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920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分析Word下载.docx

生产

系统

工种

生产过程及设备

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

掘进生产系统

综掘生产系统

掘进机司机

掘进机割煤

煤尘、岩尘、噪声、全身振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

掘进

支护工

打眼、锚杆(锚索)安装、风镐清理巷道

煤尘、岩尘、噪声、

手传振动

清煤工

人工清煤浮煤

煤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甲烷

胶带输送机司机

胶带输送机运行

维护工

机械设备、

局扇风机巡检维护

材料运输工

掘进材料运输

煤尘、噪声

喷浆工

混凝土搅拌机上料、

混凝土喷射机喷浆

水泥粉尘、手传振动、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甲烷

炮掘生产系统

打眼工

煤电钻打眼

煤尘、噪声、手传振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烷

爆破工

连线放炮

煤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手传振动、甲烷

支护

原煤清理

装煤(岩)机司机

输送机操作工

皮带运输机运行

混凝土搅拌机上料、混凝土喷射机喷浆

岩尘、石灰石粉尘、水泥粉尘、手传振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烷、噪声

回采生产系统

综采

采煤机司机

采煤机割煤

煤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烷

移架推溜工

推移刮板输送机

端头支护工

端头和顺槽超前支护

架间和端头、端尾清煤

煤层注水工

打眼注水

转载机司机

转载机、破碎机运行

机械设备检修维护

井下运输及辅助生产系统

胶带机司机

煤仓下

给煤机司机

主煤仓下给煤机运行

胶带输送机检修维护

配电工

供电设备检修维护

工频电场

水泵司机

井下主排水泵运行

煤尘、噪声、甲烷

变电所值班工

变电所设备运行巡检

防尘工

井下粉尘防护

煤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

瓦检工

井下瓦斯检测

通风工

井下通风

地面生产系统

胶带输送机司机运行

分级筛司机

分级筛运行及巡检

煤尘、噪声、全身振动

捡矸工

捡矸

岩尘、噪声

破碎机司机

破碎机运行及巡检

司磅工

原煤过磅

煤尘

运煤司机

运输原煤

地面辅助

生产系统

锅炉司炉工

锅炉运行、巡检

煤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高温、热辐射、氢氧化钠、石灰石粉尘

空压机司机

空压机运行、巡检

噪声、全身振动

生活水泵、消防水泵运行和巡检

噪声

风机司机

风机运行、巡检

机修电焊工

设备检维修焊接

电焊烟尘、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锰及其化合物、紫外辐射

机修砂轮工

设备配件打磨

砂轮磨尘、噪声、手传振动

木工

支护材料准备

木粉尘、噪声、手传振动

变电所巡检工

变电所运行及设备巡检

井下水处理工

水泵运行、加药

噪声、盐酸、二氧化氯、盐酸、其他粉尘

生活污水处理工

污水泵运行、加药

噪声、硫化氢、二氧化氯、盐酸、其他粉尘

调度员

生产调度

监控员

生产安全监控

二、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名称、存在的形态,预计职业病危害程度

根据本矿井生产特点,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参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辨识矿井职业危害因素。

1.粉尘类

矿井粉尘产生于采掘、运输等工艺环节,粉尘一般粒径为1mm以下的细微颗粒,粒径小于5um的粉尘叫呼吸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矿井生产过程中尘源较广泛,对工人健康和安全生产危害很大。

井下粉尘还会污染作业环境,使作业人员视线不清、感觉不适等,从而引发工伤事故和降低劳动效率。

⑴岩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岩尘主要存在于机械凿岩、破岩、喷浆和砌碹、打眼、爆破、运煤(矸)等作业环节。

岩尘可能产生的职业病为矽肺病。

矽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百分之十以上的生产性粉尘(岩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⑵煤尘(煤岩尘)

岩尘主要存在于煤巷打眼、爆破、煤巷加固、采煤机割煤、原煤转载及运输、巷道支护、筛分破碎等作业环节。

煤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为煤工尘肺。

作业人员

采煤工尘肺是由于在煤炭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煤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对煤矿工人身体健康危害最大的职业病。

