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960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意蕴之美书卷气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百精Word文档格式.docx

气;

书卷气;

书籍装帧;

意蕴;

审美观

I

ABSTRACT

“Bookish”isatraditionalChineseaestheticconcepts,nearlythreedecadesofreformandopeningupallareasofourcountrybyaforeignculture,thedesigncommunityisnoexception.China'

smoderndesignhasundergoneenormouschanges.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hasbeentheimpactofadvancedculturalthought,foratimeregardlessofthedesignerorthepublicaredrivenbycuriositytolookuponaforeignculture,inadvertentlyoverlookedfeaturesofthenationalculture.Nowchasingtheadvertisingmarketandbusinessinterestsbenefitthelargerenvironment,sothatbookshavebeengraduallyletgoofculturalproperty,butthebookasaspiritualcommodity,themarketdecidedthatitshouldbedifferentfromthesignificanceoftheexistenceofothercommodities,whichwetorethink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inthedevelopmentofmodernbookdesignthereisnocontextofsurvivalvalue.

Inthispaper,the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of"

gas"

ofdoctrineasastartingpoint,trytoanswerwhatis“Bookish”,andsystematicallyelaboratedfullof“Bookish”thespiritoftheartofbookbindingandrepresentthenationalcultureisoneofthecharacteristicsofartforms.Inheritandcarryforwardthe“Bookish”spirit,isthefutureofChina,wherethebookdesign.Thispaperanalyzesthedevelopmentofmoderndomesticandforeignbooks,andfindoutwherethedevelopmentpatternbasedontheinterpretationofthisartforminChina,BookBindingeraunderthelawofdevelopmentshouldbehowtodevelop,howtocreatethepaceofthetimesandhavefoundthebeautyofmeaningbookworks.

Keywords:

Gas,Bookish,Bookdesign,Meaning,Aesthetics

1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文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

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山东轻工业学院。

山东轻工业学院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山东轻工业学院。

年月日导师签名:

第1章绪论

1第1章绪论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艺术形式在现代书籍艺术中能否占有一席位置,这就要求我们要决定是否对传统“书卷气”精神的继承,因为只有“书卷气”才能代表中国书籍装帧的文化特征。

1.1研究背景

在这个书籍商品属性讲求

“商业气”、“广告气”的价值观

年代谈及“书卷气”是不是在与

时代的要求背道而驰呢?

其实不

尽然。

现在很多书籍和杂志往往

灌输的就是商业和广告效应,传

统审美观念的书籍装帧艺术受到

了挑战。

对传统究竟是“舍弃”

还是“继承”?

我想答案是肯定

的。

国内已经有着百余年的现代出版历史,特别是在“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这三个时期,一批又一批的书籍装帧设计师和艺术家不断地努力汲取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书籍和杂志装帧的包装形式、色彩运用、版式设计和字体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己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带有“书卷气”精神的书籍装帧艺术形态更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从2004年的“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中就可以很轻易的看到这些变化,就在同年,中国当代装帧艺术大家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见图1.1获得2004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页奖,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国际性设计大赛中获得如此称号。

但是,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水平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不得不承认仍然有不小的差距,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完全形成能代表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特色的现代书籍设计风格。

究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我们对国外尤其是欧美的书籍装帧设计吸收研究的够不够,而在于我们对中国传统艺术思想有没有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方面,我们的邻国日本要比我们做的好很多。

日本的书籍装帧设计是以民族的整体审美为落脚点,以日本本土的文化作为书籍装帧艺术的精神来源,这样的设计观念不仅符合了本民族的审美倾向,其设计理念更是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认同,不得不承认日本的书籍设计思想给世界书籍装帧界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而我们中国的设计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图1.1《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其实业内关于“书卷气”的争论由来已久。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迫使封闭的国门打开,发达国家精美绝伦的书籍装帧艺术形式呈现在国内读者和设计师面前,在我国装帧设计工作者中引起了极大震动和感慨。

国外书籍艺术中鲜明的色彩搭配与设计样式,使中国尤其是青年书籍装帧设计师们都惊诧不已。

设计师们在学习外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同时也开始反思中国传统装帧形式,其中最重要就是中国传统书籍的“书卷气”。

如何让“书卷气”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更好的发挥提升书籍艺术美的升华作用是我想探讨尝试的课题研究。

本论文尝试以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艺术与当今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介入下的书籍艺术形式进行分析评价,分析当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发展的情况,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设计的分析与探讨,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可以开拓视野,深入进行不同文化交互影响下的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弥补业内对这一方面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的缺憾。

