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023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Word下载.docx

根据侵入体形成的深度,分为深成侵入体和浅成侵入体

15、火成岩有哪些主要的结构与构造?

(一)结晶程度

1.全晶质结构

2.半晶质结构

3.玻璃质结构

(二)矿物的颗粒大小

1.颗粒的绝对大小:

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

(三)根据矿物的形态

1、全自形粒状结构

2、半自形粒状结构

3、他形粒状结构

(四)按组成岩石颗粒的相互关系

1.辉长结构

2、辉绿结构(嵌晶含长结构)

16、火成岩有哪些主要类型;

它们有几种形成环境。

 

特征岩石类型

超基性岩

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岩

SiO2

<45%

45%-52%

52%-65%

>65%

主要矿物

石英%

<5

<20

>20

长石

不含或含少量基性斜长石

基性斜长石

中性斜长石为主,含少量碱性长石

碱性长石为主,少量斜长石

碱性长石及酸性斜长石

暗色矿物

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

辉石为主

橄榄石、角闪石次之

角闪石为主

辉石、黑云母次之

黑云母为主

角闪石次之

色率(%)

>75

75-35

35-20

喷出岩

斑状、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

科马提岩

玄武岩

安山岩

粗面岩

流纹岩

浅成岩

全晶质细粒等粒结构,斑状结构

金伯利岩

辉绿岩

闪长玢岩

正长斑岩

花岗斑岩

深成岩

全晶质等粒或似斑状结构

橄榄岩

辉长岩

闪长岩

正长岩

花岗岩

17、肉眼识别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四种岩类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

色率

18、肉眼识别喷出岩和侵入岩的最主要标志是什么?

岩石与围岩为侵入关系且岩体边缘有围岩的捕掳体存在/层状,有气孔构造及流动构造

19、沉积岩的形成与哪种地质作用有关?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0、沉积岩有哪些结构与构造,它们能反映沉积岩形成的环境吗?

结构有:

碎屑结构和非碎屑结构;

构造有:

层理构造,递变构造,波痕,泥裂,缝合线。

21、沉积岩可分为几大类。

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硅质岩类,碳酸岩类。

22、沉积岩中哪些沉积构造能确定地层的产状是正常还是倒转?

递变构造波痕泥裂构造

23、石灰岩与白云岩的区别标志是什么?

加入盐酸,看是否产生气泡·

前者有后者没有

24、怎样判别层间砾岩与底砾岩?

底砾岩有何地质意义?

层间砾岩分布在沉积岩层之间,不存在沉积间断。

底砾岩分布在侵蚀面之上,代表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后,一个新时期的沉积开始

25、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流体

26、变质岩的常见特征矿物有哪些?

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十字石、阳起石、透闪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硅灰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篮闪石、石墨等。

(若这些矿物在岩石中出现,反映了原岩己变质,属变质岩。

若是岩石以云母为主要矿物,也是变质岩。

27、变质岩有哪些结构与构造?

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

变余构造变成构造混合岩构造

28、变质作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接触变质作用:

1热接触变质作用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包含埋藏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

29、肉眼怎样区别片岩和千枚岩,这两种岩石均由页岩变质而成的吗?

片岩中的矿物多为显晶质而千枚岩的矿物多不可见难以看清。

是的,均由页岩变质而成的,页岩———板岩———千枚岩———片岩

30、试说明火成岩、沉和岩、变质岩的相互转变关系。

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熔融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熔融

31、地层、岩层、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

地层:

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岩石(含沉积物)。

岩层:

层状岩石

相对年代:

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年代:

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

(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

地层层序律:

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

生物层序律:

不同时期的地层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相同时期且在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先的海洋或陆地相通,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

切割律:

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

地质年代表:

按年代先后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所列出的表格。

年代地层单位:

宇,届,系,统

岩石地层单位:

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地层分层,建立起地层系统和层序。

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称为岩石地层单位。

32、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其道理何在?

地层层序律(地层的相对年代地层在没有发生构造活动的情况下,上新下老),生物层序律(生物化石的年代历史)及切割律(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包裹者新被包裹者老)

33、你能由老到新顺序写出相对地质年代表中宙代纪的名称和代号吗?

