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904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拍摄知识Word下载.docx

⑵深度感减弱;

⑶照明与无色;

⑷画面界限与物体的距离;

⑸时空连续性不存在;

⑹没有声音,视觉以外其它感觉失去作用

分析电影和戏剧在形式表现原则上的差别,并认为电影表现原则是电影的革命性创新

戏剧表现原则:

⑴看到整个演出剧场;

⑵观众视距不发生变化;

⑶观众的视角不发生变化;

电影表现原则:

⑴被拍场景可被分割;

⑵被记录场景视距可变;

⑶观众视角纵深可变,观众与银幕的想象距离是可改变的

结论:

丢掉,放开电影的脚步。

电影迅速成为一种思想表达工具,保存时代形象的好方法,电影渐渐成为一种语言。

艺术家掌握了这种语言后,表达自己的思想、抽象的概念就像写随笔、小说一样流畅自然让摄影机像笔一样自由可以表达自己个人思想,现代电影已成为一种同书面语言一样精细的思想表达方法

  1、打开彩条发生器,调节寻像器明暗对比,以便得到真实标准的电视图像,为之后的拍摄工作做准备。

  经验:

寻像器的表现直接影响摄像者对景物的判断,经验丰富者开机后,就知道寻像器是不是标准。

初学者调节寻像器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更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工作。

需要调整明暗、对比、锐度。

  2、增益开关初始标准为:

0dB。

在光圈最大、快门速度最慢,进光量仍然不足的情况下(低照度),可以打开增益开关3dB、6dB,甚至更多。

如果客观条件允许,尽量不要使用增益开关,虽然画面的亮度有了提高,但信号质量有所下降。

因为,噪波也被同时放大。

  3、光圈有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自动光圈由电机带动,随着外界光线的变化,自动缩放。

经验不多者往往喜欢自动光圈,那样省心、省力,不用担心忘记调整。

手动光圈可以根据拍摄意图,不受外界影响,主观自由调节。

自动光圈固然方便、安全,但它会在明暗发生变化等情况下。

自动缩放(如摇镜头)。

从而影响画面质量,影响观众情绪。

而且,在摄像机老化的情况下,可能自动光圈存在抖动现象,致使画面忽明忽暗。

手动光圈在拍摄逆光、有意压低或提高画面亮度等方面,作用尤为重要。

在拍摄运动镜头时,物体的明暗可能显著变化,我们可以采取起幅与落幅的光圈中间值或采用手动逐渐调整的办法,在观众察觉不到的情况下,慢慢的放大或缩小光圈,以取得画面亮度始终保持稳定。

  4、快门的标准速度为:

1/60秒。

在正常的拍摄工作中,已经足够了。

一般最高为:

1/2000秒。

加大一级快门速度,同时衰减一级光圈,与摄影同理。

在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需要考虑编辑制作中是否要使用:

定格画面、慢放等,如果可能需要,就要调整提高快门速度。

电视、尤其是电脑的显像管扫描频率高,这时就需要调整快门速度(扫描频率),避免拍摄出的电视画面出现滚动闪烁现象。

  二、滤光片的调整:

  通常摄像机有四档滤光片:

3200K、5600K、5600K+1/4ND、5600K+1/16ND。

  3200K在白炽灯、日出、夜晚等色温为3200K的情况下使用。

  5600K在白天、日光灯等色温为5600K的情况下使用。

  5600K+1/4ND等可以起到衰减光圈的作用,如:

5600K+1/16ND可以衰减4档光圈。

  它们相当于摄影中,灯光型和日光型胶卷的作用。

调节滤片为白平衡的粗调。

根据拍摄现场的色温调节滤片。

  有时在5600K的色温下,光圈最大、速度最慢,而通光量仍然不足(如:

室内日光灯下),也可以用3200K的滤光片进行白平衡调节,这样等于加大一级光圈,使通光量增大。

  在不同的色温下,用不同的滤色片可产生不同的效果,用5600K的滤光片拍摄3200K的景物,画面可以偏暖。

用3200K的滤光片拍摄5600K下的景物,画面可以偏冷。

如:

