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306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卷分析.doc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卷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卷分析.doc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卷分析

李春伟

  高二政治期末试卷是高二上学期文化生活模块部分的总测是根据当时实际教学进度进行的,它有利于高二师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夯实基础,为以后高考作知识和能力准备。

一、试卷结构

本次政治试题总分为100分,时间为90分钟,其中第Ⅰ卷选择题1—25小题共48分,第Ⅱ卷非选择题26、27、28、29题共50分。

 

 二、试卷特点

本套试题结合文化生活模块知识特点。

切合新课改精神,由以往的能力立意向目标立意过渡,有一定的覆盖面,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适合,题量适中,试题形式稳中有活,情境设置紧密联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命题人的着眼点是正确的,他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文化底蕴。

具体特点如下:

1、关注社会热点,凸显学科特色

试题展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如网络治理第Ⅱ卷非选择题  28题广州亚运会、世界媒体峰会、于丹解读论语。

2、贴近学生生活,凸显地方特色

结合目前高考形式我省文综科目自主命题将会更加突出地方特色。

本试卷设计背景材料有庐剧以及巢湖市相关材料,旨在要求学生了解乡土时事的基础知识。

3、结合新课改,突出实践能力考查

试题力争体现新课改,如非选择题第29题的综合探究题,

4、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

试题力争引导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如非选择题第28、29题,重视对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

三、答题情况

本次共抽检60份试卷,学生程度属于我校高二文科中上。

试卷非选择题部分抽样成绩统计分析表:

题号

26

 

27

 

28

 

29

(1)

(2)

(3)

满分

10

10

12

6

8

4

最高分

9

10

8

6

7

3

最低分

4

3

4

1

2

2

平均分

 7.20

6.67

 6.08

4.01

3.49

2.20

难度系数

0.72

0.67

0.51

0.68

0.45

0.55

总的来说,试卷难度系数为0.73,有一定的区分度。

其中选择题有5人得满分,均分43.16,难度系数为0.86,比较容易;非选择题部分难度比选择题要大,难度系数为0.60,有一定难度。

具体情况如下:

1、选择题部分

依据抽样分析,错误率较高的为第11、19、20题。

第11题学生答题时,这几道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材料相对隐晦,学生解读材料难度较大,反映出学生语文功底薄弱。

2、非选择题部分

第26.27题难度较小,设问明确,课本知识点比较直陈。

28题设问设置不严密。

尤其是第二问,很多学生结合政治生活知识导致得分不高。

第29题设置的比较好。

材料乡土味浓,很好的将材料与问题结合,问题设置有梯度。

但2、3小题得分不高,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欠缺。

 

 四、问题分析

从学生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之间成绩有一定差异,其中,从样本来看,最高86分,最低55分,平均分72.82。

高低差31分。

2、抽检试卷平均分为72.82分,总体不错,但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3、基础知识欠缺,提取信息不全,缺乏解题技巧,应试能力不高,导致第28题

(2)小题以及第29题第

(2)小题得分率有些偏低.

4、知识面较窄,对现实生活中的部分常识缺乏了解。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理解不透,实践知识欠缺。

5、审题不严,这是学生失分,特别是主观题失分的重要原因。

6、要点不全,疏于知识网络的构建,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答案缺乏条理,逻辑性不强。

7、答题欠规范,不能规范使用政治术语,语言组织随意性大,表达不清。

8、没有关键词,要点不突出,原理阐述与材料信息脱节。

9、字迹潦草,卷面混乱,不分段落,不标序号,从头到尾“连成一片”,往往严重的影响答题质量和教师的评判。

五、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2、关注热点,理论联系现实

3、重视探究,深化课改理念

今年高考将深化新课改理念,重视探究性、创新性和开放性试题。

在论证和探究目标中,既要求学生有创新思维,更增加了“通过论证探究,得出合理结论;表达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的要求。

试题的立意、情境、设问、答案设置将会更加新颖,这种考试的变化要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本次测试第29题突出的反映了这一点。

4、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把知识原封不动地移入学生的头脑,把学生变成一只只“填鸭”,把课堂变成“满堂灌”;教师不能以知识布道者自居,不能磨灭学生自身的热情与好奇心,教师只是背景材料的提供者、参与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样的环境利于学生生成自己的知识、能力、觉悟,学生只有情感得到满足、个性需求被尊重,才会有健全的人格,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正是政治课教学的希望之所在。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获取学习知识和使用知识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本试卷来看,就要求我们教师避免传统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只强调背书和记忆,如果是这样,学生往往是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却不会应用,不会分析,体现在考试时不能正确审题和答题,抓住一点难及其余,不能举一反三,导致考试失利。

从试卷分析来看,主观题材料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答案就隐含在材料之中。

在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理解记忆,在要运用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理解教与学的关系,既要注重教学的方法,更不能忽视学生学的方法,这也是我们政治教师努力的方向之所在。

5、要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

要帮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学会将试题所给的信息进行筛选、转换、重组和输出。

首先是要精析题意。

这是成功解题的基础,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精析题意,寻找关键信息,转换为试题要考查的知识点,要分析试题,看要求用什么方法回答什么问题。

其次是要注重发散。

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主观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维武器。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简单思维是答不好题的。

当然,这种发散不是漫天洒网,更不是张冠李戴,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多角度回答,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第三是要有效重组。

在找到知识要点、确定答题思路后,要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

重组能力的训练,应在高中教学全过程中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侧重抓好初、高中学习的衔接,从知识、能力、方法上逐步过渡,从怎样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如何阅读和归纳材料入手,逐步培养记忆、理解、比较、分析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

第二学期培养学生判断、综合、评价、表达等能力,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后期复习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思考和回答问题,同时精选一些高质量典型的题目,进行分解和综合的训练。

第四是要强化答题规范性训练。

这既包括答题的一般要求,如书写工整、要点清晰、语言流畅、合乎逻辑、学会用政治术语回答问题,答案要点化等,还包括如何做到使答案更全面、更准确,使卷面更整洁美观。

切忌在找到相关知识点后,不加思考地把所有的观点罗列出来,不分段落、生活化语言、重复性语言、可说可不说的语言太多,让评卷老师自己去选有用的答案要点。

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会获得高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