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8979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石棉网,烧杯,试管,滴管,试剂瓶,培养皿,干净的纱布,擦镜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3分钟)

 

教师用显微投影仪将准备好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

师:

这是构成我们人体的一种细胞。

在16世纪以前没有人能观察到那么微观的世界,细菌、病毒更是看不见摸不着,直到有一天一项发明改变了这一切。

(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显微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使用这神奇的光学显微镜。

学生观看显微投影以及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感官的认识;

使学生初步认识显微镜的作用;

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32分钟)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16页自学显微镜的拿取与安放。

1分钟

找学生代表上台演示,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其拿法有无不妥之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显微镜的拿取方法: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

轻轻将其置于桌面,并调整显微镜与个人的最适观察距离。

要求其他学生正确地将显微镜从箱中取出安放在试验台上。

(一)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

要求学生对照课本图1.1-10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然后两人一组相互提问检查。

3分钟

教师检查自学效果,教师说名称,找学生代表到讲台给大家指出。

教师总结显微镜的构造并举例讲解

(1)区别目镜和物镜,学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把镜箱中的镜盒取出,打开观察其中的目镜与物镜并对其进行区分。

多媒体出示: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练习:

要求学生做课本18页巩固提高第2题。

10x12.5x4x16x40x5x

(1)如果想使物像放大50倍,应该选择哪组镜头?

让学生直接回答。

(2)那一组物镜和目镜搭配使用可使视野最亮?

教师讲解:

低倍物镜视野范围大,通过的光线多;

高倍物镜视野范围小,通过的光线少。

拓展1:

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亮度如何变化?

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如何变化?

细胞数目如何变化?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积极思考)

拓展2: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思考该题中目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长度是什么关系?

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长度又是什么关系?

(2)识别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

讲解凹面比平面反射光线能力强。

(多媒体出示光线进入眼睛的动画)

光线由光源进入人的眼睛经过了显微镜的那些结构?

请按顺序说出。

(3)识别粗细焦螺旋。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强调缓缓转动。

(4)不同光圈的使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

拓展:

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太弱,应选用()

A大光圈、凹面镜B小光圈、凹面镜

C大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平面镜

(二)使用显微镜

过渡:

掌握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我们接下来学习如何使用它。

为了能观察到物象,必须有充足的光线经过物镜和目镜进入人眼才行,所以第一步一定要对光。

1.对光

(让学生对照课本15页倒数第二自然段文字与图片1.1-11自己动手探索)

教师将已经对好光的显微镜给学生做示范,并对不同的组进行检查与指导。

在学生操作完之后对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1)在使用显微镜时,没有出现明亮的视野,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2)观察到明亮视野后,一位同学兴奋的将显微镜推给另一位同学却观察不到,为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对光要领:

(1)升调粗焦镜筒升

(2)低低倍物镜对光孔

(3)大较大光圈对光孔

(4)反反光镜转动把明找

左眼右眼一起睁,视野明亮镜莫动。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转动转换器的时候不能用手扳物镜,而是应该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进行转动。

2.安放装片

(让学生对照课本16页第一、二自然段文字与图片1.1-12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强调:

将写在玻片上的字母“b”对准通光孔的中心。

3.观察

(1)让学生结合课本图1.1-13阅读课本16页三、四、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镜筒先如何变化,眼睛要注视哪里?

为什么?

②镜筒之后如何变化,眼睛注视哪里?

③当发现物像时,转动什么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写有“b”字的玻片。

(3)教师检查学生的观察结果,向学生提出问题:

玻片上的“b”在视野中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

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

(4)要求学生将玻片向左移动,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

视野中的字母向哪移动?

