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1003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4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docx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电器作业练习题

发动机原理

作业一答案:

一.改错

1.升功率PL是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Vs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单位发动机排量

2.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循环指示功被定义为平均有效压力Pme。

有效功

3.容积预膨胀比ρ越大,机械效率ηm越低。

循环热效率ηt

4.四行程发动机曲轴旋转一周,一个气缸内气体对活塞所作的功,称之

二周

为循环指示功Wi。

5.等容加热循环就是膨胀过程缸内工质的容积保持不变。

加热

6.定熵指数κ的大小取决于发动机的压缩比。

工质的性质

7.缸内工质的压力越高,气体分子的温热分解就越严重。

温度

8.点火提前角越小,提前燃烧损失越大,后燃损失越小。

小大

9.理论循环工质泄漏损失使循环热效率ηt降低。

真实

10.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指示

11.有效热效率ηet等于燃烧效率ηc、循环热效率ηt、机械效率ηm之和。

乘积

12.有效燃油消耗率be为单位时间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消耗的燃油量。

有效功率

二、单选题

1发动机的压缩比越大,就越高。

A容易启动、B循环热效率、C燃油消耗、D燃烧损失。

2从理论循环到真实循环,导致热效率从下降的因素有。

A工质传热损失B燃烧损失C换气损失D(A+B+C)

3循环指示功Wi与之差。

则为循环机械损失功Wm。

A有效功率PeB循环有效功WeC有效平均压力pmeD有效燃油消耗率be

4.燃烧效率ηc定义为。

AQl/gbHuBWi/QlCWe/WiDPe/Pi

5.可燃混合气热值Hum的大小取决于和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

AgbBPeCWeDHu

6.机械效率ηm的表达式为。

ABCD

三.问答题

1.为什么在中小负荷时,柴油机的热效率比汽油机更高

答:

1)随负荷减小,汽油机进气量减少,气体被压缩程度降低,而柴油机

气体压缩程度不变;2)负荷越小,汽油机混合气越浓,燃烧效率降低。

油机小负荷燃烧充分,燃烧效率提高。

3)因废气的稀释作用和气体运动强

度降低造成燃烧速度变慢,燃烧过程变长,使λ减小ρ增大,热效率下降。

柴油机负荷减小,喷油量减小,燃烧过程缩短,使λ基本保持不变,而ρ减

小,热效率上升。

4)负荷减小时汽油机与柴油机缸内温差进一步扩大,汽

油机缸内工质温度高,传热损失大,而柴油机传热损失小。

以上所述是负荷减小时柴油机与汽油机热效率的差异进一步扩大的原因。

四、计算题

已知一台四行程汽油机的气缸数i=4,气缸工作容积Vs=498mL,活塞

行程84mm,曲轴工作转速n=6800r/min,循环指示功Wi=,小时

耗油量B=kg/h,汽油低热值Hu=44000kJ/kg,机械效率ηm=。

求汽油机的指示功率Pi、有效功率Pe、平均指示压力pmi、活塞平均速

度Cm、指示燃油消耗率bi和指示热效率ηi。

2.一台四缸柴油机,气缸工作容积VS=398ml,循环进气量ma=,

过量空气系数φa=,总效率ηet=,柴油低热值Hu=42500kJ/kg,

另一台四缸汽油机,气缸工作容积和循环进气量与柴油机相同,

φa=,总效率ηet=,汽油的低热值Hu=44000kJ/kg,分别计算柴

油机和汽油机的平均有效压力pme。

五.简答题

1.有几种加热形式的理论循环

答:

等容加热循环、等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

2.影响理论循环热效率的因素有哪几个

答:

发动机压缩比ε、压力升高比λ、容积预膨胀比ρ、工质等熵指数κ。

3.真实循环比理论循环的热效率低,有哪些影响因素

答:

工质比热容、工质高温热分解、工质向外传热的损失、燃烧损失、换

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缸内流动损失、工质泄漏的损失。

4.发动机的总效率包含有哪几个效率

答:

燃烧效率ηc、循环热效率ηt、机械效率ηm。

作业二答案:

一.改错

1.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从排气门关闭直到进气门开启。

开启关闭

2.强制排气的条件为缸内压力与排气道压力之比值大于等于。

自由

3.自由排气阶段,排气支管内气体的流动达到音速500~700m/s。

门处

4.进、排气门开、关所对应的凸轮轴转角叫做配气相位角。

5.自由排气损失和强制排气损失之合达到最大为最佳排气早开角△ψeo。

6.转速越高最佳排气晚关角△ψeo就越小。

早开大

7.进气早开角对进气充量影响最大;排气晚关角对换气损失影响最大。

晚关早开

8.充量系数φc:

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管状态下

充满燃烧室容积的空气质量之比值。

气缸工作

9.气体流速与进气阻力成正比关系。

成正比

10.多气门能扩大气门有效气门升程,降低进气阻力。

通道截面积

二.单选题

1.C2.B3.B4.A5.D6.D7.B8.C

三、单选题

1.影响换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A发动机的汽缸数、B大气温度、C配气定时、D发动机功率。

2.发动机的充量系数φc随变化规律,叫做发动机的进气速度特性。

A功率B转速C力矩D燃油消耗率

3.增压比πk是时,增压机增压后空气压力与增压前空气压力之比值。

A面工况B标定工况C最高转速D最大力矩

4.进气温升ΔTa′必然降低缸内工质的,从而降低φc值。

A密度B粘度C温度D压力

5.空气进入气缸受到阻力最大之处是。

A空滤器、B化油器、C进气管、D进气门

6.利用进气动态效应提高充量系数,正压波在达到进气门效果最好。

A完全关闭、B完全打开、C开启初期、D接近关闭

7.根据进气温升随转速变化的关系,转速升高进气温升的影响。

A不变B减小C变大D先减小后变大

8.4个配气相位角的最佳值随转速变化,转速升高,相位角最佳值。

A不变B减小C变大D先减小后变大

三.问答题

1.采取哪些措施能扩大进气门平均有效开启通路面积(μsfa)m。

答:

扩大进气门平均有效开启通路面积(μsfa)m的措施要:

加大气门头部直径ds、适当增加气门升程hv、采用最佳配气相位、选择合适的气门锥角θ和优化凸轮型线。

2.分析高温壁面传热温升△Tw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变化的关系。

答:

高温壁面传热温升△Tw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变化的关系为:

转速升

高,进入气缸的气体与高温壁面接触的时间就缩短,高温壁面传递给进

气的热量就减少,所以传热温升△Tw就降低,转速降低则相反。

负荷增

加,发动机温度升高,高温壁面与进气的温差扩大,高温壁面传递给进

气的热量就增多,所以传热温升△Tw升高,负荷减小则相反。

四.简答题

1.增压度的定义是什么

答:

增压度φk是发动机增压后,标定工况的输出功率增值与增压前原功率的比值。

2.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答: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就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使涡轮机产生机械功进而驱动增压器工作,提高进气压力,提高进气量,最终达到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五.计算题

1.一台非增压柴油机标定功率117kW。

通过增压技术使发动机的标定功率达到153kW,进气管压力达到,计算发动机的增压度和增压比。

解:

 

作业三答案:

一.改错

1.汽油主要性能有抗爆性、着火性、氧化安定性、抗腐蚀性等。

蒸发性

2.93号汽油辛烷值就是97。

辛烷值越大,抗爆性就越差。

93好

3.蒸发性越好,汽油机启动越困难,加速越慢。

容易快

4.10%馏出温度是指汽油蒸发到还剩10%所对应的温度。

掉10%

5.柴油的自燃温度愈高,自燃性愈好,柴油机在低温时也易于起动。

6.柴油的十六烷值越高,自燃性就越差,蒸发性越好。

好差

7.柴油的粘度越高,柴油的喷雾质量好。

8.我国的0号轻质柴油主要用于我国北方地区。

9.天然气是含氧燃料。

乙醇

10.汽油的辛烷值比甲醇高。

二.单选题

1.B2.A3.B4.A5.B6.B7.A

1.乙醇可燃混合气的热值不低,其原因在于。

A蒸发性好B过量空气系数小C燃料热值高D理论空燃比小

2.燃料燃烧的三个步骤:

1.形成可燃混合气;2.;3.混合气燃烧。

A混合气着火、B燃油蒸发、C燃油喷射、D燃烧损失。

3.热着火理论:

当放热速率dql/dt散热速率dq2/dt时,才可能着火。

A小于B大于C等于D无关

4.低温多阶段着火:

冷焰诱导阶段;冷焰阶段;;三个阶段。

A蓝焰阶段B热焰阶段C明焰阶段D黄焰阶段

5.是燃料一边蒸发、一边与空气混合、一边燃烧。

A爆炸燃烧B扩散燃烧C预混燃烧D传播燃烧

6.一台转速为6500转/分的发动机燃烧过程持续的时间为。

AusBmsCnsDs

7.空燃比a是指混合气中与燃料质量之比。

A空气质量B空气容积C空气密度D空气温度

 