1.3研究范围

书籍装帧艺术在中国有着及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悠久文化和历史的沉淀为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分析传统美学中“气”的思想观念对于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特色和风格的影响的同时,结合欧洲、日本书籍装帧形式的发展情况,并且考察和分析部分经典案例,讨论如何通过继承传统而塑造出具有现代特色风格的中国设计,阐明“书卷气”对构建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意义。

当前研究这一课题不仅能够为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界提供理论的依据,还可以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形式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2章探究“书卷气”概念由来

2.1“书卷气”的概念认同

2.1.1“书卷气”的美学含义

翻开厚重的辞海,我们可以找到对“书卷气”概念的释义:

“它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和别人交谈、读书、绘画,书写文章等方面表现出文人墨客的气质和做事风格。

”其含义为: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形容内涵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表现优秀的个人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

”只从字面含义上理解其由来是源于书卷的本身。

人们通常说:

你真有书卷气,来赞扬一些文质彬彬的人。

中国从古代开始人们就把一个人崇高的文化修养最高评价来比喻成具有“书卷气”,由此可以看出,凡是读书或是不读书的人都同样看重这种精神素养在自身上的体现。

虽然说“书卷气”只是个在人文学科中抽象的美学概念,但用具体的外观形象是可以轻易展现出来的;

也就是说“书卷气”是可以在一个人的表面直接体现出来。

观察者可以在他的外在表情、举手投足和为人处世的方式等方面观察得到,当然观察者自己也必须是一个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品质的人,不然是很难体会到的。

而书籍所饱含的“书卷气”精神与用来形容人的“书卷气”精神其实道理上是一样的,它可以在书籍装帧作品的封面、书脊、扉页、版式设计等方面体现出来,读者在欣赏书籍装帧作品的同时也需有一定的审美情操,否则也是感受不到的。

对于书籍装帧艺术所讲求的“书卷气”精神,我们可以将它归为艺术的意蕴美概念范畴中。

那么什么是意蕴呢?

在宗白华先生所撰写的书中曾讲到我们东方思想把人与世界之间的各种联系,因为所处的不同阶层大致分为五种不同境界:

“(1名誉和利益的境界——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而有的境界;

(2伦理道德境界——因人与人之间爱恨情感关系而有的境界;

(3政治境界——因社会与人之间存在相互约束的关系而有的境界;

(4学术境界——因追求真理智慧而有的境界;

(5宗教境界——因相信世界存在这超自然神秘力量而使人对其产生崇拜敬畏心理而有的境界。

”[1]名誉和利益的境界注重的是对名利的收获;

伦理道德境界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失;

政治境界注重的是地位权利的掌握;

学术境界注重的是获得真理的智慧;

宗教境界注重的是超自然现实的精神寄托。

但介乎学术和宗教境界之间,以追求宇宙万物大美之所在,将实物变化为虚幻抽象的形象,把人们的心灵感触具体化、形象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注重的

[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60

是美感。

艺术家们用自身的感知去表现宇宙万物,所表现出来的是自然界中万物的情感与景象的交融与渗透,也就构成了所谓艺术的“意蕴美”。

意蕴就是“情”与“景”(意象相互交融,和谐统一的结合体,“它是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以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含蓄丰富的情思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它能引发欣赏者的无限遐想和审美情思,具有言外之味、画外之画、弦外之音的艺术境界。

”[1]宗白华曾说:

“意境(意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

”艺术作品中的意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的真情流露,多数情况下是很难用简练的语言所叙述描绘出来的,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遐想意味。

在绘画界来说,意蕴是中国美学中区别于西方美学思想的一个大的概念,而“气”的概念用作对美术作品的评论则更是充满特色,对于一幅画作来说,“气韵生动”对其是一种无上的赞誉。

在中国美术史上,意蕴是标示艺术本体最为普遍认同的概念,对意境(意蕴的含义曾有这样的解释:

“创造意境美就是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在事物主体与客体之间寻求切合点、把欣赏者带入一个具有浓郁美感意味的交融与和谐之中。

”而它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艺术家审美意识的觉醒,但“气”与“气韵”的概念则可认为是中国传统抒情或写意艺术的主要特征。

而“书卷气”所拥有的意蕴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就如同像中国诗词和绘画理论中的“气韵”、“美感”等概念一样,对它们的理解似乎只能依靠思想感悟去理解,很难像数学、物理、化

图2.1艺术创作中的“气”

学等学科一样得出明确且具体的概念。

但是我们可以试着从美学概念里对“气”含义的多种解释,作为一个参考来理解“书卷气”的含义。

(见图2.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早在中国古代哲学思

[1]唐济川、马秀萍.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161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想和美学思想中就是一个根本的实体范畴。

著名画家范曾先生曾讲到:

“中国的哲学本身有着启发人们智慧的性质。

为什么说中国人聪明,那是因为在中国古典哲学中,这种启智性在起作用。

为什么这种启智性的人群非常容易把逻辑性人群的成果进行再创造?

