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9409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现场处置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工作面

3311下工作面皮带顺槽及切眼

地面标高(m)

+39.02~+38.72

工作面标高(m)

-560~-610

地面

位置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该3上煤层为气煤,据相邻3311、3202两工作面回采实际揭露煤厚资料,并结合附近L6-2、L10-1等钻孔资料,煤层总厚1.7~3.5m,平均2.9m。

工作面自东向西煤层厚度逐渐变薄,煤层倾角1~13°

,平均7°

煤层普氏硬度系数f=1.8。

根据物探资料,该工作面构造以褶曲为主,自东向西依次为:

梁宝寺向斜、黄河李背斜、申庄向斜。

梁宝寺向斜轴向21°

东翼煤岩层走向约66°

,倾向约336°

西翼煤岩层走向约136°

,倾向约46°

黄河李背斜轴向12°

,东翼煤岩层走向约136°

北翼煤岩层走向约58°

,倾向约328°

申庄向斜轴向12°

,东翼煤岩层走向约70°

倾向约340°

西翼煤岩层走向约148°

,倾向约58°

煤层倾角1~13°

依地面三维物探资料及邻面回采实际揭露资料,影响该面掘进的断层有5条。

目前,3311下工作面皮带顺槽顶板事故潜在危险源为:

掘进过程中,局部过顶板破碎带、压力集中区、过断层、穿层初揭露煤层顶板易冒落、开门、贯通以及巷道失修等。

2、潜在危险源危险性评估

(1)托顶煤:

3311下工作面皮带顺槽过断层、托顶煤掘进时,顶煤容易漏顶,造成护顶困难,极易造成冒顶。

(2)压力集中区:

靠近断层附近掘进时,巷道压力加大,易造成巷道变形。

造成喷体脱落、巷道底鼓或支护破坏。

(3)顶板破碎:

巷道围岩为泥岩、粉砂岩等破碎围岩时,工作面临时支护控制不及时造成漏顶、冒顶。

(4)断层:

掘进过断层破碎带过程中,易发生顶板事故。

(5)开门及贯通:

开门及贯通巷道时,跨度大,控顶面积大,极易造成顶板冒落事故。

(6)巷道失修:

当由于地压原因造成巷道支护失效,出现锚杆断梁、喷体开裂脱落时,极易造成顶板事故。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事故发生地点为3311下工作面皮带顺槽。

c)事故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顶板事故在掘进过程中因现场客观原因和非人为原因,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一旦发生顶板灾害,会造成掘进工作面顶板漏顶、冒顶,人员伤亡,工作面损坏,掘进设备被掩埋等现象。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顶板压力突然增大、顶板下沉、顶板围岩出现裂缝,锚杆、锚索断裂等现象。

2、应急组织与职责

区队成立应急自救领导小组:

区长、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三班跟班副区长、技术员任副组长,成员为三班班组长。

事故发生后区长任总指挥,党支部书记、技术员任副总指挥,事故现场跟班副区长任现场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处置的指导工作;

当班班长任副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处置的人员、物料调配工作。

3、应急处置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井下一旦发生顶板事故,现场区队干部、班组长和安监员以及其它人员,要迅速向调度中心、安监处、区队汇报,汇报要讲清楚事故的性质、发生时间、地点、伤者姓名、受伤部位以及设备、财产的损失程度等。

矿调度中心、安监处接到现场事故汇报后,如实记录发生人身事故的性质、发生时间、地点、伤者姓名、受伤部位,并按事故汇报程序立即通知矿有关领导和职工医院及井口保健站。

对伤及头部、内脏等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矿调度中心、安监处必须立即向集团公司调度中心、安监局汇报,并通知本矿有关领导和人员。

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保护好现场,因抢救需变动事故现场时,应做好标志,绘制现场图,有条件的应拍照、录像。

死亡或一次重伤3人以上的事故.现场必须经事故调查组勘查同意后,方可清理。

发生事故后,事故单位不得隐瞒不报、谎报和故意迟延报告,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报警电话:

调度室(6000)、安监处(6060)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职工现场抢救,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行动沉着、处理果断,对事故的发生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安全撤离,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事故抢救人员安全时,井下职工应想方设法,迅速安全撤离灾区,防止事故扩大。

妥善避难,如在有效时间内,无法安全撤退,遇险人员应在灾区内进行自救和互救,尽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救护人员救援。

