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057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4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Word下载.docx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B)。

A、民事责任

C、经济责任

13.国务院和(A)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县级

B、地市级

C、省级

14.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A)。

A、不变

B、增加一倍

C、不享受

15.(C)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A、国务院

B、民政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16.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C)。

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

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17.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A)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A、预防

B、遏制

C、消除

18.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A)的原则。

A、预防为主

B、控制为主

C、处理为主

19.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C)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A、法院

B、检察院

C、公安机关

20.突发事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基础是:

D

A忧患意识

B培训演练

C自救互救技能

D风险分析

21.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造成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办法是:

C

A建立应急机制,做好预防工作

B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预防工作

C完善应急法制,做好预防工作

D做好应急评估,做好预防工作

22.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公开透明的原则

B上行下效原则

C最小代价原则

D把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放在突出位置的原则

23.对应急机制建设起基础性作用是:

C

A社会救助机制

B社会保障机制

C社会管理机制

D社会安抚机制

24.建立健全应急体制要坚持:

A综合协调、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的原则

B综合协调、分类管理、统一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的原则

C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的原则

D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中央管理为主的的原则

25.处置突发事件的骨干力量是:

A

A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部队和预备役民兵

B各个专业应急处置队伍

C厂矿企业的广大职工和农村社区的广大群众

D广大的城市平民

26.(B)是本行政区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A、党委书记

B、政府主要领导

C、政府分管领导

D、应急办主任

27.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工作的原则是(B)。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

D.处置与预防并重;

28.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29.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30.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级别为Ⅰ级,用(B)表示。

A.橙色;

B.红色;

C.黄色;

D.蓝色;

31.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

B.预测预警;

C.信息发布;

D.评估;

32.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D)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发生区域;

B.影响生产;

C.引发地区;

D.影响区域;

33.(C)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

B.统一指挥;

C.公众动员机制;

D.以人为本;

34.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

B.救援措施;

C.预警级别;

D.公共信息;

35.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A.保留;

B.撤销;

C.升级;

D.解散;

36.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A)”,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绿色通道;

B.快速通道;

C.特殊通道;

D.直线通道;

37.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D)。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经济责任;

D.刑事责任;

38.《突发事件应对法》于(A)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7月10日;

C、2007年9月20日;

D、2007年10月1日

39.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及时报警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报警电话是(A)。

A、110;

B、119;

C、112;

D、120

40.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是(B)。

B、120;

D、114

41.“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B)。

A、法规;

B、法制;

C、体系;

D、法律

42.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B)、现场预案。

A、单位预案;

B、专项预案;

C、个体预案;

D、普通预案

43.(C)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县级人民政府;

B、企业事业单位;

C、新闻媒体;

D、社会团体

44.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属于哪种预警等级:

(B)

A、红色;

B、黄色;

C、橙色;

D、蓝色

45.(C)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国务院;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企事业单位

46.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A)。

A、不变;

B、增加一倍;

C、不享受;

D、增加二倍

47.(C)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B、民政部门;

D、财政部门

48.(A)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C、上一级人民政府;

49.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C)。

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

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D、及时向本级人大报告

50.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A)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A、预防;

B、遏制;

C、消除;

D、控制

51.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A)的原则。

A、预防为主;

B、控制为主;

C、处理为主;

D、善后为主

52.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C)和社会安全事件。

A、地质灾害;

B、森林火灾;

C、公共卫生事件;

D、洪涝灾害

53.(A)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B、省级和市级人民政府;

D、公安部门

54.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四级,其中橙色表示(B)。

A、特别严重B、严重C、较重D、一般

55.以下不属于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调整范围的是:

C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紧急状态

D公共卫生事件

56.以下属于突发事件特征的是:

D

A发生的常规性

B发展的确定性

C后果的可预见性

D采取措施的必要性与广泛的公共性

57.自然灾害指:

B

A人为原因造成的各类安全事故

B由于自然因素直接导致的公共突发事件

C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D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以及传染病疫情等事件

58.我国的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是:

A

A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B人员伤亡数量和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

C经济损失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

D舆论关注度和突发事件爱你的严重程度

59.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分级制度适用的事件包括:

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C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

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60.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突发事件的最高级别是: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1.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属于:

A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62.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的突发公共事件属于:

B

A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B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C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D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63.金融危机属于:

D

C涉外突发事件

64.《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的突发事件所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状态是:

A已经造成

B可能造成

C不会造成

D造成或者可能造成

65.根据发生的诱因、领域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

A自然性的突发事件和社会性的突发事件

B战争状态的突发事件和一般状态的突发事件

C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D紧急状态和戒严

66.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洪灾

B干旱

C森林火灾

D失火

67.要实现由政府应急向全面应急转变,需要坚持的原则是:

A以人为本原则

B社会动员原则

C依法行政原则

D预防为主原则

68.确保行政紧急权力正当行使的基本条件,防止行政紧急权力滥用的最好手段是:

A实行信息公开

B贯彻责权一致原则

C将政府强制最小化

D采取分级负责制

69.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

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

”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信息公开原则

C比例原则

D预防与应急结合原则

70.为了使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全社会的危机意识

B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C加强监控

D加强应急培训

71.哪一过程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A应急预案的制定

B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C应急知识宣传

D城乡规划

72.《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采用调解处理的解决思路加以预防的突发事件是:

7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过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D国务院

74.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

C

A监测、检查、控制、及时整改

B控制、消除危险源、危险区域的危险性

C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

D归类分析、登记,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

75.指导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工作的基础是:

A风险评估

B调查登记

C检查监控

D安全防范

76.对突发事件管理本身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估活动是:

B影响评估

C管理评估

D损失评估

77.为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行动指南、行动向导指:

A应急准备

B应急预案

C风险评估

D应急处置

78.自然灾害救助、防汛抗旱、地震、地质灾害急、森林(草原)火灾等应急预案的类型是:

A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

B事故灾难类应急预案

C公共卫生类应急预案

D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

79.《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预警级别划分标准的制定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

80.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公益宣传的是:

A电视

B报纸

C广播

D新闻媒体

81.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

A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B必要的应急演练

C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D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或必要的应急演练

82.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C)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A.12

B.8

C.4

D.24

83.我国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法律规范不包括:

A《防震减灾法》

B《防洪法》

C《环境保护法》

D《矿山安全法》

84.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对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进行:

A征用

B征收

C收购

D没收

85.增强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可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提高公众对危机的关注意识

B提升公众应对危机的防范意识

C增强政府的危机意识

D提高公众应对危机的道德意识

86.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

A经济支持

B政策优惠

C心理及司法援助

D指导、帮助

87.突发事件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应急救援的有效性问题

B恢复重建是否及时

C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D以政府为中心的各参与主体的权力和责任问题

88.《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对象是:

A所有危险源、危险区域

B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

C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

D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

89.《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并根据其相应的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规定了不同的应对措施,这体现了:

A统一领导

B属地管理

C分级负责

D分类管理

90.通过立法,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明确机构设置、层级、权利与责任。

使得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有法可依体现了:

A科学应对突发事件

B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C以人为本应对突发事件

D协调处理突发事件

91.领导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的是: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国务委员

D全国人大委员长

92.《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目的是: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B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C避免经济损失

D促进社会发展

93.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行政领导机关的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

A全国人大规定

B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

C国务院规定

D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94.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哪些主体的指挥和安排:

A人民政府

B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C所属单位

D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

95.一切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都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B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C应急救援

D恢复重建

96.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是:

A预防

B救援

C评估

D社会动员

97.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体现了:

A一般单位内部事故隐患的防范措施

B危险物品的防范措施

C人员密集场所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D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

98.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机制的内容不包括:

A预警信息的发布

B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的发布

C突发事件危害警告、建议的发布

D法律责任的发布

99.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是突发事件发生地的:

A居民委员会

B村民委员会

C其他组织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

100.应急处置是一种怎样的强制性行政应急措施:

A暂时

B长期

C永久

D固定

101.现代法制政府行使权力时所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反映了社会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历史进程的是:

A依法行政

B以人为本

C统一领导

D比例原则

102.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如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负责主体是:

A协商确定的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103.应急机构设置分散,缺乏综合协调管理机构;

应急预警体系和指挥体系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专业处置、救援队伍的组织等的不足体现了:

A政府管理职能失衡

B应急管理体制不健全

C政府应急管理资源投入不足

D应急管理效率不高

104.我国第一部全面规定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急管理活动的法律是:

A《突发事件应对法》

B《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C《防震减灾法》

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105.下列不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类法律规范的是:

A《戒严法》

B《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

D《民兵战备工作规定》

106.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之上、公务员应急能力高低的最终体现是:

A敏锐超前的鉴别预测能力

B快速决策能力

C统观全局、组织协调的能力

D沟通能力

107.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衡量一个公务员政治素质如何、工作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准是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

A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B提高效率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C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D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关系

108.决定着公务员的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在公务员的诸项素质中处于主导和统帅地位的是:

A公务员的政治素质

B公务员的心理素质

C公务员的业务素质

D公务员的知识素质

109.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有预兆和“导火索”,因此,公务员首先要提高发现、捕捉、判断危机信息的能力,需具有:

A以人为本

B危机风险意识

C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D责任到人

110.在突发事件应对中起主导地位的是:

A政府

B社会公众

C人民群众

D社会组织

111.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不包括:

A提高执政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B提升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C加强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D增强国际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12.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

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

A救助

B补偿

C抚恤

D表彰或者奖励

113.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体现了:

A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B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D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114.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过程是:

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置

C应急响应

D应急结束

115.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