三宙:

显生宙、元古宙、太古宙

十代:

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新元古代、中元古代、

古元古代、新太古代、中太古代、古太古代、

始太古代

二十一纪:

新近纪、古近纪、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

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志留纪S、奥陶纪O

寒武纪∈、埃迪卡拉纪、成冰纪、拉伸纪、

狭带纪、延展纪、盖层纪、固结纪、造山纪

层侵纪、成铁纪

34、地震、海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中定位方法、地震波、地震震级与烈度。

地震:

大地的震动(能量的突然释放引起的)属于内动力作用。

海震: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时强烈地震(常引起海啸);

震源:

地震发源的地下某一点;

震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

震中距:

震中到地面任一地震台的水平距离;

震中定位方法:

地震波的走时差

地震波:

从震源产生的弹性波;

(分为横波S、表面波L和纵波P,纵波更快,所以地震时先上下震动后左右震动P-S-L,表面波振幅大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在固液气体中都能传播)

地震震级:

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

(差一级能量相差32倍)

烈度:

地震对地面破坏的程度(相对的)

(①同一次地震,离震中区越近,烈度越大,

②同级地震,浅源要比深源地震破坏性大,相应烈度也大。

③岩石松软,断裂发育地段烈度也相对大。

构造地震成因的弹性回跳理论:

地震的发生就是由于地壳岩石中的弹性应变能量不断积累和突然释放的结果。

35、地震有哪基本类型?

构造地震(断裂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深源地震中源地震浅源地震

36、如何确定地震的强弱?

由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决定

37、为什么地震发生后,各地灾害程度不同?

受灾轻重与哪些因素有关?

(见烈度分析)

38、地震前和地震时会产生那些地质现象?

(许多现象异常水文地磁场动物生态异常地光明亮恐怖)

39、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三个带上?

深源地震一般都分布在大洋中部吗?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洋脊地震带

不是主要发生于环太平洋带上

40、确定地球内部构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地球内部有几个一级界面?

有几个次级界面?

各层圈的物质成分及其状态如何?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对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是确定地球内部构造的主要依据。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主要与物质成分、物理状况有关。

一级界面:

莫霍面(壳幔界面)和古登堡面(幔核界面)

次级界面:

①康拉德面(上、下地壳界面)

②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

③拜尔勒面(413Km)

④上、下地幔界面

⑤内、外地核界面(过渡带)

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上地壳/(康德拉面)/下地壳外核/5/内核

上地幔(岩石圈/2/软流圈/3/上地幔C层)/4/下地幔

地核分两层,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内外核间为过渡带;

地幔顶部为固态,它与固体地壳组成岩石圈;

岩石圈下面为呈部分熔融状态的软流圈,它将固体岩石圈与固体地幔分开。

41、构造运动(以往也称地壳运动)的两种基本方式是什么?

按其运动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相邻块体分离、相邻块体相向汇聚、相邻块体剪切错开)垂直运动(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分做差异性的上升或下降沧海变桑田)

42、褶皱构造几何要素有哪些?

褶皱是怎样分类的?

背斜和向斜在横剖面上有何特点?

(1)核:

褶曲中心部分的岩层。

翼:

褶曲两侧的岩层。

轴面:

褶曲两翼近似对称面。

轴面是一个假想的标志面,它可以是平直面也可以是曲面。

枢纽:

轴面与层面的交线,单一褶曲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枢纽的延长方向为枢纽向;

枢纽的倾斜,称枢纽倾伏。

弧尖:

褶曲横切面与枢纽的交线,即横切面上最大的弯曲点。

轴线(轴迹):

轴面与任一水平面的交线。

常用于指轴面与地面的交线。

转折端:

褶曲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弯曲部分。

(2)基本形式:

背斜和向斜

背斜是指岩层向上弯曲,以老地层为核心,两侧地层较新的褶皱。

向斜是指岩层向下弯曲,以较新地层为核心,两侧地层相对较老的褶皱。

通常,背斜和向斜相伴出现

(地貌特征:

地形正常: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注意考虑分化侵蚀等外动力作用,倒置时背斜部分的岩石比向斜的被侵蚀得更快)

根据轴面产状的分类:

直立褶皱:

轴面近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似相等。

斜歪(倾斜)褶皱:

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倒转褶皱:

轴面倾斜,两翼向同一方向倾斜,一翼地层倒转,另一翼地层正常。

平卧褶皱:

轴面近水平,一翼地层正常,另一翼地层倒转。

翻卷褶皱:

轴面弯曲的平卧褶皱

根据枢纽产状的分类:

水平褶皱:

褶皱枢纽近水平,两翼岩层走向平行。

倾伏褶皱:

褶皱枢纽倾伏,两翼岩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

43、怎样识别褶皱构造?

