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992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乙肝五项文档格式.docx

目录

基本概述

乙肝两对半正常值

临床意义

9种常见模式

16种少见模式

7种罕见模式

定量检测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以评价和预测疗效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评估乙肝疫苗接种效果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降低误诊率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注意事项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

临床表现

乙肝两对半出现阳性的处理措施

乙肝检查再添新指标

政策

卫生部取消公民入学、就业“乙肝五项”检查

招收空姐飞行员已取消检查乙肝两对半

检查

乙肝五项检查简介

乙肝五项检查的意义

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两对半和HBVDNA的区别

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不需要空腹

乙肝两对半要多久检查一次

乙肝两对半检查费用

乙肝两对半结果对照表(图表)

乙肝两对半全阴

乙肝两对半阳性

乙肝两对半135阳性

乙肝两对半145阳性

乙肝两对半15阳性

乙肝两对半245阳性

如何确诊是否感染乙肝

乙肝两对半检查和肝功能检查区别

乙肝两对半化验单怎么看

乙肝两对半中各项指标的意义

基本概述

乙肝两对半正常值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

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两对半和HBVDNA的区别

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不需要空腹

乙肝两对半要多久检查一次

乙肝两对半检查费用

乙肝两对半结果对照表(图表)

乙肝两对半全阴

如何确诊是否感染乙肝

乙肝两对半检查和肝功能检查区别

乙肝两对半化验单怎么看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概述

  两对半检查[1]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2],

乙肝两对半吸头

[3]

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

[4]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

HBV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乙肝两对半中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

感染乙肝病毒后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乙肝病毒的人体内也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这是一种好现象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

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

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

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乙肝前S1抗原三病毒复制的另一个指标,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最早的免疫应答就是针对前S1抗原的。

由于前S1抗原的出现在HBV感染的最早期,因而可以起到早期诊断的作用。

  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两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编辑本段乙肝两对半正常值

  乙肝两对半检查分为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在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不同的。

  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查中,检查结果通常用“+”或“-”号来表示,“+”号表示阳性,“-”号表示阴性。

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阴性,说明血清中检测不到这项乙肝病毒标志物。

  在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为①HBsAg:

<

0.5ng/ml(毫微克/毫升)②HBsAb:

=10MIU/ml[米尤(音)/毫升]③HBeAg<

=0.5PEIU/ml④HBeAb:

当HBeAb定量<

=0.2PEIU/ml⑤HBcAb:

=0.9PEIU/ml。

编辑本段临床意义

  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的临床意义:

  序号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临床意义

9种常见模式

  1-----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

(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

(3)无症状HBsAg携带者。

  3---++

(1)既往感染过HBV;

(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

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

其临床意义为:

(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

乙肝病毒DNA复制过程

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

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

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

(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

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

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

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

(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

出现抗-HB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

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

(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

(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4-+---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

(2)既往感染;

③假阳性。

  5-+-++急性HBV感后康复。

  6+---+

(1)急性HBV感染;

(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

  7-+--+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

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仍有免疫力。

HBV感染,恢复期。

  8+--++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即俗称的“小三阳”。

  9+-+-+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16种少见模式

  10+----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

(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1)急性HBV感染早期,

(2)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2)慢性携带者。

  14++---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

(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

  16++-+-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急性HBV感染中期。

  22-+-+-HBV感染后已恢复。

  23-++--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26+++++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

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27-+++-

  28-++++

  29--++-

  30+-++-

  31+++--

  32++++-

编辑本段定量检测

  乙肝两对半是检查人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一般医院采取的检测方法都是定性

乙肝两对半分液器

检查,即乙肝两对半指标是阴性还是阳性,阳性说明在血液中检测到了,阴性说明在血液中没有检测到。

比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就说明体内有保护性抗体。

  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对乙肝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要求,特别是在疗效观察以及乙肝疫苗注射后抗体产生情况的观察上有明显的不足。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成为可行,大大弥补了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的不足。

而且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与HBVDNA荧光测定相互补充,综合评价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这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

具体地说,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有哪些作用呢?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以评价和预测疗效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能提供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精确含量。

这不仅是方法学上的进步,在临床的使用上也有较大优越性。

临床应用情况表明,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值的高低是诊断乙肝的可靠依据。

资料显示,血清乙肝病毒血症水平的增加触发了机体免疫反应,结果导致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ALT)升高。

检测乙肝病毒含量不仅能较好地反应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毒血清水平和感染强弱程度,对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乙肝病毒含量变化以及评价和预测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因此,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变化对评价和预测疗效均有重要意义,是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

如伴随着HBsAg、和HBeAg浓度的降低,说明病情好转,治疗有效,特别是HBeAg浓度的减少直至消失,是治疗效果的最佳体现。

如果治疗过程中HBsAg和HBeAg浓度不降反而升高,说明疗效欠佳或无效,应考虑更改治疗方案,否则将贻误治疗时机,对患者不利。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评估乙肝疫苗接种效果