⑶水泥尘

矿井生产水泥尘主要存在于砌碹、锚喷、拌料、巷道加固等作业环节。

水泥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为水泥尘肺。

水泥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水泥粉尘而引起的一种尘肺病,若长期从事喷浆、锚喷、拌料等工作,防护不当,有可能导致水泥尘肺。

⑷电焊烟尘

电焊烟尘主要存在于矿井机械设备维修。

电焊烟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为电焊工尘肺。

⑸木粉尘

木粉尘主要存在于矿井坑木加工过程中。

粉尘中含有木焦油,长期吸入会患有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甚至致癌,接触皮肤也可能引起过敏性皮炎。

2.化学物质类

井下气体分为有毒有害气体和窒息性气体。

有毒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

窒息性气体有瓦斯(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

⑴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主要存在于工作面打眼、采煤机割煤、原煤转载及运输、工作面支护等作业环节。

井下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放炮、火灾、煤层自燃都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在通风不良的独头巷道和上山掘进头极易发生一氧化碳气体积聚。

一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为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的危害性: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为急性中毒,即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后引起的急性脑缺氧疾病。

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50~300倍,而结合后的离解能力比氧低360倍,因此严重阻碍了人体血红蛋白对氧的吸收作用,致使人体缺氧,引起窒息和死亡。

⑵二氧化硫

本矿开采的2号为特低硫-中高硫,1号煤层为中硫-中高硫,故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为二氧化硫中毒。

二氧化硫的危害性:

二氧化硫有刺激性,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腐蚀作用。

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而产生中毒作用,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

急性中毒为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的二氧化硫气体引起,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或窒息死亡。

慢性中毒为长时间接触低浓度二氧化硫,经长期刺激使嗅觉迟钝、味觉下降,出现慢性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并伴有头痛、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

⑶硫化氢

硫化氢主要存在于采煤机割煤、原煤装载等作业环节。

井下有机物腐烂、硫化矿物水解,井下积水的老塘和采空区,由于煤及矸石中的硫和水作用生成硫化氢蓄积于水中,一旦挠动便会大量逸出而使人中毒。

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为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的危害性:

硫化氢有强烈的毒性,臭鸡蛋气味,可燃烧,有爆炸性。

少量的硫化氢可导致眼及呼吸道刺激,引起不适,

硫化氢中毒主要为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大量硫化氢气体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为主的多器官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硫化氢为化学性窒息性气体,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主要表现为眼刺痛、咽部灼热感、咳嗽等刺激症状,严重可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引起呼吸麻痹而死亡。

接触浓度较高时,人在数秒到数分钟即发生昏迷乃至死亡。

⑷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主要存在于巷道爆破作业环节。

井下放炮过程中会产生NO和NO2,是氮氧化物主要来源。

二氧化氮可能引起的职业病有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

氮氧化物的危害性:

NO作用于神经中枢可引起瘫痪现象和惊厥。

NO极易氧化成NO2,毒性为NO的4-5倍。

氮氧化物吸入后与粘膜水分结合形成硝酸、亚硝酸,对人体组织能产生强烈的刺激性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化学性肺炎和支气管炎。

氮氧化物中毒主要为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大量氮氧化物气体,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主要对肺组织产生强烈过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支气管和肺水肿,重度中毒者可发生窒息死亡。

⑸氨气

氨气主要来源有:

井下爆破工作、用水灭火等,部分岩层中也有氨气涌出。

氨气对皮肤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喉头水肿。

⑹二氧化碳

煤矿井下二氧化碳主要存在于煤层逸出(或突出)、坑木腐烂、人员呼吸爆破等。

二氧化碳中毒,低浓度时呼吸中枢兴奋,如浓度达到3%时,呼吸加深;