因为启智的智慧足以使他们按部就班研究出的东西,很快吸收、很快了解,而且在新的基础上创造;

这就是中国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能够走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数以百年道路的原因,我们不能不感谢中国文化的启智性。

对艺术来说,这种启智性就更加重要了,因为中国的艺术不需要西方那样的逻辑和推演,中国的艺术重要的是感悟。

《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而“气”就是一种意蕴的感悟。

它与艺术的关系被一直视为构成艺术作品的源泉,确定艺术家赋予作品气质和情趣的灵魂。

魏晋时期,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艺术作品反映的是艺术家本身所饱含的艺术才华、性格品质,强调“气”在艺术创作中的核心地位。

“气在口为言,在心为知,在笔为文,在纸为图,一切艺术表现都依赖于气之运化。

[1]气与气韵在艺术创作中运用最广的当属绘画界。

南朝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六法”,“气韵生动”在六法中为第一要则,从那时起人们把“气韵”作为品评中国绘画好坏的一个重要衡量准则。

宋代郭若虚讲:

“凡画,气韵本乎游心。

”到了元代画家们论画的时候开始讲“士气”和“逸气”,而明、清的文人和画家谈“气”的说法那就更多了,诗文讲“生气”、“一气流贯”,绘画讲“气韵”、“神韵”、“风韵”等等,数不胜数。

由此可见,“气”的讲法在中国早期的文论和画论中可谓比比皆是。

长久以来,“气”学说就一直与神、理、道等中国古典哲学中一系列精神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道家学说、宋代程朱理学等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所独有的古典哲学体系,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文化独特的情感思维方式。

由于“气”的概念所具有的哲学思想涵义使得中国的古典文艺美学理想具有特殊的品格,而不象西方那样在重逻辑的思想基础上统一出的理论系统。

“气”在文学中的体现其实质上说,它与绘画和建筑中的气韵实际上都是一种整体的、综合的审美认识,即艺术形象往往是形象背后的含义,它不是通过类似数据分析来帮助理解的,而是通过人本能直觉式的感受来品味的,使人们可以对艺术对象更深层意义的心灵体会。

以中国为代表的这些东方文化概念与西方国家的文化概念有明显的不同。

西方文化思想中所讲人与自然的联系是一个相互分割的关系,讲求“天人二分”;

而中国文化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则是一个“气”的境界,讲求“天人合一”。

在中国文化中,天上地下,世间万物,皆由气生。

在中国文化“气”的世界里,虚

[1]于民.气化谐和—中国古典审美意识的独特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6

体与实体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映生辉共同存在与事物体内,它们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整体。

“气”又是难以言表的,不是靠实验得来而是靠思想感悟的。

中国文化中的“气”充斥在虚空之中,循环往复在自然之内,也显现在文艺作品的形与神之间。

因此北宋哲学家张载曾得出这样的结论: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其客形尔。

”在此基础上后人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以气为本”的思维模式,这同时也决定了中国的艺术开始以注重“气韵”作为基本的审美方式。

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关于“气”的概念可以总结为四种艺术特征:

首先,“气”所强调的是“有和无”区别,通俗一点说就是气是贯穿于事物当中以有形与无形的形态加以表现;

第二,气包含事物静止与运动的活动状态,是动与静的气韵审美;

第三,气可以协调统一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联系,是艺术所表现的情感与体魄的审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以气为本”的艺术理论演变过程中,“气”和“气韵”学说逐渐演化出“书卷气”这个既形象又生动的艺术概念。

据史料所记载,“书卷气”概念的提出,最早与元代绘画界所出现的“士气”一说同根同源。

“士气”当时所指的就是要求画家绘画要有文人的雅气,在清代书画开始要求要有卷轴装书籍的“卷轴气”,其中这一时期著名书画家笪重光在其所著《画筌》中把绘画的要求提高到“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的境界。

从中可以得出结论,“书卷气”这一概念虽然源自于书卷,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并没有完全用来形容书卷本身,而是要求绘画、诗书要像“书卷”一样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

“书卷气”是一个极富饱含文化感的精神概念,用它来形容其它艺术形式应具有像书卷一样的品质特性是再恰当不过了。

2.1.2“书卷气”概念在书籍装帧艺术中的定义

我们这里所讲的“书卷气”正是一种对书籍装帧中“气”的心灵体验,因为“书卷气”本身与书籍装帧的功能性是对应一致的。

创造饱含“书卷气”的书籍装帧设计并不是通过公式化、机械化的装订后得来的书籍产品,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书籍外在包装,而是要营造出能准确表现出这本书籍自身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达到美学与传达功能相互结合的效果,这才是书籍所应具备的精神之所在。

