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921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1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时政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时政文档格式.docx

《时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政文档格式.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时政文档格式.docx

 【国考面试时政热点2】干部挂职美国惹争议

  【背景链接】到外省市挂职锻炼或出国参加培训,对机关干部来说并不新鲜,但去外国政府部门挂职,此前则很少听说。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首次公布20年人才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要分期分批选送优秀人才到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挂职。

据介绍,此前东城干部国外挂职的主要目的地是韩国,今后打算增加去美国挂职锻炼的机会。

  出题思路,请对部分地方政府出资让公务员到发达国家挂职锻炼,发表你的看法?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类

  【考察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能否辩证、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解题思路】首先辩证看待题中所给出的现象,对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和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进行分别阐述,最后结合自己进行表态。

  【参考要点】

  1.近几年很多地方政府部门把公务员派到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进行培训和锻炼,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改变了公务员培训的思路,但另一方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质疑。

对这样的做法我们应该全面客观的分析、看待。

  2.分析这一做法的可取之处:

这样的挂职锻炼可以让我们的公务员开阔视野、提升理念;

学习学习人家办事的方法、管理的方式,应该大有收获。

去国外发达国家韩国挂职锻炼一般是在城市管理、民生建设等部门,这些正是现代政府基本相通的应有职能,肯定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3.分析其需要注意的地方:

由于制度、人员设置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所谓的“国外挂职”可能不会像国内挂职一样,担任相应的职务、拥有相应的权力,其挂职的意义和收获就会大打折扣;

派干部到发达国家挂职的决策是如何做出,有没有经过调查论证?

庞大的挂职预算有没有列入预算,是不是人大审议通过?

选派的干部以什么标准选拔?

如何保证这些挂洋职的干部能真正学好、干好?

没有这些基础性的程序工作,自然会引起社会公众的质疑。

  4.总结:

打造高效的行政部门和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我们在搞好法治社会的基础,但在高预算、大面积派出公务员出国挂职培训方面,政府部门应慎重对待,科学决策。

既要严格选拔程序预算,又要跟进培训的后续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到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

【国考面试时政热点3】“新上山下乡”

  【背景链接】

  最近一段时间,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重庆市提出了向“工农兵”学习的口号,旨在推动75万名大学生“上山下乡”,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不得少于4个月——每人种100棵树,带薪实习1个月,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个月,到企业或服务一线做工1个月,学军1个月。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思路】

  多年来,政府一直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也在千方百计地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给大学生提供锻炼平台,让学生能够真正提高素质,适应时代发展,在竞争中找准位置。

从古至今,我国一直在提倡“学习”,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学”,即强调掌握知识和探究真理;

二是“习”,即要学以致用,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事实上,现在的大学教育也都非常讲究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教育,学校均安排有较长的社会实践时间。

很多学生在校期间,确实参加过很多实践活动,比如有些学生充当志愿者,有些学生去企业实习。

在毕业前学生还需要提交实习鉴定,否则将影响正常毕业。

问题是,大学设置的实践活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很多学生都是应付了事,没有真正地从实践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重庆市开展的再学“工农兵”活动,确实有其合理性和先进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既可以大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认清自身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同时又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党和政府在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中的不懈努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并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市情、民情。

  但是,在这一活动轰轰烈烈开展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来看待这一问题。

过去“下乡”,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当时广大青年到农村锻炼的抵触情绪相对较小。

而现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城市中的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农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如果“下乡”活动不与毕业挂钩的话,还能有多少学生会自愿去乡下锻炼呢?

  所以,要真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靠短短四个月内锻炼出来的,还需要政府、学校、老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能力。

【国考面试时政热点4】“钟摆族”

  在美国纽约、硅谷、英国伦敦和日韩发达地区,“钟摆族”早已不是新鲜词语。

因为市区的房价过高,很多白领不得不工作在城区,生活在郊外。

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出现“钟摆族”后,这个族群沿着房价上涨的轨迹,向二线城市扩展。

  “钟摆族”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城市生活模式,拉长了工作地和生活地之间的距离,演绎着现代大城市中独有的生存状态。

“钟摆族”具体会给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呢?

