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195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doc

2015年北京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

思想政治 2015.1

第I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8小题,共56分)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______。

A.国家公祭日 B.烈士纪念日 C.国家宪法日 D.抗战胜利纪念日

2.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______。

A.新时期 B.新结构 C.新常态 D.新思路

3.2014年APEC峰会于11月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______的主旨演讲。

A.《推动创新发展 实现联动增长》

B.《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

C.《凝心聚力 精诚协作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再上新台阶》

D.《构建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共圆发展繁荣和谐之梦》

4.2014年11月1日,中国探月工程三期载人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中国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降落,这是中国航天器第一次在绕月飞行后载人返回地球。

这使得我国成为成功回收绕月飞行器的第______个国家,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A.一 B.二 C.三 D.四

5.哲学是“智慧之学”。

在古汉语里,知识的“知”字通假“智”,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

A.运用哲学智慧不断揭示具体领域的规律

B.离开具体知识对整个世界进行深入思考

C.对丰富的具体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

D.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推动具体知识向前发展

6.《尚书·洪荒》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质,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______。

A.唯物主义思想 B.形而上学思想

C.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7.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系统阐述了新时期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______。

A.历史的观点 B.阶级的观点 C.革命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8.放眼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等物质形态。

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

正确的回答是______。

A.可知性 B.矛盾统一性 C.永恒性 D.客观实在性

9.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运动形式

C.静止时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10.右侧漫画中“人”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

A.认识规律才能改造规律

B.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规律

C.规律是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觉到的

D.规律并非都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包括

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科学实验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天桥是老北京的记忆。

为恢复北京中轴线上这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有关单位反复论证重建方案,绘制大量施工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进行施工。

根据图纸进行施工,表明

A.物质是意识变化的根源 B.意识是物质的本质

C.物质随意识变化而变化 D.意识具有能用作用

13.古代中国民间认为月全食是“蟾蜍食月”或“天狗吃月”。

随着科技发展和观测工具的不断更新,人们早已能够给出月全食的科学解释。

这表明

①科技的发展影响着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②认识能力提高是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能促进认识发展

④科学实验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唯一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中西传统文化对于月圆的理解有所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月圆往往象征团圆美满;但在西方文化中,月圆则意味着狼人变身,充满了恐怖气氛。

中西文化对月圆的理解不同,原因可能是

①认识对象的差异 ②科技水平的差异

③主观因素的差异 ④实践活动的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B.主观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C.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D.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

16.“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

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一棵正常生长了50年的大树,按木材价格计算,可能最多值2000元,但是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价值不止150万元。

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B.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C.人类认识的客观性 D.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18.宋人朱熹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可见,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这是因为

A.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

B.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不具备连续性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

D.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

19.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否定观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联系具有客观性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物以善小而不为——矛盾具有普遍性

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右侧漫画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力、体力以及各种能力都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在各方面都很优秀,也许你在某个方面略胜一筹,但在其他方面,别人却会领先”。

下列说法与漫画寓意相符的是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1.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

守关的士兵对他说:

“法令规定不能带马出关。

”公孙龙回答:

“我牵的是白马,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22.近年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大国,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高铁的发展说明

①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变革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④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有关,如下图所示。

从健康与非健康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pH值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pH值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pH值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24.有人做过比喻,说人的健康好比数字1,金钱、房子、车子等都是0。

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

所以千万不要让1倒下,由此可见

A.次要矛盾影响到主要矛盾的解决

B.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

D.解决问题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25.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创新”“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

这表明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

26.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之所以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是因为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促进作用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D.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7.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

这表明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

③索取和奉献是对立的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在当时无异于是一场科技革命,但在塑料百岁“诞辰”纪念日,它竟然被评为21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从一场科技革命到“最糟糕的发明”说明了

A.事物的性质具有不稳定性

B.人们的认识具有循环性、多样性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4分)

第二部分(问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29.(5分) 在人们选择前进目标和获得幸福感的关系上有三种状态:

当目标唯一且难以达到时,幸福感往往很低,因为只有一条道路可通“罗马”;当目标不唯一且有多种选择时,幸福感会随之增加,因为有多条道路可通“罗马”;当目标切合实际且实现时,幸福感就会变为最大,因为走到哪里,那里就成为“罗马”。

三个“罗马”带来了三种“幸福感”,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5分)

30.(5分)为刺激消费、促进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施“黄金周”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假日经济”,但也带来了景区拥堵、价格上涨等问题。

为此,2008年我国对“黄金周”制度做出一些调整,但上述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2014年,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黄金周”制度可能将进一步得到调整。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5分)

31.(5分)北京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最大容量,是由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的。

如果将这个理论放在首都可持续发展方面,水资源短缺无疑是那块短板。

运用“木桶理论”蕴含的哲理,说明水资源对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某班同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

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

我们现在需要凝聚一种力量,化解当下大家对于道德精神层面的困惑,这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支柱。

同学乙:

回顾历史,“中国奇迹”的书写、“中国故事”的讲述,都离不开万千胸怀报国理想、坚持道德操守、激扬蓬勃朝气的普通人。

正是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个人,支撑起共和国大厦的脊梁,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基,催动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步伐。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同学丙:

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

我要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学雷锋,青年在行动”志愿者活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强国梦想融于个人奋斗。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

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第三部分(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

33.(3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4.(3分)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______________。

35.(3分)某班开展了一次关于高中学习的主题班会,同学们谈了自己的困惑。

有同学说:

“尽管学习十分努力,但几次考试还是没有考好,心灰意冷,看来真的没有前途和希望了!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这位同学的说法没有认识到________________。

36.(3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论述题,共12分)

37.(12分)2014年10月20日到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探索过程简表

会议名称

提出重要思想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97年十五大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2年十六大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

法治中国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材料一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观点并说明理由。

(4分)

材料二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2)请你指出这一论断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4分)

材料三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看待法治和德治的对立统一关系?

(4分)

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考试

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2015.1

第I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10:

CCBCC ADDCB

11-20:

ADBDC BDABA

20-28:

ADABA CBD

第Ⅱ卷

第二部分(问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29.本小题5分。

选择前进目标,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分)坚持辩证的观点,(2分)汉字思想僵化。

(1分)

(学生答案若从其它角度答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0.本小题5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黄金周”制度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1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黄金周”制度的调整。

(1分)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黄金周”制度设计合理与否,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

(1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施和调整“黄金周”制度都是为了满足人们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分)

31.本小题5分。

整体由部分构成,(1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分)北京市是典型的缺水城市,水资源短缺制约着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水资源节约,有利于北京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前列。

(2分)

(学生答案若从其它角度答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2.本小题5分。

示例:

同学甲的发言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必然引起人们在道德精神层面的困惑。

(2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国家和社会向前发展。

(2分)

(学生答案若从其它角度答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第三部分(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

33.思维和存在(3分)

34.实质和核心(3分)

3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分)

3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或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分)

第四部分(论述题,共12分)

(1)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2分)中国共产党从提出“法制”到“法治”,从“法治国家”到“法治中国”,表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2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分)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分)

(3)二者是对立的。

法律发挥规范作用,道德发挥教化作用;(2分)二者是统一的。

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2分)

(学生答案若从其它角度答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