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2017].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52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20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20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20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20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201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2017].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2017].doc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20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2017].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2017].doc

甘肃·兰州

2017年高考哲学原理冲刺必备

一、(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

(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l)区别:

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

(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⑴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⑵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⑴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⑴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方法论】⑴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⑵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二)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观点(普遍性及实质)

【原理内容】: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原理内容】⑴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⑵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⑶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②要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控制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三)矛盾的观点(全面的观点)

1、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对立又要看到统一,在统一中注意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②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2、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⑵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③这一原理也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的统一。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⑴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⑵不可忽视矛盾次要方面即支流。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两点和重点的统一。

【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内容】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主张: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形而上学: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

⑴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

⑴认识具有反复性。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⑵认识具有无限性。

【方法论】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群众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

要求我们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3、群众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4、人生价值原理

【原理内容】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的自我价值,亦即贡献与索取,贡献与索取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方法论】树立正确价值观,在贡献(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原理内容】

(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2)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一切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就在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3)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方法论】

(1)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时,就要讲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应把二者结合起来。

(2)这一原理还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6、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辨证关系原理(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

我们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2)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8、我们应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