高浓度时抑制呼吸中枢,如浓度达到8%时,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加。

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主要是对呼吸中枢的毒性作用,可致死亡。

⑺瓦斯、氮气等窒息性气体

矿井瓦斯是指从煤、岩内涌出的以甲烷(CH4)为主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成。

矿井瓦斯主要存在于井下采掘过程中煤(岩)逸出。

氮气主要来源于井下爆破和生物的腐烂,煤岩层中也有氨气涌出。

此外,煤矿井下瓦斯甲烷、氮气等单纯窒息性气体其本身无毒,由于其过量存在,会使空气中氧浓度相对降低,造成机体缺氧,氧含量低于17%时,可出现呼吸急促,心率过速,低于12%时导致昏迷,低于6%可发生心跳停止和死亡;

另外,本矿为高瓦斯矿井,在通风不良或不通风的巷道内,当瓦斯中CH4的浓度≥5%时,则有可能引发燃烧和爆炸。

3.物理因素

⑴高温

该矿属地温正常区,井下高温现象一般不存在。

矿区所处地区年平均气温8.6℃,年极端最高气温36.6℃,年极端最低气温-22℃,夏季可能出现高温天气。

高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为中暑

⑵全身振动及手传振动

全身振动主要存在于井下生产系统中的综采、综掘及支护作业环节和地面生产系统中的筛分破碎作业环节,包括采煤机、破碎机、掘进机的运行以及锚杆打眼、筛分破碎等工序。

全身振动能引起前庭功能兴奋性异常,而引起协调障碍,眼球颤动等;

还可能引起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植物神经功能等一系列改变,并能产生不良的心理效应,如疲劳、劳动能力减退等。

全身振动常引起足部周围神经和血管的改变,脚痛、感觉轻度减退或过敏,小腿及脚部肌肉有触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趾甲床毛细血管痉挛倾向,脚部皮温降低等。

手传振动产生于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凿岩、打眼、岩巷装载、岩巷掘进等作业环节。

手传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手传振动首先引起末梢神经改变,常以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的形态出现,呈现“手套”型感觉障碍。

手麻、手痛、手胀、手僵、手多汗、手无力等往往是较早出现的症状,同时还可出现肢体末端感觉减退,甚至痛觉消失。

手传振动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指甲松脆、营养障碍以及手汗、手颤等,进而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

②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手传振动可引起外周循环及其调节机能障碍,早期可出现手部特别是手指皮肤温度降低,冷水负荷试验或振动负荷试验以后,皮温降低的程度更明显,皮肤温恢复速度较慢,恢复时间延长。

晚期还可引起末稍血管的器质性变化,导致局部振动病,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

③对骨-关节系统的影响:

手传振动可导致骨和关节发生改变,骨骼病变多发生在指骨、掌骨、腕骨和肘关节。

X线检查可见骨质增生、骨皮质增厚,爪粗隆肥厚,骨质疏松,空泡形成,囊样变,骨岛形成,骨关节变形的影像。

⑶噪声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噪声与振动主要来源于凿岩工具的空气动力噪声,设备在运转中的振动、摩擦、碰撞产生的机械噪声和电动机等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噪声。

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和场所主要有:

空压机和空压机房;

通风机和通风机房;

局部通风机、采掘作业风钻;

水泵和水泵房;

绞车和绞车房;

破碎设备和破碎作业场所;

凿岩设备和凿岩工作面;

运输设备和设备通过的巷道;

装岩机和装岩作业场所;

机修车间等。

瞬时噪声多产生于放炮、撞击等。

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为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接触高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听觉损伤。

早期会出现听力下降,继续长期接触,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退行性病变,即职业性噪声聋。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噪声与振动主要来源于凿岩工具的空气动力噪声,设备在运转中的振动、摩擦、碰撞产生的机械噪声和电动机等电气设备所产生噪声。

⑷工频电场

工频电场主要存在于井下中央变电所,地面变电站和各类设备配电室。

工频电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为神经衰弱综合症,有头晕、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眨眼障碍、心悸、消瘦和脱发等,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⑸紫外辐射

电焊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危害主要表现为眼部损伤,可以导致电光性眼炎,即紫外线辐射性角膜结膜炎。

