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959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搭石 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

交流平台

掌握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概括语句的主要意思的方法;

认识到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加快阅读的速度;

能用简单的情景表现成语的意思;

树立珍惜时间、发奋努力的意识。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5搭石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赞扬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

本文文质兼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与技巧,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并与老师、同学们合作探究,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学习作者是怎样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

还要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作者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进而写写自己身边易被人们忽视的美好事物,以传达出美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汛、间、谴”等7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汛、访、鞋”等10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

1.掌握快速默读课文的方法与技巧,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内容体现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学习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认“汛、间、谴”等7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汛、访、鞋”等10个生字。

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运用寻找近义词、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查阅工具书,借助图像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掌握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

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并掌握快速默读文章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展示一些小溪流上的搭石的图片或视频,适时引导学生从环境、形状、作用等方面观察描述。

导语:

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长势茂盛的庄稼,有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小溪里有一排排搭石,人们正在经过搭石走向学校,走向工厂,走向农田,走向幸福的远方。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向小溪里的搭石,用心感受那些搭石的平凡、感受它们的美丽与奉献的精神。

2.板书课题,(“搭石”要写得稳稳地。

)然后读课题。

3.质疑:

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

提示:

什么是搭石?

搭石有什么作用?

4.学生分组讨论上述两个问题,教师检测交流效果。

示例:

师:

请根据展示的材料说说你对“搭石”的理解。

生:

搭石就是放在小溪流里供人们踩踏过溪的石头。

搭石方便过小溪,方便交通。

二、默读课文,学习字词

1.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

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的一个村庄,被誉为“农民诗人”“草根诗人”。

作者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又回到农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十多年。

作者深爱着家乡的一切,家乡的乡亲,林间的草木,田野上的庄稼,农家院里的瓜果蔬菜、猪驴牛羊,乃至溪涧的一砖一石都能涌入他的笔端,生发出浓浓的诗意。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①用最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好后举手,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②注意力要集中,用脑用心。

③不回读。

④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看谁能在默读后准确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默读方法,展示成果。

(1)教师统计学生默读课文所用的时间。

(2)让默读最快的学生介绍经验。

明确:

①不回读;

②眼睛注视课文;

③不受翻书、咳嗽等外界声音的影响;

④通句通行地读,不能逐字逐词地读;

⑤注意力集中,看得快,想得快。

(3)交流默读时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交流明确:

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叫搭石,怎样摆搭石,怎样过搭石,搭石所体现的精神。

4.自主学习,认读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友脱

调人影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汛]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右边“”第一笔是横斜钩;

第二笔是横,不是点;

第三笔是竖,不是撇。

[挽]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右部的第六笔是一撇通下来。

[衡]左中右结构,中间部分紧凑,“大”的捺改点。

[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右部最后一竖为悬针竖。

(3)学生识记,书写练习,要求学生做到“手、脑、嘴”并用。

(4)教师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预设:

本课的生字不多,但是部分生字的结构较复杂,在识记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检查时可让学生说出生字的读音、部首、字义和组词,还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式加以区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根据交流情况点拨理解。

(1)教师教方法。

①出示“汛期”“间隔”“平衡”“清波漾漾”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词的意思。

②联系生活实际,演示“访友”“挽裤”,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协调有序”。

④查字典理解“谴责”“懒惰”“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并学会运用。

教师小结:

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可以用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观察图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演示等方法来理解。

希望同学们灵活掌握,综合运用。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然后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给出阅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①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②为什么要摆搭石呢?

(山洪过后,人们过小溪必须脱鞋挽裤。

有了搭石,就不必脱鞋挽裤了。

③哪些内容写摆搭石?

(秋凉以后……这里的人懒惰。

)哪些内容写整理搭石?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才肯离去。

④哪些内容写人们过搭石?

(第3~4自然段写人们过搭石。

⑤作者是怎么赞美搭石的?

(赞美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教师先引导学生交流上面的问题,再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分段朗读时,教师要相机指导文中长句子的停顿以及朗读节奏。

在梳理课文内容时,教师以出示填空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

①出示填空。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常见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摆)搭石,上了年岁的人(整理)搭石,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走)搭石,有谦有让地(过)搭石及背老人(过)搭石。

②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

(3)合作与交流。

根据以上的探讨,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介绍了什么叫搭石及摆搭石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描绘了乡亲们摆搭石、整理搭石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

描绘了乡亲们走搭石的几幅美好画面,表现了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

借搭石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作者家乡小溪中的平平凡凡、默默无闻的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将乡亲们送去上工、上学,又迎接乡亲们下工、放学回家,搭石成了乡亲们生活的必需。

同学们,有搭石的家乡风景美不美?

