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9218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综合Word下载.docx

21.2

35.7

31.0

100℃

175

246

39.1

56.6

(假设:

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分离晶体时,溶剂的损耗忽略不计)

某同学设计用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硝酸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水制取硝酸钾的实验,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在①和②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晶体中,______(填“A”或“C”)应为硝酸钾晶体。

(2)在①的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粗产品中可能含有杂质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其中一种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洗涤所得的硝酸钾晶体,下列溶剂可用作洗涤剂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

a.热水b.冰水c.95%的酒精d.四氯化碳

(5)如取34.0g硝酸钠和29.8g氯化钾,加入70g水,在100℃蒸发掉50g水,维持该温度,过滤,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7.

(1)(2分)温度C

(2)(3分)加水溶解、蒸发浓缩、趁热过滤

(3)(4分)Na+、Cl¯

用洁净的铂丝或铁丝蘸取粗产品在火焰上灼烧,若火焰呈黄色,证明有Na+;

或取粗产品少许,加水配成溶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Cl¯

(4)(2分)bc(5)(2分)15.6g

26(闸北一)、某同学在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查阅教材可知,普通锌锰电池的黑色物质主要成分为MnO2、NH4Cl、ZnCl2等物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

操作②的名称是;

(2)操作③灼烧滤渣时所用主要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和三脚架;

操作③灼烧滤渣中的黑色固体时,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推测滤渣中还存在的物质为。

(3)操作④的试管加入③中所得黑色滤渣,试管中迅速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据此可初步认定黑色固体为。

(4)该同学要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检验,以确认是否含有NH4Cl和ZnCl2,下面是他做完实验后所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写出其空白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检验Cl—

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

含有Cl—

2.检验NH4+

含有NH4+

3.检验Zn2+

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稀氨水

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氨水,沉淀又溶解

含有Zn2+

(5)根据以上的实验报告,关于滤液的成分,他的结论是:

滤液中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锌

若想从滤液中得到溶质固体,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若要将所得的溶质固体中的物质加以分离,可用法。

26、

(1)溶解(1分)过滤(1分)

(2)坩埚(1分),泥三角(1分)C(碳)(1分)(3)二氧化锰(MnO2)(1分)(4)(共4分,每空1分)

1、检验Cl—

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2、检验NH4+

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附近

石蕊试纸变蓝色

(5)。

加热蒸发(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3分)加热(1分)

27.(浦东一)在高中阶段,安排了两种酯的制备实验:

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酸丁酯CH3COO(CH2)3CH3]的制备:

制备这两种酯所涉及的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乙酸

乙醇

1—丁醇

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

熔点(℃)

16.6

-117.3

-89.5

-83.6

-73.5

沸点(℃)

117.9

78.5

117

77.06

126.3

密度(g/cm3)

1.05

0.79

0.81

0.90

0.88

水溶性

互溶

可溶

(9g/100克水)

(8.5g/100克水)

微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酸乙酯的制备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优点为;

而乙酸丁酯的制备过程中未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2)提纯时,乙酸乙酯一般采用洗涤,而乙酸丁酯可先采用、后采用洗涤(均填编号)。

a.水b.15%Na2CO3溶液c.饱和Na2CO3溶液

(3)两种酯的提纯过程中都需用到的关键仪器是,在操作中要注意振荡洗涤后,静置分液前必须要有步骤,所制得的酯应从该仪器的(填编号)。

a.下部流出b.上口倒出c.都可以

(4)在乙酸乙酯制备中,采用了乙醇过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编号)。

a.乙醇比乙酸价廉b.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c.提高乙醇的转化率d.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5)在乙酸丁酯制备中,下列方法可提高1—丁醇利用率的是(填编号)。

a.使用催化剂b.加过量乙酸c.不断移去产物d.缩短反应时间

(6)下列装置可用作制备乙酸丁酯的反应装置的是

a.b.c.d.

