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68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文档格式.doc

《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文档格式.doc

“用放大镜观察蚕卵”和“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让学生对“生命在哪里”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是希望能把他们原有的养蚕的经历与生命、生命的存在形式联系起来。

在学生们的眼里,生命的存在形式多数是动态的。

那么,静态的蚕卵是不是生命呢?

相信学生们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能把原有的生活经验“蚕宝宝是由蚕卵变来的”、“蚕卵可以变成蚕宝宝”,与蚕卵中也存在生命联系起来,明白静态的蚕卵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

  既然蚕卵中也有生命,学生们会像呵护蚕宝宝那样来呵护蚕卵。

因此,在观察蚕卵的时候,学生们的观察活动除了细致外,还有一份小心。

  “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的提出有两层意思。

第一,学生们对蚕卵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观察并不困难,学生们会在这个基础上有新的发现,能努力去寻求新的发现。

长此以往,“新发现”能成为学生们观察及其他活动的自觉行为,“新发现”能成为学生们的思维习惯。

第二,期望学生们能在对蚕卵形状的观察中,发现蚕卵的形状与他们头脑中鸡蛋的表象相类似,为后一个活动作铺垫。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这些动物的卵跟蚕卵一样,是生命的开始。

教材插图中呈现的是鸡、青蛙(蟾蜍)和蝴蝶的卵。

这3种动物分别代表着飞禽、两栖动物和昆虫,产卵地点也不尽相同。

活动中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其他动物的卵,也可以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动物的卵。

这样学生既了解了卵的多样性,也明白了卵不仅是蚕宝宝生命的开始,也是许多动物生命的开始。

  第二部分:

“为即将孵出的蚕宝宝建造一个舒适的家”。

  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走出童话世界,这是在这个活动中可以利用的。

所以,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

“鸟妈妈在它的孩子出世前会做些什么?

”“其他动物妈妈在它的孩子出世前会做些什么?

”“如果我们来做蚕宝宝的妈妈,应该做些什么呢?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宝宝出世前做准备。

引入话题:

蚕宝宝需要一个小房子;

如果天冷怎么办?

  “为什么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呢?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会明白蚕宝宝与其他动物一样也需要呼吸。

  第三部分:

由“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和“测量蚕宝宝的体长”两个活动组成。

  这部分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养好蚕,更重要的是“做科学”。

蚕卵—孵化成蚕—结茧—蚕蛾—产卵,这个过程对学生们来说,做起来并不困难。

为使养蚕真正成为探究性的活动,教材对学生们的活动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

  “记录第一条蚁蚕与最后一条蚁蚕孵出的日期”“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测量蚕宝宝的体长”等。

  这些活动既具体,又让学生们做起来感到不困难。

所有填写在科学文件夹里的事实材料,会为学生们全面了解蚕的一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提供很好的帮助。

学生们开始做这些实验记录,可能不一定明白其意义,有时还会出现疏漏。

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可采用多种形式帮助他们。

如果可能,教师可与学生们共同养几条蚕,一起做好观察记录,起到示范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活动大多是由学生课外完成的,培养他们自觉地长期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的兴趣尤为重要。

  建议

  1.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学生难于掌握,让学生饲养的蚕最好是老师帮助孵化的,过了一龄期的蚕比较容易喂养。

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但更需要教师的付出。

  2.观察用的蚕卵和蚁蚕不易掌握好观察的时间,有条件的可以去蚕种场联系,进行实地的参观,效果会更好。

  3.争取家长的支持。

(发一封家长信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没有家长的支持很难把养蚕活动坚持下来)

三、活动收获

见附件或照片。

蚕宝宝活动案例:

 

【教学目标】

  1.知道蚕卵能孵出蚕,是蚕生命的开始,知道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知道蚁蚕生活和生长所需的必要条件。

  2.经历对蚕卵、蚁蚕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科学观察的认识和了解,在观察中发现更多的现象和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3.在活动中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装蚕卵的纸盒。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生命,猜猜看是什么呀?