发生事故后,事故区队、运搬区等单位,必须服从调度中心及事故抢救小组人员的安排,确保工伤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对伤及头部、内脏、腰、颈椎和严重骨折及其它伤势较重的工伤,采取急救措施后,必须迅速由矿领导和医护人员护送到县级以上医院救治.

c)避灾路线

迎头→3311下工作面皮带顺槽→3311下工作面皮顺联巷→3311皮顺联巷→3310轨道上山→西翼轨道大巷→井底车场绕道→副井→地面。

二、水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该面影响掘进的含水层主要有3上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3上煤层底板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及3311、3202两工作面老空水。

目前,3311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水灾事故潜在危险源为:

涌水量主要为顶板淋水、探放老空水、生产用水。

1.3上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根据附近L8-4、L9-3、L7-3、L6-2等钻孔资料,3上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厚度为30.76m,由中砂岩组成。

3上煤层底板砂岩含水层厚度为9.3m,由中砂岩组成。

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单位涌水量0.0227~0.0483L/s.m,富水性弱。

3311下面介于3311和3202工作面采空区之间,顶、底板砂岩水随3311和3202两工作面的回采提前释放,预计水量较小,对掘进的影响也较小。

2.三灰

根据L8-4、L9-3、L7-3、L6-2等钻孔资料,三灰含水层厚度5.0m,上距3上煤层平均90.3m,属岩溶裂隙含水层,据地质报告,单位涌水量q=0.0121~0.1338L/s.m,富水性不均一,为弱至中等。

依据现3310轨道上山三灰观46孔现水压0.7MPa,水位-503.5m。

计算三灰“安全隔水层厚度”为:

t=L(√r2L2+8KpP-rL)/4Kp=7.5m

上式中:

t——安全隔水层厚度(m);

L——巷道底板宽度(m);

r——底板隔水层岩石的平均重度(MN/m3);

Kp——底板隔水层岩石的抗张强度(Mpa);

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Mpa)。

上式中各参数取值如下:

L=5m;

r=2.5MN/m3;

Kp=40Mpa;

P=1.97Mpa。

经计算,实际隔水层厚度(90.3m)远大于计算的安全隔水层厚度(7.5m),除遇较大隐伏构造外,可确保掘进安全。

3.3311、3202两工作面老空水

3311老空区:

外部预计积水面积26439m2,积水标高-571.9—-596.9m,积水量19168m3;

里部预计积水面积19500m2,积水标高-554.2--582.0m,积水量14138m3。

3202老空区:

外部预计积水面积75639m2,积水标高-612.4--641.6m,积水量56729m3;

里部预计积水面积49290m2,积水标高-603.4—-623.3m,积水量36970m3。

3311、3202两工作面老空水对3311下工作面的掘进安全威胁较大。

涌水量预计

涌水量主要为顶板淋水、探放老空水、生产用水。

考虑3311和3202工作面老空积水面积及积水量都较大,预计正常涌水量60m3/h,最大涌水量100m3/h。

事故发生的地点为3311下工作面皮带顺槽。

水灾事故在掘进过程中因现场客观原因和非人为原因,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

一旦发生水灾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掘进设备损坏等现象。

水灾事故前迎头可能出现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现象。

井下一旦发生水灾事故,首先启动水害预警机制。

现场区队干部、班组长和安监员以及其它人员,要迅速向调度中心、安监处、区队汇报,并通知灾害直接波及区域工作的人员,然后通知事故发生后可能波及区域的工作人员,汇报要讲清楚事故的性质、发生时间、地点、伤者姓名、受伤部位以及设备、财产的损失程度等。

如果井下工作面发生水害,如果突水水量小于500m3/h,立即组织治水,通知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撤至安全地段,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量把能抢救的设备移至安全地段。

现场跟班干部应立即撤出现场所有人员,跟班干部要清点好人数,确定工作面没有人员时,应最后一个离开现场。

如果突水水量大于100m3/h,撤出现场所有人员,通知所有受水威胁的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及辅助岗点的人员撤至安全地段,通知-816m泵房排水,如果情况危急,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立即沿避水灾路线撤至地面。

矿井突水后通风情况:

当局部巷道低洼处积水较多,导致不通风时,应安装局扇向该巷道积水点两侧供风。

局扇安设位置及要求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积水点两侧要按照瓦斯检查规定设点检查瓦斯。

