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005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57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Word格式.docx

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

3、第四单元:

阐述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历史观。

(2)价值观。

(3)人生观。

单元、课题对应知识范围: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论

第二单元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三单元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

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四单元社会历史的主体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创造与实现

第1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考点扫描】: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4.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5.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8.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知识网络】:

08-10江苏高考本单元考查情况分析:

题型

选择

简析

探究

分值

2008

2

4

2009

2010

3

6

【考点剖析】: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含义不同: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形成不同:

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

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特点不同:

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

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关于哲学的含义:

①从字义上看,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②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动中迷失方向。

③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注意以下两点: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注意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而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4.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①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②自然科学基础: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的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③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结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②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又一伟大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③“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它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④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误区点拨】:

误区一:

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误区二: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是具体知识的基础。

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总和。

具体科学才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的作用。

误区三:

世界观就是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误区四: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1)凡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

凡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文明。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

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去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

强调精神文明也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

如果在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3)这种观点混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界限。

误区五:

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

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哲学上的“两个对于”和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一致的。

哲学上“两个对子”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哲学中这“两个对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真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高考·

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2010高考·

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3.(2010年高考·

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

“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2010年高考·

江苏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5.(2010年高考·

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

6.(2009·

江苏,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7.(08江苏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

8.(08江苏2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9.(09江苏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2009·

广东,25)“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1.(2009·

福建,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

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12.(2010徐州一模)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下列观点符合这一根本思想的是()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B.物是观念的集合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D.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13.(2010江苏卷)24.“双百”人物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地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

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14.“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5.王充说: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

从哲学上看,王充的这一观点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16.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

”它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17.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18.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

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9.“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20.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春笋,他们是自己时代自己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

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真正的哲学来源于哲学家的思想

C.哲学都能塑造并引导时代精神D.哲学思想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7.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8.意识的能动作用

9.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0.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08

09

1

10

9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物质具有“可知性”:

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①区别:

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②联系:

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B、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A.。

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B.。

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均是客观的。

C.意识的产生、内容和本质是客观的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D.世界是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原理: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它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哲学的运动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基本形式。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离不开运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