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0655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docx

10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集

第二章喷灌工程技术

1.对灌水方法的基本要求

各种灌水方法都应以节水、省工、增产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总目标。

合理的灌水方法、灌水技术一般应满足下述基本要求:

(1)保证实现定额灌水;

(2)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率高;

(3)田间灌水质量高;(4)高效低耗,灌水成本低;

(5)方便与农业技术措施密切配合;(6)简单、经济,便于推广

(7)能有效促进田间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和土地可持续利用

2.灌水质量的指标

田间水有效利用率主要表征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的程度,是标志农田灌水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

对于地面灌溉一般要求田间水有效利用率Ea≥90%。

定义为储存于作物根系土壤区内的水量与实际灌入田间的总水量的比值。

田间灌溉水储存率定义为储存于作物根系土层区内的水量与该区所需要的总水量的比值。

田间灌水均匀度定义为应用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或者表征为田间灌溉水在田面上各点分布的均匀程度。

田间灌水质量综合有效利用率定义为有效入渗水量与有效入渗水量、深层渗漏水量、田间灌水径流流失量、土壤蒸发量和水分漂移损失水量以及灌水不足区域所欠缺水量总和的比值。

4.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水量,mm/h

点喷灌强度和平均喷灌强度

点喷灌强度:

指在一定时间(t)内,喷洒到某一点土壤表面的水深h

平均喷灌强度:

指在一定面积上,各点在单位时间内的喷灌水深的平均值,用平均喷灌水深h0与相应喷灌持续时间t的比值表示。

喷灌均匀度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

水滴打击强度单位喷洒面积的水滴对作物和土壤的打击动能。

表示方法水滴的直径

雾化指标H/d——喷头的工作压力与主喷嘴直径之比

 

5.续灌方式对系统内全部管道同时供水,灌溉面积内所有作物同时灌水。

适于面积小、作物单一的灌区,微灌系统采用较多。

优点:

每株作物都能得到适时灌水,灌溉供水时间短,有利于其它田间操作。

缺点:

干管流量大,增加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设备的利用率低,在水源流量小的地区可能缩小灌溉面积。

轮灌方式将支管分成若干组,由干管轮流向各组支管供水,而支管部分则同时向毛管供水。

轮灌方式比较适合于灌溉系统面积不大,灌区内用水单位少,各用水单位作物种植比较单一的情况。

喷灌系统、低压管道系统常采用轮灌方式。

优点:

干管流量小,克服续灌的缺点。

缺点:

易造成轮灌组之间的用水矛盾。

6.选择喷灌系统的形式

固定式喷灌系统——用于喷灌次数多,经济价值高的作物

半固定式喷灌系统——用于小麦等

小型机组式——山区或经济价值较低的作物

绞盘式喷灌机——小麦等大田作物

大型平移或时针式喷灌机——大型农场

7.支管设计主要的设计任务是限制喷头间的流量偏差,获得满意的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一般原则为:

控制同一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的喷水量之差在10%以内。

此原则也等同于:

控制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之差不超过喷头设计工作压力水头的20%此即为20%规则

1、喷灌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和水滴打击强度。

2、喷头的喷洒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

3、喷头的组合方式有正方形、矩形、正三角形、三角形和扇形等

3、简述喷灌的优缺点。

喷灌技术的优点

省水:

输水过程和灌溉过程,节约20-30%

增产:

适时适量;不破坏土壤结构;改善田间小气候

省劳力:

机械化;避免修田埂

提高土地利用率:

7-15%

对作物和地形适应性强

防止土壤冲刷和盐碱化

调节田间小气候

喷灌技术的缺点

受风的影响大一般在3-4级风以上,部分水滴在空中被吹走,灌溉均匀度大大降低,就不宜进行喷灌

在空气中的损失大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时,水滴未落到地面之前在空中的蒸发损失可以达到10%

对土壤表层湿润比较理想,而深层湿润不足。

需要一定的机械设备,在水源比较丰富的平原地区一般投资较高,相对能耗高

4、什么叫平均喷灌强度?

A、单位时间内喷洒在某一点的水深。

B、是指单位时间内喷洒范围内各点喷灌强度的算术平均值(mm/h)。

C、喷灌雨点的大小D、单位时间内喷灌水量的大小

5.为保证喷滴灌的出水均匀,一个单元内的各灌水器间工作压力差应控制在()范围之内?

A、10%以内B、15%以内

C、20%以内D、25%以内

6、简述喷灌技术参数的确定方法?

为什么要确定这些参数?