(5)教师让学生把玻片取下,分别换上印有“上”的透明纸,印有“上”的不透明纸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大家发现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

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所以在观察叶片的细胞时,必须要做切片,切取薄薄的一片做成临时切片来观察,下节课我们再具体学习。

4.整理和存放

教师要对学生做示范:

先将镜筒上升取下装片,然后转动转换器将两上物镜置于两则,再将镜筒下降,目镜、物镜放入镜头里的规定位置,反光镜镜面要直立。

之后教师对每组进行检查,合格后要求学生把显微镜放回箱中。

学生自学课本

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

学生把显微镜从箱中正确取出。

学生看书对照实物观察,之后相互提问。

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同学仔细听并查找有无错误。

学生得出:

(眼睛观察的是目镜,上边无螺纹;

对准所观察物体的是物镜,上边有螺纹。

第1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物镜10x目镜5x和物镜4x目镜12.5x这两组。

第2题在教师讲解下学生会得出答案:

物镜4x目镜5x这组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低倍镜下视野亮,观察的细胞数量多但小;

高倍镜下视野暗,观察的细胞数量少但大。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学生观察动画

一步步说出光线通过的结构:

反光镜-光圈

-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睛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思考后回答:

A

学生对照课本动手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环境光线

太暗,选择了过小光圈或平面镜或反光镜没有朝向光源都会找不到明亮视野,找到之后不能再动显微镜,否则反光镜又会对不准光源,也不能几位同学围着显微镜,挡住光线。

学生阅读思考

然后回答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玻片上是“b”但在视野中观察是“q”

生:

玻片向右移动。

因为显微镜视野中成的是倒像,所以方向相反。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显微镜。

透明的纸能看到物象,不透明的看不到了。

学生按教师要求整理显微镜,并将其放入箱中。

使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意识。

收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区分不同事物的能力。

讲练结合,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拓展发现题中题,进一步充实学生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讨论去发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实践体会粗细焦螺旋的功能。

讲练结合,并将所学反光镜与光圈知识进行整和,考察学生系统的思维力。

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通过问题的设计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对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东西放手让学生去做,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行。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得到答案,有一定的成就感,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乐趣。

通过练习强化所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实验,必须教育其养成规范实验的习惯,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做铺垫。

整理和存放是必不可少的。

(三)其他常用研究工具

过渡:

除了显微镜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工具在探究中同样具有一定作用呢?

教师展示其它使用工具,要求学生将自己认识的指出,并上台该大家介绍。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能判断出学生已学会了什么,哪些不会使用,因此教师可以演示并组织学生训练。

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错误进行指正,并讲解一些注意事项:

1.滴管要竖直,不要接触试管壁。

2.不要用手接触加热器具,酒精灯用完要及时盖上灯帽将火熄灭,并再次拿起进行检查。

学生代表介绍,其他同学补充。

小学已使用过一些工具,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上台介绍一部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达标检测(6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

《新课程助学丛书·

生物助学》11页第6、10题。

(选择题)

B类:

生物助学》11页当堂达标11题。

(填空题)

C类:

教材18页第1题。

(简答题)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性,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完成目标。

课堂小结

做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多媒体课件展示显微镜操作歌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调细准,清晰见;

十退整理,镜入箱。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收获。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强化知识的识记。

实验整理

(1分钟)

要求学生整理实验台,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桌凳。

检查显微镜是否放好。

最后安排小组长做好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检查。

学生进行整理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

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

课堂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更要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评价要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

本节课中教师的评价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的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给予了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

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评价除了对生物知识本身理解的肯定外,更多在注重开发与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体现了活用课程资源的理念。

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

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的信息与素材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

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改编、活用,要融入自己的智慧。

当然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根据《教学用书》的建议应利用3课时完成。

用1课时完成,时间非常紧张,教学内容处理不够完善。

比如:

显微镜的操作练习不够,学生典型例题的的训练也不够。

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得1课时,显微镜的使用得1课时,其他常用研究工具以及处理一些练习需要1课时。

2.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不太到位。

对学生已经完成的学习内容掌握得不太理想,比如:

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有些同学记忆不牢,占用了部分显微镜练习使用的时间。

显微镜的使用是其他探究实验的基础,一定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过硬的实验操作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