“书卷气”在书籍装帧艺术中具有含义模糊和多含义的概念特征,其本身具有相当宽泛的理解范围。

所以,从多层次、多角度来分析阐述“书卷气”的涵义是十分必要的。

(1我们所讲“书卷气”首先指的是它在书籍装帧中所展现出的文化特性。

因为,书籍与其它商品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书籍本身是文化传播最直接的载体,是这一种特殊的商品形式,所以说饱含文化气质的书卷特征是书籍本身应该具备的特质。

我认为这对于我们中国的书籍设计而言,这种特质是设计书籍之初必要

的前提条件,“书卷气”对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邃的文化精神意义。

(2“书卷气”所表现的是书籍装帧本身流露出来的内在气质美感。

它所体现的涵义与西方设计艺术追求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观念不同,中国传统书籍装帧的“书卷”气韵的形成则完全是靠设计者对艺术美学的理解和感悟,将传统“气”的精神注入书籍的整体形态之中;

因此,我们把“书卷气”称作中国书籍装帧艺术所独创的精神特质,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将书籍装帧所具备的品位和格调展现出来。

宋代大学者刘道醇、黄休复曾把绘画作品的等级分为“三品”、“四格”1,这说明中国人欣赏艺术从古代开始就对作品的品位和格调十分看重,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审美方式已经根深柢固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同时也影响着中国人对书籍装帧内在精神气质的理解。

(3“书卷气”创造的是表现虚实相生的艺术意境。

这种意境在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思想渊源和十分广泛的艺术体现。

文学中讲求含蓄而又余味,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也常借助虚拟的艺术手段,创造出仿佛实景的艺术境界。

其中绘画中讲求对空白的处理,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是中国绘画艺术对简约美的最好总结,中国画最高深的境界就是以最少的表现元素展现最多情景。

而在书籍装帧艺术中也常用“书卷气”来表现有虚实意境的书籍精神。

(4“书卷气”更加侧重于含蓄美。

艺术贵与隽永含蓄,切忌直白肤浅的表现。

南宋诗人严羽曾说:

“艺术创作‘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

”含蓄美的意义在于它不是将主体的意念和情思直接表露出来,而是以委婉和协调的方式创造出情深意长的艺术境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

也只有含蓄的意境,才能使欣赏者悟出其中的妙趣。

(5“书卷气”的涵义也会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生演变。

从语言学中对语言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知道,无论哪种语言词汇所表达的概念,其内涵都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另外,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使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外优秀的文化也让我们的所逐渐接受。

所以,“书卷气”的内涵也必然会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地抛弃一些陈旧的方面,同时也会增添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的元素。

现如今,整个设计行业在商业化的市场环境下人们过分强调设计的商业属性,而丧失了民族性和传统性的文化属性。

现在的书籍商品特性已经使书籍变得越来越商品化,“商品性”的特征尤为突出,这种特性的出现不能不说是对中国装帧艺术中的传统审美观念一次思想的强烈冲击。

当面对现代商业社会所讲求的“商业气”和“广告气”的时候,中国传统“书卷气”的文化精神是我们有必要反思的,现代书籍设计是否还仍然需要“书卷气”。

好消息是现代中国艺术界开始提倡“回

1三品为“神、妙、能”,四格为“逸、神、妙、能”

归古典,回归传统”,这不得不说我们对传统和古典的书籍设计又看到了希望。

其实,它们对这个商业化图书市场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2传统的书籍“书卷气”体现元素

2.2.1“形”

书籍装帧中“书卷气”的体现,书籍内在与外在所展现的“形”是最直接的体现元素,它主要包括书籍的包装造型、图形以及版式等方面。

装帧是书籍的外衣,书面是书的衣冠,力求简练、质朴有艺术特征。

要在众多本书中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并能让读者情不自禁的去翻阅它,并久久不愿放下,这样的书籍设计才算是成功的。

当然,靠哗众取宠的外表是绝不可取的。

人们在翻阅浏览书籍的时候其实是一个人与书籍之间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交流过程中书籍所承载的信息才能传递给读者。

书籍装帧是一个审美创造的设计过程,设计形式美的书籍给读者创造了吸引眼球的视觉印象,继而吸引读者更深的探究书籍所承载的信息内容,从而形成富有感性意味的情感印象。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形式历史由来已久,中国的古人对万事万物都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目的是在实践中探索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形式美和功能美的统一,赋予书籍永恒的精神内涵。

从具备了汉字“六书”的六大构成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