26.(市调研)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接着再用溴与之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在制备过程中由于部分乙醇被浓硫酸氧化还会产生CO2、SO2,并进而与Br2反应生成HBr等酸性气体。

(1)以上述三种物质为原料,用下列仪器(短接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制备1,2-二溴乙烷。

如果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B经A

(1)插入A中,D接A

(2);

A(3)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

(2)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分液漏斗代替D,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三颈烧瓶A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反应管E中进行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管E中加入少量水及把反应管E置于盛有冷水的小烧杯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6

(1)C、F、E、G

(2)插入三颈烧瓶中的液体中容器内压力过大时液体无法滴落(3)除去三颈瓶中产生的CO2、SO2吸收挥发的溴蒸汽(4)CH3CH2OH

CH2=CH2↑+H2O(5)CH2=CH2+Br2→BrCH2CH2Br(6)减少溴的挥发损失

定量实验

27.(南汇二)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

请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硫酸铜在加热分解时产生的各物质与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实验测得数据和有关结果如下:

①准确称得无水硫酸铜2.4g;

②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态下气体的体积为112mL;

③干燥管在实验后质量增加1.28g;

④实验结束时装置B中的NaHSO3溶液变为Na2SO4溶液(不含其他溶质)。

试回答: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燥管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数据测出后,首先应计算出的物质是_________,有________mol。

据此计算出SO2为_________mol,SO3为___________mol。

27.

(1)吸收生成的SO3气体(1分)SO3+2NaHSO3→Na2SO4+H2O+2SO2↑(2分)

(2)干燥SO2和O2SO2(1分)

(3)由D来的气体将E中的水压到量筒F中,测定生成O2的体积(2分)

(4)O2(1分)0.005(1分)0.01(2分)0.005(2分)

7.(闵行二)(12分)某氯化铁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Fe、Al、Fe2O3、Al2O3等杂质。

要测定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ag样品,按以下步骤经溶解后配成250mL样品溶液,再进行实验:

请根据上面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1)在溶解样品时需要用到浓盐酸(浓度为36.5%,密度为1.19g/cm3)。

该36.5%的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操作I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有、(填仪器名称)。

操作II必须用到的仪器是(选填编号)。

A.50mL烧杯B.50mL量筒  C.100mL量筒D.25mL滴定管

(3)在25.00mL溶液中加入H2O2的作用是;

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检验沉淀是否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是。

(5)将沉淀物加热灼烧过程中,为使实验结果准确,必须的操作为。

(6)沉淀的灼烧过程应在(填仪器名称)中进行。

若灼烧后的固体质量为W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若在实验中量取、称量操作准确,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27.

(1)11.9mol/L(1分)

(2)250mL容量瓶(1分)、胶头滴管(1分);

D(1分)

(3)将Fe2+氧化为Fe3+且不引入新的杂质(1分);

Fe3++3OH—→Fe(OH)3↓(1分)、Al3++4OH—→AlO2—+2H2O(1分)

(4)取少量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若无沉淀,则已洗净(1分)

(5)恒重操作(6)坩埚

沉淀未洗净或沉淀物灼烧不充分)

26.(浦东二)根据环保要求,在处理有氰电镀废水时,剧毒的CN-离子在催化剂TiO2颗粒作用下,先用NaClO将CN-离子氧化成CNO-(CN-和CNO-中N元素均为-3价),再在酸性条件下继续与NaClO反应生成N2、CO2和Cl2。

环保工作人员在密闭系统中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定CN-被处理的百分率。

现将浓缩后含CN-离子的污水与过量NaClO溶液的混合液共200mL(其中CN-的浓度为0.2mol/L)倒入甲中,塞上橡皮塞,一段时间后,打开橡皮塞和活塞,使溶液全部放入乙中,关闭活塞。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意,写出有关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甲中的反应:

乙中的反应:

(2)上述实验是通过测定CO2的量来确定对CN-的处理效果。

丙装置中的试剂是,丁装置的目的是;

干燥管Ⅰ的作用是,干燥管Ⅱ的作用是。

(3)假定上述每一个装置都充分吸收,则利用该装置测得的CN-被处理的百分率与实际值相比(填:

“偏高”或“偏低”),简述可能的原因:

(4)若干燥管Ⅰ中碱石灰增重1.408g,则该实验中测得CN-被处理的百分率为。

26.

