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604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doc

专项训练(六)2015江苏政治各市模拟卷同类型题整理

一、依法治国

[2015·南京盐城一模·T34]34.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1997年

十五大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7年

十七大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探索历程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完成的,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6分)

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性质、宗旨要求不断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探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履行义务。

(每点2分,正确答出3点给6分)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过程。

(6分)

①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连续探索并不断升华,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分)

②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过程,既总结我国实践并具中国特色,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分)

③中国共产党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没有照搬照抄,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

(2分)

[2015·苏锡常镇·T37]37.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遇事首先想到的不是法,而是想如何运用各种方式寻找关系和人情。

建设法治国家,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苏南某市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和法治文化长廊,举办法治文化艺术节,开发制作《普法总动员》、《开心学税法》等学法动漫游戏。

除了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主阵地开辟法制宣传专栏、专版外,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车载移动电视、户外电子屏等现代传播方式,打造法治文化传播新平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出现代法治文化的浓郁氛围,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新时期党提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哲学依据。

(4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做法的科学性。

(6分)

(3)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以“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8分)

要求:

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37.

(1)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党提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分)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党提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分)

(2)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营造浓郁的法治文化的氛围有助于人民理解、接受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

(2分)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发挥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在全社会建设法治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分)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塑造人生。

法治文化建设的措施有利于将法治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并付诸实践。

(2分)

(3)答题示例:

(8分)

(HOW)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要求全社会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观念。

公民要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政府要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切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党要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为基本活动准则。

(意义)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现实需求。

树立法治观念有利于促进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行使权利,依法行政,树立政府权威;有利于党更好的坚持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

二、一带一路

[2015·南京盐城一模·T37]37.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

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中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以后,“丝路”沿途欧亚国家将描绘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新蓝图,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

中国将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带状经济、走廊经济、人文资源开发、贸易便利化、经济技术援助、经济一体化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欧亚区域经贸发展。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担心,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难以实现。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进行评析。

(6分)

(2)“一带一路”是经济共赢之路、政治合作之路,更是文化交融之路。

请阐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文化发展带来的契机。

(6分)

(3)结合实际,请你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自己的可行性对策。

(至少两条)(6分)

参考答案:

(1)①我国积极推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实现沿途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有利于扩大我国内需、刺激消费,统筹协调区域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分)

②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涉及26个国家、相关经济规模达21万亿美元的“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推动相关国家的生产、资本、贸易、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各国的互利共赢。

相关国家也会积极参与其中。

(3分)

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前景乐观。

(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挖掘我国的优秀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2分)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分)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分)

(其他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说明亦可)

(3)本问具有开放性,所列问题符合实际,所提对策切实可行,即可给分。

每条3分,共6分。

答案示例①:

“一带一路”战略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因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差异而产生分歧和摩擦,遭遇挫折。

对策:

尊重文化多样性、求同存异,通过对话和协商等方式,协调各方利益,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实现包容性发展。

答案示例②: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可能会遇到国内、国际两方面的政治障碍,如我国新疆境内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威胁,少数国家干涉别国事务等。

对策: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依法打击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15·苏北四市一模·T37]37.我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旨在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

“一带一路”建设在总体思路上显示了充分的包容性和务实性,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像古代丝绸之路一样,“一带一路”不仅仅是陆海贸易通道,和人流、物流一起东奔西走的,更有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文化流。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也必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

将世界的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将中国的机遇变成世界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辨证法角度,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为什么能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

(6分)

(2)促进“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具有怎样的文化意义?

(4分)

(3)综合运用经济、政治生活知识,以“促进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为主题,为建设“一带一路”写一篇实施策略报告。

(8分)

要求:

①观点紧扣主题,分析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1)①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分)“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为整个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1分)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分)“一带一路”找到了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必将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分)

(2)促进“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打牢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2分)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2分)

(3)答题示例: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

建设“一带一路”,必须深刻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开拓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领域,深化合作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沿线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承担大国责任,维护国家间共同利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关系不断发展。

[2015·扬州一模·T37]37.2014年9月习近平赴塔吉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该国进行国事访问。

结束中亚行程后,习近平“转场”南亚,访问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印度三国。

分析称,习近平此次“两亚行”助推中国“向西开放”。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极大地拓展中国发展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地缘政治利益,与此同时,更会促进“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强调“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将充分利用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现有合作机制和平台,实现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

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项倡议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外交的新概念。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6分)

(2)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推动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理由。

(6分)

(3)运用经济常识知识,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优势资源为目的,简要设计一个互利共赢的具体方案(6分)

参考答案:

(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上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商船的行进和人员的往来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③“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将中国的商品、技术传入国外,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中国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了中外商品、技术的交流与借鉴,促进了中外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者6分)

(2)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共同利益。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带动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

③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共同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增强相关国家综合国力。

(6分)

(3)答案示例:

主要涉及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本建设等方面。

如:

“中国-中亚服务贸易协作计划”,充分利用区域人力资源优势,扩大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在服务贸易上的联合行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

(6分)

[2015·苏锡常镇二模·T34]34.材料一“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为目的,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和热情欢迎。

同时,一些西方媒体的曲解之声也不绝于耳,“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说法被西方媒体热炒。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为帮助欧洲盟友,同时为了对抗苏联,美国时任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盟国经济援助重建方案。

马歇尔计划以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为先决条件,服务于美国的全球霸权目标;由美国一家主导,西欧国家总体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对计划几无发言权。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的确复兴了西欧,但也在欧亚大陆上构筑了东西方对抗的冷战经济铁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围绕“合作共赢”这个主题,评析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