(1)建立该地区的地层新老顺序关系;

(2)用原生沉积构造,确定地层产状是正常产状,还是倒转产状。

别忘了!

观察褶皱构造一定要垂直褶皱的枢纽。

44、什么是断层的几何要素;

断层是怎样分类的?

按相对动向分为几类?

断层面,断层盘,断层位移(断层两盘相当的点,因断裂而移动的距离称为滑距,代表真位移;

断层两盘的相当的层移动的距离称为断距,代表视位移))

正断层(下盘上滑上盘下滑)

逆断层(下盘下滑上盘上滑)

平移断层(只做水平滑动)

45、断层的组合类型有四种?

阶梯状断层叠瓦状断层地堑和地垒

46、确定断层存在的证据有哪些?

有擦痕和镜面,断层泥,地形证据,泉水出露及矿化现象

47、节理是怎样形成的。

按力学成因可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这两种节理各有什么特点?

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破裂构造,称为节理。

张节理:

A、节理面粗糙不平,在砾岩或砂岩中张节理不切穿砾石或粗砂粒。

B、节理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常沿两组剪节理呈锯齿状延伸(追踪张节理)

C、节理多开口,常被岩脉、矿脉充填。

剪解理:

A、节理面平直光滑,常带擦痕,剪节理切穿砾石或粗砂粒。

B、节理产状稳定,节理闭合,裂隙宽度均一,延伸较远。

C、典型的剪节理常组成共轭X型节理,两组剪节理发育良好时,可将岩石切成菱形或棋盘格状岩块。

48、如何区别解理、层理、节理?

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解理是:

晶体收到外力打击时能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平面的能力。

层理是:

沉积岩的成层性。

不同时期沉积作用的性质变化而形成。

节理是:

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破裂构造

49、地层接触的三种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怎样形成形成的?

不同时代地层之间在纵向上的相互关系称地层接触关系。

1、整合接触:

特征:

新、老地层产状一致;

岩性、古生物演化连续、渐变,无沉积间断。

形成过程:

地壳处于构造运动相对稳定的持续下降或上升的背景下,沉积物连续沉积形成的。

2、平行不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特征:

新老地层产状一致而地层时代不连续;

其间存在沉积间断面(剥蚀面),该面具一定的起伏,上伏地层底部常存在底砾岩。

这种接触关系反映曾发生过显著的地壳升降运动。

形成过程: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均衡上升,沉积间断并遭受风化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形成上覆地层

3、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特征:

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呈角度相交。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褶皱隆起,沉积间断并遭受风化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形成上覆地层。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反映该区在上覆地层沉积之前,经历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发生过褶皱等重要构造事件,致使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产状不同。

50、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转换断层、极块俯冲带(消减带)(见后几题解析)

51.大陆漂移的证据是什么?

有什么证据说明海底在扩张?

大陆漂移的七个主要证据:

(1)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常吻合,

(2)大西洋两岸许多浅海和陆生古生物种属相同。

(3)非洲南部开普山脉的二叠纪地层向西延伸至南美的布宜诺思艾利斯一带。

(4)非洲的前寒武纪片麻岩可与巴西的同类地层对比。

(5)在北半球,挪威-苏格兰加里东褶皱带越过大西洋后出现在加拿大和美国海岸;

(6)在印度、澳大利亚、非洲、南美洲和南极大陆发现石炭纪-二叠纪的冰川遗迹、

而冰川遗迹指示的古冰川运动方向均符合大陆漂移的结论;

(7)部分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资料。

(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潮汐摩擦力作为大陆漂移的原始动力,但是,两个力的量值比推动漂移所需的力要小几个数量级)

52、有几种大陆边缘,有什么特征?

活动大陆边缘:

具有海沟以及与海沟共生的岛弧,缺失陆隆。

稳定大陆边缘:

无海沟的大陆边缘

53、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有什么不同?

怎样区别?

