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36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地球和地图.doc

【复习专题】地球和地图

【考情分析】 

地球和地图运动部分是自然地理中的重难点知识,最能体现高考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因此是历年高考命题者最钟情的知识点之一。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考生读图能力的考查,地理高考试题几乎每题一图,甚至一题多图,因此良好的读图能力往往成为夺得地理高分的关键因此教材把本单元放在开篇。

本单元知识是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和重点,是综合测试命题的首选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首要考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状况,从考核内容上,重点集中在太阳辐射及活动、时间计算、地图、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等知识点。

从命题形式上,更加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热点为切入点,创设素材进行考查。

从能力要求上看,更加注重基本技能的考查,如读图析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综合性及实用性明显增强。

 

【知识交汇】 

1.经纬网中需要注意:

在地球侧视图上,自西向东,东经度数逐渐增大,西经度数逐渐减小。

在极点俯视图上,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经度数逐渐增大,西经度数逐渐减小。

东半球的平分经线是70°E,西半球的平分经线是110°W。

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球面距离约为111千米;赤道上经度相差1°,实际球面距离约为111千米,在其它纬线上经度相差1°,实际球面距离约为111×COSΦ千米(Φ为当地纬度)。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看等高线数值:

①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值,表示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来判断。

②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等高距)。

③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

“大于大的”和“小于小的”。

  

(2)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②在同一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站在山顶能看到山麓,通视状况良好;反之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疏,低处密,则为凸坡,站在山顶能看不到山麓,通视状况不佳。

③在不同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而要看清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

要比较它们的陡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3)看等高线的走向:

①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

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③若一组等高线的走向是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符合等值线的“高向低处凸,低向高处凸”的原则)。

④若一个方向是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垂直于它的另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则该地为鞍部(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处,或山谷的最高处)。

⑤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悬崖、峭壁。

 

3.光照图的类型 

在光照图上判断地方时、季节是既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

说简单是因为判断的思路和步骤较固定,而说复杂就是光照图类型多变。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光照图,部分图中标出了日期和一些特殊时间点(0时、12时、6时、18时),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思考一下为什么,如果让我来判断该怎样判断。

 

(1)侧视光照图 

  

(2)俯视光照图 

      

 春秋分日             12月22日          6月22日           12月22日 

(3)透视光照图 

      

    12月22日           6月22日        12月22日           春秋分日 

(4)圆柱投影光照图 

  

    12月22日               6月22日                  春秋分日 

(5)局部光照图 

  

 

    12月22日                    北半球冬半年            12月22日 

(6)其他变式图(以下各图均没有标明或无法确定半球,不能借此判断日期)  

      

4.识读和运用光照图的基本思路 

(1)确定南北极点、自转方向和晨昏线:

①若为侧视图,通常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

②若为极地俯视图,可根据“北逆南顺”确定极点;③若为立体图,一般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

如有自转方向,应据此判断极点。

④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是晨线与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反之是晨线。

 

(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纬度数与出现极昼范围的最低纬度数互余,或等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经度数为将昼半球平分的经线度数,其地方时为12:

00。

(3)确定日期或季节:

①晨昏线过两极点,是3月21日前后(春分日)或9月23日前后(秋分日);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是6月22日前后(夏至日)或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③其他情况的日照图,若无具体条件限制,则对应两个日期;④求某地的具体日期,可根据直射点日期结合地方时进行计算。

(4)确定某点地方时:

①充分利用图中四个隐含时间(6点、18点、12点、O点或24点);②其他地点的地方时可根据上述时间进行计算。

 

(5)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日出日落时间和昼夜长度:

①算出该地所在的纬线圈位于昼(夜)半球部分的度差,除以15即为该地的昼(夜)长;②以地方时12时为对称点±昼长时间的1/2或以地方时24时(0时)±夜长时间的l/2,可求得日出日落时间。

 

(6)相关地理现象的判断:

