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9137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图像压缩编码分析Word下载.docx

哈夫曼(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编码,Lempelzev编码。

(2)有损压缩编码种类

预测编码,DPCM,运动补偿;

频率域方法:

正交变换编码(如DCT),子带编码;

空间域方法:

统计分块编码;

模型方法:

分形编码,模型基编码;

基于重要性:

滤波,子采样,比特分配,向量量化;

(3)混合编码

JBIG,H.261,JPEG,MPEG等技术标准。

2、JPEG压缩编码原理

JPEG是一个应用广泛的静态图像数据压缩标准,其中包含两种压缩算法(DCT和DPCM),并考虑了人眼的视觉特性,在量化和无损压缩编码方面综合权衡,达到较大的压缩比(25:

1以上)。

JPEG既适用于灰度图像也适用于彩色图像。

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DCT变换的顺序式模式,又称为基本系统。

JPEG的压缩编码大致分成三个步骤:

(1)使用正向离散余弦变换(forwarddiscretecosinetransform,FDCT)把空间域表示的图变换成频率域表示的图。

(2)使用加权函数对DCT系数进行量化,该加权函数使得压缩效果对于人的视觉系统最佳。

(3)使用霍夫曼可变字长编码器对量化系数进行编码。

3、离散余弦变换(DCT)变换原理

离散余弦变换(DCT)是一种实数域变换,其变换核为实数余弦函数,图像处理运用的是二维离散余弦变换,对图像进行DCT,可以使得图像的重要可视信息都集中在DCT的一小部分系数中。

 

二维DCT变换是在一维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DCT变换,公式如下:

(1)

为原图像,经DCT变换之后,

为变换矩阵。

是直流分量,其他为交流分量。

上述公式可表示为矩阵形式:

(2)

其中

是变换系数矩阵,为正交阵。

逆DCT变换:

(3)

这里我们只讨论两个N相等的情况,即图像为方形(行列数相等),在实际应用中对不是方阵的数据都应先补齐再进行变换的。

4、图象质量评价

保真度准则是压缩后图象质量评价的标准。

客观保真度准则:

原图象和压缩图象之间的均方根误差或压缩后图象的均方根信噪比。

主观保真度准则:

极好、良好、通过、勉强、低劣、不能用。

客观保真度准则

新旧图像的均方误差

(4)

均方根误差

(5)

把压缩后图像表示成原图像和噪声的叠加

(6)

均方信噪比

(7)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主要采用MATLAB程序实现DCT变换及JPEG压缩编码(OpenCV亦可)

实验步骤:

读取一张大小为512x512的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并将其灰度化)

实验一:

1)把图像分解成若干个8x8的子块;

2)对每个子块分别作DCT变换;

3)保留变换后的直流分量,将交流分量全部清零;

4)使用逆DCT变换,得到新的图像,观察图片变化。

实验二:

1)直接对整张原图像做DCT变换;

2)保留直流分量,交流分量全部清零;

3)再用逆DCT变换,得到新的图像,观察图片变化,注意与实验一结果的区别。

实验三:

2)保留直流分量;

3)尝试保留有限个交流分量的个数;

4)直到逆DCT变换以后的图像可以达到可观察的效果,与实验一结果作比较。

对以上三个实验中逆DCT变换后所获得的图像做质量评价。

4.实验结果及实验代码

1)实验一实验代码:

clc;

clearall;

img=imread('

实验三.jpg'

);

X=rgb2gray(img);

%转换为灰度图

X=double(X);

figure

(1)

subplot(121);

imshow(uint8(X));

title('

原始图象'

subplot(122);

Y=blkproc(X,[88],'

dct21'

imshow(uint8(Y));

分块DCT变换图'

X1=blkproc(Y,[88],'

dct22'

figure

(2)

imshow(uint8(X1));

分块DCT恢复图'

X2=blkproc(X,[88],'

dct23'

imshow(uint8(X2));

分块DCT交流分量全部清零恢复图'

imwrite(uint8(X2),['

分块交流0'

'

.jpg'

]);

%保存图片

实验结果:

图像质量分析:

[PSNR,MSE]=psnr(X,X2)%图像峰值信噪比PSNR、均方根误差MSE

2)实验二实验代码:

[~,m]=size(X);

A=zeros(m,m);

%DCT系数,当m=n=8时,AM(AN)就是JPEG中常用的8*8的变换矩阵

fori=0:

m-1

forj=0:

ifi==0

a=sqrt(1/m);

else

a=sqrt(2/m);

end

A(i+1,j+1)=a*cos(pi*(j+0.5)*i/m);

end

end

%注意变换后的矩阵数据类型为double

F=A*X*A'

;

%DCT变换

imshow(uint8(F))

DCT变换图象'

X1=A'

*F*A%DCT反变换恢复的矩阵

DCT逆变换图象'

fori=1:

m

forj=1:

ifi==1&

&

j==1

F(i,j)=F(i,j);

F(i,j)=0;

X2=A'

*F*A%交流分量全部清零的DCT反变换恢复的矩阵

交流分量全部清零的DCT逆变换图象'

交流清零'

图像质量分析

3)

实验三实验代码:

实验三.jpg);

ifi<

50&

j<

50

*F*A%交流分量部分保留50的DCT反变换恢复的矩阵

交流分量部分保留50的DCT逆变换图象'

交流分量50'

.jpg]);

[PSNR,MSE]=psnr(X,X2)%图像峰值信噪比PSNR、均方根误差M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