美在哪里?

家乡的搭石凝聚了乡亲们什么样的精神、情怀?

作者想借搭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下节课上,我们将深入课文中去探究理解。

小结:

这节课上,我们主要默读、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熟悉并概括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什么叫搭石以及如何摆搭石、如何走搭石,还划分了文章的层次。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

(示例:

默读课文又快又好,他只用了分钟;

善于运用新词,他用这个词语造的句子特别好;

朗读课文时特别流畅,特别有感情,说明课前预习时他下了一番功夫;

同学善于提取主要信息,他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很准确。

尤其是同学的发言富有创意,他把划分课文层次的理由阐述得特别充分、全面,让我们信服。

老师特别希望大家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交流,大胆陈述自己的意见、建议,这样我们就会共同进步。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默读的方法、技巧。

(2)自由交流并积累行之有效的识记字词的方法。

(3)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重点理解关键词句,从中发现美、感受美。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搭石、对乡亲们的赞美之情。

3.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内容所体现的人性美,激发学生树立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1.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意境美,感受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并运用同样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美。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内容。

上节课上,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了文章,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梳理,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标题式的概括,有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话搭石(第1自然段)、摆搭石(第2自然段)、走搭石(第3、4自然段)、赞搭石(第5自然段)。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在作者的家乡,纯朴的山里人摆搭石、走搭石,用互敬互助的美好品格把平凡的搭石变成了家乡一道最美的风景。

你看,人们走搭石时一个跟着一个,动作协调有序;

你听,搭石上足音“嗒嗒”,小溪中水声“淙淙”;

你看,两人对面来到溪边,互相微笑着止步礼貌谦让;

你听,老人在年轻人的背上连连称赞,娃娃在大人的怀中哈哈大笑。

平凡的搭石上每天都在上演动人的故事,这份美丽已牢牢地扎根于作者的心灵深处。

让我们走近作者的心灵,去体验这份美好。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自主交流,初识搭石——发现美景。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圈画重点。

①用横线画出介绍“什么是搭石”的句子。

②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

请画出相应的句子。

③没有搭石时家乡的人们过小溪的情景让你感受到什么?

④乡亲们摆搭石过小溪,体现了乡亲们的什么特点?

学生自读结束后,教师提醒学生回顾朗读过程中有没有边读边思考,注意力是否高度集中,有没有回读的情况。

(2)教师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请大家说一说搭石对乡亲们的重要性。

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基本掌握了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

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你们了解到了许多信息,现在我来考一考大家。

请大家跟着我来说一说。

作者的家乡分布在小溪的两岸。

每当汛期来临,溪水就会猛涨,这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学生:

脱鞋挽裤。

)收工要——(学生:

)赶集要——(学生:

)访友也要——(学生:

)来来去去都要——(学生:

)这样不停地脱鞋挽裤,真是——(学生:

麻烦啊!

)一旦到了秋凉之后,溪水变得冰凉,人们就——(学生:

没法通过这条小溪了。

)所以——(学生读句子:

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

)对了,小溪上这样一排排的石头就是搭石。

有了搭石后,人们——(学生:

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无须脱鞋挽裤。

2.汇报展示,品析搭石之美。

是啊,搭石方便了人们出行,成了家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和乡亲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现在我们仔细品读下面的句子,初步感受搭石之美。

(教师出示句子。

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思考:

哪些词语突出了搭石的特点?

哪些词语要重读?

读这段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再次出示有关搭石的特写图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摆上一排”,明确搭石的特点,想象搭石的美感。

①“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的间隔”这两个词语突出了搭石的特点。

②句子中的“平整方正”“二尺左右”“摆上一排”等词应重读。

③眼前出现了人们找石头摆搭石和人们过搭石的画面,摆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的聪明、能干、智慧。

3.自主交流,品析美景。

学生仔细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展开联想,说一说自己感受到的美丽的画面。

学生朗读交流后明确:

(画面一)上了点儿年岁的人调整搭石,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画面二)走搭石的人们不抢路,动作协调有序。

(画面三)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过溪时,会互相谦让;

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

本文的语言简练生动,非常具有画面感。

同学们透过语言文字能想象出这么多美丽的画面。

现在就让我们来细细鉴赏这一块块搭石,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描述的最美的、最让人感动的风景。

(1)品析美景之一——老人平整搭石。

学习第2自然段时,可供学生想象的画面较多。

为了突出老人平整搭石的画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模拟采访的方式。

如:

老人家,请问您为什么要不停地来回走啊?

