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527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doc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时间的功能。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八、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1、服务。

2、调控。

3、反思。

4、合作。

九、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

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

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

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

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一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

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十一、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

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

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

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

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

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

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

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

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留想象作业。

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十二、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1)、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2)、利用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

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

(3)、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在期末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体现形成性评价。

2、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

5、注重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6、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十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八个“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潜能。

2、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

3、关注弱势群体。

4、关注评价中的“无法量化”或“不确定”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德育中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5、关注“违规事件”。

6、关注对学生的“无意伤害”。

7、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

8、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反评价因素。

十四、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客观性原则。

2、指导性原则。

3、探究性原则。

4、情感性原则。

十五、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

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形式。

4、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②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

“我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这么想?

”“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

”“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

”“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

”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十六、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1、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2、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3、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4、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

6、指导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过程情况;7、指导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工作;8、拓宽思维将活动引向深入。

<新课程通始部分试题及答案》(转摘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Ⅹ)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 √ )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Ⅹ)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 )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   Ⅹ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   Ⅹ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  Ⅹ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Ⅹ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 √)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Ⅹ)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 Ⅹ)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   A   )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    

C.选修   3   3  D。

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  C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C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2分)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ABC)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                                                          ( ABCD)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ACD)

A.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 ABD  )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  ACD     )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其中,利用网络资源                            ( ABCD    )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6分)

2.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6分)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

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

不少学生高兴地说:

“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

”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

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9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

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

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

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

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

“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

你等着受处分吧!

”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

“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

”张主任怒道:

“没门!

”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

张主任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11分)

 2.教学设计一:

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

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

然后,教师举出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

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

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

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16分)

 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考核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Ⅹ     2.√    3.Ⅹ       4。

√       5.Ⅹ       6.Ⅹ

7.Ⅹ      8.Ⅹ       9.√        10.√     11.Ⅹ    12.Ⅹ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A      2.A     3.B     4.A       5.C        6.B  7.C       8.D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ABC    2.ABCD      3.ACD        4.ABD     5.ACD           6.ABCD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

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

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2.多元性特点:

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4.激励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5.实践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3.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

(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7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张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

(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

(5分)      言之有理即给分。

(4)

  2.“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

(3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

(5分)

  “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3分)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5分)

<新课程通识部分试题及答案》(转摘二)

一、填空题:

(50分)

1、本次课改中提出的“课程”是指“设置                     并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获得                      过程”。

  

2、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知识经济时代,“文盲”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 “学习经济” 。

6、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 国家地方校本 三级课程管理。

8、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9、“交往、互动”是新型教学文化的本质。

10、我们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