  乙肝疫苗注射后,机体产生反应性抗体,通过定量检测抗-HBs的浓度即可知道抗体产生的程度,高浓度的抗-HBs表示疫苗注射成功,如果浓度很低甚至检不出,说明疫苗注射效果欠佳或无效。

疫苗注射一定时间后,抗体浓度会逐渐下降,此时定量检测抗-HBs,如果浓度较低,则需进行疫苗加强注射,以保证机体维持有效的免疫状态。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降低误诊率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较定性检测更敏感,在乙肝病毒标志物处于低浓度时,定性检测可表现为阴性,而定量检测仍可检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漏诊率,避免误诊,充分体现了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的优越性。

  在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时,要注意选择大型肝病专科医院,他们一般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可以降低检测中的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为乙肝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也避免了误诊误治给您带来的额外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编辑本段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两对半中的不同组合其意义都是不一样的,最常见的模式有[5]:

1.乙肝五项1阳,其余阴:

表明急性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HBsAg病毒携带者。

  2.乙肝五项2阳,其余阴:

①曾经接种过乙肝疫苗,且有免疫;

②既往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出现免疫性抗体;

③可能出现假阳性。

  3.乙肝五项5阳,其余阴: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处于恢复期。

  4.乙肝五项15阳,其余阴:

俗称的“小二阳”①急性HBV感染;

②慢性HBsAg携带者;

③传染性弱。

  5.乙肝五项25阳,其余阴:

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已康复且已有免疫力。

  6.乙肝五项45阳,其余阴:

①既往感染过HBV;

②急性HBV感染恢复期,乙肝表面抗体出现前的窗口期。

  7.乙肝五项135阳,其余阴:

俗称的“大三阳”①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②病毒处于活动和复制期;

③传染性强。

  8.乙肝五项245阳,其余阴:

急性HBV感后康复期,已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9.乙肝五项13阳,其余阴:

俗称的“大二阳”①急性HBV感染;

②慢性HBsAg携带者;

③传染性比较强。

  10.乙肝五项145阳,其余阴:

俗称的“小三阳”,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乙肝两对半出现阳性的处理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既往感染者的一些表现形式,无须用药治疗主要有:

  

(1)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单项阳性。

这是乙肝"

两对半"

指标阳性中意义最好的一种,对乙肝病毒免疫,是保护性抗体,正常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要让机体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2)乙肝病毒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3种抗体同时阳性;

或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及核心抗体2项抗抗体阳性;

或乙肝病毒e抗体及核心抗体2项阳性;

或只有乙肝病毒核心抗体1项阳性。

以上4种情况都可在化验单中出现,如果被检查者肝功能始终正常,没有任何不适,只能代表既往被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这些乙肝病毒既往感染者根本不需要吃药治疗,他们没有传染或已完全康复,一般来说也不必再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3)肝炎病毒携带者,即所谓“大小三阳”,且肝功能正常,肝脏穿刺也无病理损伤者。

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建议用药,而且用药效果也不好。

只要定期肝检,远离烟酒等对肝脏伤害比较大的有毒物质,基本可以终生不出现病理症状。

胡乱用药有可能会使病毒发生变异,加重病情。

也就是说病毒携带者一般根本无需用药,国家的体检政策也是要求把病毒携带者和不带毒者一视同仁。

  乙肝病毒感染者若出现肝功异常,肝脏有病理损伤,甚至表现出黄疸乏力等临床症状,一般需要用药治疗,但是用药的种类有很大差别,必须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主要有: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称"

大三阳"

,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争取使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即由"

转为"

小三阳"

如果患者"

伴有转氨酶升高、非活动性肝硬化、无肝病家族史,可以使用干扰素治疗。

拉米夫定使用的范围比干扰素更广泛,如活动型肝炎、肝硬化等,但是患者年龄最好在16岁以上。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同时阳性,称"

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称"

小二阳"

这种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A.乙肝"

或"

,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为阴性,表示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或明显缓解,预示病情好转、传染性降低,此时只需口服一些保肝药物即可,如护肝金药片、罗浮健肝灵、复方益肝灵等,如果不吃药,密切观察随访也可。

B.虽为"

,但是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为阳性,肝功能始终不正常,这种阴转是由乙肝病毒变异所引起的,标志着疾病趋向复杂化或病情加重,仍需积极治疗。

治疗药物可用中药制剂,如罗浮健肝灵、苦参素等,也可试用拉米夫定。

  以前是“两对半”,后来增加了一个HBcAb-Igm(核心抗体Igm),成了三对,现在又出现了一个Pre-S1(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简称S1抗原),“两对半”变成了“三对半”。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对乙肝病毒感染作早期诊断;