喷头的组合及间距确定

喷头及支管间距计算R设=K×R式中:

R设=喷头的设计射程K=与喷灌系统的形式、风速、等有关的系数,一般等于0.7-0.9;对于固定式喷灌系统由于竖管装好后就无法移动,如有空白就无法补救,故可以采用0.8,多风地区采用0.7。

R=喷头的射程(产品性能表上查的数值)

组合平均喷灌强度

式中:

q=喷头流量Sm=支管间距Sl=喷头间距

喷灌-管网布置

7、喷头的田间布置形式有几种?

各适用何种条件?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地块整齐,管网布置常采用“丰字”形或“梳子”形;

山区、丘陵区由于地形复杂,地块不整,长用“树枝”形布置。

8、布置喷灌管道系统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如何进行设计?

177

系统布置原则

田间管道系统的布置取决于田块的形状、地面坡度、耕作与种植方向、灌溉季节的风速与风向、喷头的组合间距等因素,进行方案比较,择优选用:

尽量使加压泵站位于地块中央,以减少管道用量和输水管道水头损失、降低投资造价和运行费用。

要充分考虑原有的道路,林带和排水沟系,尽量避免管道穿越道路和沟渠,一般情况下不应打乱原有的排水系统。

当不具备自然水头时,除非有充分理由(如供电不保证或水源、耕地位于山的两侧等特殊地形),不宜将低处的水扬到山顶蓄存,再放下来“自压”喷灌。

在这种情形下一般应将水就地蓄存,加压喷灌,以免造成能源的浪费。

系统布置应主要服从地形条件,当地面坡度较陡或在梯田上,支管需平行等高线或沿梯田田面布置。

管网布置形式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地块整齐,管网布置常采用“丰字”形或“梳子”形;

山区、丘陵区由于地形复杂,地块不整,长用“树枝”形布置。

9、假设,灌区120亩(270m×290m),每天开机14h,作物最大日耗水强度e=6mm/d,作物耗水高峰期日均降雨P=0mm/d,设计灌水周期7d。

如选用ZY-2喷头,喷嘴直径7.0mm,喷头流量q=3.2m3/h,射程R=18m,正方形布置,间距18m,喷灌强度为7.9mm/h,试确定喷灌的灌水定额、灌水时间和同时工作的喷头数。

 

第三章微灌工程技术

1.微灌利用微灌设备组装成微灌系统,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水技术

渗灌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于作物根系活动层的灌水器(微孔渗灌管),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

微灌土壤湿润比微灌时被土壤湿润的土体占计划湿润层深度土体的百分比

1、为保证喷滴灌的出水均匀,一个单元内的各灌水器间工作压力差应控制在()范围之内?

A、10%以内。

B、15%以内。

C、20%以内。

D、25%以内。

2.微灌土壤的湿润比是个什么概念?

A、微灌湿润土壤表面的面积大小。

B、微灌平均湿润的土壤体积。

C、微灌在离地面20-30厘米处湿润的土壤面积。

D、指微灌计划湿润的土壤体积占灌溉计划湿润层总土壤体积的百分比。

3、与轮灌相比,续灌的优缺点有哪些?

4、微灌系统组成包括:

灌水器、管道、首部枢纽(过滤器、施肥装置)

和水源及压力装置四部分。

5、简述渗灌的优缺点。

优点

灌水后土壤保持疏松状态,不破坏土壤结构

地表土壤湿度低,可减少地面蒸发

占地少,便于作业

灌水量少,灌水效率高

能减少杂草生长和植物病虫害

流量小、压力低,可减少动能消耗,节约能源

缺点

表土湿润差,不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投资高,施工复杂,管理维修困难

易产生深层渗漏

6、简述微灌的优缺点。

优点适应性强、省水、省工省地、增产、工作压力低、节能、灌水均匀、可用微咸水灌溉

缺点不具有防干热风、调节田间小气候的作用

滴头堵塞问题

易于堵塞,不易检查和维修

限制根系的发展

成本高

盐分积累

7、微灌系统堵塞的原因主要有:

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类。

过滤器主要是针对_物理_堵塞而设置的。

第四章灌溉管道系统

1.试述管道系统工作制度特点。

2.简述输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及特点。

1)小型管网的布置

小型管网(千亩以下,或千亩以上灌溉管道系统中的第二、三级管道以下的管网)

平原地区:

管道为直线,上下级管道互相垂直,上级管道布置在地块中间,向两边分水,末级管道一般与耕作方向相一致。

山丘地区:

末级管道(支管或毛管)一般沿等高线布置,避免走逆坡。

2)大型管网的布置

千亩以上灌溉管道系统的骨干管网,由给水栓向二级管网供水。

一般按最短路径的原则布置,各管段的管径应为经济管径。

按用水概率确定管网流量。

3.管网布置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管道用量最少。

2)管网内的压力尽量均匀。

3)应满足各用水单位的需要,便于管理。

4)管道纵横断面力求平顺,减少折点,有较大起伏时避免产生负压。

5)支管应尽量与作物种植和耕作方向一致。

6)尽量减少输水的水头损失。

7)应根据轮灌的要求设有适当的控制设备。

8)在管道起伏的高处应设排气装置,低处应设泄水装置

9)穿路(河)管线,尽可能与路(河)垂直。

10)管线尽量沿道路和耕地边界布置。

11)尽可能避开软弱地基和承压水分布区。

3.管道系统的主要优点有:

省地、减少输水损失、便于控制、对地形的适应性更强和灌水及时,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缺点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需要的材料和设备较多;投资较高;规划设计内容较复杂;对水源的水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微灌系统,对水质的要求更高。

4.管道系统按各部分在灌溉季节可移动程度分为:

固定式灌溉管道系统、移动式灌溉管道系统和半固定式灌溉管道系统三种。

5、输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3种形式。

第五章其他灌水技术

1.畦灌法,是用临时修筑的土埂将灌溉田块分隔成一系列的长方形田块,即灌水畦,又称畦田。

灌水时,灌溉水从输水垄沟或直接从田间毛渠引入畦田后,在畦田田面上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坡度方向均匀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及毛细管作用,以垂直下渗的方式逐渐湿润土壤的地面灌水方法。

沟灌法是在作物种植行间开挖灌水沟,灌溉水由输水沟或毛渠进入灌水沟后,在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借土壤毛细管作用从沟底和沟壁向周围渗透而湿润土壤的;与此同时,在沟底也有重力作用浸润土壤。

适用于灌溉宽行距的中耕作物,如棉花、玉米和薯类和蔬菜等作物。

2.“三改”灌水技术

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

波涌灌法长畦分段短灌法

3.涌流灌溉田间灌水方式:

定时段---变流程法

定流程---变时段法

增量法

一、名词解释

1.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入田间的水量(或)流量与灌溉系统引入总水量(或流量)的比值。

2.渠道防渗率灌区固定渠道最大过水表面中防渗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以百分计。

3.安全超高衬砌护面应有一定的超高,以防风浪对渠床的冲刷,衬砌超高指加大水位到衬砌层顶端的垂直距离。

4.设计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

通常是根据设计灌水模数(设计灌水率)和灌溉面积进行计算的

5.最小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在工作过程中输送的最小流量。

用修正灌水模数图上的最小灌水数值和灌溉面积进行计算,就用渠道最小流是可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等。

6.加大流量考虑到在灌溉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准确估计的附加流量,把设计流量适当放大后所得到的安全流量。

简单他说,加大流量是渠道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流量,它是设计渠堤堤顶高程的依据。

二、填空

1.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

2.灌溉渠系由灌溉渠道和排水沟组成。

3.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划分,灌溉渠道分为四级:

干渠、支渠、斗渠、农渠;

4.排水沟也分为四级:

干沟、支沟、斗沟、农沟。

三、选择填空(将其中一个正确的题号填在括号内)

1、某一渠系有干、支、斗、农四级,则灌入田间的水量与干渠渠首引入水量之比是(A)的水利用系数。

A.η水 B.η干系 C.η干 D.η支水

2、某支渠流入田间的净流量与该支渠设计流量之比是(C)的水利用系数。

A.η支 B.η支系 C.η支水 D.η水

四、简答题

1.渠道防渗的作用?

(1)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

(2)减小渠床糙率系数(3)减少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4)防止渠道长草,减少泥沙淤积,节省工程维修费用。

(5)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效益。

2.对渠道防渗工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防渗渠道断面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

地下水位高于渠底时,应设置排水设施。

防渗材料及配合比应通过试验选定。

采用刚性材料防渗时,应设置伸缩缝。

标准冻深大于10cm的地区,应考虑采用防治冻胀的技术措施。

渠道防渗率,大型灌区不应低于4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5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70%;井灌区如采用固定渠道输水,应全部防渗。

大、中型灌区宜优先对骨干渠道进行防渗。

3.渠道防渗材料所用材料?