如水势较大,不能控制,导致某一翼、一个采区或矿井全部被淹,造成通风系统被切断,则须将影响范围内的电气设备全部停电,人员全部撤出。

如需进入处理或进行其它工作时,应安设局扇向工作地点供风并检查有害气体及氧气情况。

因受水势影响需改变部分通风系统的,通修工区要提前构筑必要的通风设施,详细检查影响范围内的有害气体及氧气情况,采取措施整、完善通风系统,并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①水量较大淹及井底及周围车场时:

迎头→3311下工作面皮带顺槽→3311下工作面皮顺联巷→3310皮带联巷→3310回风上山→西翼总回风巷→风井→地面。

②水量较小没有淹及井底及周围车场时:

迎头→3311下工作面皮带顺槽→3311下工作面皮顺联巷→3311皮顺联巷→3310轨道上山→西翼轨道大巷→副井→地面。

三、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危险目标的确定:

梁宝寺煤矿开采的3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性,属于一类易自燃煤层,井下存在支护材料等可燃物,具有矿井内、外因火灾的危险性。

发生事故的地点为3311下工作面皮带顺槽。

在掘进过程中矿井火灾灾害因现场客观原因和非人为原因,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

一旦发生火灾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工作面设备损坏,通防设施损坏,风流紊乱等现象。

出现电器火花,温度升高,有烟雾,焦糊等刺激性气味等。

(1)事故报告程序

火灾事故发生后,现场跟班干部应立即撤出现场所有人员,跟班干部要清点好人数,确定工作面没有人员时,应最后一个离开现场。

跟班干部、工长或有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矿调度中心汇报,并详细说明事故的性质及影响范围,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事故报告内容

将火灾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及简要经过,伤亡(遇险)人数、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部门和单位协调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3)现场保护措施

火灾事故发生后,矿和现场救援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有关单位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4)现场医疗救护紧急措施

矿医院组成工伤抢救队,配备必要的抢救人员、设备、器械、药品等。

根据具体情况,对受伤人员实施现场和医院紧急抢救。

医疗人员、设备、技术等不足时,请求上级政府支援。

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公司调度室,调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应立即按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工作。

要先切断火区范围内的一切电源,采用水、沙子、灭火器灭火。

在带电时,严禁用水灭火,可以用二氧化碳、1211、干粉灭火器等不导电的灭火器灭火。

处于火区的人员必须严守纪律,服从领导指挥,迎着新鲜风流,沿着避灾路线,有秩序的撤离危险区,同时要注意风流方向的变化。

如遇到烟雾可能中毒时应立即戴上自救器,尽快通过附近风门进入到新鲜风流中。

当确定无法撤退时,再进入避难硐室或构筑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援。

四、瓦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矿井瓦斯含量较低,属低瓦斯矿井,煤层有爆炸危险性,属不自燃到易自燃发火煤层。

工作面通风不良,会造成瓦斯积聚。

另外3311工作面老空区的有害气体有可能通过隔离煤柱的裂隙向3311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溢出,掘进时瓦斯含量会较大,断层发育部位及褶曲轴部易造成瓦斯积聚,掘进过程中应特别加强有害气体检测及通风管理。

瓦斯爆炸事故有时还具有连续性,而且瓦斯爆炸往往引发火灾,使巷道内产生火风压,使巷道内的风流逆转。

正常的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不仅使该采区内的所有工作地点受影响,有可能使事故扩大到全矿井。

一旦发生瓦斯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工作面设备损坏,通防设施损坏,风流紊乱等现象。

瓦斯浓度超限,瓦斯监控设施及瓦斯便携仪发出报警。

瓦斯事故发生后,现场跟班干部应立即撤出现场所有人员,跟班干部要清点好人数,确定工作面没有人员时,应最后一个离开现场。

跟班干部、班组长或有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矿调度中心汇报,并详细说明事故的性质及影响范围。

将瓦斯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及简要经过,伤亡(遇险)人数、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部门和单位协调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现场保护措施:

瓦斯事故发生后,矿和现场救援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瓦斯灾害发生后,所有现场人员必须严守纪律,服从领导指挥,迎着新鲜风流,沿着避灾路线,有秩序的撤离危险区,同时要及时佩戴自救器及注意风流方向的变化。