转换断层:

横切洋中脊并使裂谷和磁异常条带错开的断层

转换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只发生在被错开的洋脊之间,越过洋脊,断层两盘同步向远离洋脊的方向运动,即由平错转换为拉开。

(也就是说,该断层只在错开的洋脊之间相互分离,而在洋脊的外面没有错动,正常拉开)

54、板块构造的要点,板块是怎样运动的?

其驱动力来自何处?

由地壳和软流圈之上的固态上地幔构成的岩石圈以洋中脊、俯冲带和转换断层为界,分成若干个刚性岩石圈板块。

以地幔对流为基本动力。

岩石圈板块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水平运动。

由于板块是刚性体,其内部基本不变形。

大规模的构造作用(变形、变质、岩浆活动等)主要发生在相邻板块接触部位,板块边缘是地壳活动最强烈地带,板块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过程,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构造作用。

55、板块边界是如何确定的?

板块边界有几类?

板块边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板块边缘的构造、活动性和板块内部的整体性

离散性板块边界

聚敛性板块边界

转换断层边界(相邻两板块作剪切错动)

56、板块的碰撞形式有几种?

全球划分几大板块。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

(当大洋板块直接沿大陆边缘俯冲时,火山则沿大陆边缘呈带状展布而不发育岛弧,形成紧邻海沟的弧形火山山脉,秘鲁智利海沟)

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

(两个大洋板块之间的碰撞,所形成的岩浆便通过洋壳上升,发生海底火山活动,逐渐形成高出海面的火山岛屿,日本)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碰撞造山带(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

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洲-印度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

57、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地壳元素的丰度)、晶体与非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

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出能量。

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不具有格子构造者称为非晶体。

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如,T、P)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象。

(石墨金刚石)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

(深色闪锌矿FeZnS)

58.摩尔硬度计

硬度级别

代表矿物名称

1

滑石

6

长石

2

石膏

7

石英

3

方解石

8

黄玉

4

萤石

9

刚玉

5

磷灰石

10

金刚石

59.地质年代简表

地质年代简表(据王鸿祯、李光岑编译的1990年9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地层时代对比表》资料改编)

相对年代

同位素年龄(Ma)

生物

主要现象

地壳运动

宙(宇)

EON

代(界)

ERA

纪(系)

PERIOD

世(统)

EPOCH

植物

动物

显生宙(宇)PHPhanerozoic

新生代(界)Kz

(哺乳类动物时代)

Cenozoic

第四纪(系)Q

Quaternary

全新世

Holocene

(统)

Qh

0.025

被子植物

哺乳动物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更新世

Pleistocene

Qp

1.64(2.48)

第三纪(系)R

Tertiary

晚第三纪(系)N

上新世

Pliocene

N2

12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

中新世

Miocene

N1

23.3(25)

早第三纪(系)E

渐新世

Oligocene

E3

40

哺乳类分化

始新世

Eocene

E2

60

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

古新世

Palaeocene

E1

65(80)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

中生代(界)Mz

(爬行动物时代)

Mesozoic

白垩纪(系)K

Cretaceous

晚(上)

白垩世(统)

K2

爬行动物(恐龙)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早(下)

K1

135(140)

裸子植物

侏罗纪(系)J

Jurassic

侏罗世(统)

J3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

中(中)

J2

J1

208(195)

三叠纪(系)T

Trias

三叠世(统)

T3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类发育

T2

爬行动物

T1

250(230)

代(界)Pz

Palaeozoic

晚(上)古生代(界)Pz3(两栖动物与造煤植物时代)

二叠纪(系)P

Permian

二叠世(统)

P2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西

P1

290(280)

孢子植物

石炭纪(系)C

Carboniferous

石炭世(统)

C2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

C1

362(355)

两栖动物

中(中)古生代(界)Pz2(鱼类时代)

泥盆纪(系)D

Devonian

泥盆世(统)

D3

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

D2

D1

409(410)

无脊椎动物

志留纪(系)S

Silurian

志留世(统)

S3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

S2

S1

439(440)

早(下)古生代(界)Pz1(无脊椎动物时代)

奥陶纪(系)O

Ordovician

奥陶世(统)

O3

藻类

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

O2

O1

510(500)

寒武纪(系)∈

Cambrian

寒武世(统)

∈3

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

∈2

∈1

570(600)

元古宙(宇)PTPrecambrian

新元古代(界)Pt3Proterozoic

震旦纪(系)Z

Sinian

震旦世(统)

Z2

菌藻类

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加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