(1)CN-+ClO-→CNO-+Cl―,2CNO-+6ClO―+8H+→N2↑+2CO2↑+3Cl2↑+4H2O

(2)浓硫酸,除去Cl2,吸收CO2,防止空气中的CO2、水蒸气进入,干扰实验

(3)偏低,装置中残留有CO2未被完全吸收(4)80%(2分)

26.(松江二)现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市售白醋的总酸量(g/100mL)。

Ⅰ.实验步骤:

(1)用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10.00mL食用白醋,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100mL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定容,摇匀即得待测白醋溶液。

(2)用酸式滴定管取待测白醋溶液20.00mL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2滴

作指示剂。

(3)读取盛装0.1000mol/L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

如果

液面位置如右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mL。

(4)滴定。

当时,

停止滴定,并记录NaOH溶液的终读数。

重复滴定3次。

Ⅱ.实验记录

滴定次数

实验数据(mL)

1

2

3

4

V(样品)

20.00

V(NaOH)(消耗)

15.95

15.00

15.05

14.95

Ⅲ.数据处理与讨论:

(1)甲同学在处理数据时计算得:

平均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V=(15.95+15.00+15.05+14.95)/4mL=15.24mL。

指出他的计算的不合理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正确数据处理,可得c(市售白醋)=mol/L;

市售白醋总酸量=  g/100mL。

(2)乙同学仔细研究了该品牌白醋的标签,发现其中还含有苯甲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他想用资料法验证醋酸与苯甲酸钠不会发生离子互换反应,需查找在一定温度下的醋酸与苯甲酸的(填写序号)。

a.pHb.电离度c.电离常数d.溶解度

(3)在本实验的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大的是(填写序号)。

a.碱式滴定管在滴定时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

b.碱式滴定管的尖嘴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锥形瓶中加入待测白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

d.锥形瓶在滴定时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

26.I.

(1)滴定管(或10mL移液管)(1分)烧杯(1分)容量瓶(1分)

(2)酚酞(3)0.60(1分)(4)溶液由无色恰好变为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1分)

III.

(1)第1次滴定误差明显大,属异常值,应舍去(1分)0.75(1分)4.5(1分)

(2)c(1分)(3)ab(2分)

26.(金山二)以碳酸钙为原料,用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如图)来测定1molCO2的体积。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瓶中的液体最好选用_____(填编号)

a.品红溶液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用稀硫酸酸化的品红溶液

(3)完成一次测定实验,需要用____次注射器,其中最后一次是反应结束后,在A瓶的加料口处抽气,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时,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碳酸钙的质量

1mol·

L-1盐酸的体积

液体量瓶中液体的体积

抽出气体的体积

0.460g

10.0mL

115.5mL

5.0mL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该条件下1molCO2的体积为_______L(精确到0.1)

(5)下列情况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______(填编号)

a.碳酸钙中含有碳酸镁杂质b.储液瓶中的液体是水

c.液体量瓶读数时俯视d.反应完成后未进行抽气,就读数

26.