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

①土料防渗;②水泥土防渗;③砌石防渗I④塑料薄膜防渗(内衬薄膜后再用土料、混凝土或石料护面)⑤沥青混凝土防渗;⑥混凝土防渗等。

其中混凝土衬砌是当今渠道衬砌的主要形式。

4..渠道防渗的类型包括:

(1)土料防渗特点:

投资少、施工简便,其防渗效果与夯实程度及影响深度有关,可用于小型渠道。

(2)砌石防渗特点:

就地取材、施工简单、抗冲、抗磨、耐久。

(3)砖砌石防渗特点:

砖砌护面也是一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防渗衬砌措施,其优点是造价低廉、取材方便、施工技术简单、防渗效果较好。

(4)混凝土防渗优点:

防渗效果好,一般能减少渗漏损失水量的85%~90%以上;糙率系数小,可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减小渠道的断面尺寸;不生杂草,减少淤积,便于养护管理;经久耐用,一般可用40~50年。

(5)沥青防渗特点:

沥青材料护面具有防渗。

耐久、抗碱、造价低、施工简便等优点。

(6)塑料薄膜防渗特点:

具有重量轻、运输方便、施工简单、造价低、耐腐蚀、防渗效果好等优点。

但应防止杂草丛生,草根穿透薄膜。

5.渠道防渗工程冻害类型有几种?

根据负气温造成各种破坏作用的性质,冻害可分以下3种类型。

(1)渠道防渗材料的冻融破坏

(2)渠道中水体结冰造成防渗工程破坏

(3)渠道基土冻融造成防渗工程破坏

6.什么叫地面灌水方法?

是使灌溉水通过田间渠沟或管道输入田间,水流呈连续薄水层或细小水流沿田面流动,主要借重力作用兼有毛细管作用下渗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7.什么叫田间灌水均匀度?

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

8.什么叫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率?

储存于作物根系土壤区内的灌溉水量与水源工程引入的总水量的比值。

第六章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

1、干旱区雨水农业利用主要形式_聚集利用、叠加利用和自然利用三种。

2、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即集水工程、蓄水工程和灌溉工程

三种。

3、什么叫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

(___)

A、导引、收集雨水径流,并把它蓄存起来加以有效灌溉利用的工程技术措施。

B、田面、坡面、路面及屋面庭院等各类集水工程。

C、各类形式的水窖、水窑窖等蓄水工程。

D、各类最为有效节水的灌溉方式。

4、蓄水工程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

A、引水渠沟或管道、入水口、拦污栅、沉沙槽、蓄水设施以及放水装置等。

B、涝池、旱井、田间蓄水池、水窖、水窑窖等。

C、引水渠、蓄水窑洞与放水暗管与放水暗渠。

D、沉沙池、进水管、水窖等。

5、蓄水工程有哪几部分组成?

A、引水渠沟或管道、入水口、拦污栅、沉沙槽、蓄水设施以及放水装置等。

B、涝池、旱井、田间蓄水池、水窖、水窑窖等。

C、引水渠、蓄水窑洞与放水暗管与放水暗渠。

D、沉沙池、进水管、水窖等。

6、什么叫集水效率?

A、降水特征(次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集水面质地、坡度、前期含水量与集水面尺寸。

B、集水面的处理材料、集水面积、集流路径和汇流时间。

C、随降水强度的增大而提高。

D、某时段内或某次降雨集水面的集水量占同一时期内的降雨量的比值。

影响集水效率的因素主要是降水特征(次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集水面质地、坡度、前期含水量与集水面尺寸。

绪论

1、简述我国灌溉排水的分带。

常年灌溉带多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mm

不稳定灌溉带多年平均降雨大于400mm小于1000mm

水稻灌溉带多年平均降雨大于1000mm

2、与传统灌溉相比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有哪些?

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效率

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

节省劳力

对土壤地形的适应性强

3、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有:

_灌水措施_和排水措施。

4、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采用的工程措施有:

_蓄水保水措施_和调水保水措施_。

5、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类型有:

工程型缺水、资源型缺水、设施型缺水和污染型缺水。

6、节水灌溉内涵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水的基础上,高效利用灌溉用水,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需水,以获取农业生产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即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量的一种灌溉模式。

7、渠系水利用系数从灌区的末级固定渠道供给田间的毛水量之和与同一时期“渠首”引进水量(不含非灌溉用水量)之比。

8、田间水利用系数同一时期内田间世纪灌水面积计划湿润层内土壤中得到的净水量与灌区末级固定渠道供给田间毛水量的比值

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

体积含水率(又称容积含水率):

单位体积土壤中土壤水所占的比例;

质量含水率(又称重量含水率):

单位质量土壤中土壤水所占的比例;

1.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及调节措施

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

降雨量不足;降雨入渗量少,径流损失较多;

土壤保水能力差,渗漏及蒸发损失水量过大。

调节措施:

灌溉是补充土壤水分的主要方法。

采用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降雨利用量,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2.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及调节措施

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

①大气降水补给农田水分过多;②洪水泛滥、湖泊漫溢、海潮侵袭或坡地地面径流汇集等使低洼地积水成灾;③地下水位过高,上升毛管水不断向上补给;或因地下水从坡地溢出,大量补给农田水分;

④地势低洼,出流条件不好。

调节措施:

分析农田水分过多成灾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加以治理。

3.大气干旱:

由于大气的温度过高和相对湿度过低,阳光过强,或遇到干热风造成植物蒸腾耗水过大,都会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腾需要,这种情况谓之大气干旱;

土壤干旱:

当土壤含水率过低,会出现植物根系从土壤中所能吸取的水量难于满足叶面蒸腾的消耗,而影响作物的生长,这种现象称为土壤干旱。

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都会造成作物生理干旱

盐分干旱

4.区别概念

因河湖泛滥而形成的灾害称为“洪灾”;

降雨过多,积水难排,酿成灾害,叫做“涝灾”;

因降雨、灌溉水量太多,或因地下水补给水量太多,使土壤长期过湿,危害作物生长,叫做“渍害”;

在我国北方地区,当地下水位过高,蒸发强烈时,往往诱发土壤次生盐碱化。

这四种灾害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同时出现。

需要根据灾害发生的原因,采取不同措施或综合措施。

5.作物生理需水:

作物生命过程中各种生理活动(如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所需要的水分。

植株蒸腾实际上是作物生理需水的一部分。

作物生态需水:

指生育过程中,为给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棵间蒸发即属于作物的生态需水。

6.农作物的灌溉制度:

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

指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

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常以m3/hm2或mm表示。

7.水量平衡原理确定灌溉制度Wt-W0=WT+P0+K+M-ET

W0、Wt分别为时段初和任一时间t时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

WT―由于计划湿润层深度增加而在单位面积上增加的水量(mm或m3/hm2);

P0为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雨量(mm或m3/hm2);

K为时段t内的地下水补给量(mm或m3/hm2),即K=kt,k为t时段内平均每昼夜地下水补给量(mm/d或m3/hm2/d);

M为时段t内的灌溉水量(mm或m3/hm2);

ET为时段t内的作物田间需水量(mm或m3/hm2),即ET=et,e为t时段内平均每昼夜的作物田间需水量(mm/d或m3/hm2/d)。

8.根据水量平衡图解法拟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其步骤为:

1)根据各旬的计划湿润层深度H和作物所要求的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和下限,求出H土层内允许储水量上限Wmax及下限Wmin,绘于图上。

2)绘制作物田间需水量(ET)累积曲线,由于计划湿润层加大而获得的水量(WT)累积曲线、地下水补给量(K)累积曲线以及净耗水量(ET-WT-K)曲线。

3)根据设计年雨量.求出渗入土壤的降雨量P0,逐时段绘于图上。

4)自作物生长初期土壤计划湿润层储水量W0。

逐旬减去(ET-WT-K)值,即至A点引直线平行于(ET—WT—K)曲线,当遇有降雨时再加上降雨入渗量P0,即得计划湿润土层实际储水量(W)曲线。

5)当W曲线接近于Wmin时,即进行灌水。

灌水时期除考虑水量盈亏的因素外,还应考虑作物各发育阶段的生理要求,与灌水相关的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灌水和耕作的劳动组织等。

灌水定额的大小要适当,不应使灌水后土壤储水量大于Wmax,也不宜给灌水技术的实施造成困难。

灌水定额值也象降雨入渗量一样加在W曲线上。

6)如此继续进行,即可得到全生育期的各次灌水定额、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

1、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

气象条件:

气温、大气湿度、风速、日照时间、辐射强度

作物条件:

作物品种、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面积〕、生育阶段,作物状况受到气象和土壤条件的限制。

如当土壤水分较少时,作物生长受到抑制,叶面积指数较小,同时气孔开度减小,蒸腾和蒸发量减少

土壤因素:

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等

农业技术

2、简述作物需水量与作物耗水量的异同?

作物需水量:

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

作物耗水量简称耗水量:

就某一地区而言,指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

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腾发量),而耗水量是一个实际值,又称实际蒸散量。

需水量与耗水量的单位一样,常以m3亩-1或mm水层表示。

3、田间需水量组成有:

作物需水量和改善田间条件所需水量。

4、农田的水分主要消耗于:

植株蒸腾、蒸发、层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5个方面。

5、简述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直接测定的作物需水量法:

从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中选择主要因素,如水面蒸发、气温、湿度、日照和辐射等,根据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上述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