轻症患者仅有眼部异物感或轻度不适,重者患者有眼部烧灼感和剧痛,并伴有高度畏光、流泪和睑痉挛。

急性症状可持续6~24h,但几乎所有不适症状在48h内消失。

长期重复的紫外线照射,可引起慢性睑缘炎和结膜炎,结膜失去弹性和光泽,色素增生。

电焊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紫外线辐射可导致紫外线白内障。

电焊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紫外线辐射还可导致职业性电光性皮炎,主要表现为发生在暴露部位的皮损,轻者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水肿性红斑,有灼热及刺痛感;

重者除上述症状外,可发生水疱或大疱,甚至表皮坏死,疼痛剧烈。

4.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由于煤矿井下特殊的作业环境,存在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长期不良的劳动体位,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为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是指煤矿井下工人在特殊的劳动条件下,致使滑囊急性外伤或长期摩擦、受压等机械因素所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改变。

发生原因为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姿势特殊,在劳动时因受跪、爬行、侧卧、肩扛等因素的影响,使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较易受累,易患髌前滑囊炎、膝外侧滑囊炎、鹰嘴滑囊炎、肩峰下滑囊炎。

分急性滑囊炎、亚急性滑囊炎和慢性滑囊炎三期。

一、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名称及数量

具体见下表

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名称及数量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1

双滚筒采煤机

2

可弯曲刮板输送机

3

顺槽转载机

4

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5

掘进机

6

带式转载机

7

掘进带式输送机

8

风动锚杆机

9

局部通风机

10

输送机

11

切管机

12

直流弧焊机

13

砂轮机

14

木工圆锯机

15

自动磨锯机

16

二氧化氯发生器

17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18

锅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值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值具体情况见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值一览表

危害因素名称

接触地点及限值

井下生产系统(最高允许浓度%)

地面生产系统

一.化学因素

一氧化碳

0.0024

20mg/m3

(短时间容许接触浓度)

二氧化氮

0.00025

5mg/m3

二氧化硫

0.0005

硫化氢

0.00066

10mg/m3

0.004

二氧化氯

0.5

9000mg/m3

二氧化碳

——

0.3mg/m3

氧化钙

2mg/m3

氢气

瓦斯

1(采煤工作面)

二.粉尘

(游离SiO2<10%)

4mg/m3

木粉尘

3mg/m3

SiO2粉尘

1.5mg/m3

砂轮磨尘

8mg/m3

水泥粉尘

三.物理因素

电焊弧光

辐照度0.24μW/cm2

照射量3.5mJ/cm2

85d(B)A

4h

温度

采掘工作面26℃

机电设备硐室30℃

(干球温度)

频率50Hz

电场强度5kV/m

第二节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情况

一、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情况

由于煤矿井下特殊作业环境条件,矿井从事井下作业人员均为男职工。

入井作业人员均不同程度的接触到岩尘、煤尘、水泥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噪声、不良作业条件等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面辅助人员主要接触噪声、粉尘、电焊烟尘及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可能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人数具体见表。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情况表

工序、岗位

正常生产班接触人数

危害因素

操作方式

接触时间

井下生产环节

工作面

岩尘、煤尘、水泥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局部振动、噪声、不良作业条件

井下操作

连续

刮板机司机

间歇

移动变电站工

井下检修、维护

瓦斯员

瓦斯检查、巡视

乳化液泵司机

移架工

皮带机司机

电工

机掘工作面

皮带机机司机

跟班电工

安全员

井下检查

炮掘

放炮工

攉煤工

推车工

摘挂钩工

开绞车工

原煤

运输

辅助

井底摘挂钩工

绞车司机

采区摘挂钩工

其它

人员

中央变电所值班员

主水泵司机

洒水灭尘工及管路维护工

井下急救站

巷道维护工

通风设施维护工

通风员

通讯监控维护工

地面工人

服务人员

噪声、高温

机房值班

其它人员

高温、电焊烟尘、粉尘、工频电场、振动、噪声

地面运输、机修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

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