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句子说得具体、规范,使语言更加丰富。

①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朗读指导:

要读出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重读“早早地、唯独、谴责、无论、只要、一定会、再、直到、才肯”等词语。

②学生画出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句子。

(预设:

注意句中的动词——放下、找来、搭上、踏上几个来回、离去。

③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交流预设:

a.老人踩到了不平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

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b.老人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c.老人满意地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在这平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板书:

奉献美。

(2)品析美景之二——人们有序走搭石。

学习第3自然段时,教师应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绰”,以及相关语句“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等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平凡的画面中充溢着的诗情画意,品悟乡亲们默默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生活传统和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情感。

①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读,体会“走搭石”的美。

②学生逐句朗读,全班交流,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们的协调美。

A.师生交流“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读一读,我问问你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

(学生:

搭石。

)好,从这儿开始。

师(引述):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学生:

抬起脚来。

)后面的——(学生:

紧跟上去。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学生:

轻快的音乐。

同学们,你们配合得也很默契。

你们看,在那一排排搭石上,乡亲们一前一后,协调有序。

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默契,这样的画面是那么和谐,怎能不让人赞叹呢!

和谐美。

B.学生自主交流“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a.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人影绰绰”中“绰”的含义。

(明确:

“绰”在这里是“体态柔美”的意思。

b.发挥丰富的想象,用心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美好画面。

学生可以想象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一幅画一样。

c.学生带着感情读句子。

要读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3)品析美景之三——面对面走搭石,互相谦让。

在品析这个画面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相互谦让、纯朴美好的心灵。

乡亲们在搭石上来来往往,避免不了出现“撞车”的情况。

乡亲们面对面走搭石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4自然段,把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找出来。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让人感动的地方有两处,其一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其二是“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一块块普普通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纯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轻轻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以情境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

②班级推举学生表演两个感人的场景。

③学生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

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怎样来赞美这些纯朴的乡亲们呢?

(学生自由交流。

这一个个善良的举动中蕴藏着的不仅仅是一颗谦让的心,一颗敬老的心,还是一种美(板书:

谦让美、敬老美。

)。

家乡的人们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来走搭石的老人、孕妇等需要帮助的人,希望你也能及时地伸出援手。

4.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主旨。

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

所以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说说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

②作者仅仅是在赞美搭石吗?

(1)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分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交流后明确:

①搭石凝聚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乡亲们的奉献美、和谐美、谦让美、敬老美。

最后一个自然段寓情于议,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点明了主旨。

②作者借搭石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品质,表现了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人性美。

(2)拓展思维,学生畅谈生活中的美。

在作者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地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俯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

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

教师要激发学生发现身边的美的兴趣,积极与他人交流自己身边的美。

(3)回味品读课文,升华美感。

同学们,只要有一双慧眼、一颗美丽的心灵,我们就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本文的作者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奉献美、和谐美、谦让美、敬老美,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纯真无私的感情。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文中的美、去体会文中的情吧,让我们再深情地朗读我们喜欢的内容,让我们的心灵在诵读中得以净化,让我们的思想品质在感悟中得以提升。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同学们,学习了本文后,我们对美有了更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我们也能留心观察美,用心感受美,精心描写美,进而让美参与我们的生活,参与我们的人生。

现在,把我们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与身边的人分享美、传扬美。

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

本文的作者不仅发现了外在的美,而且透过现象体会到了平凡事物中蕴藏的内在美。

你在自己的故乡或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中发现了什么样的事物也蕴含了人间真情?

请用几句话写出来。

你身边有哪些平凡且容易被人忽视的事物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甚至必要?

你觉得它有些什么特点?

它与人们有什么关系?

它凝聚了什么丰富的内涵?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请用一段话写下来。

2.展示优秀的作品,师生集体评议。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情境体验——理解“协调有序”(教学重点)

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我从“协调有序”中体会到的。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这是从字面上理解的。

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你是联系下文来理解的。

让我们也加入走搭石的人群中,(一组学生表演:

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指这组问。

)你们现在走在哪儿?

搭石上。

不好走哇,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有。

师(引读):

抬起脚来)后面的——(学生:

)(速度渐快。

)——嗒嗒的声音,像——

生(齐):

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没有人踩脚,也没有人跌入水中,应该是有人在指挥吧。

(学生摇头。

)对,没有人指挥,却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作——

协调有序。

(恍然大悟状。

)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作——

赏析: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没有满足于学生字面的理解和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而是精心创设走搭石的情境,让学生与老师反复地、逐渐加快地交替合作。

轮读的形式——教师的引读在加快,学生的接读紧跟上,师生间默契“引”“接”,精妙地体现出“协调有序”;

反复轮读的内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又与走搭石形成通感,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