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必修2).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37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必修2).doc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必修2).doc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2010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时代风潮

2、“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

3、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耕出现在春秋时期B.明清时期出现了曲辕犁

C.汉代出现了二牛抬杠的耦犁D.东汉时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4、战国时期出现的著名水利工程是①都江堰②郑国渠③井渠④设渠堰使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清代康熙年间,推进瓷生产技术提高的工艺发明是()

A.青瓷工艺B.白瓷工艺C.釉下彩绘工艺D.粉彩瓷器工艺

6、关于古代“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③隋朝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④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

“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

“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 D.反腐倡廉的政策

8、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麻、棉、布B.丝、棉、麻C.麻、丝、棉D.丝、麻、棉

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10、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的根本原因()

A.商品经济发展B.铁钱携带不便C.交通不变D.四川盛产纸张

11、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C.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12、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A.“共计一坯功,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

13、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14、清政府正式承认民族工业的合法性是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D.一战期间

15、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明朝中后期

16、属于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开平煤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17、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形成“夹缝”的是()

①外国资本主义②本国封建主义③四大家族官僚资本④南京临时政府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8、设想你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下列行业中,你最有可能投资于()

A.采矿业B.棉纺织业C、机器制造业D.冶金业

19、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防止白银外流B.巩固银行信誉

C.促进工业发展D.限制商品流通

2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

A.江办、山东B.安徽、四川C.安徽、福建D.广东、四川

21、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会议是()

A.中共十四大B.十四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2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装,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次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倡导婚姻自由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

2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4、下列不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的是()

A.里弄B.四合院C.中山装D.旗袍

25、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带给中国社会的变化中,最能反映历史潮流的是()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6、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福州,要到厦门观光,为了方便和实惠,你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A.火车B.飞机C.轮船D.自行车

27、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②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8、公共汽车在中国运行较晚,最早出现公共汽车上路的城市是()

A.上海B.北京C.广州D.南京

29、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是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这条电报线位于今天的()

A.广东省B.福建省C.台湾省D.江苏省

30、民国成立后,广受民众欢迎的报纸是()

A.商业报纸B.政论性报纸C.新闻报纸D.通俗性报纸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5分,共40分)

31、简答题(10分)

(1)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民族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2分)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2分)

(2)简要概括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

(6分)

32、材料题(15分)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一个优秀剧目。

其中的男女主人公董永和七仙女唱到:

女: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男:

绿水清山带笑颜。

女:

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男:

夫妻双双把家还。

女:

你耕田来我织布,男:

我挑水来你浇园。

女:

寒窖虽破能避风和雨,男:

夫妻恩爱苦也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歌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2分)

(2)小农经济在古代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5分)

(3)小农经济在19世纪中期,开始解体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最终解体的时间于何时(2分)?

最终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2分)K^S*5U.C#O

(4)新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可以说是“现代的小农经济”。

它与传统的小农经济在生产资料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材料一: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如果现在再不进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三: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的开端是什么?

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有何论述?

(5分)

(2)揭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那次会议?

列举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

(5分)

(3)到90年代初期,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

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3分)

(4)中共十五大又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2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BAD6——10CBCBA

11——15CCDCB16——20BABAB

21——25BBCBD26——30CDABD

二、非选择题

31、

(1)①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

(2分)(如答“交通便利”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给1分)②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工商业实行严格的限制。

(2分)

(2)①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分)

②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影响(2分)

A、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B、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政府倡导使用国货,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分)

32、答案要点

(1)男耕女织式(或者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分)K^S*5U.C#O

(2)有利:

政府实行重农政策、有一定的扶持或奖励政策(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3分)不利:

赋税沉重、沉重的徭役、不能抵御大的天灾、土地兼并。

(3分)

(3)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对华商品倾销,小农经济受到冲击,结果走向破产或更加商品化。

(2分)1956年(2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分)

(4)区别:

土地归国家或集体,农民只有使用权。

(2分)

33、

⑴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或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5分)

⑵标志: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d.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5分)

⑶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标志:

浦东的开发开放(3分)

(4)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分)

5

第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