(6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6分)

参考答案:

(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又要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同时又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促进参与各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分)

②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其重要内容就是平等互利。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追求的就是合作共赢。

(3分)

(2)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

世界上的事物不管怎么特殊,都包含着普遍性。

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参与国和受援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3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这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为目的,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具有本质区别。

(3分)

三、互联网

[2015·南通一模·T37]37.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思维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今而言,互联网思维是指以用户为中心、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知、不断创新,概括起来即开放、共享、服务、互赢、创新。

××手机的成功源自于一套用户感知系统。

这套系统通过论坛、预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让粉丝跟踪其研发过程,并在系统内进行营销,避免了传统营销的烧钱模式;当传统手机厂商还在依靠硬件利润维持生计时,××手机生产商开发出“硬件+软件+移动互联网”的全产业链盈利模式,手机只是一个载体和入口。

这种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硬件圈用户,当用户达到一定数量时,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行流量变现,这是互联网的商业逻辑。

互联网思维推动了一批新型企业的成功崛起,对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甚至传统农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互联网思维也逐渐渗透到政治、社会等领域。

某省“政务服务网”于近日开通试运行。

通过这个“政务超市”,网民可以像逛×宝一样逛“衙门”,省市县三级政府6万余个审批事项均可一网搞定,并使用××宝缴费。

为此,省政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出:

“有些政务网往往成为形同虚设的面子工程,我省如何避免这一现象?

”。

(1)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手机商业模式的成功之处。

(6分)

(2)有人预言,未来企业的生产、营销将被互联网思维彻底颠覆。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6分)

(3)就记者提出的问题,请从公民参与的角度为新闻发言人拟定一份发言提纲。

(6分)

参考答案:

37.

(1)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手机的营销模式充分利用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把产品生产与销售同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达到良好的效果;(2分)

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来认识事物。

××手机“硬件+软件+移动互联网”的全产业链盈利模式做到了从整体着眼,把产业链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2分。

运用整体与部分知识回答亦可得分)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手机全新的商业模式在传统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开发出全产业链盈利模式。

(2分)

(2)①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感知未来发展的趋势,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分);

②用户至上,关注消费者价值和消费者体验,利用新媒体对产品进行宣传,降低经营成本,拓展利润空间,诚信经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2分);

③企业只有把苦练内功和互联网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升生产力和创造力。

(3)评分量表-

自觉了解政务网,相信政府为人民服务;支持网站工作,寻求政府帮助;发现网站问题,监督政府行为;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依法有序参与”之中的任意三个方面。

[2015·泰州一模·T35]35.材料一: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亿多人,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超3亿人。

有分析认为,到2018年,中国人网购消费在总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20%。

但是,网络不是万能的,很多问题网络并不能解决。

例如,网购快递送货上门,可用户不在无法及时收取;有些小东西市场里买不到,上网买还不如运费贵等。

材料二:

与电商市场火爆相应的是,电商的乱象也日益严重。

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虚假促销、虚假评价和不公平条款等问题首当其冲。

此外,顾客变得更加敏锐,他们发现网购不一定带来最大的实惠,也渐渐觉得,无论网购还是在实体店消费,购买到价格公道、质量有保障的商品才是符合“初心”的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5中三条线哪条曲线最有可能正确表示电商发展的轨迹,并探究其原因?

(6分)

电商

规模

A

网购消费量

B

C

图5

O

(2)面对电商市场日益火爆的情况,怎样更好地促进电商企业的健康发展?

(6分)

参考答案:

35.

(1)①B。

(2分)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随着网购消费的发展,电商规模会越来越大。

(2分)由于当前仍存在网购营销手段不完善、电商市场秩序不规范等不利因素的制约,电商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2分)

(2)①电商企业要关注消费需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2分)②电商企业还要承担社会责任,遵纪守法,诚信经营,遵守市场道德,以信誉赢得市场。

(2分)③政府要健全市场规则,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为电商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1分)④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通过维权行动促使电商企业健康发展。

(1分)

[2015·无锡一模·T34]34.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激活了人们语言创新及其传播的热情。

2014年,“且行且珍惜”、“冰桶挑战”一时风靡,这类新词反映了当年的新事物或新现象,符合社会交际的需要,也体现了正能量,符合社会文化价值观,即符合生态伦理要求。

而“屌丝”、“土豪”“nozuonodie”等一类词语却是对语言生态伦理的极大破坏。

自媒体的语言表达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可以张扬自己的价值取向,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维护语言生态的平衡、保护生态伦理的健康。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两类新词并存的原因。

(6分)

(2)请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说明公民在“保护语言生态伦理”问题上应如何作为?

(6分)

参考答案: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网络新词的出现是对当年的新事物或新现象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有些新词落后于社会存在,是低俗落后文化的表现。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两类新词正是在不同价值观的指导下所形成的语言创新。

(每点2分,共6分)

(2)①在文化选择中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支持健康有益充满正能量的语言,增加抵御低俗语言的能力。

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语言。

③积极投身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文明语言的传播者。

(每点2分,共6分)

四、新常态

[2015·泰州一模·T37]37.2014年,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人所熟悉——“新常态”。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

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

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

可以说,“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科学认识“新常态”,更要积极适应“新常态”。

2014年,即便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

可是,我们每月的工资似乎还不太够用,开销总在增加。

从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向扩大消费的发展战略,鼓励消费,促进民生,但当消费支出更多了的时候,这样一个新常态,你我适应了吗?

李克强总理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