缩小光圈,可在白天的光线下,可以拍摄出夜晚的效果。

  三、黑平衡:

  当摄像机很久没有使用或使用环境温度发生巨大变化时需要调节。

黑平衡是白平衡准确的基础。

打开调节开关,无论光圈在手动或自动下,都将关闭,寻像器显示0K,此时黑平衡调节完毕。

一般不需要调整。

  四、白平衡:

摄像机为了能精确再现景物的色彩,分别设有:

手动调节白平衡和自动跟踪白平衡。

  手动调节白平衡:

首先选择合适的滤光片,用大焦距对准白色物体,至少充满90%的画面(实践中发现50%也可以),扳动开关,显示OK。

  自动跟踪白平衡:

当摄像机移动,光线变化,摄像机可以自动实时跟踪调节白平衡。

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白平衡的预置档:

打开此开关为摄像机出厂时,预先设定的白平衡标准值。

  白平衡的A和B储存器:

可以把两个拍摄环境下调节的白平衡储存在A与B里。

随时调用。

自动跟踪白平衡快捷方便,但在使用时发现,有偏红现象。

如果在运动镜头中,白平衡也会随时跟踪景物色彩的变化,容易造成电视画面色彩的不统一、不稳定。

  在拍摄中经常室内、室外来回移动,可以养成习惯、积累经验,善于使用A与B白平衡储存器,避免重复调整。

  拍摄实践中发现,使用乳白色调整白平衡为最佳(如:

宣纸)。

  白平衡

  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现在家用电子产品(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中也广泛地使用,然技术的发展使得白平衡调整变得越来越简单容易,但许多使用者还不甚了解白平衡的工作原理,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

它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许多人在使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日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绿,在室内钨丝灯光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

  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

这必须先说明什么是白色,物体反射出的光彩颜色视光源的色彩而定,人类的眼睛之所以把一些物体看成白色的是因为人的大脑可以侦测并且更正像这样的色彩改变,因此不论在阳光、阴霾的天气、室内或荧光下,人们所看到的白色物体颜色依旧。

人眼可以进行自我适应,但是数码摄像机就不具有这么智能的功能了,这是由于CCD感光元件本身没有这种适应功能,为了贴近人的视觉标准,数码摄像机就必须模仿人类大脑并根据光线来调整色彩,也就是需要自动或手动调整白平衡来达到令人满意的色彩,数码摄像机的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可以自动的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调整色彩的平衡,这一对数码摄像机输出的信号进行一定修正的过程就叫做白平衡的调整。

  掌握白平衡的调节,就可以拍摄出真实的色彩画面。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所有数码摄像机都具有了自动调整白平衡功能,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某些型号的数码摄像机同时还具有手动白平衡调整,手动调整的精确程度要胜过自动调整,而且一般还都配备了一些预置好的模式,例如阴天、晴天、荧光灯等,可以根据使用环境来进行调整,相对来说方便一些。

  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

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和摄象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以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使颜色还原正常。

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

  在了解白平衡之前还要搞清另一个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色温。

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

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

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

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

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

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

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K,阴天约为7000~9000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K。

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

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

色温越低则偏红。

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

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

比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如果突然把日光灯改为钨丝灯照明,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

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

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

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

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

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

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白平衡的工作原理

  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

调整白平衡的过程叫做白平衡调整,白平衡调整在前期设备上一般有三种方式:

预置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调整和自动跟踪白平衡调整。

通常按照白平衡调整的程序,推动白平衡的调整开关,白平衡调整电路开始工作,自动完成调校工作,并记录调校结果。

如果掌握了白平衡的工作原理,那么使用起来会更加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白平衡是这样工作的:

摄像机内部有三个CCD电子耦合元件,他们分别感受蓝色、绿色、红色的光线,在预置情况下这三个感光电路电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为1:

1:

1的关系,白平衡的调整就是根据被调校的景物改变了这种比例关系。

比如被调校景物的蓝、绿、红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

1(蓝光比例多,色温偏高),那末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

2:

2,调整后的电路放大比例中明显蓝的比例减少,增加了绿和红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路到所拍摄的影像,蓝、绿、红的比例才会相同。

也就是说如果被调校的白色偏一点蓝,那么白平衡调整就改变正常的比例关系减弱蓝电路的放大,同时增加绿和红的比例,使所成影像依然为白色。

  换一个思路来考虑白平衡调整的问题,摄像机在白平衡调整容度之内不会“拒绝”放在镜头前面的被调校景物,就是说镜头可以对着任何景物来调整白平衡。

大多情况下使用白色的调白板(卡)来调整白平衡,是因为白色调白板(卡)可最有效地反映环境的色温,其实很多时候某种环境下白板(卡)并不是白色,多多少少会偏一点蓝或其它的颜色,经验丰富的摄像也会利用蓝天来调白平衡,从而得到偏红黄色调的画面。

搞清楚白平衡的工作原理之后,再使用的时候就会大胆地尝试不同的效果,丰富了摄像创作。

  白平衡调整

  在生活中日光的色温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没有两个地方的色温会完全一样,不同的地域、季节、地面环境、天气、早晚等等都会对色温造成影响,还有大量的人工光源,色温也不尽相同。

摄像师调整白平衡的方法大体分粗调、精细调整和自动跟踪(ATW)三种:

粗调指在预置情况下改变色温滤光片,使色温接近到到3200K的出厂设置;

精细调整是指在色温滤光片的配合下通过摄像机白平衡调整功能,针对特定环境色温得到一个更为精确的调整结果;

自动跟踪是指依靠摄像机的自动跟踪功能(ATW),摄像机自身根据画面的色温变化随时调整。

  预置功能是摄像机以3200K色温条件下设置的蓝、绿、红感光平衡。

当环境色温为3200K时,摄像机色温滤光片放置在3200K,景物可以得到正确的色彩还原;

当环境色温为5600K时,摄像机色温滤光片放置在5600K,景物可以得到正确的色彩还原。

当环境色温在3200K上下1000K和5600K上下1000K范围内,利用白平衡预置功能可以得到人眼可以接受的色彩还原,由于色温偏差不大,使拍摄出的画面呈现出细微的色彩变化。

这有一个好处,不同的生活环境本身会由于环境色和照明差异的影响而色彩基调不同,如果到处调白会使不同的环境呈现单一白光照明的效果,而利用白平衡预置则可以保留这种丰富的色彩变化。

  一般精细调白的方法是,在拍摄环境中以顺着拍摄方向的调白板(卡)来调整白平衡。

这是一种普遍的情况,还有几种非常灵活的精细调白方法。

利用一块透过性良好的标准白板,把它置于紧贴镜头的前面,在拍摄环境中对着光源照明方向或对着主拍摄方向来调整白平衡,专业的摄像机会给出一个色温读数,比如是5000K,如果希望拍摄还原正常的画面就以这个白平衡结果来拍摄。

在摄像创作中,有时希望得到色彩偏差的画面来达到创作目的,这时可以利用任何景物来调整白平衡,被调白景物的色温同画面的色彩偏差呈补色关系,既以红色调白画面偏向青色,以绿色调白画面偏向品色,以兰色调白画面偏向黄色。

白平衡自动跟踪功能(ATW)是随着镜头摄取景物的色温变化而时实调整,如果一个推镜头或摇镜头由于被摄景物的色温(镜头摄入景物的色温同环境照明色温是不同的)变化,会使画面在一个镜头内发生色彩变化。

如镜头由人物全景推近脸部特写,因为景别的变化摄入镜头的色温会不同,画面中人物的肤色也就会发生变化,所以非特殊情况不建议使用该模式。

  白平衡调整是摄像的基本功,更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手段。

在清楚了原理之后,活学活用才会应用自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一定会有所收获。

  摄像机有四个色片,起到滤色和滤光的作用..