据网上的一个权威调查显示,71.1%的人首选“改变生活方式”,57.5%的人认为会“转变就业观念”,而47.4%的人认为有助于“社交网络拓宽”。

  但也有很多网友表示,做“钟摆族”是“压力与动力”俱在。

一方面空间的障碍还是存在的,比如刚回到家,突然单位有事要返回去处理,就会深切感受到距离的无奈;

但另一方面,这会让他们更有追求的目标和动力,他们会咬牙坚持想办法赚钱去工作所在地的城市生活。

  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突破城区界限,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甚至其他城市。

他们常常要两处奔波。

这样的人被称为“钟摆族”。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于是出现了“钟摆族”。

他们工作生活双城化、房子两地买、婚姻周末化,社交网络多城交叉,原有的单一城市生活工作模式被打破。

  “钟摆族”的出现打破了城市之间的界限,拓宽了个人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人们就业、置业、生活方式等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城乡的一体化让越来越多人们开始突破城乡界限,缓解了住房、医院、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也降低了生活成本,同时,交通的便利让人们感受到了城际间的“零距离”。

此外,“居住”城市相对于“工作”城市拥有更为健康和宁静的生活环境,更适合工作了一天的职场人调整和休息。

因此,事业和家庭可以同时被兼顾的创新模式,势必会引发职场人在选择工作地点及方式上的改变。

  但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城际铁路本身所带来的交通成本较高,及相对增长的市内交通接驳费用和时间,都成为了“城际化模式”发展的新障碍。

同时,生活城和工作城之间的资源不平衡,也让不少想加入“钟摆族”的职场人打了退堂鼓。

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学校、医疗等相关必备服务设施的完备,都成为了职场人关注的焦点。

而且两地奔波的生活也会加重“钟摆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城际间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让钟摆人自由的摇摆,政府还要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的配套生活设施等方面做出努力。

  【国考面试时政热点5】“张美芳事件”

  江苏省前财政厅副厅长张美芳坐拥七套房产、包养情人被双规的事件,引起江苏省财政系统乃至全国财政系统的“大地震”。

张美芳是中国首位因收取巨额存款回扣而落马的财政官员,在其办公室公然放置着数张百万受贿支票,其个人生活也很复杂、作风腐化,经常以谈恋爱为由包养“小白脸”,在社会上引起了恶劣影响和巨大反响。

  “张美芳事件”是官员腐污腐败的又一典型案例,而“腐败问题”一直是国家公务员面试重点考查的内容,需要广大考生加以关注。

  首先结合事件背景、现阶段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以及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等对“张美芳事件”加以点题。

如“随着行政问责制的推行,问题官员被问责的事件屡屡发生,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构建阳光型政府和责任型政府的信心和决心。

”或者“张美芳事件”在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向我们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但是对待这一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全面地看待,纵观领导干部整体,贪污腐化现象毕竟只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以身作则,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

  其次,联系近年来众多贪官污吏纷纷落马的事实,考生可以分析一下“张美芳事件”产生的原因,如“第一,个别领导干部党性不强、作风不硬、政治立场不坚定,自身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二,目前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管体系尚存在漏洞和不足,导致权力寻租的事件多有发生;

第三,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及其制度建设还不健全,对贪官污吏的惩处力度还有不足之处。

同时,为更好地规制领导干部为民服务、提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号召广大领导干部恪尽职守,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采取配套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和群众观念,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素质;

第二,畅通舆论引导,发挥群众在监管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权利寻租事件的曝光力度;

第三,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安排,对于贪污腐化的领导干部一经查处即严惩不贷。

  再次,考生对自己的答题做一个简洁明了的总结,如“张美芳坐拥七套房产养情人的事件,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杜绝此类事件再度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最后希望各位考生认真备考,沉着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从容应答,在面试中取得理想成绩,考取自己满意的岗位!

【国考面试时政热点6】再谈“公务员热”

  “公务员热”曾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随着2011年国考大战帷幕的拉开,这个词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讨论,供广大学员参考。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日前结束,最终报名人数达到1415138人,最热的职位创下了4961∶1的纪录。

有外国媒体指出,中国社会已出现过度求稳的心态,这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

(11月28日《法制日报》)

  首先,部分应届和待业社会考生报考公务员的动机多是出于就业压力和现实需要,其次是公务员队伍的成效建设,另外还有传统仕途观念的影响所致。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幻,报考公务员的现实需要愈加升温。

“国考”年年热,公务员已成为多数人提升价值的发展渠道。

这里暂且不妄论“国考”的是与非,因为如果一个行业、一种职业受追捧到近乎畸形的程度,其中必有不当之处。

我们有必要对“公务员热”进行冷思考,如果社会保障足够完善,人们有足够的安全感,还会争先恐后地期望工作的稳定性吗?

事实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多样的选择,但对未来的不可预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报考公务员。

  其次,“公务员热”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的社会心态,公务员的待遇虽然谈不上优厚,但职业的稳定性和高保障性是任何职业无法比拟的。

从职业功能看,公务员作为公权力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其通过政策制定来规划社会发展的职业功能,也让其他任何“私权职业”望尘莫及。

好职业人人趋之若鹜,公务员是目前国内压力最小、待遇最好、日子过得最安稳的好职业之一,以至于“国考”持续高烧不退。

  亨廷顿认为,和政治关系最为密切的现代化各层面可以概括为社会动员和经济发展。

前者是一个过程,通过它,人民转而选择新的社交格局和行为方式;