  学生简单观察盒子,猜一猜。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蚕卵。

  二、认识蚕卵

  1.你们认识吗?

你们认为蚕卵是不是生命呢?

  说说你们的看法。

  2.说说它们的模样。

  学生小组观察,并描述。

  三、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是产卵的呢?

  教师出示一枚鸡蚕,提出观察要求:

蚕卵与鸡蛋有哪些相似之处,哪些不同之处。

  2.教师随时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从大小、形状、颜色、重量等方面认识蚕卵与鸡蛋的不同之处。

  3.根据图片认识青蛙的卵、蝴蝶的卵的构造以及产卵的地点。

  4.这些卵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认识卵是生命的开始,尽管它不会动,但它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它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

  四、讨论蚕出世前的准备

  1.你们知道在我们出世前,妈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小鸟出世前,鸟妈妈会为小鸟做哪些准备?

(侧重)

  3.在蚕宝宝出世前我们该为它们做些什么准备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4.教师归纳学生的想法,出示一些学生该做的主要工作。

  5.投影出示教材35页中间部分的话。

学生阅读了解。

  五、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几天后你们突然发现有一条小蚕诞生了,你们想做的是什么事呢?

  你们有没有刚出生不久的照片,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给你们照一张照片呢?

你们想为蚕宝宝的出生留下纪念吗?

  出生后,妈妈是怎样关心和照顾你们的?

你们怎么照顾蚕宝宝呢?

(切碎的叶,温暖清洁的“家”等)

  学生讨论。

  2.汇报交流。

  3.养过蚕的同学给我们提了些建议,想不想看看?

  出示36页的内容。

4.想把蚕宝宝是怎样长大的过程记录下来吗?

就像爸爸、妈妈为你们记成长日记一样。

  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①从小到大,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记录你们的成长过程的?

比如,照相、拍录像、画画、写日记等。

  ②蚕宝宝的变化很快,我们记录的时间应该是怎样的?

  ③小时候我们去医院体检,医生给我们记录哪些数据?

你们想为蚕宝宝留下哪些数据?

如果测量蚕宝宝的体长,要怎么做?

  让学生设计一个观察记录方案,并在班上交流。

  5.养过蚕的同学也设计了一些表格,我们来参考一下。

当然你们可以设计更适合自己的。

 

  学生了解观察表格的设计。

  重新设计、修整记录表。

  六、拓展延伸

  课外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变化,并做好记录,收集蚕不同生长阶段的实物,制成标本。

【设计思路】

  考虑到学生对活的、运动的生物更感兴趣,所以为学生准备了蚁蚕。

当学生看到蚁蚕时,想去观察蚕卵、了解蚕卵的愿望会更迫切。

而且蚕卵的孵化较难,让学生去孵化的话成功率可能较低,为了降低教学的难度,采用教师为学生准备,但为了照顾个别有能力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安排了蚕卵的孵化任务,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了解其他动物的卵,发现卵的异同点。

  2.经历对蚕卵、蚁蚕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科学观察的认识和了解,在观察中发现更多的现象和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具有养蚕的兴趣,能积极参与养蚕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生命的开始和发展,增进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

  供小组和个人观察用的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盒子。

已孵化的蚁蚕。

一些其他动物的卵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实物引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出示一盒已孵化的蚁蚕。

  二、认识蚁蚕

  1.认识这些小生命吗?

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2.认识蚁蚕。

  学生分小组认识蚁蚕。

  重点在颜色、形状、大小。

注意事项:

它还那么小,很娇弱,需要我们小心呵护,用毛笔或者鹅毛来取放,不能用手,否则会弄伤它。

  3.认识了蚁蚕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蚁蚕吃什么?

  蚁蚕的家?

  引发学生对蚁蚕这个生命的来历的思考,如它们的妈妈是谁,怎么来的?