二是有利于对乙肝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

三是帮助患者进行药物选择和做预后判断。

“两对半”检查的目的是诊断患者的感染状况、病毒复制情况、病程预后和药物疗效的观察等。

前S1抗原的检测能够从五个方面弥补和加强“两对半”检测的不足:

  1.由于前S1抗原出现在急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最早期,在转氨酶升高前即可查出,所以它可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

  2.急性乙肝患者前S1抗原阴转越早,预后越好,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

反之,前S1抗原持续阳性,预示着感染将发展成慢性肝炎。

  3.抗HBe(+)慢性乙肝约占慢肝的30-50%,检测前S1抗原阳性,提示病毒在机

乙肝两对半检测

体内继续复制,此类患者更容易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

加查前S1抗原弥补了HBeAg的缺失造成的诊断和治疗困难。

  4.在HBV(嗜肝DNA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抗HBe(+)者,加查前S1抗原可反映病毒在体内还较活跃,提示病毒并没有清除,肝脏还有潜在的病理损伤的可能。

  5.抗病毒治疗乙肝,加查前S1抗原可作为治疗前的患者筛查(适应症)和治疗后的疗效判断,尤其对抗HBe(+)的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排查可起到重要作用。

(国外已有文献报道,前C区变异者不适宜用干扰素。

  所以,检验两对半,加查S1抗原可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HBV无症状携带者和抗病毒治疗乙肝的诊疗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辑本段政策

  

体检时取消乙肝两对半

体检2009年8月2日据成都晚报报道,中国国内权威乙肝专家、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毒性肝炎室主任崔富强在成都首次透露,卫生部将出台政策——常规体检表(含入学、入托、就业、健康证申领等)的待选“菜单”中,将统统取消乙肝“两对半”这个项目!

但卫生部8月2日表态称这只代表专家观点。

乙肝,只在中国是被夸大的恐惧,在国外的常规检查中,不包含乙肝两对半的检测。

仅仅在献血、捐献器官等活动中检测HBV,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常规检查中也不检测HBV。

在国外某些国家,只检测有没有抗体,仅仅建议没有抗体的人员注射乙肝疫苗。

常规检查中,检测肝功能比检测HBV更科学。

在中国内地的常规检查中,不包含HIV(艾滋)、HDV(丁肝)等检测,仅仅包含HBV检测,是对个人隐私与科学态度的双重不尊重。

卫生部取消公民入学、就业“乙肝五项”检查

  2009年12月29日,卫生部新闻发言明确表示,计划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五项”的检查,组织者不得强制体检者接受检查,同时,明确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入学、就业的限制条件,切实保障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入学权利。

  就业

  乙肝两对半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说,都要求员工入职前做乙肝两对半项目的检查,检查结果直接影响该员工的就业问题。

这种类似检查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精神,涉嫌就业歧视。

在中国体检,是用工单位直接将个人体检表从医院提走,严重侵犯个人隐私。

医院无权未经个人同意,将个人体检表以及各种信息提供或透漏给他人或单位。

是用人单位与医院的双重违法操作。

国外在用工过程中,包括对艾滋的检查,都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更不会要求对HBV的检查。

在日本,HBV携带者甚至可以从事食品行业。

仅仅在中国,对HBV携带者,设置了苛刻的门槛。

  国家三部委《关于进一步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

  为进一步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公平入学(含入幼儿园,下同)、就业权利,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查

  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取消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项目(以下简称乙肝五项,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检测)。

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开展各阶段教育招生入学体检时,不得检查“乙肝五项”。

用人单位在招工、招聘体检中,不得将“乙肝五项”检查列入体检标准,也不得要求应聘者提供“乙肝五项”检测报告。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提供“乙肝五项”检查服务。

  因职业特殊确需在就业体检时检查“乙肝五项”的,应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研究报告和书面申请,经卫生部核准后方可进行。

未经卫生部核准,任何行业、单位不得自行将“乙肝五项”检查项目列入入学、就业体检标准。

军队、武警、公安特警的体检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可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简称转氨酶)项目,以评价肝脏功能。

如转氨酶异常,再做相应检查以区分病因,以尽早发现乙肝病人、尽早治疗患者。

  二、进一步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就业权利,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隐私权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教育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公平入学、就业权利。

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不得以学生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收或要求退学。

除报经卫生部核准的特殊职业外,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聘)用。

用人单位不得以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辞退或解聘劳动者。

为医学目的而开展的“乙肝五项”检查,检查机构应严格保护受检者的隐私;

为健康体检目的而开展的“乙肝五项”检查,检查机构应充分尊重受检者的选择权并保护其隐私,体检组织者不得强制要求受检者接受“乙肝五项”检查。

  三、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对现行有关规定的清理、修订工作,凡是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本通知要求相抵触的,要坚决废止。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健康体检进行监督管理。

对医疗卫生机构违规进行“乙肝五项”检查的,或泄露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个人隐私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对其进行处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调整入学体检项目,规范入学体检表格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