  1.3200K正常的新闻灯和其它 钨丝灯的色温.2.好像是1/8什么的. 阳光下的色温

  3.5600K白天室外 以及日光灯的色温    4,1/64什么的  强烈光下的色温

  而白平衡板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把晚上拍出白天的效果,白天拍出晚上的效果.

  用白色对白的话,摄像机拍出的就是正常色

  如果用"

蓝色"

对白的话,那么摄像机拍出的颜色则是偏它的补色"

黄色"

  以此类推.

拍摄电视剧的工作人员:

从介入剧组开始一般为制片人、制片主任、制片、策划、编剧、导演、监制、出品人、制作人、摄影师、摄影(呵呵,一般有师就有无师的)、男女演员、场记、副导演、导演助理、有的还有执行导演、美术师、美术、录音师、灯光师、道具师、化妆师、服装师、烟火师、置景师、剧务主任、剧务、场务、司机、视频技术、前面说到的每个职务根据不同都有无师的职务和助理职务,一般20集现代剧的工作人员(不含演员,因为没有定稿的剧本是无法确定演员人数的)在40-60人,像《笑傲江湖》这部电视剧的剧组单纯的工作人员就超过200人,演员几千上万人次,这个也是根据剧情的场面大小来定的。

像现代韩剧,就那几个人能演几十上百集,剧组工作人员也是40人左右

制片人:

一部影片里最高负责人(寻找资金,建立剧组)制片主任:

管理整个剧组导演:

创作组中最高负责人(调动全剧组的积极性,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拍片计划)监制:

后期制作中的最高负责人(后期剪辑中做监督工作)策划人:

对制片人负责(负责影片的除剧本以外的案头工作)编剧:

对制片人和导演负责(创作剧本和在第一时间里修改剧本)艺术指导:

对导演负责(负责影片中整体的影调定位)制片人一般指电影公司的老板或资方代理人。

负责统筹指挥影片的筹备和投产,有权改动剧本情节,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等。

制片人大多懂得电影艺术创作,了解观众心理和市场信息,善于筹集资金,熟悉经营管理。

电影生产中有时把制片人称为监制,通俗讲“制片人”就是投资者或者能够拉来赞助的人。

电影制片人(Producer),也称“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资人。

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

影片完成后,制片人还要进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场进行宣传和推销。

监制(ExecutiveProducer)。

监制通常受命于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法人,由他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

制片(ProductionManager,可直译为制作经理)是电影制作中的中层职位,负责具体的运营事务,向导演和监制负责。

在摄制组中,制片和统筹是两个职务。

制片分很多部门的制片,生活制片是管理剧组的生活的,后勤的一切,吃喝拉撒睡的管理人员;

现场制片是管理现场的纪律和保证主创部门的顺利创作的管理人员;

生产制片是管理剧组的场景的的制作陈设等的管理人员(在以前的电影厂,生产制片还负责怎个剧组的拍摄计划这个部分已经划给统筹了);

外联制片顾名思义就是联系剧组在外拍摄场景的接洽的管理人员(就像一个单位的公关部门);

各个制片部门上面有制片主任,制片主任上面有执行制片人(有的直接面对制片人,执行制片人介乎于制片主任和制片人之间),下面有若干剧务,就是干一些具体事务的人员,制片部门的人不介入剧组的整个艺术创作,相当于一个单位的后勤部门。

统筹,在一个剧组当中相当于一个单位的办公室主任的角色,属于导演部门,要负责怎个剧的拍摄计划,每天要拍摄什么都要有统筹来安排,要跟每一个部门都要协调好,首先是美术部门的场景能否顺利的完工,演员是否到位,制片部门是否把场地联系好,还要跟导演沟通要拍摄多少天,先拍什么后拍什么,等等,在剧组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为我们剧组,有专门的统筹跟大家协调场景,每天的拍摄计划都是导演和摄影亲自跟统筹安排.(网络综合备存资料)制片组设有制片主任、制片、财务人员、剧务及后勤保障人员等。

