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8832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

R0->

[0EH],直接寻址

LDA0FH,R0;

0FH]->

R0,直接寻址

LOP:

DECR0;

R0-1->

R0

BZCEXIT;

当FC或FZ为1时,转到EXIT

JMPLOP

EXIT:

OUT0EH,R0;

[0EH]->

LED,直接寻址

0DH、0EH、0FH单元内容分别为03H、04H、02H。

2设计设备

PC机一台,TD-CMA实验系统一套。

3设计原理和方法

3.1设计原理

3.1.1数据格式:

本实验计算机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表示数据,字长为8位,其格式如下:

7

6543210

符号

尾数

其中第七位为符号位,数值表示范围是:

-1≤X<1

3.1.2指令格式

所有单字节指令(SUB等)格式如下:

7654

32

10

OP-CODE

RS

RD

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RD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

RS或RD

选定的寄存器

00

01

10

11

R1

R2

R3

本实验的输入IN指令和OUT指令采用单字节指令,其格式如下:

7654

(1)

32

(1)

10

(1)

本实验中的两个访问指令,即存数STA,一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指令JMP,指令格式如下:

7-0

(2)

M

D

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D为目的寄存器地址(STA、LDA指令使用),D为位移量(正负均可),M为寻址模式,其定义如下:

寻址模式M

有效地址E

说明

E=D

E=(D)

E=(RI)+D

E=(PC)+D

直接寻址

间接寻址

RI变址寻址

相对寻址

3.1.3指令系统

本实验共有10条基本指令,其中算术指令有2条(DEC、SUB),访问内存指令和程序控制指令7条,输入指令1条。

3.2按微指令格式,参照微程序流程图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译成二进制微代码。

系统涉及到的微程序流程见图3-1-4所示,当拟定“取指”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判别测试

字段为P<

1>

测试。

由于“取指”微指令是所有微程序都使用的公用微指令,因此P<

的测试结果出现多路分支。

微程序流程图3-1-4

微指令字长共24位,格式如下:

23

22

21

20

19

18-15

14-12

11-9

8-6

5-0

M23

M22

WR

IOM

S3-S0

A字段

B字段

C字段

MA5-MA0

141312

选择

11109

876

000

NOP

001

LDA

ALU-B

P

(1)

010

LDB

R0_B

保留

011

LDR0

100

101

LOAD

LDPC

110

LDAR

PC_B

P(4)

111

LDIR

运算器逻辑功能表:

运算类型

S3S2S1S0

CN

功能

逻辑运算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x

F=A(直通)

F=B(直通)

F=AB(直通)

F=/AA+B(直通)

F=/A(直通)

移位运算

0101

0110

0111

1

F=A不带进位循环右移B(取低3位)位(FZ)

F=A逻辑右移一位(FZ)

F=A带进位循环右移一位(FC,FZ)

F=A逻辑左移一位(FZ)

F=A带进位循环左移一位(FC,FZ)

算术运算

1000

1001

1010

1011

1100

1101

1110

1111

置FC=CN(FC)

F=A加B(FC,FZ)

F=A加B加FC(FC,FZ)

F=A减B(FC,FZ)

F=A减1(FC,FZ)

F=A加1(FC,FZ)

(保留)

4代码清单

4.1机器指令代码

;

//**StartOfMicroControllerData**//

//**其中地址和微指令均为十六进制**//

//地址微指令操作***********//

$P0020;

START:

INR0,00H从IN单元读入数据送R0

$P0100

$P0284;

SUBR0,R1R0-R1->

$P03A0;

LLR0,R0R0LEFTMOVE->

$p04D0;

STA[0EH],R0R0->

E

$P052E

$P06C0;

LAD000FR0

$P072F

$P0870;

DECR0

$P09F0;

BZC11,02H

$P0A0D

$P0BE0;

JMP00,08H

$P0C08

$P0DC0;

OUTOEH,R0

$P0E2E

$P0F30;

$P1040;

$P1150;

$P1250;

$P1350;

$P2F02;

//*****EndOfMainMemoryData*****//

4.2化简后的微程序代码

$M00000001;

NOP

$M01006D43;

PC->

AR,PC加1

$M03107070;

MEM->

IR,P<

$M04002405;

RS->

B

$M0504B201;

A加B->

RD

$M06002407;

$M07013201;

A与B->

$M08106009;

AR

$M09183001;

IO->

$M0A106010;

$M0B000001;

$M0C103001;

$M0D200601;

RD->

MEM

$M0E005341;

A->

PC

$M0F0000CB;

NOP,P<

3>

$M10280401;

IO

$M11103001;

$M12063201;

A加1->

$M13002414;

$M1405B201;

A减B->

$M15002416;

$M1601B201;

A或B->

$M17002418;

$M1803B201;

A右环移->

$M1B005341;

PC

//**EndOfMicroControllerData**//

5设计运行结果分析

5.1出错情况:

IN的初始值为00,所以将00赋值给R0,寄存器B为随机数,与实验要求不符;

逻辑左移没有实现,所得结果不正确;

JMP指令的跳转没有实现,微指令没问题;

5.2出错原因:

忘记给地址0DH赋值;

微指令流程图有问题,经过改正运行通过;

经过检查和同学的讨论及老师的指导,有了改善,但仍需调整。

5.3运行结果例子:

实现指令INR0,00H的截屏如下:

初始状态:

6设计小结(即收获和体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了解了简单模型机的结构及其原理,通过给定的机器指令,基于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确定了模型机的数据通路结构,根据机器指令和微指令的译码情况,设计了机器指令格式和微指令格式。

虽然最后的结果不是很理想,未能完全将其功能实现,但对简单模型机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细心和耐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还让我相信,只要自己在每一次实践中都能仔细思考,课程设计其实都不会很难,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认真思考,能不能亲自动手做实验,而不是想着其他人的劳动果实,其次你还要多操作,只有多操作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才能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掌握书本中知识。

还有通过这次实践也让我懂得了:

学校安排课程设计目的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不在于你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你能否认真去对待,在于你能否通过这次设计对课本上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于能否从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因此,我会认真地对待我的每一次实验。

最后感谢老师的指导。

附录

实验电路连接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