尽快通过附近风门进入到新鲜风流中。

五、煤尘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梁宝寺煤矿开采的3层煤具有煤尘爆炸性,煤尘爆炸指数为44.54%。

矿井煤尘属于重大危险源。

在煤矿生产中以掘进工序产生的矿尘量为最多,约占全部矿尘的80%,而其中近80%的矿尘进入风流中成为悬浮于空气中的浮尘,其次在运输系统的各转载点,沉积煤尘是引起爆炸的最大隐患。

煤尘爆炸事故隐患主要是微风和无风放炮地点,产生粉尘积聚和爆炸。

煤尘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具有一定浓度的能够爆炸的煤尘云;

②有足以点燃煤尘的热源;

③空气中氧浓度大于18%。

能引爆煤尘的高温热源有爆破火焰、电气火花、架线电弧、撞击和摩擦产生的火花、井下火灾或明火、沼气燃烧或爆炸等。

煤尘爆炸的引爆温度一般为650-990℃,这种温度在井下各种作业点是容易发生的。

温度越高越容易爆炸。

分析我单位施工的3311下工作面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粉尘隐患主要是:

①普掘工作面干打眼易产生大量煤尘。

②水炮泥使用不好或不按规定使用,易产生煤尘。

③个别作业地点风量小易造成粉尘堆积。

如局部通风距离较远处。

④转载点喷雾设施不全处,清尘不及时地点易造成煤尘堆积。

矿井煤尘爆炸事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的煤尘爆炸事故,另一类是瓦斯引起的煤尘爆炸事故。

经有关资料和一些案例事故分析,两类煤尘事故以采掘作业地点居多。

一旦发生煤尘灾害,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工作面设备损坏,通防设施损坏,风流紊乱等现象。

现场降尘效果差,导致煤尘飞扬,现场能见度降低,或现场煤尘积聚,二次扬尘易造成煤尘爆炸。

煤尘事故发生后,现场跟班干部应立即撤出现场所有人员,跟班干部要清点好人数,确定工作面没有人员时,应最后一个离开现场。

现场跟班干部、班组长或有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矿调度中心汇报,并详细说明事故的性质及影响范围,调度中心并将事故的情况汇报给指挥部、指挥,指挥部接到汇报后,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矿指挥立即将煤尘事故的情况报告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部。

并落实总指挥部的命令。

将煤尘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及简要经过,伤亡(遇险)人数、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部门和单位协调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煤尘事故发生后,矿和现场救援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当听到或看到瓦斯煤尘爆炸时,应面背爆炸地点迅速卧倒,如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躲避冲击波的冲击。

距离爆炸中心较近的作业人员,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沿避灾路线撤离现场,防止二次爆炸扩大伤亡。

煤尘爆炸后,应尽快恢复通风,设法扑灭各种明火和残留火,以防再次引起爆炸。

所有生存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应统一、镇定地在跟班区长、班组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撤离危险区。

遇有一氧化碳中毒人员应及时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区。

如有心跳、呼吸停止人员,立即在安全处进行人工心肺复苏,不要延误抢救时机。

六、现场处置组织状况和人员装备情况

集团公司有专职救护大队,长驻梁宝寺公司两个小队,指战员24人,配矿山救护车两辆,实行24小时值班和小队当值、副当值、待机制度,可随时参加紧急救援。

救护人员经常熟悉检查所属矿井情况,也可假定险情,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模拟训练、演习。

区队每半年由区长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模拟演练。

七、冲击地压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311下工作面为“孤岛”开采属压力集中区,且无可靠的地压资料,掘进过程中要特别加强顶板支护管理;

并制定防冲击地压措施。

1)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

3煤层的煤质脆性大,容易形成较大的集中应力和聚集较多的弹性变形能量,易发生脆性破坏。

2)巷道两帮破碎、偏帮严重、底板鼓起可造成发生冲击地压。

3)放炮。

放炮产生震动,引起的动载荷,一方面能使煤层中的应力迅速重新分布而增加煤体应力,进入极限平衡状态或破坏其平衡,从而释放弹性变形能。

另一方面能迅速解除煤壁边缘侧向约束阻力,改变煤体应力状态,由三向压缩变为二向压缩,使其抗压强度下降,导致迅速破坏而发生冲击地压。

4)顶板来压。

由于对煤层厚度坚硬顶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