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960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讲座Word下载.docx

10

6

3

1

0.5

0.2

0.1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可能,可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表一释义:

分数值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判断标准

完全可能预料

已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且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或采取防

护措施后依然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其他企业多次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明显违反国家有关安全操作、设备设施安全性能要求等强制性标准;

设备设施未按国家规定定期检验校准,存在明显隐患,且未得到整改。

人员在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标准3倍以上的环中作业,且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或者已经发生过职业危害,但作业条件仍无改善;

依靠人员的常识可以预见到的,例如噪声危害、粉尘危害、烫伤等;

没有相应能力的人员去操作有危险性的设备;

设备设施或人员严重超负荷工作;

对明显的安全隐患没有采取控制措施(如没有防护罩、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

已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虽采取防护措施,但仍有隐患;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控制的危险设备设施操作;

多次出现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但没有发生事故;

人员在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3倍的环境中作业,且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但此前未发生职业危害;

设备设施或人员超负荷工作;

设备设施的定期监测结果不符合国家的安全要求,且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进行整改;

设备设施没有经过专业检查;

使用长期没有经过检查的设备;

凭人员的经验认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但目前没有发生。

可能,但不经常

其它企业发生过类似事件,本企业也存在导致类似事故发生的条件;

人员在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环境中作业,且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但此前未发生职业危害;

凭个人常识,认为该事件可能会发生;

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

危险的发生容易被发现;

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但没有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

人为操作因素明显;

一年内可能发生一次。

可能性小,可以设想

有预警系统,危险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备有应急措施;

已有严格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

人员在有害物质浓度未超过国家标准的环境中作业,

且采取了个人防护措施;

过去偶尔发生过此类事故或事件;

凭人员的经验,认为该事件可能发生,但可能性小;

三年内可能发生一次;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有充分、有效的控制措施;

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操作自动化程度高;

可以想象到。

(如人在路上走,被天上的陨石砸中)

表二:

E

E分数值

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暴露

表二释义:

作业活动的频繁程

每日工作连续作业

每日作业超过4小时

在工作时连续作业

每日连续作业时间少于4小时或间断作业次数在10次以上

每日短时间作业

每日间断作业10次或更少

每周短时间作业

每周几次间断工作,或每月几次连续几小时作业

每月间断作业

每月间断作业几次,或每年几次连续几小时作业

极少地作业

每年几次或更少作业。

表三:

C分数值

100

40

15

7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大灾难,很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手、足残)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表三释义:

人身事故

财产损失

造成人员死亡

人员重伤(永久失能)3人及以上

直接经济损失共计20万及以上

煤气、氧气、氮气、蒸汽、燃油等有毒有害气(液)体中毒、着火、爆炸导致的群死群伤,钢水、铁水、液态钢渣罐漏或倾洒导致的群死群伤事故

人员重伤(永久失能)2人

10人以上集体中毒。

直接经济损失共计20万以下,12万元以上(含)对公司的形象造成严重损害(爆炸、火灾)造成重大政治影响

人员重伤(永久失能)1人职业病(监测超过国家标准)人员中毒。

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2万以下,7万元以上(含);

造成火灾或爆炸,虽未造成上诉损失,但清洁严重者。

或对公司的形象造成不利影响、部分工作场所工作暂停造成较大政治影响

事故造成人员重伤(失能10日以上)职业健康伤害(监测未超标,但达80%标准值)

直接经济损失共计7万以下,2万元以上(含)

造成一般政治影响对公司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有记录的轻微伤(失能1日以上)或健康受损。

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下,0.1万元以上(含

因主观原因造成轻微伤害的)以上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包扎,但不计入损失工时;

感官不舒服。

低于0.1万元的经济损失

表四:

危险等级划分(D)

D分数值

>320

160-320

70-159

20-69

<2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

不能连续作业

高度危险,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风险等级

五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

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

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

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⑤评价实例 

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气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气。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气容易扩散的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则有:

D=LEC=3×

15=270  

评价结论:

270分处于160~320之间。

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四、辨识的结果统计与总结

(一)对各项危险源辨识的结果,逐项填写危险源辨识统计表,全部辨识工作结束后,进行梳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工作总结,制定对各个不同级别危险源的应对措施,进行分级管理控制。

()公司危险源辨识统计表

序号

作业

场所

活动

危险源

可能

导致的

事故

风险等级D=LEC

涉及

单位

控制措施

D

360

极其危险,不能连续作业

4

5

8

9

11

例如:

风险

等级

D=

LEC

3#高炉煤气布袋除尘

带压焊煤气补偿器

压力控制失误、焊口孔洞增大、违章操作等

煤气爆炸、中毒、人员伤/亡

参与补焊人员

“煤气设备动火许可证’等专项措施等

可能导致事故:

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1类。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用(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20、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