日变化现象应结合地方时判断;季节变化的现象应结合日期或季节进行判断,常涉及的现象有:

地球的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变化;昼长短的分布及变化;气压分布、某地的气候特征、天气现象;季风洋流流向;河流汛期、河流入海口的盐度;植被的生长状况;动物迁徙;农业的生产过程、生长状况;南极臭氧空洞扩大的时间等。

 

5.理解三个运动规律:

地球自转运动规律、地球公转运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地球自转运动是绕轴旋转运动,我们可以从地轴的空间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理解地球自转运动规律。

地球绕日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运动,一般从地球公转的轨道、速度、方向和周期等方面来说明公转的规律。

地球在公转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垂直照射的点(太阳直射点)是不断变化的,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6.把握三个关系:

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时间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的最大太阳高度,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该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该半球各纬线,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该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极圈到极点出现极昼现象。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为直射点所在纬线昼长的中间点(昼长的平分点)。

 

7.运用四个点:

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昏线与极昼(夜)区的切点、晨昏线与与经线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是该地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永远与晨昏线垂直,确定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方法一般有:

①根据日期(二分二至日);②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图中∠2);③根据晨昏线和赤道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中∠3);④根据晨昏线和纬线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中B、C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A的纬度互余);⑤利用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由于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晨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可以利用该点判断直射点的经度和求任何经线的时间。

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也就是晨昏线和极昼(极夜)区的切点,这些点位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处于直射点所在经线或夜半球的中分线上,是晨线向昏线的转折点,直射点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相差90°,根据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可以判断直射点的纬度;当切点位于昼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和切点的经度相同,当切点位于夜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与切点经度相差180°。

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运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推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思想方法】 

一、地图上方向的确定方法 

1.根据经纬网来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3.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例1】读下图中的经纬网,A在B的什么方位?

 

  

解析:

先确定南北方位,由于纬度的分布规律是越往北走纬度越高,因此该区域为北半球,然后确定东西方位,确定东西方位时要注意两条经线之间的的经度差,在本题中由于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为210°,因此A在B的东北方位。

 

【例2】如图所示,圆心为极点,外围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A到B和C到D的方向的变化。

 

   

解析:

首先根据自转方向,确定极点是南极点还是北极点,在该题中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因此极点为南极点;其次确定南北方位的变化,根据离极点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在该题中,AB首先是离南极点越来越近,后越来越远,因此先向南,后向北。

再次确定东西方位的变化,根据和地球自转的方向来确定,从A到B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因此A到B是向西运动,综合起来由A到B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同样的道理,C到D也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例3】如果该市工业布局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角度看都是合理的,那么该地常年主导风向应是    。

 

  

解析: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要想减轻工业区对于城区的污染,工业区必须布局在城市居民区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有些考生很容易从图中得出该地区的盛行风向为南风,这是错误的,因为忽略了图中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指向标,再把指向标移到该地区的实际风向上,得出该地区的盛行风向应该为东南风。

  

【例4】读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试从环境角度分析石化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解析: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这样几个问题。

石化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该城市的名称及其盛行风向;尤其要注意图像的左侧的指向标,图中的每个信息都是有用信息,如河谷地区位于两座山脉之间,导致工厂废气不易扩散;石化工业区在河流的上游,污染水源;还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在该题中通过图中信息可以判定该城市为兰州,兰州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在结合指向标可以看出石化工业区位于居民区的上风向,对于城市的污染非常严重。

 

答案:

 1.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

 2.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

 

3.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造成城市大气污染。

  

二、比例尺大小的比较规律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试题中经常出现比例尺大小比较的试题,这类试题解决的关键就是紧紧围绕着比例尺的公式去进行。

  

  

知识拓展:

1.如果两幅图的实际距离相等,图上距离越大,则比例尺越大。

 

2.如果两幅图的图上距离相等,实际距离越大,则比例尺越小。

 

【例5】下图中的图甲为某大陆沿海某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图乙是沿EF线的地形剖面图。