三.问答题

1.答:

汽油机正常工作时,混合气是属于高温单阶段着火。

在出现爆燃

时,爆燃的混合气是属于低温多阶段着火;柴油机缸内最先燃烧的混合气

属于低温多阶段着火,后续形成的混合气的燃烧属于高温单阶段着火。

2.发动机的燃烧方式有:

同时爆炸燃烧、预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三种。

汽油机正常工作时,属于预混合燃烧,在出现爆燃时,爆燃的混合气是属

于同时爆炸燃烧;柴油机缸内最先燃烧的混合气属于同时爆炸燃烧,后续

形成的混合气的燃烧属于扩散燃烧。

3.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要经历:

1)形成燃油与空气的可燃混合气。

2)点燃可燃混合气,或可燃混合气在温度和浓度适当的地区发生自燃,并同时在数处着火。

3)火焰扩大到整个燃烧室,或燃油一边蒸发、一边混合、一边燃烧直至燃油完全燃烧。

作业四答案:

一.改错

1.汽油比柴油更容易着火。

柴油比汽油

2.φa越大,混合气热值越大。

越小。

3.汽油机的着火方式是低温多阶段。

高温单阶段。

4.柴油机速燃期的燃烧方式是扩散燃烧。

同时爆炸燃烧。

5.循环供油量不变,喷油速率越大,喷油持续期越长。

越短。

6.油束贯穿距离越长,对形成混合气越有利。

贯穿距离过长过短对形成混合气都不利。

7.高压油管越长,供油提前角与喷油提前角的差值越小。

越大。

8.着火落后期越长,柴油机振动噪声就越小。

越大。

9.柴油机缓燃期和补燃期的燃烧速率取决于压力和温度。

混合气的形成速率。

10.最佳点火提前角是燃烧放热始点出现在上止点后12~15度曲轴转角。

最高压力

11.柴油机先慢后快的放热规律,震动大,噪声大、循环效率低。

先快后慢

12.缓燃期接近等容燃烧,放热速率和压力升高率达到最高值。

速燃期

13.喷孔直径越小油粒直径就越大,油束贯穿距离就越长。

越小越短。

14.燃油喷雾特性包括供油规律与喷油规律。

喷油

15.预混燃烧是:

燃料一边蒸发、一边混合、一边燃烧。

扩散燃烧

16.柴油机着火和汽油机着火具有低温多阶段着火的特点。

汽油机爆燃着火

17.加强气流运动能加快燃烧速度,延长燃烧持续期,提高循环热效率。

缩短

18.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的时间短,在燃烧前能形成均匀混合气。

不能

19.燃烧放热始点、喷油持续期和放热率曲线的形状称为放热规律三要素。

放热

20.进气涡流比Ω越大表明气流运动越弱,进气阻力越小,充量系数越大。

越强越大越小

二.简答题

1.喷射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

喷射过程可分为喷射延迟阶段、主喷射阶段和喷射结束阶段。

2.发动机的燃烧方式有哪三种

答:

发动机的燃烧方式有(l)同时爆炸燃烧;

(2)预混合燃烧;(3)扩散燃烧。

3.柴油喷雾特性含有哪几项内容

答:

柴油喷雾特性含有油束贯穿距离、喷雾锥角和喷雾粒径。

4.柴油机燃烧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

柴油机燃烧过程可分为着火落后期、速燃期、缓燃期和补燃期。

5.燃烧放热规律的定义是什么

答:

瞬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为燃烧放热规律。

6.理想的燃烧放热规律包含哪三要素

答:

三要素为燃烧放热始点、放热持续期和放热率曲线的形状。

7.缸内气流运动可分为哪几种形式

答:

缸内气流运动可分为涡流、挤流、滚流和湍流四种。

8.影响汽油机火焰传播速度快慢懂得因素速度有哪些

答:

燃料种类、混合气浓度、气流运动强度、缸内温度和压力有关。

9.汽油机不规则燃烧包含什么内容

答:

汽油机不规则燃烧包含循环变动和各缸工作不均匀。

三.问答题

1.影响燃烧放热始点的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燃烧放热始点的因素有:

1)喷油提前角和点火提前角的大小,2)着火落后期时间的长短。

 