21、对于以上20项均不符合的,有人身伤/亡的填人身伤/亡。

(二)、危险源辨识总结

厂、部室安全评价、评估总结

通过对部室/车间/科室进行全面具体的评价和评估,现将评估结果汇总如下:

1、是否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

本部室/车间/科室共计人,通过对部室/车间/科室全员是否进行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同时是否严格执行每班班前讲安全、班中用安全、班后总结安全的规定(对于有班组的单位),本部室/车间/科室是否有安全素质较低人员。

2、是否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

根据《重大危险源识别》(GB18218—2009)对本部室/车间/科室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辨识,辨识结果如下:

油库汽油吨,最大贮存量达到吨(每天),大/小于吨的临界量,故属/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根据作业现场评价方法(见危险源辨识方法),本部室/车间/科室评价出的中级以上风险为:

对于评价出的中级以上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注:

各部室、厂应根据公司安全生产监察部的要求的评估项目按照危险源辨识方法进行评估,同时“()责任公司危险源辨识表”附在总结后。

3、安全管理是否存在漏洞

对本部室/车间/科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进行评价,通过自查安全各项记录是否能按要求记录,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能否满足公司安全生产需要。

总结:

对自评结果进行总结。

五、危险源的分级管理

1、危险源按危险程度分级。

危险程度是衡量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性的程度。

2、危险源按危险程度分为五个风险等级

五级风险:

是不可承受的重大风险,对此种危险因素必须停止作业,立即排除。

四级风险:

也属于不可承受的重大风险,对此,要果断采取措施排除危险因素。

三级风险:

是危险程度较大,需要采取控制措施,进行整改。

二级风险:

是指有一定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性的伤害事故,需要注意。

一级风险:

是指有危险性,只要注意,一般不会出现伤害事故。

3、危险源的分级管理

四级(含四级)以上风险,列入重大风险控制计划,由公司领导负责,实行公司、厂、车间、班组四级管理,班组每班检查一次,车间每日检查一次,厂每周检查一次,公司每月检查一次的现场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三级风险由厂领导负责,实行厂、车间、班组三级管理,班组每天检查一次,车间(科室)每周检查三次,厂部每隔10天检查一次,并进行不定期抽查,及时处理存在问题。

二级风险由车间主任负责,实行车间(科室)、班组两级管理,班组进行经常性检查,车间(科室)每周检查一次,处理查出的问题。

一级风险由班组长负责,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对危险源管理的几项要求

1、危险源必须设标志牌,悬挂在现场显著位置,并保持清洁完好。

2、重大危险源警示牌标准

1)“重大危险源警示牌”内容

重大危险源警示牌

单位名称:

公司法人代表:

危险源种类:

预警形式:

监管单位:

市乡监管责任人:

企业监控负责人:

现场监控管理员: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制

2)警示牌规格尺寸长900mm,宽600mm。

3)警示牌颜色和字体:

底色为金黄设的金属牌匾,文字为黑色仿宋字体。

3、其他危险源警示牌的制作要求。

1)规格:

长600mm,宽400mm。

2)样式:

危险源名称:

潜在危险

控制措施:

危险源编号

监控单位

监控责任人

公司安全生产监督部监制

3)用金属板制成,公司统一要求黄底与黑色仿宋体字搭配制成。

4、公司安全监督部门和厂、车间、班组根据危险源分级管理的要求,建立危险源分级管理台账,对危险源的日常检查和查出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记录。

5、新建和改建项目投产前要进行风险评价,报公司安监部纳入管理范围。

6、废弃危险预案或危险源负责人有所变更,报公司安监部备案。

并对危险源标识牌上的相关内容及时进行调整。

七、危险源等级的确定与要求。

1、各厂(部、室)根据本规定的方法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危险源(点)发动全体员工,进行辨识评价,各级领导按照标准认真审核,辨识以每一个危险源(点)为评价单元,完毕后,以书面形式(附评价计算表),经厂长或主管厂批准后,报安监部备案,并制作危险源监控牌,悬挂到现场明显的地方,供员工学习和指导工作。

2、危险源(点)分级管理的目的和效果

用LEC法全面正确辨识出危险源(点)所达到的风险等级,必将为指导各危险源(点)的权重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的目的,要求各单位认真运用和落实。

八、考核

1、各厂(部室)、车间、班组对危险源的管理是本单位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要纳入议事日程,进行管控。

发现做不到一次罚元。

2、危险源辨识或危险等级划分出现错误,一处罚元,并限期整改,期限内仍未完成处罚加倍。

3、查出二级以上的危险源应辨识评价划出危险等级进行挂警示牌管理的而未做到,一处罚元,并限期整改,未按期完成的处罚加倍。

4、查出二级以上危险源(点)现场无危险源警示牌的,按危险源的二、三、四、五等级,一处分别罚元、元、元、元。

5、责任人不按规定时间组织检查与记录一次,或检查出的问题不及时安排处理,或处理不了的不及时汇报一次罚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