(1)气体发生器;

CaCO3+2H+→Ca2++H2O+CO2↑

(2)c

(3)3;

使B瓶中导管内外液面持平(4)24.0(3分)(5)a、c(2分)

26.(普陀二)在常温常压下,可利用下列装置来测定气体体积

(1)写出装置名称:

A。

C装置的作用是。

(2)若称取0.113g镁带跟10.00mL稀硫酸(足量)完全反应制取氢气,并测定1mol氢气的体积(在常温常压下测定)。

反应结束时C中的液面刻度为128.00mL,则得此条件下1mol氢气的体积为L(精确到0.001)。

(3)上述测出1mol氢气的体积比该温度和压强下的理论值偏高的原因是(假设操作和装置都无问题)(选填编号,下同)。

A.未冷却到室温B.反应速率太快

C.未进行抽气操作D.装置气密性不好

(4)若利用上述装置测定CO2的气体摩尔体积。

①B中所盛放的液体应为

A.饱和Na2CO3溶液B.饱和NaHCO3溶液

C.水D.澄清石灰水

②仪器A中盛放的试剂应为____

A.大理石,浓盐酸B.纯碳酸钠,稀硫酸C.纯碳酸钙,稀硫酸D.纯碳酸钠,稀盐酸

(5)用以上装置测出的气体摩尔体积均比理论值大,你认为减小实验误差可行的措施是____

A.把A装置浸入盛水(常温)的水槽中B.减小酸的浓度

C.把A装置浸入盛冰水的水槽中D.增大酸的浓度

26、

(1)气体发生装置精确量取液体体积

(2)25.062(3)AB

(4)①B2分②B(5)AB

26.(十四校二)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以测定一条条件下1mol气体的体积,图中仪器C称为液体量瓶,瓶颈上有110~130mL刻度线。

将一定质量的镁带和过量的衡硫酸在仪器A瓶中完全反应,产生的H2将B瓶中的液体压入液体量瓶中,根据液体的体积可以转换成H2的体积。

实验步骤

(1)装配好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作气密性检查。

(2)用砂皮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物,然后称取0.100g~0.110g的镁带,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3)取下A瓶加料口的橡皮塞,用小烧杯加入20ml水,再把已称量的镁带加到A瓶的底部,用橡皮塞塞紧加料口。

(4)用注射器从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B瓶导管内外液面持平。

(5)用注射器吸取10mL3mol/L硫酸,用针头扎进A瓶加料口橡皮塞,将破酸注入A瓶,注入后迅速拔出针头。

(6)当镁带完全反应后,读取C瓶中液体的体积,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7)用注射器从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B瓶中导管内外液面持平,记录抽出气体的体积,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重复上述操作进行第二次实验,避免偶然误差。

根据上述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温度:

25℃,压强:

101kPa。

该条件下1mol氢气体积的理论值:

为24.5L

(1)连接装置及气密性检查:

当A瓶加料口塞上橡胶塞,可以确认装置气密性合格。

(2)B中所装液体一般是(填“水”或“品红”)。

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实验数据如下:

温度:

25℃(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

实验次数

m(Mg)g

硫酸体积ml

液体量瓶中液体体积ml

抽出气体体积ml

氢气体积ml

计算1mol氢体积L

0.100

10.0

110.0

6.5

X

0.115

121.0

8.0

①上表中X=。

②计算1mol氢气体积两次实验的平均值=L。

③计算实验误差:

(实验值-理论值)/理论值×

100%=

④引起该误关的可能原因(填字母)

A.镁带中含有跟硫酸不反应的杂质B.没有除去镁带表面的氧化镁

C.镁带中含有杂质铝D.所用稀硫酸不足量

20090320

(4)许多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偏高(记录数据时已恢复至室温)。

为此,某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方案提出了两条修正建议①A、B瓶的气体中含有水汽,增加的气体体积中所含的水汽,不该计入氢气的体积。

②B瓶中导管(图中阴影部分VB)内液柱部分在反应后为空气所占据,不该计入氢气的体积。

你认为他们的意见合理的是(合理则填序号,否则填“无”)如有合理之处,请根据下面的数据给出修正的1mol氢气体积的数学表达式。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

B瓶的一段液柱体积ml

水汽体积百分含量

VB

a%

1mol氢气体积=L(填写数学表达式)。

26.

(1)储液瓶(B瓶)内导管中液面会上升,观察上升液面在1分钟内明显下降(2分)

(2)品红(1分)Mg+2H+→Mg2++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