……进而引出蚕卵。

  (根据学生的问题随机解决蚕的管理、蚕的喂养等问题,如果学生不提出就放到后边,提出了就在这里解决掉。

  三、认识蚕卵

  1.蚁蚕是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的,在没孵化前算不算是一个生命呢?

  2.小组活动。

  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描述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

  3.小组汇报,教师小结。

  4.在刚才的观察蚕卵的活动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可能会提出和鸡蛋相似)

  四、观察其他动物的卵

  1.哪些动物像蚕一样产卵?

  教师出示一枚鸡蛋,提出观察要求:

蚕卵与鸡蛋有哪些相似之处,哪些不同之处?

  2.教师随时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重点从大小、形状、颜色、重量等方面认识蚕卵与鸡蛋的不同之处。

  3.根据图片认识青蛙的卵、蝴蝶的卵的构造以及产卵的地点等。

  五、饲养蚕宝宝

  1.想不想在家里也喂养一些蚕宝宝?

  2.那我们能为它们做些什么?

(前面如果已解决了一些问题,这里只要补充一些还没涉及到的内容,前面如果没有解决掉,这里要指导细致些。

  3.小组汇报。

  六、课外活动

  1.饲养蚕宝宝。

  2.如果你们想知道蚕宝宝是怎么出生的,还可以领取蚕卵,自己去孵化。

教学设计与案例(三)

【设计思路】

  教材是从蝴蝶引入,进到蚕卵的观察,然后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最后又回到蚕的研究上的。

我想,是不是可以从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入手,对其他动物的卵有了一定的表象的认识、有了一定对卵和生命联系的感悟之后,再来研究蚕卵完成对蚕的初步探讨,是否更适合于学生呢?

这样的设计,条理较为清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找到可行的办法,教师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养蚕前的准备工作和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

  3.在活动中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一些动物的卵的图片或实物。

  一、导语引入

  1.谁知道美丽的蝴蝶是什么变来的?

  2.毛毛虫是从哪来的?

  二、认识动物的卵

  1.观看图片:

蝴蝶的卵。

  2.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也产卵?

  3.适时出示一些动物卵的图片或实物:

“这些卵一样吗?

”“这些动物产卵的地方一样吗?

  4.这些动物的卵有相似的地方吗?

(从每个生命和卵的联系中感悟静态的卵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

  三、蚕卵的观察

  1.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样的一种卵,(出示蚕卵),知道是谁的卵吗?

  2.蚕的生命和蝴蝶相似,在生长的不同阶段会有很大的变化和差异,想不想去了解蚕的一生的变化?

蚕的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学生观察蚕卵。

  小组活动。

  4.小组汇报,教师小结。

  四、讨论蚕宝宝出世前的准备

  1.“谁知道在我们出世前,妈妈为我们准备了什么?

  2.“小鸟出世前,鸟妈妈会给小鸟准备些什么?

  3.“蚕宝宝出世前,我们应该给它们准备什么呢?

  家:

一个盖上扎小孔的盒子。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就像你们的妈妈给你们准备好了衣服一样。

  阅读课本35页中间的一段话。

  五、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们做些什么?

  小组讨论。

  2.汇报讨论。

  

(1)观察刚孵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2)给蚕宝宝准备好干净的桑叶,蚁蚕吃的桑叶还要切成碎片或条状。

  (3)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①说说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记录?

想想爸爸妈妈是怎样把你们从小到大的情况记录下来的。

    (画画、照相、写日记、收集实物、记录数据、制作标本……)

    ②如果给蚕宝宝量身长,想怎么做?

指导测量的方法,测量时间由学生自己决定。

    ③怎样做可以让蚕宝宝长得又大又壮?

    (注意蚕的喂养中要注意的问题,阅读课本36页方框中的内容。

  六、课外延伸

  课后孵化蚕卵,做好蚁蚕出生和蚕的饲养工作以及及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有问题随时和同学、老师商量。

  如果家在农村的同学可以和父母孵化蚕卵结合起来,然后自己再单独从二龄蚕开始喂养,这样就基本没有难度了。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