导演组设有导演、副导演、场记、动作导演、特技导演等。

摄影组设有摄影师、副摄影师、摄影助理、机械员、灯光师、灯光助理。

美工组设有总美工师、美工设计及服装、道具、化装等小组,根据场景制作需要和拍摄时对服、化、道的要求安排适量置景工和服、化、道等方面的人员。

录音组设录音师和录音员。

以上除了演员组还有制片人或出品人和编剧作词作曲演唱。

制片人或出品人是一部片子的总负责人,相当于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有出品人又有制片人时,则制片人是出品人所聘请,出品人是大制片单位的负责人,但对于片子的制作职责是一样的。

制片人工作的最主要内容是负责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影视剧摄制计划与摄制预算。

在没有剧本或剧本不成熟的情况下,制片人还要负责组织必要的剧本创作工作。

制片人对确定影视片的风格,包括确定导演在内的摄制组主要成员的构成,确定主要演员的人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

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制片人还要负责筹措资金。

有的制片人负有发行的责任。

制片主任对制片人负责,是制片人最主要的助手。

主要工作是协助制片人编制影视剧的预算、制定拍摄计划、保证摄制组日常工作的正常运作及控制资金的支出。

制片主任还要根据制片人的授权与要求,代表摄制组联系外景场地,联系人员等协调并签署协议。

现在还有副制片人的说法,副制片人实际上履行制片人应履行的职责,有时这个头衔会授予某个制片主任或者副导演,以表彰他们做出的超过份内的贡献。

制片相当于制片主任助理,主要工作负责拍摄现场运转协调,管理生活与车辆调度的后勤等,负责协调美术道具等,制片对制片主任负责,没有独立决定权。

还有的设有生活制片主任等。

剧务对制片负责,处理制片部门的杂务。

场务也叫场工,现场杂工的总称,为现场各个部门服务,如铺设轨道、管理操作升降机,现场的清理与搬运等,相当与工人。

广告宣传员、司机、紧急救援人员、勤杂人员等属于制片组的范畴,对制片

人和制片主任负责。

导演组的导演对制片人负责,相当于公司总经理。

导演的主要职责是在制片人确定的资金预算及制作计划下,在影视剧创作的各个阶段里指导演员和摄制组的活动,将剧本内容转化为影视剧的图象和声音。

副导演对导演负责,副导演的主要工作的是代表导演组与制片主任合作编制切实可行的摄制计划,协助导演选演员并根据导演要求指导临时演员、群众演员和特技效果。

副导演还负责摄制过程中的主要文案工作,如演员调度计划,摄制通知单及影视剧送审方面的工作。

助理导演协助导演处理导演组的日常杂务。

场记是是导演组中的重要成员,负责在分镜头剧本上详细记录拍摄过程发生的一切,如场景名、镜号、机位、对白、表演的衔接、镜头长度,主要道具使用情况,导演对镜头的评价等,这些作为拍摄现场参考与后期剪辑使用。

厉害的场记能够给剧本计时,一些场记拿着剧本和秒表试演分镜头剧本中的每一场戏,经过多年的实践,在计算剧本场景的放映时间方面练就了异常精确的判断力,这样就能使剧本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素材,能够为投资预算确定精确的数目。

武侠剧及其他一些剧中还有专门的动作导演或特技导演,有的还有台词导演,负责在每个镜头之前与演员一起复习台词,如果演员要使用特别的口音或方言时,擅长这样语言的台词导演要对演员进行训练和现场指导。

摄影师对导演负责,拍摄电影是用的摄影机,拍摄电视是用的摄像机,不过人员统称为摄影师。

主要负责影视剧的屏幕造型处理,为影视剧获取最恰当的摄影画面。

摄影师根据影视剧的内容与导演的要求选择摄影机及其辅助设备,确定照明设备,监督摄影组与照明组的工作,决定各场景的布光与镜头曝光量。

大型摄制组里设总摄影师,主要是指导协调各摄影师的工作。

副摄影师协助摄影师拍摄,代表摄影组和其他部门协调,有的操作摄影机。

摄影助理协助摄影师检查机器,参与拍摄试验,拍摄中要求量光、检查曝光、拍摄剧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