后者是指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和产品的增长。

随着社会动员和经济发展,传统社会集团获得了政治参与的意识,新兴社会集团更是不断提出自己新的政治要求。

公民热心参政议政是好事,但倘若将参政议政等同于从事公务员职业,片面的迷恋“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高”、“福利好”和“工作压力小”的优越性,显然不利于政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安稳,这种状况不正常但情有可原,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但需要指出,公务员竞争机制、淘汰机制的缺失或形同虚设,是迫切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因此,破解过度迷恋公务员的弊端,首先,要加大政府社会管理的力度,打破公务员“铁饭碗”,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的一体化和公平化,建立运转顺畅的公务员辞退机制,健全公务员队伍“进出机制”;

其次,引导人们更多地加入到经济建设的组织中去,换言之,政府应该使各职业处于平等地位,破除公共部门的优势地位或强势地位。

这样,我们的社会大机器才能和谐有序地运转,我们的国家也才能够又好又快地发展与进步。

【国考面试时政热点7】“能者多劳”与“劳者多能”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能者多劳”和“劳者多能”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可称为是社会流行语,能否很好很深入地理解这两句话,从一定程度上也考察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对时政的掌握能力。

本文将对这两句话分条梳理,以供广大学员面试备考参考。

  首先讨论“能者多劳”。

“能者”即能办事、会干事,工作质量好、效率高。

正因为这如此,“能者”自然就比一般人“多劳”一些。

同时,“能者”的高能力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平时“多劳”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因此“劳者”又会“多能”,以至于“劳者多能”。

  其次讨论“劳者多能”。

现实中,有的人因为自己比别人多干了一些工作,就感觉吃了亏,牢骚满腹,啧有烦言:

“这种事为什么总让我去干?

好活怎么总轮不到我?

”也有的人因为自己少干了一点,就沾沾自喜,轻松惬意,久而久之因缺乏行动力而“不堪重用”。

凡此种种,皆在于不懂得“劳者多能”的真义。

  劳动是人类最好的启蒙老师之一,人们所掌握的很多知识都源于劳动。

《论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春秋时期,有位官员问孔子的学生子贡:

“圣人孔夫子为什么这么渊博,样样都会?

”子贡回答:

“那当然,老师是天生的圣人。

”这段对话传到孔子那里后,他纠正道: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出身贫贱,什么事情都做过,什么苦都吃过,所以懂得了世间的人情事理。

国外学者印度哲学家J·

库马拉帕曾说:

“劳动之于提高才能的关系,就像食物之于人体的关系。

”“劳”与“不劳”,“多劳”和“少劳”,是决定一个人能力强弱和作为大小的关键因素。

在“劳”这个问题上的小小差异往往造成个人成长进步的巨大差别——“闲者多庸,劳者多能”。

  实践是提高能力素质的课堂和沃土,实践出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躬身实践、只有经常“多劳”,我们才能比别人有更多学习锻炼的时间,有更多经受考验的机会,也有更为广阔的展示才干的舞台。

经历造就能力,一切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能者”无不是从“劳心”和“劳力”的艰苦中磨练出来、超越出来的。

正如孟子所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后“增益其所不能”。

一个人要想成为“能者”,就必须经历“多劳”的辛勤与付出。

“多劳”是实现“多能”的必要条件。

  但“劳者”也未必“多能”,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一些“劳者”的心态不稳、学力不强。

有些人对繁重工作的第一反应就是推脱逃避,习惯性地拈轻怕重,即使承担任务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干起活来态度消极,畏难情绪相伴始终。

如若抱持这样的心态,再多的锻炼、再好的成功机遇都会擦肩而过。

也有一些人虽担起了繁难的工作,但“有手无心”,循规蹈矩,只求完成任务,不能优化程序、整合环节,干事不开动脑筋,不爱钻研琢磨,能力自然也不会来。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身负国家重任,我们决不能甘于平庸,只有甘于“多劳”,乐于“多劳”,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才能“多能”,才能不断增长才能、成长进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国考面试时政热点8】治理"首堵"要加强公务车改革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由于小汽车出行方式的特有优势,诱发了城市汽车交通的快速膨胀,从而把逐年递增的汽车出行总量与市区有限道路容量的矛盾推到了难以承受的极限。

这一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北京也因此由首都变成了“首堵”。

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是大城市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治理拥堵问题做详细梳理与深度解析。

  【答题框架】

  在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上,首要的一条是“限车令”,矛头直指数量庞大的私家车。

但是问题是,这个规定只针对私家车,公务车显然已成为治理拥堵的死角。

因此,在有限的道路面积上,不但要降低公务车的数量,还要严格监管公务车使用的频率、效率和成本。

  原因一,对于城市拥堵中公车和私车各自应占的比例,目前没有也很难做出精确的估算。

如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时,中央驻京单位按照50%、北京市属机关单位按80%的标准封存所属公车,49万余辆公车齐刷刷入库封存,即使当时没有针对社会车辆的强制车号限行手段,北京交通之通畅也给市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甚至有网民呼吁“峰会不要走”。

