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089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只有选择题Word下载.docx

A.1949年底B.1950年底C.1951年底D.1952年底

10.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社会主义现代化B.农业合作化C.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D.工业国有化

11.下列有关我国“一五”计划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B.1953年开始实施C.我国实现了工业化D.1957年提前完成

12.“一五”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

C.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1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

A.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15.下列对1956年中国社会重大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16.1956年中共“八大”上提出我国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是因为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封建制度已经推翻C国内处于和平建设时期D开始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7.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A.高指标B.高投资C.高积累D.高能耗

18.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主要在于

A.过分强调经济建设的高速度B.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盲目制定生产的“高指标”D.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导致国民经济比较失调

19.“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这段诗反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0.“大跃进”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危害,主要因为它

A.导致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B.打破了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

C.毁坏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D.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21.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和中国的国情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④

22.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根本原因在于中共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的不足B.客观上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C.犯有急躁冒进主义错误D.说明中共的阶级性质

23.对1956—1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正确的是

A.“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B.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C.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D.只有成功没有失误

24.下列对1966—1976年我国的经济建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左”倾错误恶性膨胀B.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开始改革计划经济体制D.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25.下列事件与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有关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2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由资本家自已决定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

27.“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你知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28.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B.新中国的成立

C.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9.“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②具有“左”倾冒进的思想倾向③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0.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

()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②对国情认识不足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1.“过渡时期”是指()

A.从新中国建立到三大运动胜利B.从新中国建立到三大改造完成

C.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D.从大陆统一到国民经济恢复

32.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

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C.农村人民公社化D.文化大革命

3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次历史性巨变,每一次变化的起点都是农村、农业、农民。

1949--1957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D.互助组→初级社→合作社

34.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最早来源于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没收官僚资本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运动 

3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没收官僚资本B.农业合作化 

C.手工业合作化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6、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创造条件的有①土地改革完成②一五计划的实行③组建、发展国营经济④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37.下列关于三大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积极参加生产合作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实现的

C1955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D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8.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原因是

A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B粮食问题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C粮食收购计划难以完成D国家对商品量和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

39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②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③中共八大召开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④②①③D③①④②

40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后,过渡时期总任务中还未实现的是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1.1958年,总路线和大跃进的失误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上

A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客观规律B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C违背了经济建设应综合平衡的原则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42.1955年农业合作化高潮的主要形式是

A农业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合作社D人民公社

43.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时,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在

A经济建设B社会主义改造C阶级斗争D调整国民经济

44.中共“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于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45.中共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留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度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规律

46.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基础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B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

C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判断D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认识

47.1956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

A初期问题严重,后期逐渐纠正B初期、后期较好,中间问题严重

C初期、中期较好,后期问题严重D整个十年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48.对1956至1965年这一时期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A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但取得了巨大成就B错误和失误是重要的,基本上应否定

C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时期D为后来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营地的物质基础,积累了工作经验

49.建国初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措施或制度有()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②严厉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为③保护私营工商业的合法经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④引导私营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0、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能担任我们的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1.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四大D.十五大

2.确立改革开放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在

A.2976年10月B.1978年12月C.1980年12月D.1981年12月

3.下列有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B.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D.首先是从城市而后是到农村进行体制改革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

带来这一变化的改革政策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人民公社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实行对外开放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

A.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D.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

6.率先放宽政策,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区是

A.山东、陕西B.安徽、四川C.河南、河北D.江苏、江西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是

A.自主经营B.土地私有制C.包产到户D.土地入股

8.改革开放后,既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又有利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的措施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组织劳务输出D.发展乡镇企业

9.对发展乡镇企业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了农民的社会水平B.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

C.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D.吸纳农村劳动力,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政企分开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1.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12.下列内容与中共十四大无关的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目标的确立B.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D.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提出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中B.中共十二大报告中

C.中共十四大报告中D.中共十五大报告中

14.下列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D.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1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解放生产力B.增强农村和企业的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B.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C.与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基本国情相适应D.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

17.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

“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

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此联创作当不早于()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

18.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八大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正确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D.都对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

19.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B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发展生产力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0.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

2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D学习发达国家的经营管理方法

22.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在中共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

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C.“文革”结束D.包产到户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B.引进外资,加快发展步伐

C.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D.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3.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规

划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有三个都是在

A.福建省B.海南省C.广东省D.浙江省

4.下列对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港口B.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C.是著名侨乡、离香港、澳门、台湾较近D.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5.我国的经济特区始建于

A.1978年B.1980年C.1982年D.1984年

6.20世纪80年代开辟的沿海经济开放区有

①闽南三角区②上海浦东地区③长江三角洲④珠江三角洲⑤黄河三角洲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

7.开发上海浦东的决定是在

A.1978年B.1984年C.1987年D.1990年

8.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

9.中国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是在

A.20世纪60年代中期B.20世纪70年代中期

C.20世纪80年代中期D.20世纪90年代中期

10.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内地各省会城市的开放

11.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是在

A.1981年B.1986年C.1996年D.2001年

12.下列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符合中国大多数人的利益B.标志着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

C.使我国所有企业面临竞争和被淘汰的命运D.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13.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②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③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

益④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⑤中国的压力和挑战消失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14.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B.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十五大——现代企业制度D.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下列对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必将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B.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C.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结果D.中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6.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由政策性调整阶段发展到制度创新阶段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十二大”以后

C.“十三大”以后D.“十四大”以后

17.之所以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原因不包括:

()

A.交通便利B.是著名的侨乡C.经济基础好D.历史上与海外交往密切

18.下列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向南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①连云港②烟台③北海④南通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19.当今,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A.海南岛B.深圳C.上海浦东D.广州

20.目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①全方位②多层次③宽领域④成熟完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1.我国最初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珠海③上海④汕头⑤厦门⑥海南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④⑥

22.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开放的是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中国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中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23.中国实行“招商引资”的作用有①解决了我国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②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③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④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24.经济特区的特殊主要在于()

A.政治制度不同B.经济政策不同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D.权力大于其他省区

25.深圳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小渔村,1999年深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美元。

这主要是因为()

A.深圳的交通条件便利B.深圳的资源丰富

C.深圳率先开放,政策优惠D.深圳的华侨众多

26经过对外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都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

A.汕头B.厦门C.深圳D.珠海

27、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B.海南建省C.上海浦东的开发D.西部的开发

28.经济特区的“特”是指()

A.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B.在外交上享有特殊的权力

C.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特殊政策D.即划出的特定的区域,属政治特区

29.19世纪中期以来的开埠通商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

A、开放的领域不同B、开放的对象不同C、开放的方式不同D、开放的前提不同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1.中国人民已基本上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是在20世纪

A.70年代B.80年代C.90年代D.60年代

2.经济文化发展使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中不包括

A.生活节奏加快B.竞争意识增强

C.积极进取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步被接受D.怀旧意识增强

3.下列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②生活时尚变化,居住条件改善③人们日益讲究穿戴④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1978年以来,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乡镇企业的兴起B.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C.实行改革开放D.实行城镇化战略

5.中国因特网发展极其迅猛,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大力支持B.适应军事研究的需要

C.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D.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离不开因特网

6.1995年以后,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

下列属于互联网影响的是

①超越时空界限传递信息②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③加快了生活节奏④引起价值观的多样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中国时尚生活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

A.经济的腾飞B.可以“和平演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外来语言的影响②社会风气的变化③港台语言和地方方言的影响④新事物的层出不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关于目前我国生活巨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完全进入工业化时代B.我国目前已经完全进入信息化时代

C.中国逐步由工业化目标向信息化迈进D.中国仍然处于落后的农业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