若图甲的比例尺为M,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为N,试比较M和N的大小。

     

甲图                                             乙图 

解析:

由于甲乙两图中实际距离都是相等,但是图上距离甲大于乙,根据公式可得出M大于N。

 

答案:

M>N 

【例6】阅读下列两幅图,回答问题。

 

    

       甲图                           乙图 

图甲和图乙相比较,比例尺较小的是           ,并说出判断依据。

 

解析:

首先要观察两幅图的图幅面积,二者是相等的,但是两幅图所跨的经纬度有明显的差异,右图所跨的经纬度更大。

因此乙图的比例尺较小。

 

答案:

图乙  在图幅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图乙所跨的经纬度大。

  

三、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坡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是指山坡的倾斜角度。

通常用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来表示。

如图中α角。

α角大小的衡量可采用数学三角函数的正切函数进行表示,即tgα(0°≤0≤90°)。

因为正切函数在区间(0,π/2)为单增曲线。

所以可用比值进行比较。

H表示坡高(即相对高度),与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有关系。

L表示坡宽(坡宽=图上距离/比例尺)。

坡度α的大小就可以用等高距与比例尺的关系进行表示。

 

        

【例7】假如两幅图中的等高距相同,试比较甲乙两河流速的快慢。

  

解析:

依据公式:

,在该题中等高距相等,图上距离相等,只能是比较比例尺了,而且坡度和比例尺呈正比,很明显,A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很明显甲图的坡度较大,因此河流的流水流速较快。

 

【例8】比较甲乙两幅图的坡度的大小。

 

  

解析:

 

  

【例9】下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昏线(线上的数据为经度)。

据此回答第

(1)~

(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4:

40 B.9:

20C.21:

20 D.15:

20

(2)若c点为69°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天山牧民利用云杉林以下的牧场放牧B.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C.南极大陆终日斜阳D.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全年最低 

解析:

 ①取图中的有效信息→昏线与160°E经线相交于a点,与20°W相交于c点。

 

②根据信息,绘出相应光照图,有以下两种可能情况。

    

图中可知,此时160?

E为12时→北京时间为9时20分。

 

③当c点为69°N时(即图中φ为69°),则只有乙一种情况→北半球为夏半年。

 

答案:

(1) B  

(2)D  

四、等太阳高度线的判读规律: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如下图所示),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

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

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

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例题10:

右图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的分布,E、F、G、H所在圆圈是晨昏圈,图中由圆心向外各圆之间的间距相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M地得纬度是 

A.83°26′S   B.36°34′N   C.53°26′N   D.36°34′S 

(2)关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地此日昼长夜短   B.M所在圆圈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

C.H地与N地的影子朝向相同  D.N所在圆圈上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3)沿EOF线从F处向E处前进,其前进方向是 

A.一直向东  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一直向西 

(4)若OE线与N、N所在两圆分别相较于PQ之间距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于3333千米  B.与约等于3333千米   C.小于3333千米   D.无法计算 

(5)在一年中,G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是       。

  

解析:

(1)小题O点的地理纬度为北回归线,向南60个纬度,即可得出M点的地理纬度为:

36°34′S;第

(2)小题中N地在6°34′S,由于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因此为昼短夜长,M和N地影子此时都朝南。

 

五、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 

日出日落的时间,通常是为了反映当地的昼夜长短,进而导出所在半球的季节。

但有时也可以利用日出日落时间的情景设置,根据地方时差求经度差。

 

【例11】我国某地某日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8时34分,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8时58分,求该地的经度。

 

根据题意,可解读出最核心的信息是:

当120°E为13时46分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见下图)。

  

  

应用原理

(1)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该地该日昼长 

       

(2)昼长+半昼时间=正午时间(北京时间) 

(3)对应半昼点,地方时应为12时。

 

结果:

 

两地时差:

106分钟 

经度差:

26.5° 

该地经度:

93.5°E 

六、两个日期的范围的确定 

在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简称日界线;另一条则是自然形成的日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

由于日界线是新的一天的起点,因此,从180°经线到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之间的范围为旧的一天,从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到180°经线就是新的一天了。

 

【例12】下面图中的四幅图分别是以北极和南极为中心图形,阴影部分表示2009年12月31日,指出北京时间为2010年元月1日17时的图是( ) 

  

解析:

根据原理180°经线上是几点,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几个小时,由于此时北京时间为2010年元月1日17时,则此时180°经线上的地方时是21点,也就是新的一天开始了21个小时,旧的一天还剩余3个小时,即45°,符合条件的只有D。

 

【专题演练】 

右图代表晨昏线与某地方时经线的交点日移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若该点移动速度最快,则该地方时为 

A.3时 B.6时  C.9时 D.12时 

2.若该点地方时为24时,则在下面日期中,该点移动最快的是 

A.4月1日   B.5月1日  C.6月1日   D.7月1日 

一架飞机在下图中所示地区飞行,图中O点为极点,阴影表示夜半球。

据此完成3~5题。

  

3.当飞机途径图中R地时,服务员提醒乘客变更日期并核对时间。

若当地时间是5时,则国际标准时是 

A.3时    B.7时       C.17时     D.23时 

4、这架飞机的航线最有可能是 

A.巴黎──新加坡             B.摩尔曼斯克──温哥华 

C.东京──悉尼               D.惠灵顿──开普敦 

5、这期间不可信的是 

A.在南极昆仑站进行科学考察             B.南太平洋上的气温达到最低值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时间          D.长江抗洪正忙 

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著名旅游胜地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可能有两条河流交汇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某游客用罗盘测出图上凉亭在他的东南方,教堂在他的西北方,该游客最可能站在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美国国家科学院称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

在发出警告的专家看来,太阳风暴届时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很可能是“多米诺骨牌式”的,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读右图,回答8~10题。

 

 

8.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A.A处       B.B        C.C处        D.A处和C处 

9.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A.英国、墨西哥    B.挪威、芬兰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10.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不仅会影响通信,威胁卫星,而且会破坏臭氧层。

臭氧层作为地球的保护伞,是因为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A.波长较短的可见光  B.波长较长的可见光

C.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D.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

回答11~12题。

 

                    

11.甲组队员准备在图示地区宿营,为避免突发的山洪,你认为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不适宜宿营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若乙组队员已经宿营在图中最高处,为了可以互相观测到对方,从安全角度考虑,甲组应该把宿营地选择在图示四地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30°N纬线圈,一架客机于当地日出时间4时10分从甲地(120°E)起飞,沿纬线飞行,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到达乙地(150°W)时正值日落,据此完成13~14题。

 

13.乘坐该客机的旅客经历的昼长为 

A.18小时10分   B.15小时40分        

C.12小时10分   D.9小时40分 

14.在客机飞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沙尘肆虐

B.乙地的气压高于甲地

C.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趋势

D.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2008年3月29日,新西兰和斐济当地时间晚上8时率先开始“熄灯,让地球睡一小时”活动。

随后世界上3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城市按照时区依次熄灭灯光,参与这一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活动。

据此回答15~16题。

 

  

15.新西兰和斐济开始此活动时,北京时间是 

A.4时   B.18时     C.16时   D.24时 

16.全球率先开始“熄灯一小时”时,下列位于东半球和昼半球且昼夜等长的是 

A.0°~150°E     B.20°W~150°E     C.20°W~160°E      D.0°~160°E 

读右图,完成17题。

  

17.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 

A.6时          B.4时30分         

C.7时          D.5时30分  

一群旅游爱好者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旅游,下图为他们到达北纬300N附近一个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读图完成4~6题。

 

  

18.山峰e的最大海拔可能为

A.901米   B.899米  C.799米   D.997米 

19.站在海边b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