公务车对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而同时,公务车数量减少未必对公务执行造成影响。

  原因二,以公务车改革为突破口,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大城市的拥堵问题,还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和行政作风的转变。

例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各地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

在落实公车限行之前,山东省提出采取公车轮休举措后,相关人员可采取公务车“拼车”、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等方式。

这充分说明,公务并非一定要使用公务车才能办,公务员必须把公事乃至私事一定要驾的观念彻底摒弃,这也是政府机关转变作风的重要一环。

  原因三,公务员,更有责任在公交出行上做率先垂范。

目前,北京也在倡导百姓公交出行、低碳出行、绿色出行,并把公交出行率作为衡量城市交通状况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践证明,机关单位的公务车尾号限行持续很长时间以来,丝毫未影响政府的办公效率。

因此,应当坚决深化公务车改革,严控公务车数量,加强监管,杜绝公务车成为特权车。

  在公务车改革过程中,相对公务车车价、排量、新增数量等“硬指标”而言,公务车的行驶里程、油耗、维修保养费用等“软监管”则更难实施。

今年9月底,浙江省审计厅副厅长岑国荣代表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情况汇报,审计结果显示:

部分维修企业利润空间偏大,公务车辆俨然成了维修企业的“唐僧肉”。

这说明,公务车改革在长期“缓步徘徊”中,在维修等隐蔽环节又滋生了新的毒瘤,亟待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综上,不但要降低公务车的数量,还要严格控制公务车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成本,进一步改善城市拥堵现象。

【国考面试时政热点9】“大学无用论”

  因为重庆百万学子放弃高考,使得“读书无用论”抬头,而目前随着一组权威数据的发布,又出现了“大学无用论”,本文就“大学无用论”这一主题作一回顾和总体梳理,供广大考生备考参考。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日前表示,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最新的平均起薪差距只有300元。

  这则新闻仿佛将人拉到20多年前,那时一句“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鼓动起一股“读书无用论”。

如今,人们必定又会问,“上大学还有用吗?

  这就要先来看看,这收入差距是如何缩小的。

首先,两者的平均起薪都在逐年提高,只不过农民工的增幅更快一些罢了。

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

  稍想一下农民工的劳动环境和劳动强度,就会感慨,他们的工资早就该提高了。

而或许就是因为缺少一纸文凭或是某个职称,他们的收入增长总是过于缓慢;

如今,“民工荒”现象时常发生,农民工逐渐掌握了一些“话语权”,这也多少使得他们的工资增长有些“被迫”的意味。

  再者,与农民工的境遇好转相对应的是大学生就业的窘态。

其中,不光是一些大学生眼光高以及学非所用的问题。

相比农民工,大学生劳动维权的意识更强,所以诸多用人单位为图省事,宁可聘任农民工而不要大学生。

因此,尽管两者的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所受到的劳动保护程度、所缴纳的各类保险之间的差距是否也在缩小呢?

  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则是,正如很多人会惊叹于这条新闻,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大学生理应拿较多的工资,而农民工理当处于劳动力市场的最底层。

这就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年年被关注,而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总是被“突击式”地保护。

  因此,农民工与大学生收入差距缩小这条新闻,所反映的问题关键不在于“读书或上大学有没有用”,而是折射出各种劳动要素趋向于平等的流动。

它引起的讨论应该是,还有哪些“不平等”需要抹平?

这样的收入差距是否还是过大?

农民工的收入是否真的反映出了他们的劳动付出?

  【热点题目】有权威研究员日前表示,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最新的平均起薪差距只有300元。

这则新闻又引起人们对于“大学无用论”的肯定,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看的?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类

  【考察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思路】是什么-怎么看-怎么做

  【答题要点】

  由于这则权威数据的发布导致“大学无用论”抬头,可以理解,但是我们要用理智的头脑来思考这则数据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它其实说明的不是“读书无用”,而是说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日新月异快速发展,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即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各种劳动要素正趋向于平等的流动;

引起的讨论应该是,“还有哪些不平等需要抹平?

农民工的收入是否真的反映了他们的劳动付出?

”因此对于这个现象,我们绝不能简单地表面化看待,应该全面地辩证地思考这个问题。

对此,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读书毫无疑问是非常有用的,而且终生受用。

这与我们国家倡导的建立学习型社会是一致的。

读书可以让一个人知识充备、全面素质提高、更好地做好各种工作,对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有利无弊,而且对于企业的创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而且大学是走向社会的直接平台,在大学不仅可以学习精深的专业知识,也能够锻炼实践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大学可以称之为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深殿堂。

  第二,大学生要端正自己的择业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