨葵等人的话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

(5分)

6.老树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2017年第一季度餐饮外卖市场数据报告出炉。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外卖市场整体交易额达843.2亿元,受春节假期影响,本季度增速略微放缓至25.3%。

不过平均到每天,交易额依然接近10亿元。

截至目前,在线外卖市场累计用户规模已达1.94亿,占全国网民总数约1/4,用户比例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节选自2017年4月27日搜狐网)

材料二

鉴于目前餐饮外卖行业并不完全成熟,各种问题乱象时有显现,在其行业规模迅速壮大的过程中,须谨防某些“毛病”随着行业壮大一起长大,成为危害行业发展乃至损害公众权益的“毒瘤”。

常年研究“互联网+”市场规律的专家付德申介绍,目前不少外卖平台采取“竞价排名”的方式,配餐企业为获得点评、销量中的“前置”位置,向平台支付“排名费”,以谋求付出一部分利益可以带来更多“吸客效应”。

比如,饿了么年初推出的“星火计划”,为商家提升排名服务,即商家缴纳3%-5%的技术服务费,就可以实现排名和曝光率的上升,而用户并没有知情权。

尽管有关部门一直在积极管理规范,外卖平台亦在逐步主动担起责任,商家的食品安全意识也开始有所提升,但当前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外卖食品安全整体形势并不容乐观。

而随着外卖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针对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量持续增长,新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手段也会不断涌现,亟须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理措施,对其予以规范整治。

外卖送餐是外卖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绝大多数需要由外卖员骑送餐车来完成,而随着送餐车大量涌上马路,各种交通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

因外卖送餐引发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呈现集中爆发之势。

可以预料,外卖行业继续壮大后,这一交通安全问题会进一步加剧。

如何规范管理外卖送餐,消除送餐中的交通安全隐患,对于外卖行业的未来十分重要。

由于外卖服务的特殊性,导致一次性餐具使用量剧增,大量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不但会导致城市市容卫生问题,更会深远污染损害自然环境。

同时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大多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这些塑料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通常直接焚烧或填埋,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外卖行业的继续壮大,意味着卫生、环保问题将更加突出,将会成为城市管理的巨大难题及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

(节选自2017年8月24日《检查日报》)

材料三:

外卖垃圾的危害不可小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广普及不够。

目前,很多外卖平台出于成本考虑,使用的材料多是一次性、不可回收的,源头上导致了污染的产生;

另一方面,外卖餐具回收难。

清洗困难、回收价格低、再资源化成本高,无论是垃圾回收企业,还是城市的“拾荒大军”,均对回收塑料制品为主的外卖餐具没有兴趣。

此外,回收难还与我国回收体系不完善有关。

破解外卖垃圾“围城”首先要从源头入手,实现外卖垃圾减量。

有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规定,督促外卖包装材料的减量。

可以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包装生产商、外卖平台、商家以及消费者征收垃圾处理的费用,用政策杠杆来倒逼外卖包装盒的使用量。

尽快出台外卖包装可降解材料标准,制定外卖、快递行业使用塑料制品国家标准,强制推行可降解塑料制品。

同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违规生产、销售塑料制品者予以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4月,某外卖平台推出新一代环保可降解塑料餐具,目前正在全国范围陆续推广;

某食品科技研究室正在研制一种用生物材料制成的可食用餐具。

政府应该对这类企业给予税收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让其有更大研发动力。

还要加强对外卖垃圾的分类和专业回收处理,可指定专业公司进行统一回收处理。

(节选自2017年9月16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用大数据的形式直观的呈现了近几年外卖行业的“井喷式”发展现状。

大量数据表明,餐饮外卖行业的产业规模足够令人震撼。

B.从用户偏好看,在影响用户选择外卖平台的因素中,餐品质量及安全超过了平台优惠力度,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因素。

C.外卖餐具回收难,有回收价格低、再资源化成本高等很多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我国我国回收体系不完善、不健全。

D.制定出台相应的规定、标准,鼓励支持环保外卖餐具的研发,同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等,是解决餐饮外卖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环比增长率略微放缓至25.3%,是因为受春节假期影响。

B.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在线餐饮外卖市场累计用户规模已接近2亿,占全国网民总数约1/4,但行业过快发展也带来诸多问题。

C.餐饮外卖市场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会使得现有的卫生、环境等问题将更加突出,甚至成为城市管理的巨大难题及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D.餐饮外卖行业国家统一标准的制订及税收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带来了更大的动力。

E.餐饮外卖行业出现的诸多问题已经被认识到,某外卖平台已经开始推广和研制可降解塑料餐具及可食用餐具。

9.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外卖行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

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10.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11.以下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3分)()

A.从子,即侄子指兄弟之子。

类似的称谓还有从女,即侄女,指兄弟之女;

从父,即伯父或叔父。

B.《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C.骨鲠,有骨干,骨骼之意,比喻诗文的主旨或风格;

也有刚直之意,比喻人的刚直秉性。

文中指前一个意项。

D.“遂以女妻之”中“妻”,名词作动词,可理解为嫁。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生性喜欢鹅,曾经为了得到鹅而答应一道士为他写了一篇《道德经》。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开篇即对时局做出了客观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的句子是:

颂明月之诗,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感慨叹息,表达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深同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

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5.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

”“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

“春流岸岸深。

C.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16.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请简要分析。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对中国学生来说,“聋哑英语”是英语学习中的最大障碍,很多学生平时看不懂英文原版电影,因听力水平不高,对英文广播不知所云。

②在我们大力提倡正能量的时候,究竟有多少个励志故事起到了醍醐灌顶的效果?

又有多少人看到了这样的故事后反思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

③裴玉林努力把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用笔爽利,挥洒自如,尝试在传统水墨与色彩的融会上做有益的开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④近日,客户赵女士给平安人寿牡丹江公司送来一面锦旗,以此表达她对平安人寿快捷、优质理赔服务以及诚实守信、一言九鼎的感激之情。

⑤据英国《太阳报》报道,一男子意外被困在自动取款机里,情急之下不得不写纸条求救,然而,许多人以为这是一场恶作剧而安之若素。

⑥一线电视综艺节目冠名费的起步价已经过亿,大投入大产出也已经成为电视投放市场的规律。

面对巨额冠名费,很多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外出打工,是因为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与孩子待在一起。

B.对近日海南北部出现大范围空气污染的原因,专家解释说,在五指山、尖峰岭等山脉阻挡下,使得区域性污染物集中在北部而无法得到稀释。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19.下列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见到阔别十载的老师,李霞激动地说:

“多年未见,您送我的书我一直惠存着。

B.接到几个朋友来访的消息,小王高兴地回答:

“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尽管可能只是绵薄之力,但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我们还是由衷地表示感谢。

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还不是很成熟,希望您不吝赐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静和动是一对矛盾,又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人总是静久思动,动久思静。

就像旅游,①,就有出去旅游的冲动。

在外面流浪久了,又会有回家的向往。

叔本华的“钟摆理论”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陷入痛苦,②。

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

在一切物质需求已达到满足的境况下,能够继续自己对爱与美的不懈追求,③,这是对一个人极大的挑战。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生活中居民家中的电器设备各式各样,遇到停电时,我们一般是“放任”后等待来电。

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最初恢复送电时,电压会突然增大,如果此时插上电源插头,会导致电器烧坏,电器烧坏就会导致火灾发生。

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

现在很多家庭已经意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①电器烧坏不一定就会导致火灾发生。

②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