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912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01 大小:41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1页
亲,该文档总共3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30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5藐:

细微的事物。

6细:

仔细。

7故:

所以。

8物外:

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之外。

9私:

私底下。

10怡然称快:

高兴得连声叫好。

11之:

的。

12项:

脖颈,颈。

13项为之强的“强”:

读jiāng(通假字),通“僵”,僵硬的意思。

14于:

在。

15素帐:

未染色的帐子。

16徐:

慢慢地。

17唳:

鸟鸣。

18以·

·

为:

把·

当作。

19怡然自得: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

安适、愉快;

然:

的样子。

20兴:

兴致。

21方:

正,才。

22盖:

原来是。

23之:

它,指蛤蟆。

24虾读há

,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

虾蟆:

癞蛤蟆。

25鞭:

名词活用为动词,鞭打。

26神游:

身不在某地而在想象或梦境中游历某地。

27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

句意:

脖子都因此而僵硬了。

盖一癞虾蟆,“虾”通“蛤”。

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论语十则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体介绍】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论语十则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内容解析】第一则:

为人处事。

译文:

孔子说:

"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

字词解释:

(1)子:

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

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

时常地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

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

通假字,读yuè

,愉快的意思。

(5)朋:

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

):

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

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

读yù

n,生气,发怒。

(9)君子:

道德很有修养的人。

(10)而:

连词。

(可译为并且)(11)亦(yì

同样、也是。

(12)自:

从。

(13)乎:

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14)知:

了解。

而: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

为人处事。

曾参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字词解释:

(1)曾子:

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人。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

泛指多次。

(3)忠:

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

旧注曰:

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意思是:

真诚、诚实。

(5)传不习:

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

“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6)吾:

(7)日:

每天。

(8)省:

检查,反省。

(9)为:

替。

(10)谋:

办事,出主意。

(11)忠:

忠诚。

第三则:

学习方法。

孔子说: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

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1)故:

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2)而:

连词,表顺承,就。

(3)知:

领悟。

(4)可:

可以。

(5)以:

凭借。

(6)为:

作为。

第四则: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1)而:

连词,表示转折。

(2)则:

连词,相当于“就”“便”。

(3)罔(wǎng):

通“惘”迷惑而无所得(4)殆(dà

i):

这里指有害。

本意:

危险。

读书学习,“学”与“思”缺一不可。

“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不能偏废。

第五则:

学习态度。

“由,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字词解释:

(1)女(rǔ):

通“汝”人称代词,你。

(2)知(zhì

通“智”聪明,智慧。

(3)之:

代孔子教的东西。

(4)诲:

教,传授。

乎:

语气助词。

(5)由:

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要有诚实的态度、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

“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

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1)思:

希望,想着。

(2)省:

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3)齐:

相同。

(4)贤:

德才兼备的人。

(5)焉:

语气词

第七则: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1)必有我师焉:

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即“在其中”的意思。

(2)三:

泛指多。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善者。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不善者。

第八则:

怎样做人。

曾参说:

“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1)弘毅:

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2)仁:

指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第九则:

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

字词解释:

(1)凋:

凋谢。

(2)岁寒:

在此指艰苦的环境。

岁,指时间。

本段理解:

这里用松柏比喻了那些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人。

告诉我们危难之际,才能见真英雄。

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

或(借“松柏之后凋”来比喻一种社会现象即面对着利害关系。

特别是事变关头,才能真正识别君子的操守,同时也指出为人须如松柏之坚韧刚强,要经得起时间环境的考验。

第十则:

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

那大概就是‘恕’吧!