2.如何才能缩短柴油机燃烧持续期。

缩短燃烧持续期1)提高喷油速率缩短喷油持续的时间,提高供油速率、提高喷油压力和增加喷孔数能提高喷油速率。

2)提高喷雾质量,细化油粒直径加快蒸发速度,合理的油束贯穿率和喷雾锥角,提高空气利用率,3)加强气流运动强度,提高混合气的形成的速率,4)提高燃油蒸发性。

3.如何才能降低柴油机的振动和噪声。

答:

降低压力升高率能降低柴油机的振动和噪声,减少着火落后期内形成的混合气能降低压力升高率,缩短着火落后期和减少着火落后期内的喷油量能减少着火落后期内形成的混合气,提高缸内的温度和压力和提高燃油的十六烷值能缩短着火落后期,优化喷油规律能减少着火落后期内的喷油量。

作业五答案:

一.单选题

1.D的功用是将12V的低压电转变为15~20kV的高压电。

A火花塞B配电器C断电器D点火线圈

2.火花塞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的间隙一般为Cmm。

A~B~C~D>

3.D的功用是将12V的低压电转变为15~20kV的高压电。

A火花塞B配电器C断电器D点火线圈

4.断电器触点闭合越长,C增长幅度越大。

A一次电压B二次电流C一次电流D二次电压

5.二次电压的最大值Umax与一次A成正比。

A断开电流B闭合电流C断开电压D闭合电压

6.车辆的制动力是A之间的摩擦力,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

A轮胎与地面B发动机与轮胎C变速器与传动轴D轮胎与轮毂

7.使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使汽车燃油消耗率增加D左右。

A5%B10%C15%D%

8.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将车速传感器的脉冲信号传送给A。

AECUBEPSCHPSDRPS

9.当车速超过B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将停止工作。

A10km/hB30km/hC50km/hD70km/h

10.车辆的纵向附着系数up在滑移率λ=C时达到最大值。

A55%~65%B5%~10%C15%~30%D75%~80%

11.热型火花塞适用于缸内B的发动机。

A温度低B温度高C压力高D升功率高

12.发动机气缸数越多,断电器凸轮旋转一周,触点闭合时B。

A越长B越短C恒定D无关

13.B的作用是用来接通或切断点火线圈一次绕组的电路。

A蓄电池B断电器C配电器D火花塞

14.一次断开电流IP,其值越大A就越大。

A点火能量B点火温度C点火压力D点火浓度

15.火花塞绝缘体裙部的的自洁温度为C。

A200~300CB800~900CC500~600CD1000~1100C

16.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效率高,效率高达D以上。

A30%B50%C70%D90%

17.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转矩传感器安装在转向轴和A之间。

A减速机构B电动机C离合器D方向盘

18.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时,ECU能控制电动机D的大小和方向。

A输出电流B输出电压C输出转速D输出力矩

19.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定方向盘转矩死区范围为C。

A±10NmB±5NmC±1NmD±8Nm

20.汽车制动时的路面附着系数与车轮D有关的变量。

A滚动程度B移动程度C转动程度D滑移程度

21.配电器旁电极的数目C气缸数。

A大于B小于C相等D无关

 

二.简答题

1.汽车启动直流电动机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汽车启动直流电动机由:

机壳、磁极、电枢、换向器及电刷等组成。

2.启动电机的电磁开关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启动电机的电磁开关由:

保持线圈、吸引线圈、接触盘、拨叉等组成。

3.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空气流量计有哪几种

空气流量计有:

叶片式、卡门涡旋式、热线式及热膜式几种。

4.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ECU的基本功能有:

接受传感器的输入信息;存储、计算、分析处理信息;运算分析;输出执行命令;自适应功能。

5.汽油喷射控制包括哪几个方面

汽油喷射控制包括:

即喷射正时控制、喷油持续时间(喷油量)控制和断油控制。

6.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分为哪两大类

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7.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由:

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电动机、离合器等组成。

8.发动机的起动系由哪些部分组成

发动机的起动系由:

蓄电池、起动机、点火开关、继电器等组成。

9.电控汽油喷射主要技术要求有哪些

主要技术要求有:

喷油量、喷油正时、减速断油及喷油压力等。

10.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由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汽车电器

作业一答案:

一.改错

1.汽车所有电器的正电极都接到车体上,俗称“搭铁”。

负电极

2.蓄电池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PbO2),呈深灰色。

正极板棕

3.多片正极板或负极板串联成正极板组或负极板组。

4.单格电池的标称电压为6V。

2V

5.隔板的功用是联通正、负极板。

隔开正、负极板,防止极板短路。

6.电解液由纯硫酸与自来水按比例配制而成。

蒸馏水

7.蓄电池放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和水减少,相对密度下降。

硫酸减少,水增多

8.10h放电率放电,单格放电终止电压为。

9.三只负极管安装在正整流板上,正极管上涂有黑色标记。

负负极管

10.交流发电机调节器把发电机输出电流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电压

11.交流发电机电枢绕组电动势与发电机转速和负荷成正比关系。

磁通

12.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由3只二极管组成。

6只

13.在发动机工作时,蓄电池向全车用电设备供电。

发电机

二.问答题

1.为什么汽油车用12V供电系统,而柴油车用24V供电系统

答:

柴油机启动转速高,启动阻力大,要求启动电机功率大,采用12V电源启动电流就很大,会带来安全隐患,采用24V供电系统,能减小启动电流。

汽油机启动转速低,启动阻力小,所以采用12V电源。

2.为什么汽车供电系统要配置两个电源

答:

汽车供电系统配置蓄电池和发电机两个电源主要是用途不同。

发动机启

动时需要蓄电池供电,而汽车在行驶时需要发电机向全车用电电器供电,同

时还向蓄电池补充充电。

3.为什么汽车发电机要配置整流电路和电压调节器

答:

汽车发电机是交流发电机,而全车电器都是直流的,因此需要整流电路

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

根据交流发电机的空载特性输出电压随转速升高而

增大,不能满足用电电器的要求。

配置电压调节器调节励磁电流的大小,使

输出电压不随转速变化保持稳定。

三.计算题

试计算12V容量为100Ah的蓄电池,以3小时放电率放电,放电电流为多少终止放电电压是多少

解:

单格电池终止放电电压是,单格数为6。

 

2.三相交流发动机为Δ连接,额定转速时相电压为28V,相电流为10A,试计算发电机的线电压、线电流和输出电压。

解:

线电压Ul、线电流Il和输出电压Uo

 

4.单选题

1.D2.B3.A4.C5.B6.A7.D8.C9.C

1.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添加蒸馏水等维护工作。

A.免维护B.铁理C.铅酸D.干电荷式

2.汽车电气系统的特点:

低压、直流、、负极搭铁。

A.双线制B.单线制C.多线制D.总线制

3.蓄电池隔板带槽面面向。

A.正极板B.负极板C.壳体D.连接板

4.蓄电池充电完成后,电解液密度为g/cm3。

A.~B.18~20C.~D.~

5.当发动机定子绕组采用丫联接时,输出端线电压等于倍相电压。

A.1B.ֶC.D.2

6.交流发电机端电压随转速升高而。

A.升高B.ֶ不变C.无关D.降低

7.发电机转速越高,励磁电流的平均值。

A.越大B.ֶ不变C.无关D.越小

8.三相交流发电机定子由三个绕组和组成。

A.轴承B.ֶ端盖C.铁心D.碳刷

9.发动机启动时,蓄电池必须向启动电机供给A的电流。

A.50~100B.ֶ30~80C.200~800D.10~50

10.容量为360Ah的蓄电池放电率为3C360,放电电流为

A.18B.1080C.108D.58

作业二:

一.改错

1.点火线圈的功用是将48V的低压电转变为15~20kV的高压电。

12

2.断电器的作用是用来接通或切断点火线圈二次绕组的电路。

一次

3.断电器触点闭合越短,一次电流增长幅度越大。

4.触点闭合时刻的一次电流IP,其值越大点火能量就越大。

断开

5.二次电压的最大值Umax与一次断电电流IP成反比。

6.火花塞电极间隙越小,火花塞电极击穿电压Uj越高。

7.开磁路式点火线圈的磁路由铁心构成。

铁心和空气

8.点火线圈的一次绕组线径~漆包线绕11000~23000匝。

9.分电器轴与曲轴转速比为1:

1。

1:

2

10.火花塞绝缘体裙部的的自洁温度为200~300C。

500~600

二.单选题

1.C2.A3.C4.B5.B6.B7.A

1.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的间隙一般为mm。

A~B~C~D>

2.热型火花塞适用于缸内的发动机。

A温度低B温度高C压力高D升功率高

三.问答题

1.有哪些因素影响点火能量和二次高压

答:

影响点火能量和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