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强行于别人身上。

(1)一言:

一句话。

(2)行:

奉行。

其恕乎:

其:

大概,也许。

恕: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3)欲:

喜欢,想。

想要(做的事)。

施:

施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各则注解】总共三类: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录、释、理、添、删、缩

  录: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

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

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

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

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

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

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

如:

(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通假字】

(1)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2)女同汝,表示你,不是通假字,而是两字在古代意思相同。

(3)说“悦”的古字,表示愉快,不是通假字,而是由于古代并无“悦”字,在古代“说”就相当于“悦”后为与说话的“说”区分人们造出了“悦”字。

【活用现象】

(1)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

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3)传不习乎:

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古今异义】

(1)学而时习之:

“时”:

古义:

按一定的时间,今义:

时间

(2)“习”:

复习,今义:

学习

(3)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

每日,今义:

一日

(4)“三”古义:

泛指多数,虚数今义:

数词,三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古义:

真诚,诚实,今义:

相信

(6)温故而知新:

“故”古义:

旧的知识,今义:

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7)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

优点,今义:

善良的人

(8)“从”古义:

跟从(学习),今义:

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9)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可以(凭借)把,今义:

可能、许可

(10)是知也:

“是”:

这,今义:

表判断

【关于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焚书坑儒导致),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观沧海(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简介】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曹操逝世后,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创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萧瑟的秋风吹起来,水中涌起了波浪。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银河、太阳和月亮一样灿烂,好像也出自大海里。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注释】

(1)临:

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

)石:

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

通“苍”,青绿色。

海:

渤海。

(4)何:

多么。

澹澹(dà

ndà

n):

水波荡漾的样子。

(5)竦峙(sǒngzhì

高高地挺立。

竦通“耸”,高。

峙:

挺立。

(6)萧瑟:

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

汹涌澎湃的波浪。

(7)日月:

太阳和月亮。

若:

如同。

星汉:

银河。

(8)幸:

庆幸。

至:

极。

幸甚至哉:

真是幸运极了啊。

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9)咏:

歌吟。

咏志:

即表达心志。

志:

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浪淘沙·

北戴河(毛泽东一九五四年夏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背景】在北戴河的历史长河中,曾与许多伟人、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光绪十九年(1893),清政府修筑津榆铁路的英国工程师“金达”,发现了北戴河运这宝地。

随即津、京地区的外国传教士、富商大贾纷纷涌至北戴河购地筑屋,开始了对北戴河的开发。

就在这一年,中国湖南诞生了后来成为新中国领袖的毛泽东。

61年后(1954),61岁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开发年代与他正巧同龄的北戴河。

1954年4月21日,毛泽东视察秦皇岛,临时下榻在北戴河联峰山原张学良将军居住过的别墅。

第二天一大早,毛泽东与几位首长一起登上了联峰山顶峰,观看了北戴河灿烂的海上日出。

同年7月26日,毛泽东第二次来到了北戴河。

这次来北戴河的主要目的是筹备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他还未来到北戴河之前,曾给先期到达的两个女儿李敏、李纳的信中说:

“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

”8月10日起,北戴河连降暴雨。

毛泽东游览了北戴河雨中的浩瀚大海,对保健医徐涛又谈起了曹操,说“曹操确实到过这里,并于建安12年(公元207)写下了《观沧海》。

”主席还说:

“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改革了东汉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难道这不该肯定?

难道这不是了不起?

说曹操是白脸奸臣,这个案要翻。

”后来毛泽东又与徐涛谈到南唐后主李煜,说李煜曾写过《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

终日谁来?

  金锁以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静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

空照秦淮。

  毛泽东说这首词的意境和语言都无与伦比,就是情绪伤感,风格柔靡,他不喜欢。

并说他很喜欢曹操的《观沧海》。

毛泽东说《观沧海》这首诗气魄宏伟,豪迈奔放,催人奋进。

是大手笔,真男子。

他思古抚今,采用浪淘沙词牌,感慨于换了人间的祖国新貌,创作出了让北戴河人民引为自豪的《浪淘沙·

北戴河》。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作者简介】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注释】1.次:

路途中停宿。

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2.风正:

指顺风。

3.海日:

太阳从海上升起。

残夜:

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旧年:

过去的一年。

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4.客路:

旅途。

5.青山:

点题中“北固山”。

6.前:

向前航行。

7.平:

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8.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

风顺而和。

10.悬:

挂。

11.残夜: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12.江春入旧年: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3.归雁洛阳边:

希望北归的大雁稍一封家信到洛阳。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白居易父亲后来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东郭宅,在新郑生活到12岁,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

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破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

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

他的诗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

晚年与“诗豪”刘禹锡友善,称刘白,提倡歌诗发挥美刺讽喻作用。

其词极有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